第68頁
是王武佑精心策劃了那個偷竊案。
他讓秋荷晚飯後回家的時候一定找個“證明人”,結果秋荷找到了吳子陽。吳子陽完全能證明秋荷已經離開了吳家大院。然後秋荷馬上返回去,撬開梁廷影的房門,找到了那個“石頭鳥”。
秋荷肯定很害怕,但是王武佑的分析讓她放了心。首先,她因為無知而拒要小簡子的饋贈,說明她根本不知道那是個什麼東西,她最不可能去偷。
讓秋荷偷的時候把屋子翻得越亂越好,更是王武佑的得意之作。
王武佑是反向思維:當梁廷影發現玉鷹失竊以後,她會首先懷疑是吳甘來偷的。本來這只是懷疑,但是看到屋子裡那亂七八糟的樣子,她卻能基本斷定那就是吳甘來偷的!是吳甘來偷走以後,為了混淆視線,故意布置了外人進來亂翻亂找的假象!這種拙劣的小把戲,根本騙不了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梁廷影!
王武佑要的就是這種思維效果。
王武佑還斷定:吳甘來就是懷疑外人進來偷竊,他也不敢報案。這個判斷也是極為準確的。
應該說,王武佑的策劃精彩之至!直到最後,梁廷影都認定是吳甘來偷走了那個玉鷹,而吳甘來一直都鬧不明白玉鷹是真被偷了,還是梁廷影在賊喊捉賊。
在吳家大院發生的怪事中,最讓人費猜疑的是小簡子和袁舟履的先後失蹤。
在使用排除法進行了無數次推理之後,吳子陽認定,小簡子可能是被韓世良殺害了,原因就是他看到了他不該看到的東西。
他看到了李懷遠的屍體!
小簡子是韓世良的人這沒有疑問。但是小簡子有點缺心眼,這個缺點曾經給韓世良與李懷遠幽會帶來很多便利,可到了重要關頭,這種“楞周”卻可以致命。
韓世良沒法保證小簡子不會將此事露出去,衡量再三,只能殺人滅口。
那麼袁舟履呢?難道袁舟履也是因為看到了他不應該看到的東西?還有更大的疑問是,加上李懷遠,這一共是三具屍體,韓世良是怎麼處理的呢?難道說他都是綁上石頭沉進了夏邊湖?
還有一個懸案是:韓世良為什麼還要殺害他吳子陽,甚至還要搭上完全無辜的葉初春?
吳子陽絕對不相信他是為了那幅畫。他殺人的目的也可能是杜絕後患。換句話說,他不殺吳子陽,吳子陽就有可能把他送入監獄,或者把他送上斷頭台!
吳子陽怎麼也想不明白,他是在什麼情況下陷入了跟韓世良誓不兩立、不同戴天的境地,從而使韓世良產生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想法。
還有最後的疑問:韓世良只是一個人作案嗎?
從綁架案發生的前後看,他不應該是一個人作案,那麼誰是他的同夥呢?
從利害關係上分析,王武佑、梁廷影、梁思泰、王秀敏,甚至黃彩華都有可能是“同案犯”。甚至還有生死不明的小簡子和袁周履。
吳子陽一個一個想來,又一個一個否定,最後那“嫌疑人選”剩下了三個:簡順才、袁周履,還有一個竟然是:康有志!
對於簡順才和袁周履是否還“存在”,吳子陽沒有把握,把他們列入嫌疑人只是一種不確定的猜測。實際上,吳子陽最懷疑的人是康有志。
說康有志是韓世良的“同夥”不盡準確,更準確點的說法應該是:康有志是韓世良有“異心”的同夥!
吳子陽這樣推論:
韓世良想在吳家大院找到藏寶,他必須得有一個幫手。
經過反覆衡量,好像只有康有志具備當這個“同夥”的條件。
康有志跟吳家有仇。假如簡從文關於吳家歷史的敘述屬實,那麼康家應該對吳家懷有非同一般的深仇大恨。
康有志具有一定的文物知識。
康有志家庭經濟條件差(因為他父母多年重病的原因),而且他女兒馬上就要上大學,學費就是沉重的負擔。“大院藏寶”(或者說是卜氏的藏寶)對他是個很大的誘惑。
不知最終出於什麼目的,康有志終於答應跟韓世良聯手。
韓世良通報了吳家需要招聘一個廚師的消息,讓康有志去應聘。他知道康有志肯定能聘上。
大院“鬧鬼”就是韓世良和康有志兩人聯手的“傑作”。
他們在西廂房嚇唬徐元夢的時候,鬧的有點過火,結果把患有心臟病的徐元夢給嚇死了!
康有志很害怕,對韓世良表示他不幹了,有多少財寶他也不要了。
當然他的中途退出也許還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他愛上了吳子英。
對於康有志的“知難而退”或者“因情而退”,韓世良很有些沮喪。但是後來康有志開始有意跟他作對,讓他十分惱火,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青花瓷盤事件”宣告了某些人“發財”美夢的破滅。按說圍繞所謂“財寶”的爭奪也應該告一段落了。就在這個時候,韓世良突然發現他面臨著極大的危險,他必須要除掉吳子陽才能保住自己。他需要有一個人幫忙,他只能找康有志。
綁架勒索是什麼罪名,康有志不會不知道。他之所以還是去了,或者是因為他有短處掌握在韓世良的手裡(例如合謀裝鬼嚇死了徐元夢);或者康有志有自己的打算,分析起來,應該是後者的可能大一些。
他讓秋荷晚飯後回家的時候一定找個“證明人”,結果秋荷找到了吳子陽。吳子陽完全能證明秋荷已經離開了吳家大院。然後秋荷馬上返回去,撬開梁廷影的房門,找到了那個“石頭鳥”。
秋荷肯定很害怕,但是王武佑的分析讓她放了心。首先,她因為無知而拒要小簡子的饋贈,說明她根本不知道那是個什麼東西,她最不可能去偷。
讓秋荷偷的時候把屋子翻得越亂越好,更是王武佑的得意之作。
王武佑是反向思維:當梁廷影發現玉鷹失竊以後,她會首先懷疑是吳甘來偷的。本來這只是懷疑,但是看到屋子裡那亂七八糟的樣子,她卻能基本斷定那就是吳甘來偷的!是吳甘來偷走以後,為了混淆視線,故意布置了外人進來亂翻亂找的假象!這種拙劣的小把戲,根本騙不了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梁廷影!
王武佑要的就是這種思維效果。
王武佑還斷定:吳甘來就是懷疑外人進來偷竊,他也不敢報案。這個判斷也是極為準確的。
應該說,王武佑的策劃精彩之至!直到最後,梁廷影都認定是吳甘來偷走了那個玉鷹,而吳甘來一直都鬧不明白玉鷹是真被偷了,還是梁廷影在賊喊捉賊。
在吳家大院發生的怪事中,最讓人費猜疑的是小簡子和袁舟履的先後失蹤。
在使用排除法進行了無數次推理之後,吳子陽認定,小簡子可能是被韓世良殺害了,原因就是他看到了他不該看到的東西。
他看到了李懷遠的屍體!
小簡子是韓世良的人這沒有疑問。但是小簡子有點缺心眼,這個缺點曾經給韓世良與李懷遠幽會帶來很多便利,可到了重要關頭,這種“楞周”卻可以致命。
韓世良沒法保證小簡子不會將此事露出去,衡量再三,只能殺人滅口。
那麼袁舟履呢?難道袁舟履也是因為看到了他不應該看到的東西?還有更大的疑問是,加上李懷遠,這一共是三具屍體,韓世良是怎麼處理的呢?難道說他都是綁上石頭沉進了夏邊湖?
還有一個懸案是:韓世良為什麼還要殺害他吳子陽,甚至還要搭上完全無辜的葉初春?
吳子陽絕對不相信他是為了那幅畫。他殺人的目的也可能是杜絕後患。換句話說,他不殺吳子陽,吳子陽就有可能把他送入監獄,或者把他送上斷頭台!
吳子陽怎麼也想不明白,他是在什麼情況下陷入了跟韓世良誓不兩立、不同戴天的境地,從而使韓世良產生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想法。
還有最後的疑問:韓世良只是一個人作案嗎?
從綁架案發生的前後看,他不應該是一個人作案,那麼誰是他的同夥呢?
從利害關係上分析,王武佑、梁廷影、梁思泰、王秀敏,甚至黃彩華都有可能是“同案犯”。甚至還有生死不明的小簡子和袁周履。
吳子陽一個一個想來,又一個一個否定,最後那“嫌疑人選”剩下了三個:簡順才、袁周履,還有一個竟然是:康有志!
對於簡順才和袁周履是否還“存在”,吳子陽沒有把握,把他們列入嫌疑人只是一種不確定的猜測。實際上,吳子陽最懷疑的人是康有志。
說康有志是韓世良的“同夥”不盡準確,更準確點的說法應該是:康有志是韓世良有“異心”的同夥!
吳子陽這樣推論:
韓世良想在吳家大院找到藏寶,他必須得有一個幫手。
經過反覆衡量,好像只有康有志具備當這個“同夥”的條件。
康有志跟吳家有仇。假如簡從文關於吳家歷史的敘述屬實,那麼康家應該對吳家懷有非同一般的深仇大恨。
康有志具有一定的文物知識。
康有志家庭經濟條件差(因為他父母多年重病的原因),而且他女兒馬上就要上大學,學費就是沉重的負擔。“大院藏寶”(或者說是卜氏的藏寶)對他是個很大的誘惑。
不知最終出於什麼目的,康有志終於答應跟韓世良聯手。
韓世良通報了吳家需要招聘一個廚師的消息,讓康有志去應聘。他知道康有志肯定能聘上。
大院“鬧鬼”就是韓世良和康有志兩人聯手的“傑作”。
他們在西廂房嚇唬徐元夢的時候,鬧的有點過火,結果把患有心臟病的徐元夢給嚇死了!
康有志很害怕,對韓世良表示他不幹了,有多少財寶他也不要了。
當然他的中途退出也許還有另外的原因,那就是他愛上了吳子英。
對於康有志的“知難而退”或者“因情而退”,韓世良很有些沮喪。但是後來康有志開始有意跟他作對,讓他十分惱火,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青花瓷盤事件”宣告了某些人“發財”美夢的破滅。按說圍繞所謂“財寶”的爭奪也應該告一段落了。就在這個時候,韓世良突然發現他面臨著極大的危險,他必須要除掉吳子陽才能保住自己。他需要有一個人幫忙,他只能找康有志。
綁架勒索是什麼罪名,康有志不會不知道。他之所以還是去了,或者是因為他有短處掌握在韓世良的手裡(例如合謀裝鬼嚇死了徐元夢);或者康有志有自己的打算,分析起來,應該是後者的可能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