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頁
總之,姜元昊,她絕不會放過!
他既然回了朝堂,那就已經掉進了勢力鬥爭的旋渦里,自己尋死!
朝堂,京城,被宋蘊徹底掌控在手裡,每日上朝,她一身鳳袍威儀的坐在龍椅上,聽大臣們上諫國事。
江南那邊,平叛進行的很順利。
一個月內,景王、裕王、梁王等人被抓,當場被斬殺。
而趙承桓……被抓後,被處以五馬分屍之刑。
趙承玉聽到這消息後,暗自落淚許久,靠在長榻上混沌發愣,覺得真冷。
過兩日就是過年了,可這宮裡沒有半點喜色,和過年的氣氛。
趙承玉歇了兩日的朝沒上,京中的寧安王府亦是滿地哀哀暮色,哭聲一片。趙承玉沒敢去看,差了松兒去辦趙承桓的身後事,又差人去江南那邊將趙承桓四分五裂的屍體拾回來。
看著這威嚴肅穆的重重宮闈,趙承玉有時候會想,從一開始,她沒有將趙承桓牽著走上那個皇位,趙承桓這一輩子或許會過得很快活,一個普通平方的王爺,一生富貴,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以去喜歡想喜歡的人。
至少,最後不會死得這麼慘!
從一開始,趙承桓就被她牽著走上了一條他不想走的路,最後還因此慘死。
其實,她知道,在北朝滅了之後,趙承桓當寧安王的這段時間裡,應當是他這輩子最開心的時光。
“娘娘,榮大人回來了,寧安王的屍體送回了王府,寧安王死前,給您留了一封信。”瑾兒喚了趙承玉一聲,將趙承玉的思緒拉了回來。
趙承玉拭去眼角的淚,“讓他進來。”
話落,就見榮大人一身灰白色的狐裘襖子,帷帽上染著白白的雪粒子,一身風塵僕僕,將一封沾滿了血跡的信交給趙承玉。
“王爺的信,是江南的一位官員交給微臣的,王爺的屍首也是他幫忙收殮。”
江南那邊很多官員都是趙承玉的人。
打開信,熟悉的字跡入眼,趙承玉頓時紅了眼眶,趙承桓在信中並未寫什麼了不得的大事,只是跟趙承玉解釋他並非是真心要謀反,乃是受人脅迫,而他犯下謀反大罪,勢必會牽連到妻兒,希望趙承玉能夠盡力保護他的妻兒,還有他府中被埋了炸藥一事,也在信中悉數說了。
看完信,趙承玉拭去眼淚,吩咐人去寧安王府,將埋在那兒的炸藥給找出來,又派了人去保護寧安王妃等人,等喪事辦完,就護送他們離開京城,去江南。
陳國那邊,衛諫是在二月的時候才得知京城一切情況,知道趙承玉已經控制了大局,江南叛亂已平,他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
“皇上,京中危機已經解除,可以讓京城的人陳國了。”營帳中,長風一臉色正色嚴肅道。
衛諫搖頭:“此事事關北朝舊族,雖然玉兒現今掌握了國內大權,但此事她必定會受牽連,陳國這邊還能應付得過來,人就留在京城幫她。”
從他帶兵來陳國的時候,他就將一支暗軍留在了京城,暗中幫助趙承玉,此次北朝舊族叛亂,趙承玉霸氣的控制了姜元昊等人,不過朝中還是有不少大臣還是頗有微詞,十分不滿趙承玉的舉措,姜元昊手底下也還有不少人不安分,這全都是暗軍在暗中控制了那些人,讓趙承玉少了許多煩憂。
“陳國這邊,若有暗軍援助,能夠更快的取得勝利。”
“京城更重要!不能顧此失彼。”衛諫態度強硬。
營帳外,滿是刀槍劍戟的聲音,一位將軍衝進營帳里稟道:“皇上,我們被包圍了,蕭大將軍的援軍還沒有趕到。”
“援軍還要幾天才到?”衛諫冷眉問道。
“蕭大將軍來回防時,遇到陳軍埋伏,路上耽擱了幾日,至少還要三日才能趕到建都。”將軍稟道。
衛諫拿了銀槍就往營帳出來,對著一眾將領道:“我們拼死撐過三日,援軍就會到達,眾將士們,隨朕殺敵!”
上了駿馬,一夾馬背就帶領著一眾將士與陳軍廝殺起來。
……
與陳國的這場大戰,持續到春寒散去的三月底才結束,陳國正式向南朝俯首稱臣,劃入南朝版圖,錢幣、律法等都按照南朝的律法。
衛諫抵達京城的時候,已經是四月初五,趙承玉的身子顯重許多,再有三月的樣子就該生了。
大軍回朝,原本平靜的朝堂又開始風起雲湧,無數暗箭衝著趙承玉而來。
北朝舊族叛亂之事,雖然涉事的人都已經死了,但滿朝文武,姜氏宗族的人,如何能容北朝舊族繼續猖獗勢大?
其中,姜元昊更是在姜氏宗族之間活躍頻繁,各處遊說。
全部章節 第171章廢黜六宮
衛諫回宮後,第一次上朝,百官就聯名上摺子,要求重罰北朝舊族。
“江南叛亂一時,已經解決,那些為亂的人也都死了。你們還要朕懲處誰?是朕領兵攻打陳國時,留守宮中不讓朕有後顧之憂,江南叛亂時,大義滅親穩定局勢,還懷著朕的龍裔的皇后嗎?或者是,平定過多場戰亂、威名遠揚的赫連將軍?亦或是隨著朕出征陳國,九死一生的李將軍、文郡王等人?”
衛諫一句句戳心之話,讓百官一時不敢說話。
好一會兒之後,又有大臣道:“皇上,北朝舊族畢竟非我南朝之人,他們復國之心從未熄滅,既然有江南的叛亂,日後會不會又出現叛亂?為保江山穩固,還請皇上能……”
他既然回了朝堂,那就已經掉進了勢力鬥爭的旋渦里,自己尋死!
朝堂,京城,被宋蘊徹底掌控在手裡,每日上朝,她一身鳳袍威儀的坐在龍椅上,聽大臣們上諫國事。
江南那邊,平叛進行的很順利。
一個月內,景王、裕王、梁王等人被抓,當場被斬殺。
而趙承桓……被抓後,被處以五馬分屍之刑。
趙承玉聽到這消息後,暗自落淚許久,靠在長榻上混沌發愣,覺得真冷。
過兩日就是過年了,可這宮裡沒有半點喜色,和過年的氣氛。
趙承玉歇了兩日的朝沒上,京中的寧安王府亦是滿地哀哀暮色,哭聲一片。趙承玉沒敢去看,差了松兒去辦趙承桓的身後事,又差人去江南那邊將趙承桓四分五裂的屍體拾回來。
看著這威嚴肅穆的重重宮闈,趙承玉有時候會想,從一開始,她沒有將趙承桓牽著走上那個皇位,趙承桓這一輩子或許會過得很快活,一個普通平方的王爺,一生富貴,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以去喜歡想喜歡的人。
至少,最後不會死得這麼慘!
從一開始,趙承桓就被她牽著走上了一條他不想走的路,最後還因此慘死。
其實,她知道,在北朝滅了之後,趙承桓當寧安王的這段時間裡,應當是他這輩子最開心的時光。
“娘娘,榮大人回來了,寧安王的屍體送回了王府,寧安王死前,給您留了一封信。”瑾兒喚了趙承玉一聲,將趙承玉的思緒拉了回來。
趙承玉拭去眼角的淚,“讓他進來。”
話落,就見榮大人一身灰白色的狐裘襖子,帷帽上染著白白的雪粒子,一身風塵僕僕,將一封沾滿了血跡的信交給趙承玉。
“王爺的信,是江南的一位官員交給微臣的,王爺的屍首也是他幫忙收殮。”
江南那邊很多官員都是趙承玉的人。
打開信,熟悉的字跡入眼,趙承玉頓時紅了眼眶,趙承桓在信中並未寫什麼了不得的大事,只是跟趙承玉解釋他並非是真心要謀反,乃是受人脅迫,而他犯下謀反大罪,勢必會牽連到妻兒,希望趙承玉能夠盡力保護他的妻兒,還有他府中被埋了炸藥一事,也在信中悉數說了。
看完信,趙承玉拭去眼淚,吩咐人去寧安王府,將埋在那兒的炸藥給找出來,又派了人去保護寧安王妃等人,等喪事辦完,就護送他們離開京城,去江南。
陳國那邊,衛諫是在二月的時候才得知京城一切情況,知道趙承玉已經控制了大局,江南叛亂已平,他懸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
“皇上,京中危機已經解除,可以讓京城的人陳國了。”營帳中,長風一臉色正色嚴肅道。
衛諫搖頭:“此事事關北朝舊族,雖然玉兒現今掌握了國內大權,但此事她必定會受牽連,陳國這邊還能應付得過來,人就留在京城幫她。”
從他帶兵來陳國的時候,他就將一支暗軍留在了京城,暗中幫助趙承玉,此次北朝舊族叛亂,趙承玉霸氣的控制了姜元昊等人,不過朝中還是有不少大臣還是頗有微詞,十分不滿趙承玉的舉措,姜元昊手底下也還有不少人不安分,這全都是暗軍在暗中控制了那些人,讓趙承玉少了許多煩憂。
“陳國這邊,若有暗軍援助,能夠更快的取得勝利。”
“京城更重要!不能顧此失彼。”衛諫態度強硬。
營帳外,滿是刀槍劍戟的聲音,一位將軍衝進營帳里稟道:“皇上,我們被包圍了,蕭大將軍的援軍還沒有趕到。”
“援軍還要幾天才到?”衛諫冷眉問道。
“蕭大將軍來回防時,遇到陳軍埋伏,路上耽擱了幾日,至少還要三日才能趕到建都。”將軍稟道。
衛諫拿了銀槍就往營帳出來,對著一眾將領道:“我們拼死撐過三日,援軍就會到達,眾將士們,隨朕殺敵!”
上了駿馬,一夾馬背就帶領著一眾將士與陳軍廝殺起來。
……
與陳國的這場大戰,持續到春寒散去的三月底才結束,陳國正式向南朝俯首稱臣,劃入南朝版圖,錢幣、律法等都按照南朝的律法。
衛諫抵達京城的時候,已經是四月初五,趙承玉的身子顯重許多,再有三月的樣子就該生了。
大軍回朝,原本平靜的朝堂又開始風起雲湧,無數暗箭衝著趙承玉而來。
北朝舊族叛亂之事,雖然涉事的人都已經死了,但滿朝文武,姜氏宗族的人,如何能容北朝舊族繼續猖獗勢大?
其中,姜元昊更是在姜氏宗族之間活躍頻繁,各處遊說。
全部章節 第171章廢黜六宮
衛諫回宮後,第一次上朝,百官就聯名上摺子,要求重罰北朝舊族。
“江南叛亂一時,已經解決,那些為亂的人也都死了。你們還要朕懲處誰?是朕領兵攻打陳國時,留守宮中不讓朕有後顧之憂,江南叛亂時,大義滅親穩定局勢,還懷著朕的龍裔的皇后嗎?或者是,平定過多場戰亂、威名遠揚的赫連將軍?亦或是隨著朕出征陳國,九死一生的李將軍、文郡王等人?”
衛諫一句句戳心之話,讓百官一時不敢說話。
好一會兒之後,又有大臣道:“皇上,北朝舊族畢竟非我南朝之人,他們復國之心從未熄滅,既然有江南的叛亂,日後會不會又出現叛亂?為保江山穩固,還請皇上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