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頁
順兒最終還是聽從了父皇和母后的建議再次出海了,但是在父皇和母后在的時候,他沒有走遠過,而且每年都要有幾個月留在京城,他安慰父王母后道:“不必擔心,我的手下都很得力,我回京時他們會幫我打點好一切。其中陳將軍的兒子你們也見過吧,很能幹的一個人,陳將軍也在那邊,他已經決定留在島上不回來了。”
“噢,陳將軍,”盧八娘想起了這位故友,不由得一笑,“他還好吧?”
“身體還很硬朗,還時常給我講起母后年輕時的事呢。”
“他還活著啊,”司馬十七郎淡淡地說:“等你回去時把我的新書送他一套,告訴他是你母后幫助我寫成的。”
司馬十七郎一直是非常自律非常勤奮的人,到了老年仍然每日都要讀書寫字,可是他不得不承認了,“記憶力越來越差了,有時候剛剛看過就忘記了。”
“我也一樣,年輕時多少事都在心裡,該做什麼一件都不差,現在正相反,記得的沒幾件。索性,我也都不管了,交給他們吧,我們只管享受生活。”盧八娘說著拉了司馬十七郎一起去散步,“花園裡又有幾株玉蘭花開了,我們去瞧瞧。”
可是司馬十七郎的記憶力衰退得非常快,有一天剛吃過早飯,宮人剛將杯盤收下去後,他竟然對盧八娘說:“我們等這麼久了,怎麼還不擺飯呢?”
盧八娘心裡駭然,但卻並不露什麼,“是啊,我催催他們,”然後笑著讓人重新送上了早餐,卻又不敢讓他吃撐了,“早上只喝點粥就好了。”
司馬十七郎倒是聽話,只喝了半碗粥就在盧八娘的要求下放下了碗,沒事似的說:“我們一起去書房吧。”
類似的事鬧了幾回,盧八娘仔細地觀察十七郎,見他也並不是完全糊塗,談起過去的事還能算清楚,反倒是當下的事都記不清了。
常在身邊的兒孫們慢慢也知道了太上皇有些糊塗,他們與皇太后一樣更加體貼太上皇,讓他根本感覺不出來自己的異常。
在北苑內一切都無所謂,但是不管盧八娘怎麼反對,司馬十七郎也不肯放下了對朝政的關切,他每天都要認真地閱讀邸報,看一遍旭兒送來的摺子,對於帝國內發生的任何大事了如指掌,與旭兒頻繁地通信商談國事。
盧八娘親手寫了一封信悄悄送給在新都的大兒子,向他說明情況以免誤事,因為兒子定期會與父皇通信商談國之大事。可是旭兒回信卻堅持父皇一點也沒糊塗,因為他要信中的建議每一次都非常有效。
隨著北部國土的不斷擴大,遷都就是必然的,早在幾年前,過去淮北的中心平北城就被旭兒選定做了新都,命名為盛京,並將過去的京城定為陪都。
司馬十七郎與盧八娘因喜歡北苑,便未曾北上,一直留在陪都。而司馬啟明每年都要南巡探望父母,這一年他進了北苑與父母團聚後,照例與父皇坐到書房商談國事,盧八娘不放心去看了幾回,見他們父子一直相談甚歡,便悄悄地退了回來,因為她看過十七郎給兒子寫的信,上面的內容確實看不出任何問題。
也許在國事上,司馬十七郎始終是清醒的吧。
待到午後,旭兒扶了父皇去午睡,然後出了臥房到母后身邊抱著母后號啕大哭起來,“父皇在信中明明全都正常的,可是今天他竟然忘記了平北城已經改成了新都,也忘了我將定北城向北遷了上百里……”
“父皇一向是最英明神武的,怎麼會?怎麼會?”
原來十七郎還是真的糊塗了,看著五十多歲的兒子哭得涕淚交加,盧八娘亦隨著他一起落淚,“母后知道你與父皇的深情,知道你接受不了,但是旭兒,這是沒有辦法的啊!”
不是說司馬十七郎最偏愛長子,但是他確實在長子身上傾注了最多的心血。從旭兒還很小的時候,他只要有時間就會親自教導,稍大些更是帶在身邊悉心培養,及至旭兒登基後,也會時常與他商談國事,給予兒子全身心的幫助。
而受到這樣關愛的旭兒對父親的慕孺之情同樣也是極深厚的。人們常說天家無父子,可是這對父子卻不是,他們間從無一絲相疑相忌,十七郎在壯年時將皇位讓給長子後就將淮北軍權完全交付出去,而旭兒手握皇權後也同過去一樣相信父親。
甚至成了至尊的皇上後,旭兒在心理上對父皇的依賴還加大了,世上之人都要仰望於依附於他,而他唯一能依賴的只有他的父皇。比起在治國方面司馬十七郎給兒子的指導,盧八娘覺得十七郎對旭兒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支持。萬乘之尊所處的地位會讓他很難有真正的知心者,他的父親對於他就是亦師亦友的存在。
“可是我不信,也不甘心,母后,我要下詔將天下良醫調入陪都,一定將父皇治好!”
“你好好哭一場吧,”盧八娘摸了摸兒子的頭,見他已經有了不少的白髮,心酸地說:“皇權雖然是至尊無上的,但是並不是萬能的,這些你都知道。”
司馬啟明確實是知道的,他只是一時不能接受罷了。
“如今太子也不小了,母后只願你們父子也如你父皇和你。”
☆、第百三十三章舔犢情深父子相依永生永世共續同心(二)
雖然兒女們都是極有孝心的,但是最常在一起的還是老夫老妻,盧八娘與十七郎要操心的事越來越少,而談起往事的時候卻越來越多,十七郎的童年、少年經歷,十七郎打過的仗,十七郎治理淮北時的事。
不過他們說得最多的還是兩個人共同的經歷,從相遇、楊親、相知,當然還有幾次吵架生氣,包括她跑去了鹿島,他怎麼追過去的,一點一滴,不厭其煩的一遍遍地說。
是啊,這些往事現在回想起都很有趣,怎麼說也不煩,他們散步時說,閒坐時說,晚上睡不著時也會說說。
慢慢地十七郎忘得越來越多,可是他忘得最嚴重的就是他們爭吵的事,盧八娘最初還會慢慢地講給他聽,“當時你才不知道我生氣了呢,還覺得自己有道理,反倒很氣我呢。”
“不會吧,”十七郎猶豫著反駁道:“我才不會惹你生氣呢。”
盧八娘看著他的眼睛裡的忐忑不安,輕輕地握住了他的手改口道:“是的,是我記錯了呢,你從來沒惹我生過氣的。”
“我就說嘛,我怎麼會惹八娘生氣呢?”司馬十七郎鬆了一口氣下來,“我一直對你都好,你對我也好。”
“其實我曾經騙過你,就在我們剛成親的時候,我就瞞了你很多的事,後來更是……。”
盧八娘的話還沒說完,司馬十七郎已經樂不可支,“你在開玩笑吧,不管誰會騙我,你都不會騙我呢。”
仔細想想過去自己做的事,盧八娘覺得雖然欺騙過十七郎,但是她確實沒有傷害過十七郎,而且其中還有很多時候是為了幫助他,於是她也笑了起來,“是啊,我是在與你開玩笑,其實我從來沒有騙過你。”
“我就知道的。”司馬十七郎亦很開心,“你越發幽默了。”
於是,盧八娘與司馬十七郎一起回憶起往事時,他們的所有經歷都變得越來越完美,到了後來,一點微瑕都沒有。他們在花園裡一見鍾情,然後開始了共同奮鬥,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還得到了天下。
司馬十七郎確信這一切,而頭腦清醒的盧八娘也慢慢真正相信了。
雖然經過提練和修改,但那還是他們曾親自經歷過的人生啊!畢竟在他們的過去,美好而幸福的事情占據了大部分,只有很少很少的不愉快,現在回首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了。
老夫妻兩人整日在一起,幾乎沒有須臾分開,他們間相互稱十七郎和八娘,什麼王爺王妃,太上皇皇太后之類的完全不用了,現在的他們只是兩個人,平平常常、簡簡單單的兩個人,司馬十七郎和盧八娘。
盧八娘細心地照顧著司馬十七郎,有過照顧孩子的經驗,她完全能及時發現十七郎的任何需求並及時幫他做了。
十七郎看過的書,她會替他放好書籤記住頁數;十七郎寫的字,她會替他一一收到合適的地方;十七郎每餐吃了多少,她全記在了心上,務必保證他既不多吃也不少吃;就連晚上,她也要起身幾回來看他……
當然十七郎也一樣照顧著她,梳妝時會幫她選簪子,散步時他會小心地扶著她的手,看到美麗的花會採下來幫她插在鬢別,看書時會讀給她聽,晚上會幫她揉揉腳……
十七郎的情況一直在進展,終於有一天,盧八娘正替他系衣服的時候,他突然問:“你是誰?怎麼在我身邊?”
盧八娘怔住了,他怎麼會不認識自己了呢?他們每天都在一起啊!就是剛剛他們還在一起在花園裡散步呢。
“噢,陳將軍,”盧八娘想起了這位故友,不由得一笑,“他還好吧?”
“身體還很硬朗,還時常給我講起母后年輕時的事呢。”
“他還活著啊,”司馬十七郎淡淡地說:“等你回去時把我的新書送他一套,告訴他是你母后幫助我寫成的。”
司馬十七郎一直是非常自律非常勤奮的人,到了老年仍然每日都要讀書寫字,可是他不得不承認了,“記憶力越來越差了,有時候剛剛看過就忘記了。”
“我也一樣,年輕時多少事都在心裡,該做什麼一件都不差,現在正相反,記得的沒幾件。索性,我也都不管了,交給他們吧,我們只管享受生活。”盧八娘說著拉了司馬十七郎一起去散步,“花園裡又有幾株玉蘭花開了,我們去瞧瞧。”
可是司馬十七郎的記憶力衰退得非常快,有一天剛吃過早飯,宮人剛將杯盤收下去後,他竟然對盧八娘說:“我們等這麼久了,怎麼還不擺飯呢?”
盧八娘心裡駭然,但卻並不露什麼,“是啊,我催催他們,”然後笑著讓人重新送上了早餐,卻又不敢讓他吃撐了,“早上只喝點粥就好了。”
司馬十七郎倒是聽話,只喝了半碗粥就在盧八娘的要求下放下了碗,沒事似的說:“我們一起去書房吧。”
類似的事鬧了幾回,盧八娘仔細地觀察十七郎,見他也並不是完全糊塗,談起過去的事還能算清楚,反倒是當下的事都記不清了。
常在身邊的兒孫們慢慢也知道了太上皇有些糊塗,他們與皇太后一樣更加體貼太上皇,讓他根本感覺不出來自己的異常。
在北苑內一切都無所謂,但是不管盧八娘怎麼反對,司馬十七郎也不肯放下了對朝政的關切,他每天都要認真地閱讀邸報,看一遍旭兒送來的摺子,對於帝國內發生的任何大事了如指掌,與旭兒頻繁地通信商談國事。
盧八娘親手寫了一封信悄悄送給在新都的大兒子,向他說明情況以免誤事,因為兒子定期會與父皇通信商談國之大事。可是旭兒回信卻堅持父皇一點也沒糊塗,因為他要信中的建議每一次都非常有效。
隨著北部國土的不斷擴大,遷都就是必然的,早在幾年前,過去淮北的中心平北城就被旭兒選定做了新都,命名為盛京,並將過去的京城定為陪都。
司馬十七郎與盧八娘因喜歡北苑,便未曾北上,一直留在陪都。而司馬啟明每年都要南巡探望父母,這一年他進了北苑與父母團聚後,照例與父皇坐到書房商談國事,盧八娘不放心去看了幾回,見他們父子一直相談甚歡,便悄悄地退了回來,因為她看過十七郎給兒子寫的信,上面的內容確實看不出任何問題。
也許在國事上,司馬十七郎始終是清醒的吧。
待到午後,旭兒扶了父皇去午睡,然後出了臥房到母后身邊抱著母后號啕大哭起來,“父皇在信中明明全都正常的,可是今天他竟然忘記了平北城已經改成了新都,也忘了我將定北城向北遷了上百里……”
“父皇一向是最英明神武的,怎麼會?怎麼會?”
原來十七郎還是真的糊塗了,看著五十多歲的兒子哭得涕淚交加,盧八娘亦隨著他一起落淚,“母后知道你與父皇的深情,知道你接受不了,但是旭兒,這是沒有辦法的啊!”
不是說司馬十七郎最偏愛長子,但是他確實在長子身上傾注了最多的心血。從旭兒還很小的時候,他只要有時間就會親自教導,稍大些更是帶在身邊悉心培養,及至旭兒登基後,也會時常與他商談國事,給予兒子全身心的幫助。
而受到這樣關愛的旭兒對父親的慕孺之情同樣也是極深厚的。人們常說天家無父子,可是這對父子卻不是,他們間從無一絲相疑相忌,十七郎在壯年時將皇位讓給長子後就將淮北軍權完全交付出去,而旭兒手握皇權後也同過去一樣相信父親。
甚至成了至尊的皇上後,旭兒在心理上對父皇的依賴還加大了,世上之人都要仰望於依附於他,而他唯一能依賴的只有他的父皇。比起在治國方面司馬十七郎給兒子的指導,盧八娘覺得十七郎對旭兒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支持。萬乘之尊所處的地位會讓他很難有真正的知心者,他的父親對於他就是亦師亦友的存在。
“可是我不信,也不甘心,母后,我要下詔將天下良醫調入陪都,一定將父皇治好!”
“你好好哭一場吧,”盧八娘摸了摸兒子的頭,見他已經有了不少的白髮,心酸地說:“皇權雖然是至尊無上的,但是並不是萬能的,這些你都知道。”
司馬啟明確實是知道的,他只是一時不能接受罷了。
“如今太子也不小了,母后只願你們父子也如你父皇和你。”
☆、第百三十三章舔犢情深父子相依永生永世共續同心(二)
雖然兒女們都是極有孝心的,但是最常在一起的還是老夫老妻,盧八娘與十七郎要操心的事越來越少,而談起往事的時候卻越來越多,十七郎的童年、少年經歷,十七郎打過的仗,十七郎治理淮北時的事。
不過他們說得最多的還是兩個人共同的經歷,從相遇、楊親、相知,當然還有幾次吵架生氣,包括她跑去了鹿島,他怎麼追過去的,一點一滴,不厭其煩的一遍遍地說。
是啊,這些往事現在回想起都很有趣,怎麼說也不煩,他們散步時說,閒坐時說,晚上睡不著時也會說說。
慢慢地十七郎忘得越來越多,可是他忘得最嚴重的就是他們爭吵的事,盧八娘最初還會慢慢地講給他聽,“當時你才不知道我生氣了呢,還覺得自己有道理,反倒很氣我呢。”
“不會吧,”十七郎猶豫著反駁道:“我才不會惹你生氣呢。”
盧八娘看著他的眼睛裡的忐忑不安,輕輕地握住了他的手改口道:“是的,是我記錯了呢,你從來沒惹我生過氣的。”
“我就說嘛,我怎麼會惹八娘生氣呢?”司馬十七郎鬆了一口氣下來,“我一直對你都好,你對我也好。”
“其實我曾經騙過你,就在我們剛成親的時候,我就瞞了你很多的事,後來更是……。”
盧八娘的話還沒說完,司馬十七郎已經樂不可支,“你在開玩笑吧,不管誰會騙我,你都不會騙我呢。”
仔細想想過去自己做的事,盧八娘覺得雖然欺騙過十七郎,但是她確實沒有傷害過十七郎,而且其中還有很多時候是為了幫助他,於是她也笑了起來,“是啊,我是在與你開玩笑,其實我從來沒有騙過你。”
“我就知道的。”司馬十七郎亦很開心,“你越發幽默了。”
於是,盧八娘與司馬十七郎一起回憶起往事時,他們的所有經歷都變得越來越完美,到了後來,一點微瑕都沒有。他們在花園裡一見鍾情,然後開始了共同奮鬥,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還得到了天下。
司馬十七郎確信這一切,而頭腦清醒的盧八娘也慢慢真正相信了。
雖然經過提練和修改,但那還是他們曾親自經歷過的人生啊!畢竟在他們的過去,美好而幸福的事情占據了大部分,只有很少很少的不愉快,現在回首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了。
老夫妻兩人整日在一起,幾乎沒有須臾分開,他們間相互稱十七郎和八娘,什麼王爺王妃,太上皇皇太后之類的完全不用了,現在的他們只是兩個人,平平常常、簡簡單單的兩個人,司馬十七郎和盧八娘。
盧八娘細心地照顧著司馬十七郎,有過照顧孩子的經驗,她完全能及時發現十七郎的任何需求並及時幫他做了。
十七郎看過的書,她會替他放好書籤記住頁數;十七郎寫的字,她會替他一一收到合適的地方;十七郎每餐吃了多少,她全記在了心上,務必保證他既不多吃也不少吃;就連晚上,她也要起身幾回來看他……
當然十七郎也一樣照顧著她,梳妝時會幫她選簪子,散步時他會小心地扶著她的手,看到美麗的花會採下來幫她插在鬢別,看書時會讀給她聽,晚上會幫她揉揉腳……
十七郎的情況一直在進展,終於有一天,盧八娘正替他系衣服的時候,他突然問:“你是誰?怎麼在我身邊?”
盧八娘怔住了,他怎麼會不認識自己了呢?他們每天都在一起啊!就是剛剛他們還在一起在花園裡散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