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宜珞紅了臉,秀美的額頭上泛起薄汗,絞著手指,委屈的看向宜珈,左右不敢得罪謝氏和老太太,半響憋出一句,“妹妹想是聽岔了,一時心急,還請姐姐大人有大量,別跟妹子計較。”

  宜珈掃了眼四周躁動的人群和尷尬的宜珞,朝謝氏望去,謝氏朝她點點頭,宜珈拉著長壽和平安想往屋外頭走。

  “慢著,”一名婦人出聲阻止,“六姑娘想把那兩個亂賊逆子帶到哪兒去?”

  平安握著宜珈的手一緊,長壽不明所以的看向宜珈,宜珈回握他們,挺起胸膛,杏眸圓睜,質問那名婦人,“亂賊逆子稱誰?既入聖人之家,便應謹言慎行,怎可胡言亂語,欺凌弱小?何況爾等有何證據呼之為賊?聖上一日未斷,他們便是鎮西將軍之子、忠烈後嗣一日!孔孟之家,詩禮傳承,最看不起的便是落井下石、陷害忠良之徒!”

  “珈兒,不得無禮,”謝氏出言制止,眸子裡卻並未露出半分不滿,“對方是長輩,不和你小輩計較是人大度,什麼陷害什麼亂臣,是一家人該說的話麼?還不給人賠禮去。”

  那婦人一聽這話,臉色更難看了,漲得紫紅,謝氏那是拐著彎兒罵自個兒為老不尊、和小孩子計較,這話還說得冠冕堂皇、抓不出一絲錯來,婦人氣呼呼的看宜珈假惺惺地認錯,腮幫子鼓地更高了!

  “我兒性子急,話中有得罪各位嫂姨的,還請大家別和她小孩子計較。”謝氏服了服身,接著說道,“不過她話卻沒說錯,符家一天沒定罪,長壽和平安便一天是忠烈之子,我這個外婆便保著他們一天!誰想動他們,先過我這一關。”

  謝氏溫良半輩子,這一刻迸發出的霸氣卻讓人不由得記起她不折不扣的將門虎女身份,她環視四周,將門的氣勢生生壓下了這群女人,沈氏唬了一跳,吧唧吧唧嘴,還是低下了頭不敢言語。

  “可這孩子他姓符不姓孟啊,憑什麼要我們養,要是他爹真反了,難不成還要我們給陪葬不成?”人堆里忽然冒出一句,立馬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贊同。

  老太太的鳳首拐杖敲在地上,她伸手向長壽和平安招了招,兩個孩子乖乖的走到她身旁,老太太慈祥地摸了摸兩個孩子的腦袋,笑道,“像,和瓊兒真像!”

  長壽許是被那群姑婆嚇著了,把頭往老太太懷裡埋去,老太太拄著拐杖抱著曾孫,靜靜環視四周,將那些所謂的親人的嘴臉一一看過,拐杖觸地發出脆響,“他們不姓孟,可他們的母親是我孟家女兒、骨肉至親,他們不配得孟家護佑,莫非將來你們的女兒孫女之血脈也不得入我孟氏門楣?”

  眾人聞此言,臉色幾變。閔氏抱著外孫的手不由收緊,小婉兒有些難受,使勁掙扎,閔氏聽的心裡發顫,手上抱得更牢,小女孩兒“哇”地尖叫出聲,尖利的聲音迴蕩在屋裡,令人側目。閔氏慘白了臉,不知所措的抱著婉兒,垂了頭再不敢言語,畢竟今日長壽和平安不得母族庇護,明日婉兒有所差池也是一樣的下場,唇亡齒寒,這道理她終是懂得。

  老太太摟著長壽,看著平安,末了仰天嘆道,“罷了罷了,天底下多的是貪生怕死之徒、無情無義之輩,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啊!我孫兒不怕,孟家容不下你們,老婆子我總還是要護著瓊兒的骨血,不能叫孟家女兒在外頭寒了心!走,跟著曾外祖走,你們不姓孟,婆子我也不姓,我個老婆子養自己的曾外孫,看哪個還敢亂嚼舌頭!”

  說罷,老太太拉著兩個孩子,吩咐了下人收拾行李就要往外頭走,閔氏和沈氏嚇得不輕,趕忙跪下來連聲央求。宜珈瞥了眼謝氏,但見她娘不動聲色,不發一言,只理了理鬢髮,快步上前扶住老太太一道兒往前走去。

  宜珈心中有數,轉頭吩咐小丫鬟,“讓杭白將我梳妝檯第二格抽屜里的八寶盒取出來,再簡單收拾幾件衣服一併帶來。”小丫鬟點點頭,一溜煙跑了出去。

  說完,宜珈便小步追上前,跟在謝氏身後,左右孔氏和崔氏也都跟在婆母身後,三人相視一笑,頗有默契。閔氏和沈氏呆愣在地,想追上前去,卻又怕被趕回來丟人,半響沒個決斷。七姑娘宜珞欲要咬碎一腔銀牙,最後沒了轍。索性摔了帕子朝前殿跑去,找祖父、父親搬救兵去了。

  一行女眷竟就這樣通行無阻地出了孟府後門,老太太屏退了一眾孟家女婢,只領了幾個主子上了侯在府外的馬車,車輪轆轆,兩輛馬車漸漸駛離,身後是那高聳巍峨的孟氏大宅。

  ——————————————我是很早就想大逃亡的分割線————————————

  宜珈領著長壽和平安跟著老太太坐在第一輛馬車上,手裡拿著杭白剛送來的盛唐牡丹八寶盒。老太太眯著眼似在休憩,平安臉色凝重、悶悶地坐在一旁不聲不響,倒是平安年紀小,性子活潑,眼巴巴地看著宜珈手裡的盒子——好好看的匣子!

  長壽虎頭虎腦地樣子十分可愛,宜珈抿嘴淺笑,露出兩個小酒窩,長壽見姨姨對他笑,便虎了膽子把手伸向八寶盒,啪嘰一聲扭開了盒子,之後張大了小嘴成了“O”字型。

  平安看弟弟傻呵呵的表情,不由皺了眉,也湊過去看了一眼,立時也跟著一呆,不可置信的看向小姨。

  宜珈笑嘻嘻,摸了摸長壽的圓腦袋開玩笑道,“出門在外豈能無傍身之物,放心,小姨足夠養你們個十年八載的。”

  再看那盒子裡,金光四射的堆著一小摞金條金魚金疙瘩,底下放著厚厚一沓子銀票,看數額足有近千兩之多,小門小戶一輩子都吃不完,難怪倆孩子瞪大了眼睛。

  長壽咽了口唾沫,二了吧唧的問宜珈,“姨姨偷東西,好多金子……”

  話沒說完,就被宜珈一掌拍在頭頂,“胡說,這些都是姨姨自個兒存的賺的,小沒良心的,姨姨養你,你還懷疑我!”

  長壽委屈地扁了嘴,自己揉腦袋,淚汪汪地看向宜珈,宜珈嘆了口氣,賣萌可恥……

  老太太見幾個孩子這麼鬧騰,睜開了眼,就見宜珈領著兩個孩子做遊戲,心裡不由一動。三個嫡出的孫女里,對於宜珈,老太太關注的最少,宜瓊和宜琬從小養在身邊,老太太自是更加親切,這個小孫女在她印象里一直還是個黏著哥哥姐姐的孩子,如今卻已長成會保護外甥有擔當有想法的大人,心頭不禁百感交集,語氣也放軟了,“珈兒,你是孟家子孫,不該跟著我們出來的,對你的將來不好。”

  宜珈有些驚訝,撓撓下巴,“瓊姐姐在外頭奮戰,她的孩子管我叫姨,我要是不管不顧任由他們流落在外,等大姐回來肯定就不認我了,便是普通人家也斷沒有讓孩子在外頭單過的道理。”她轉過身來,直對著老太太,“更何況長輩在外,小輩怎可不隨侍在旁?奶奶你可別趕我回去呀!”

  老太太被她一句“奶奶”叫軟了心腸,慈祥地拉過她的手,“不回去,不回去,咱一家人好好的在一塊兒。”

  祖孫倆拉進了距離,老太太也關心起宜珈來,指著那匣子金塊說道,“快收起來,自己的小金庫自己存著,奶奶可用不到你的嫁妝。不過話說回來,怎麼盡存了這麼些東西?”人家姑娘小姐的,滿匣子的首飾珠寶,怎麼她家這個就愛存俗氣的金條銀票呢?費解啊費解。

  宜珈不好意思的搔搔腦袋瓜,上輩子小農思想作祟,經歷過通貨膨脹的孩子看啥都不如黃金保值……

  馬車很快駛到了一個小院落,三進的宅子,位處城南小巷子裡,十分的幽靜,院子似是常有人打掃,很是乾淨整潔。

  一行人下了馬車,一個穿戴整齊的中年婦人迎了出來,笑容滿面地朝老太太走去,“哎呦,這不是老夫人麼,哪陣風把您給吹來了呀!”

  老太太一番解釋,原來這宅子是老太太的父親當年給她置辦的嫁妝,幾十年過去了一直維持地井井有條,裡頭的奴僕也是老太太娘家的老人,牢靠可信。眼前這婦人便是內院管家,叫王嬸。

  幾位女眷都分得了住所,院子較小,謝氏侍奉孟老太太住了主屋,孔氏和崔氏住在左側院,宜珈帶著兩個孩子留在右側院,眾人距離相近,方便照料。

  宜珈帶著平安和長壽剛整理完了新屋,忽然窗戶處“噗啦”一聲,似是有東西撞了上來,宜珈就聽外頭王嬸驚呼,“呀,哪兒來的大鳥!”

  宜珈一把推開窗戶一看,大白和小白盡然跟到這兒找她來了,剛才便是大白一猛子撞在窗上,想引起她的注意,小白高高的盤旋空中。大白看見宜珈,小眼睛一亮,撲棱著翅膀站在窗台上,傲嬌的抬起小腦袋,響亮地鳴叫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