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頁
·
隨著新帝肅宗勢力的前來,頃刻解除了此前西北軍在前線孤軍奮戰的窘境,那種孤立無援、仿佛看不見任何希望的壓力,便是蕭燕綏炮製出來的那些殺傷力巨大的熱武器,也無法悉數緩解。
甚至於,若非此前潼關前線陷入困境,別無他法,這些在蕭燕綏的主導下、直接跨越了時代的熱武器,在給予了安祿山叛軍重大打擊的情況下,其實,對於西北軍諸多普通兵士而言,其實同樣心存恐慌、滿懷畏懼……
好在,如今一切都有了轉機,不只是朔方軍的強援讓人頓時有了平定這場戰亂的希望,在封建王朝中,新帝肅宗李亨的親臨,同樣也讓這些原本因為玄宗入蜀避難而惶惶不安的將士有了新的主心骨。
倒是如今手中兵權在握、在戰亂中迅速崛起、權勢愈發煊赫的李倓,驟然間見到了一個護衛竟是熟悉的蕭嵩身邊的面孔後,不免怔了一瞬。
等到那護衛上前求見,而後又將他請到了蕭燕綏如今所居的那座府宅中的時候,從來不曾想過自己竟然會在戰亂最激烈、最殘酷的潼關前線見到蕭燕綏的李倓,滿懷震驚,甚至以為自己如同在做夢一般。
依舊是先摘掉了耳朵里的耳塞,蕭燕綏還揉了揉自己的耳朵,站起身來,看著李倓,忍不住對他笑道:“好久不見,別來無恙?”
李倓的嘴唇輕輕的動了動,半晌,卻並未發出隻言片語的字句。
片刻後,就在蕭燕綏微微睜大眼睛看著他的時候,李倓已經快步上前,毫不猶豫的直接將她一把抱入懷中。
熟悉的她的氣息,登時縈繞在身邊,壓抑許久的思念,更是頃刻間湧上心頭。
太過驚喜也太過震驚,早已習慣了喜怒不形於色的李倓喉結處滾動了兩下,嗓音甚至有些微弱的哽咽。他很快壓下心中激盪的情緒,只是閉上眼睛緊緊的抱著她,許久,才帶著一絲呼吸間的溫熱氣息,垂頭在她耳畔私語般低聲回道:“昔年一別,後會有期?”
言語間,嘴角根本掩不住的微微翹起。
·
又是一年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原本僵持許久的戰線終於從潼關推進,等到兵家必爭之地的洛陽城也被收復後,本就不是一塊鐵板的安祿山叛軍內部,也不可避免的發生了內亂。
為了奪權、安慶緒弒父,本就受了重挫的叛軍之中,勢力越發分裂,隨著大軍壓境,安慶緒攜餘部逃亡鄴郡。
將魏州治理的極為穩當、且施行仁政、令百姓生活安穩的蕭華,更是在叛軍失勢之前,便暗中與朝廷通信,作為內應,順利的將魏州收復。
知道蕭華此前與眾人失散的遭遇,郭子儀唯恐他再次霉運上頭被如今已是末路而越發瘋狂殘忍的叛軍俘獲,索性直接將他安置在軍中,待到戰線進一步推進後,才將其安然送回。蕭燕綏就在李倓身邊,自然是第一時間便見到了父親蕭華,如此,離別數載的蕭家人,也總算是再次團聚了……
太子李俶得知此事,心中倒是長舒了一口氣,只將此前的疑竇盡數壓在心底,權當是自己一時多想,再不提起。
局勢一天天好轉,然而,肅宗李亨作為大唐如今的權利中央,圍繞在他身邊,張皇后、權宦李輔國、太子李俶、建寧王李倓等人之間的爭鬥,卻是愈演愈烈。
適逢張皇后所出的幼子李佋早夭,痛失愛子後,張皇后更是肝腸寸斷,然而,悲痛欲絕之中的張皇后,非但不曾收手,行事反而愈發狠辣逼人起來。
權宦李輔國進獻讒言,誣衊建寧王李倓因未能如願成為大元帥,早就心懷不滿,如今他執掌兵權、更是有意謀朝篡位、取而代之!
肅宗李亨的皇位,本就是另立中央後、強行尊玄宗為太上皇而來,其中,建寧王李倓更是出力良多。
念及此,思忖再三,曾經還對李倓為他獻策籌謀而百般讚賞的肅宗,自然是心神不寧,越發惶恐不安,著意賜死李倓。
太子李俶聞訊,自然是立即求情阻攔,卻反被肅宗李亨大加訓斥。更有張皇后的誅心之言,只道李俶同李倓兄弟相得,反倒目無尊長,懷疑李俶夥同李倓,亦有謀反之心!
軍中被下詔賜死的李倓尚且無恙,宮中的李俶卻是頓時隨之陷入了困局、危機四伏。
戰亂之中,並不知曉歷史進程究竟如何的蕭燕綏便是並不張揚,隨著她那些軍械武器的擴散、以及一些基本抗生素在救治傷員中的推行使用,漸漸的,不管朝中官員作何想法,倒是頗得了諸多軍中將士的支持。如此一來,隨著肅宗李亨詔書的送至,蕭燕綏更是在李倓身邊親兵的支持下,誅殺傳旨太監,直接毀了那道聖旨……
失地尚未完全收復,攜餘部逃走的叛軍也還在負隅頑抗,然而,後方的洛陽城中,已經如驚雷掣電一般,頃刻間上演了一出宮中驚變!
太子李俶重傷瀕死,李倓聞訊率兵逼宮,當著其父肅宗李亨的面,直接誅殺張皇后、李輔國等人。
宮中血色尚未褪去,朝中勢力也在一夕之間,又是一場驟變。
平叛途中,太子李俶本就不善軍事,更有舊傷在身,張皇后痛下毒手,李俶終於還是沒能熬過去……
待到前線大將郭子儀、王思禮等人傳訊回來,叛軍盡數伏誅,失地盡數收復,至此,長達數年依舊的安史之亂,終於落下帷幕。
此時的李倓雖然並無名分,然而,數度遭逢大變的肅宗李亨隨著李倓逼宮、張皇后和李輔國被殺、李俶身死的接連打擊和驚懼交加之下,亦是病體孱弱、難以支撐朝政,如今,朝中已經是李倓實際掌權。
之後,即便尚未言明,可是,蕭燕綏時常出現,李倓有意迎娶蕭氏女,看在眾人眼中,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事情。
心力交瘁之下,終於,撐著病體且每日噩夢折磨、難以維繼的肅宗下旨,封其第三子李倓為太子,且自己主動退居華清宮為太上皇。
一時間,尚未娶妻、甚至不曾定過親的李倓的婚事,登時便成了朝中要事。
當即便有朝臣上奏,直指蕭燕綏之父蕭華曾任叛軍大燕的官職,且安祿山當初有意與蕭華結為姻親,以蕭燕綏的身份,出身不正,如今便是成為太子妃,將來怕是也不堪後位!
——說白了,李倓硬要娶她做太子妃的話,還是可以商量的,但是等到太子登基,將來要母儀天下的皇后之位卻是要另說的,為了不平添麻煩,乾脆連太子妃也換人吧!畢竟是蘭陵蕭氏女,地位低了也不合適,既然太子喜歡,做太子良娣就很好嘛,以後封貴妃也沒什麼,唐高宗在位之時,蕭淑妃那裡都是有先例的!
城外,秋天剛剛收穫的鬆散麥田裡,蕭燕綏獨自一人靠躺在上面看天空。
因收復東都洛陽、且殲滅史思明叛軍,戰功赫赫、接連累加之下已經被封為霍國公的王思禮走過來,站在她面前,告訴她,“我要回西北了,郭子儀等人留守,朔方軍那邊,還需要一個將領。”
蕭燕綏聞言,稍稍抬起頭瞅著他,“讓你一個國公去朔方軍鎮守?”
隨著新帝肅宗勢力的前來,頃刻解除了此前西北軍在前線孤軍奮戰的窘境,那種孤立無援、仿佛看不見任何希望的壓力,便是蕭燕綏炮製出來的那些殺傷力巨大的熱武器,也無法悉數緩解。
甚至於,若非此前潼關前線陷入困境,別無他法,這些在蕭燕綏的主導下、直接跨越了時代的熱武器,在給予了安祿山叛軍重大打擊的情況下,其實,對於西北軍諸多普通兵士而言,其實同樣心存恐慌、滿懷畏懼……
好在,如今一切都有了轉機,不只是朔方軍的強援讓人頓時有了平定這場戰亂的希望,在封建王朝中,新帝肅宗李亨的親臨,同樣也讓這些原本因為玄宗入蜀避難而惶惶不安的將士有了新的主心骨。
倒是如今手中兵權在握、在戰亂中迅速崛起、權勢愈發煊赫的李倓,驟然間見到了一個護衛竟是熟悉的蕭嵩身邊的面孔後,不免怔了一瞬。
等到那護衛上前求見,而後又將他請到了蕭燕綏如今所居的那座府宅中的時候,從來不曾想過自己竟然會在戰亂最激烈、最殘酷的潼關前線見到蕭燕綏的李倓,滿懷震驚,甚至以為自己如同在做夢一般。
依舊是先摘掉了耳朵里的耳塞,蕭燕綏還揉了揉自己的耳朵,站起身來,看著李倓,忍不住對他笑道:“好久不見,別來無恙?”
李倓的嘴唇輕輕的動了動,半晌,卻並未發出隻言片語的字句。
片刻後,就在蕭燕綏微微睜大眼睛看著他的時候,李倓已經快步上前,毫不猶豫的直接將她一把抱入懷中。
熟悉的她的氣息,登時縈繞在身邊,壓抑許久的思念,更是頃刻間湧上心頭。
太過驚喜也太過震驚,早已習慣了喜怒不形於色的李倓喉結處滾動了兩下,嗓音甚至有些微弱的哽咽。他很快壓下心中激盪的情緒,只是閉上眼睛緊緊的抱著她,許久,才帶著一絲呼吸間的溫熱氣息,垂頭在她耳畔私語般低聲回道:“昔年一別,後會有期?”
言語間,嘴角根本掩不住的微微翹起。
·
又是一年寒來暑往,秋收冬藏。
原本僵持許久的戰線終於從潼關推進,等到兵家必爭之地的洛陽城也被收復後,本就不是一塊鐵板的安祿山叛軍內部,也不可避免的發生了內亂。
為了奪權、安慶緒弒父,本就受了重挫的叛軍之中,勢力越發分裂,隨著大軍壓境,安慶緒攜餘部逃亡鄴郡。
將魏州治理的極為穩當、且施行仁政、令百姓生活安穩的蕭華,更是在叛軍失勢之前,便暗中與朝廷通信,作為內應,順利的將魏州收復。
知道蕭華此前與眾人失散的遭遇,郭子儀唯恐他再次霉運上頭被如今已是末路而越發瘋狂殘忍的叛軍俘獲,索性直接將他安置在軍中,待到戰線進一步推進後,才將其安然送回。蕭燕綏就在李倓身邊,自然是第一時間便見到了父親蕭華,如此,離別數載的蕭家人,也總算是再次團聚了……
太子李俶得知此事,心中倒是長舒了一口氣,只將此前的疑竇盡數壓在心底,權當是自己一時多想,再不提起。
局勢一天天好轉,然而,肅宗李亨作為大唐如今的權利中央,圍繞在他身邊,張皇后、權宦李輔國、太子李俶、建寧王李倓等人之間的爭鬥,卻是愈演愈烈。
適逢張皇后所出的幼子李佋早夭,痛失愛子後,張皇后更是肝腸寸斷,然而,悲痛欲絕之中的張皇后,非但不曾收手,行事反而愈發狠辣逼人起來。
權宦李輔國進獻讒言,誣衊建寧王李倓因未能如願成為大元帥,早就心懷不滿,如今他執掌兵權、更是有意謀朝篡位、取而代之!
肅宗李亨的皇位,本就是另立中央後、強行尊玄宗為太上皇而來,其中,建寧王李倓更是出力良多。
念及此,思忖再三,曾經還對李倓為他獻策籌謀而百般讚賞的肅宗,自然是心神不寧,越發惶恐不安,著意賜死李倓。
太子李俶聞訊,自然是立即求情阻攔,卻反被肅宗李亨大加訓斥。更有張皇后的誅心之言,只道李俶同李倓兄弟相得,反倒目無尊長,懷疑李俶夥同李倓,亦有謀反之心!
軍中被下詔賜死的李倓尚且無恙,宮中的李俶卻是頓時隨之陷入了困局、危機四伏。
戰亂之中,並不知曉歷史進程究竟如何的蕭燕綏便是並不張揚,隨著她那些軍械武器的擴散、以及一些基本抗生素在救治傷員中的推行使用,漸漸的,不管朝中官員作何想法,倒是頗得了諸多軍中將士的支持。如此一來,隨著肅宗李亨詔書的送至,蕭燕綏更是在李倓身邊親兵的支持下,誅殺傳旨太監,直接毀了那道聖旨……
失地尚未完全收復,攜餘部逃走的叛軍也還在負隅頑抗,然而,後方的洛陽城中,已經如驚雷掣電一般,頃刻間上演了一出宮中驚變!
太子李俶重傷瀕死,李倓聞訊率兵逼宮,當著其父肅宗李亨的面,直接誅殺張皇后、李輔國等人。
宮中血色尚未褪去,朝中勢力也在一夕之間,又是一場驟變。
平叛途中,太子李俶本就不善軍事,更有舊傷在身,張皇后痛下毒手,李俶終於還是沒能熬過去……
待到前線大將郭子儀、王思禮等人傳訊回來,叛軍盡數伏誅,失地盡數收復,至此,長達數年依舊的安史之亂,終於落下帷幕。
此時的李倓雖然並無名分,然而,數度遭逢大變的肅宗李亨隨著李倓逼宮、張皇后和李輔國被殺、李俶身死的接連打擊和驚懼交加之下,亦是病體孱弱、難以支撐朝政,如今,朝中已經是李倓實際掌權。
之後,即便尚未言明,可是,蕭燕綏時常出現,李倓有意迎娶蕭氏女,看在眾人眼中,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事情。
心力交瘁之下,終於,撐著病體且每日噩夢折磨、難以維繼的肅宗下旨,封其第三子李倓為太子,且自己主動退居華清宮為太上皇。
一時間,尚未娶妻、甚至不曾定過親的李倓的婚事,登時便成了朝中要事。
當即便有朝臣上奏,直指蕭燕綏之父蕭華曾任叛軍大燕的官職,且安祿山當初有意與蕭華結為姻親,以蕭燕綏的身份,出身不正,如今便是成為太子妃,將來怕是也不堪後位!
——說白了,李倓硬要娶她做太子妃的話,還是可以商量的,但是等到太子登基,將來要母儀天下的皇后之位卻是要另說的,為了不平添麻煩,乾脆連太子妃也換人吧!畢竟是蘭陵蕭氏女,地位低了也不合適,既然太子喜歡,做太子良娣就很好嘛,以後封貴妃也沒什麼,唐高宗在位之時,蕭淑妃那裡都是有先例的!
城外,秋天剛剛收穫的鬆散麥田裡,蕭燕綏獨自一人靠躺在上面看天空。
因收復東都洛陽、且殲滅史思明叛軍,戰功赫赫、接連累加之下已經被封為霍國公的王思禮走過來,站在她面前,告訴她,“我要回西北了,郭子儀等人留守,朔方軍那邊,還需要一個將領。”
蕭燕綏聞言,稍稍抬起頭瞅著他,“讓你一個國公去朔方軍鎮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