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父親命人把我抓回來,壓在地上,要去請家法。

  “你今天不殺了它,我就在這裡打死你,我陶家不需要你這樣的廢物!”

  我被從柴房帶出來的時候,就有懂事的丫頭去請祖母了,祖母趕來正好聽到這句,敲了敲手裡的拐杖。

  “你今天要是敢打死他,我就敢打死你!”

  就是這趟倖免於難,還是會有下次的。祖母救了我,我卻有些絕望。

  為什麼我要生在陶家?為什麼生在陶家就要有膽子殺魚、殺雞、殺牛,甚至殺人,讓他們好好的活著不好嗎?

  祖母說:“這孩子天性如此,改不了的,讓他讀書吧,武將家出個讀書人也是美談啊。”

  父親捶胸頓足一番,終究是答應了。

  “你要讀書也行,不要學那些文人,整日裡悲春傷秋的,能生生的酸掉牙,他們就是日子過得□□逸了,讓他們上回戰場,保管再說不出那些話來。我給你尋個先生,教你兵法,以後上戰場,雖不能上陣殺敵,會排兵布陣也是好的。”

  想想又覺得惱怒。

  “你是我陶家的嫡長子,以後要撐起整個陶家,甚至整個南火國的,你說說你這幅德行,若是不能上陣殺敵,頂多就能做個軍師,我陶家要軍師有什麼用?”

  祖母歪著嘴笑。

  “臥龍先生還是軍師呢!他會上陣殺敵?不是照樣撐起了整個蜀國?兒孫自有兒孫福,你急什麼?”

  父親想了小半月,覺得排兵布陣整個南火國還要屬覃蘭最能耐,可這人如今在給三皇子教書,本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三皇子是皇后的第二子,皇后又是父親的妹妹,無論父親出面還是讓皇后去請一下,請動他來教書應是沒問題的。只如今宦官專權,皇上又生性多疑,本就對陶家有所顧忌,因為此事猜疑我們利用覃蘭好每日互通有無,或是有些別的想法,宦官又趁機添油加醋一番,到時怕是就要有麻煩咯。可除了覃蘭,父親一個都看不上……

  父親硬著頭皮去請了皇上的聖旨,想問問皇上的這幾位皇子缺不缺伴讀,又把我拿不上檯面的事跟皇上說了一通,正要開口說覃蘭的事情,被皇上打斷了。

  皇上倒也沒多想,答了句:“缺的,四皇子不太平,讀書以來伴讀都換了三了,這兩日又在鬧騰,倒不是他不喜歡人家伴讀,而是他太能惹事,人家伴讀不肯跟他,陶卿的公子要是這秉性的,朕倒覺得陪四皇子讀書很合適。就不知陶卿舍不捨得了?”

  父親如何敢不舍……

  我就這麼莫名其妙的上趕著去給皇子作伴讀了。

  父親堂上高坐,看樣子是憋著一肚子火氣。

  看到自己兒子那副慫樣反而像釜底抽了薪,一點脾氣發不出來了。

  “伴讀……以後便是清白的也說不清了。”

  父親這句“清白”讓我似乎明白了什麼。

  默默地低下頭,皇后的長子已被立為太子,陶家根基深厚,太子登基幾乎沒有意外,可父親走了一趟,皇上把我給了四皇子,莫名其妙的我這個陶家的嫡長子就和四皇子扯上了這樣一層關係。

  “我明日進宮直接推了就是,前面幾位都能推,為什麼我們不能?”

  父親輕嘆一口氣:“別人都能,唯我們家不能!”

  我不明白他的意思,好在我也不用明白,父親什麼都沒有交代,第二日就把我打包去了宮裡。

  四皇子和我一般大,生得很漂亮,一雙桃花眼,喉間有顆小小的血痣,笑起來眉眼彎彎,看著幾分邪魅,幾分野性,一開口說話卻又顯得狷介。

  “以後有勞關照了。”

  我麼……生中人之姿,具常人之智,懷庸人之心,自也只想享俗人之事。

  陪皇子讀書對我來說並非美差,尤其是這位四皇子確實鬧騰,沒一日安生,但跟著他心裡卻莫名覺得安寧,也不知是因為不用再去殺牛了,還是別的什麼。

  “聽說你父親又要去打仗了,我們混了軍里一起去長長見識。”

  我搖頭。

  “去吧,我們先跟了過去,到時你再去見你的父親,就留在他營帳里別出來,主帥的營帳眾人把守,當不會有危險的,再說還有我,我武藝已有小成,護你周全該當沒有問題的。”

  我還是搖頭,哪有這麼容易的,軍里都是造了名冊的,要是這麼容易便能混進去,敵軍奸細可比我們能混得多。

  “別怕,一應的我都關照好了,你收拾了行李,明日一早,我派了馬車去接你。”

  我坐在買車裡的時候,仍有些恍惚,我似乎並沒有答應要陪他去的……心裡雖有些害怕,卻也有些期待,陶家那麼多人馳騁揮灑前赴後繼的地方到底是怎樣一個地方?陪那個人一起去的話,就是見著血應該也不會太害怕吧。

  作者有話要說:

  結局想寫梁祝那樣的,又覺得這樣一來靜和有點可憐,就先放著吧,先碼兩篇番外 (*≧▽≦)

  第105章 第 105 章

  這一路有些顛簸,吐了十幾次之後便也習慣了,父親看到我的時候,有些哭笑不得。

  可能既痛心怎麼就生了這麼一個沒用的兒子,又有些心疼的緣故。

  又看了眼我身邊的四皇子,嘆了口氣,下跪行禮。

  被四皇子扶著手臂攔住。

  “大將軍不必多禮。”

  父親看著眼前這人,眼神很是奇怪。

  也是,哪朝哪代皇子不覬覦皇位的,父親是太子的舅舅,若以後四皇子真因為要奪取皇位對太子做出什麼出格的事,太子要顧念手足之情不能出手,而那些太子不能出手又必須有人去做的事情,就得由他來代勞了。

  可如今他兒子我,在四皇子身邊伴讀,說不清這種事,以後多做掉點四皇子的羽翼還是能表明立場的,只是眼下甚至以後很長一段時間,一位皇子要弄死一個伴讀,不說十分的容易,卻也並不難,他們朝夕相處,有太多的機會能取悅皇子以後享不盡榮華富貴位高權重,也有太多的機會能得罪皇子以後……哪來的什麼以後?

  比如那時獻太子的伴讀,就因與太子妃有染被賜了自盡,事實如何並不好說,那時太子寵幸良娣不喜太子妃,早有廢立之心,只因太子妃母家位高權重,不好下手,這一來太子妃不堪恥辱,羞憤自盡。良娣過得兩月便被順利扶正。太子身邊也很快有了新的伴讀,新太子妃的弟弟,原來的那個伴讀再也無人提及。

  又比如當今皇上原來的伴讀,當今皇上並非太子,當年奪嫡之爭頗為血腥,他那個伴讀的父親原是一心輔佐於他的,誰知發兵之日臨陣倒戈,皇上一氣之下,手起刀落就把伴讀給宰了,五年的朝夕相處,一點舊情都未有顧及。

  父親退後一步,還是給他行了個禮。

  “末將老了,會糊塗,以後若有得罪,還望殿下看在犬子無辜的份上,對他有所寬宥。”

  四皇子笑得頗為一本正經,好似那個笑容,只是一個表情,一種態度,與高興之類的情緒無關。伸手將父親扶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