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朕也是這麼認為。」李宣眼睛發亮,面色微微發紅地說,「阿莫丹絨根本吃不下我朝,但……坎達英為什麼會一直南下,長驅直入,戰線越長,對他越是不利,以他現有的兵力,所占據的地方也極易再度失去。」

  「他要逼得我朝作出最大的讓步。」陸觀道,「如果僅僅打到夯州就停下來,他要提的條件,也許我們便不會答應了。」

  「坎達英要什麼?」秦禹寧問。

  「地,和錢。」陸觀想也不想就答,「溪花谷地以北他一定不會讓步,那是放牧的好地方。阿莫丹絨人習慣了遊牧生活,溪花谷地是離阿莫丹絨本土最近的一片草場。再則,就是錢。坎達英應該會提出休戰,但以目前的形勢,讓他自己退回夯州,恐怕不太可能了。」

  「你覺得他會以哪裡為界?」李宣皺眉道,「京城?」

  「吃進去的東西,再要他吐出來就不可能了。」陸觀道,「所以要在衢州來一場硬仗。坎達英孤軍深入,幾百里的戰線,我們可以繞道後方,他的兵力不足以連成固若金湯的防線,被他占領的州城百姓,比起傳聞里窮凶極惡,又屢次屠城的外族,他們更盼望楚軍能打回去。」

  「繞道後方難保不會被阿莫丹絨人發現,何況,從哪裡繞道?」秦禹寧搖頭,「紙上談兵易,陸大人,真要打,不是這麼容易的事情。」

  「那就得聯合平民百姓了。」陸觀把在循州作戰的經驗滔滔不絕地說了,講宋虔之是怎樣從宋州一路收編農戶,這些農戶單兵戰鬥力不強,但即便是鐵桶一般的循州,城裡的人只要還要吃飯,還要看病,還要穿衣,就有機會讓庶民滲入進去。

  「官道當然不行,但當地百姓一定還有捷徑,有不為人知的路可以走。」

  「朕可以相信你嗎?」李宣問。

  陸觀直視李宣的雙眸,沉聲道:「您可以相信您的子民。」

  見李宣陷入沉思,秦禹寧也顯得有些動搖,陸觀繼續說下去:「秦大人沒有親自上過戰場,也沒有近距離接觸過庶民,他們懼怕阿莫丹絨人,和懼怕黑狄是一樣的。阿莫丹絨原也是狄人的一支,黑狄掃蕩了大半年,百姓苦不堪言,現在阿莫丹絨來了。沒有人願意給這些外族做牲口。」

  「他們敢嗎?」秦禹寧懷疑道。

  「如果家人被屠戮,妻女遭淫辱,糧食被搶走,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活得還不如一條狗。但凡稍有血性的人,都會奮起反抗。秦大人,萬民皆是人。只要是人,胸中必有一顆鮮紅的心,支撐君主的正是士農工商,這些庶民。我們不能只在徵稅的時候想到他們,軍隊為天子而戰,更是為民而戰,民貴君輕,沒有平民就沒有家國,沒有家國就沒有天子。」

  秦禹寧聽得膽戰心驚,幾次想出聲打斷陸觀。

  這話私下說也便罷了,陸觀竟然當著皇帝的面說這些個要腦袋的話,一時間秦禹寧滿臉漲得通紅。

  李宣認真聽著,想了想,開口道:「你有把握能退敵?」

  「有。」

  陸觀話一出口,就聽見秦禹寧口吻嚴肅地說:「陸大人剛回來,還不清楚北方軍情,皇上……」

  「這片土地上有千萬餘人,就算阿莫丹絨人人都上馬能戰,我也有把握退敵。」陸觀短暫停頓後,道,「有把握收回京州,但京州以北,尤其是夯州以北幾個鎮子都被屠盡,無法採用聯合平民的戰術,等探明阿莫丹絨是否往溪花谷地遷入牧民,就能推知夯州是不是坎達英的底線,臣的判斷,坎達英不會讓出夯州。但要把他趕出京州,臣能做到。」

  李宣換了個姿勢,斜倚在椅中,拇指與食中二指不住搓動。

  陸觀知道這意味著李宣在思考他說的話有幾分可行。

  經過循州一戰,陸觀切實體會到「民」在一場戰爭中能起的作用,固然不能讓他們去衝鋒陷陣,一是沒有訓練過,對陣法一無所知,二是就算有力氣的普通人,沒有受過「殺人」的訓練,單兵對陣時也會不知所措,不僅無法殺敵,甚至還無法自保。但譬如說帶路、幫助隱蔽、傳遞消息,散布各方的平民就是一張連綿不斷的天羅地網。

  「衢州恐怕等不及你派出的探子回報。」良久,李宣終於開口。

  「龍金山已帶著主力軍趕往衢州,很快就能扭轉戰局。臣還想跟陛下討個人情。」

  「你說。」

  「劉雪松立下軍令狀,如今宴河已失,臣想請陛下暫緩追責。抗擊黑狄時,劉雪松也在臣麾下效力過,是個可用之人。若他能夠立功,請陛下准許他功過相抵。」原本宋虔之叫他讓秦禹寧去說,現在看來,李宣心情不錯,索性陸觀就不多繞這一圈了。

  李宣當即同意,實際上他正有此意。宴河一戰,本就無人可用,劉雪松是自告奮勇,真要是這時派人去砍他的頭,誰還願意為朝廷守土?

  「今日朝堂上,有人提議讓朕選任新的太傅。」李宣看了一眼秦禹寧。

  秦禹寧連忙推辭。

  李宣卻問陸觀怎麼看。

  「秦大人是最好的人選,朝中無人比秦大人更有資格。臣在南邊就聽說,南州幾家大族並不安分,秦大人升任太傅後,要迅速著手選任信得過的官員,開春之後,立刻加開恩科。」

  李宣笑了起來:「你與左太傅倒是不謀而合,太傅過世前也是如此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