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日苻明懋逼到承元殿上,龍金山帶兵衝進宮平叛,有大功勞。安定侯離京前,舉薦他掌管鎮北軍,他效力於白古游麾下時,也曾深得白大將軍信任,是個可靠之人。」

  「那讓他做先鋒,整個大楚最強勁的軍隊,讓一個山賊握著,我大楚真的是無人可用了嗎?!」左正英連連拍桌,顯是氣得狠了。

  秦禹寧忙勸他息怒。

  左正英不發一言地坐了一會,廳上一陣靜默,李宣向來話少,何況龍金山跟宋虔之交情不淺,這時候要跟左正英分辯,必得扯上宋虔之,左正英坐正太傅之位後,對推李宣上位的眾人皆有不滿,私下裡不止一次告誡李宣,恩情是恩情,國事是國事。

  宋虔之承襲安定侯的爵位,但不孝其父,又是周氏子孫,如今權勢滔天,不出五年,必成第二個李相。只是宋虔之與陸觀顯然綁在了一條船上,周家也只剩下這一根獨苗,即便周太傅的門生在朝為官的仍不少,總算周家人丁單薄,如今也還用得上他,暫且不用管,但也要讓人看緊他的一舉一動。

  至於陸觀,早年是苻明韶的謀士,背棄舊主,也不堪用。

  原本六部下來的這些官員,也只能湊合著先用。

  左正英主張在朝廷安穩之後,儘快開恩科,大選人才,組建起一班新的朝臣,真正以李宣為聖明君主的臣子。

  然而李宣屢屢聽不進去,幾次敷衍得左正英氣苦難當,只想掛冠而去,又不能甘心晚年才出山,卻不做出點成績,就要歸隱山林。左正英家中已經無人,深愛的妻子也已去世,一條老命是鐵了心要丟在朝堂上。

  如今的局面,由不得左正英不急,天子為人溫和,外患深重,若是能天降一個榮宗那樣的奇才,便不是苻家子孫左正英也暗暗覺得對大楚是好事。

  偏偏榮宗的兒子沒一個爭氣。

  有時候午夜夢回,左正英對月興嘆,也不禁問自己,是否這大楚的氣數是已經盡了。他若是再年輕個三四十歲,天下格局,恐怕也要擇良木。可他已經年邁,仕途絕無新的可能,唯有做一個諍臣,或許還能在史家筆下留下一點聲名。

  可左正英也常感到茫然,這點聲名拿來做什麼呢?

  他是三朝老臣,人到晚年,卻覺得自己不但沒有越來越清醒,反而越來越糊塗。唯有一點他清楚,在龍金山回來之前,李宣的皇位都可能會坐不穩。

  而一旦天子不能正其位,大楚就完了,大楚沒有完在周家、李家手上,怎麼能在他左正英的手上完?

  秦禹寧打破沉默:「等龍金山回來,功過再抵,鎮北軍交不交給他,到時候再議。太傅,您年事已高,必得保重身體,陛下還需要您。」

  左正英冷笑:「陛下心中,自有丘壑。」

  「太傅。」李宣連忙喚道。

  「老臣活到現在,家裡錢財沒有幾個,妻兒也已相繼離世,膝下只兩個孫子一個孫女,都才幾歲,用不著老臣為他們過早打算。我左家先人三百年前便立下祖訓,位極人臣者危,為官至二品可休。老臣已是不遵家訓的人,這把老骨頭天生就硬。眼前這個難關,老臣幫著陛下渡過去,可陛下將來的難關,還是只有靠自己。」說完這一番話,左正英不管李宣的臉色便辭出,叫人備車馬去萬家。

  坐在龍椅上的李宣低下頭,一隻手捂住臉。

  半晌,秦禹寧的聲音朝他說:「陛下不可太操勞了。」

  「一切都有太傅,朕沒什麼操勞的。」李宣抬起頭,他臉色煞白,輕輕抿住嘴。

  「左太傅上了年紀,脾氣自然大,他曾做國子監祭酒,最看重科舉,有些話陛下覺得不對,當面便可直陳。君臣之間有時候甚至比夫妻還要親密,陛下總是什麼也不說,太傅不知道陛下心中怎麼想,自然要說出一些讓陛下不舒服的話來。」

  李宣搖了搖頭:「朕沒有不舒服,太傅苦心,朕都領會。只是……」李宣心中擔憂左正英的身體,怕撐不住多久,卻不好對秦禹寧說,於是他換了說法,「征南軍情形如何了?」

  「安定侯已帶兵前去援助陸大人的先鋒部隊,只要他二人大軍匯合,兵力增強,且他二人心意相通,進退都有默契,事半功倍。現在龍金山也過去了,拿下循州是早晚的事。只是北面,劉雪松似有些頂不住,臣已派人增援,但南州必得留夠守城之軍,這段日子,只有熬了。」

  李宣點頭表示知道了。

  「南州世族問朕要一個左相的位子。」李宣靜靜抬起眼來看秦禹寧,「朕不答應,將來也不會答應。」

  ☆、和光同塵(壹)

  秦禹寧完全沒想到南州世族的胃口這麼大,一時間也愣住了,少頃,他嘆了口氣:「自然不能答應,只是還得拖住他們,苻姓式微,難保不會有人鋌而走險,臣待會便找呂統領商量,一定要確保陛下的安全。」

  「太后以命換命,才有朕今日,朕知道保重自身。」少頃,李宣從沉默中抬頭,「朕派周先去循州,看日子,應當已經到了。」

  「陛下把麒麟衛派出去了?」秦禹寧大驚。

  「只派出了周先一人,朕看他在朕身邊也待不住。」李宣撫摸袖口,傾身端起茶喝了一口,「朕的麒麟衛,做一名刺客,綽綽有餘。」

  秦禹寧有話要說,想了想,這時說並不妥當,便吞了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