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請王妃今日便帶小王爺隨屬下等啟程進京,太后娘娘已等不及了。」

  東明王妃道:「今日不便,明日一早,卯時出城。」

  侍衛還要說什麼,硬生生忍住了。

  東明王妃叫人給他們安排住處,人被帶走後,她失神地靠在椅背上。東明王妃已不年輕,勝在皮膚極白,不顯老態。

  日光傾斜,光斑從地上悄然移動,東明王妃的臉也從光明沒入陰暗,她一隻手扶額,眉心沒有半點褶皺,修長的眉睫垂下,只餘下了一半眼睛,似閉不閉。

  那一年,府里下人來報,她的丈夫死在青樓里,剛診出有孕的東明王妃以為自己聽了個笑話。

  她笑著問下人:「你說什麼?再說一遍。」

  那下人跪在地上,抖如篩糠地重複了一次。

  正是寒冬將近的時候,初春在即,她本在剝一小碟兒花生,一時間她仿佛將花廳整間大屋,廳外屋檐下滴落的雪水,院中殘梅的清寒香氣,一人抱的水缸面上那一層毫釐薄冰微微碎開的細微聲響,俱皆納入腦中。

  到今日她想起來,那一日也像是在昨天。

  唯獨她夫君的臉,甚是模糊,仿佛與他同寢的一千多個日夜僅是黃粱一夢。

  少年怯生生的嗓音傳來,東明王妃手裡的茶杯跌落在裙子上。

  她的兒子撲到她身上,渾身發抖地叫了一聲:「母妃!」

  東明王妃清醒過來,手掌輕輕覆蓋在兒子頸後,她掌中的皮肉是如此溫暖柔軟。

  「莫怕,為娘在,不會讓任何人傷著你。」

  少年緊緊將頭埋在母親的懷中,良久,顫抖漸歇,少年望向他的母親,淚珠滾過光滑雪白的圓臉。

  「兒子永遠不會離開母妃,母妃也永遠不要離開兒子。」

  東明王妃唇角泛出笑,眼中漾開春風一般的暖意:「傻孩子,娘不會離開你。」

  少年咬住唇,眼睫顫動不止。

  東明王妃扳過他的臉,令他沒法去看地上散落的那些物件,她的臉倒映在兒子的眼中。

  「娘永遠不離開你。」

  少年抱住她的脖子,重重「嗯」了一聲。

  溫熱的濕意流進東明王妃的衣領中,她沒有再出言安慰兒子,只是將少年人還不夠強壯的身軀緊緊抱著。

  這是她的骨肉,這也是苻氏皇族的後代,高貴與卑賤兩種血液,同時流淌在她兒子小小的身體之中。

  東明王妃閉上了眼,眉目間溢出無法驅散的疲憊。

  ·

  立後大典上皇后暴斃,在大楚國史上聞所未聞,京城百姓對此事也顧不得議論,只因增稅詔令不僅下達給四州,現已向全國增收稅金。

  四月二十二,京城徹底雪化,滿城柳綠,卻不見去年此時,青年才俊、名門閨秀競相郊外踏春的盛景。

  街上十室九空,雖有嚴令禁止平民出京,皇城根下住得久了,往上數三代,總有朝中做官的遠房親戚。

  兵部衙門短短半月之間,門檻都被磨平,白銀五千兩就能換取一紙出城手令。吃皇糧干公差的官員,上到一品大員李曄元,下到沒品的錢糧小吏,都沒法出京,一旦經查,滿門抄斬。

  總歸是掰著手指數日子,整個皇室都還留在宮中,慌不到官員頭上。

  這日林舒又來,秦禹寧正在疾書,林舒便將兩個手交疊握著,在旁垂眸侍立,並不出聲。

  秦禹寧寫完,入封,使喚人送出去。

  林舒這才說明來意,他是來送戶部的本子給秦禹寧過目。

  書辦得令,拿來抄送戶部的軍報。林舒收起來之後,看了秦禹寧一眼。

  「老梁,你先出去。」

  書辦退出。

  林舒拖了椅子過來,坐在秦禹寧對面,壓低聲音問:「秦叔可有逐星的消息?」

  秦禹寧銳利的眼光掃來。

  林舒目光毫無閃避,只是屏住了呼吸。

  秦禹寧移開眼。

  林舒才敢吸氣。

  秦禹寧從筆架上取下另一枝尚未乾透的紫毫,虛起眼,手指拈去雜毛。年後開春本要給各衙門置換,今年也都顧不上。

  「我勸你莫要再打聽這些,仔細叫人參上一本,年紀輕輕,喉中有熱血是好事,也要吞下去。這不是你該過問的事,你也使不上勁。」

  林舒看著秦禹寧落筆,起頭便是:「逐星親啟……」他眼睛一亮,緊緊抿住嘴,起身時椅子在地面拉出一聲巨響,林舒激動不已地朝秦禹寧抱拳:「多謝秦大人指點,晚輩定當為國竭力,不負尚書大人所望。」

  待林舒走了,秦禹寧手指拈起信紙,揉成一團,用火點了,紙灰散得一地都是,他腳下地面上,俱是寫廢的紙。李曄元抱病以後,六部諸事,皆歸入兵部統籌調度。

  風平峽十日之間吃了三次敗仗,阿莫丹絨使團也已離京。

  數日不曾歸家的秦禹寧,在傍晚離開兵部,長街之上,人丁稀少,舉目都是大門緊閉的商鋪,稍稍回暖的氣溫,與萬物凋敝的秋日竟相似得緊。秦禹寧戴了一頂氈帽,沒有坐轎,一人在街上徒步,七拐八拐,進了一條深巷,巷子盡頭,新刷了漆的黑門緊緊閉著。

  秦禹寧摘下帽子,向著左右看,又望向牆上,未見異樣,深吸一口氣,往前走出半步。

  腳底下影子匆匆掠過。

  秦禹寧眼角微微一跳,猛地一拍腦門,重新戴上帽子:「我這記性,盧大人不是在花海巷麼?我這是走到哪兒來了,有人沒?」秦禹寧吼了兩嗓,罵罵咧咧調轉回頭,回到長街上,左顧右盼,指指點點,鑽進了另外一條窄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