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虔之細細咀嚼肉絲,眼神盯著不遠處的地面,螞蚱在乾枯稻草上瞎蹦躂。

  「這天兒要下雨啊。」宋虔之往天上看了一眼。

  周先順著宋虔之的眼,也看了一眼。

  「可不。要下暴雨了。」

  許瑞雲、呂臨相繼趕到宋虔之的營帳。

  宋虔之封起剛寫好的信,落了火漆,周先接過收起。

  「昨夜東明王府來了人,都綁著大內的銀腰帶。」

  宋虔之眼皮一跳:「這麼快?」

  「什麼這麼快?」呂臨一臉茫然,「你們在說什麼?」

  「東明王府是什麼反應?」

  「我派了呂臨的手下去盯,現在還不清楚。」許瑞雲沉吟片刻,朝宋虔之問,「你覺得是誰的人?」

  「苻明韶整個棋局都破了,眼下怕是慌亂得顧不上這頭,皇后在慶典上當場被殺,他的身邊人出了問題,現在的苻明韶,誰也不會信。這事,倒像是我姨母的手筆。」

  「太后能使得動大內的人?」

  「你小瞧太后了,她在宮中比皇帝都早,要是在內宮,羽林衛聽命於苻明韶不錯,其他人呢,宮人們呢?太監、侍衛,都是人。這些人都近身伺候主子,防不勝防。」早年間宋虔之就行走於內宮,花了不少銀子打點宮裡人,陸觀被召回京城以前,他小小年紀能主理麟台多年,苻明韶明顯對他有敵意和防備,卻也拿不住他的錯處,除了宋虔之的家傳,其餘都要歸功于謹慎。

  「宮人們要錢做什麼?他們也沒地兒花。」呂臨是世家子弟,從來沒為錢犯過愁。

  「他們不花,他們總有家人。」周先道。

  「有的也不全是為了錢,不說這個,如果是我姨母,她應當是想效仿當年,把苻明韶拉下龍座。」

  呂臨皺著眉:「她選了東明王?東明王的生母尚在,如果東明王登基,太后的位子,就要換別家來坐,周太后會這麼選?」

  「東明王年紀小,我姨母見過他,也甚是喜歡,至於他的母親,等把這對兒母子接進京城,就好辦了。」

  「你是說,周太后會賜死東明王的母妃?」

  宋虔之:「恐怕是,從旁出選一名繼承人,母妃被賜死,是有先例可循的。東明王是他母妃教養長大,打小就沒有父親,他自己不會同意賜死他的母妃,而他的母妃,卻會願意為他去死。」

  「我去阻止。」周先按劍起身,被宋虔之按住手背,輕拍了兩下。

  「東明王的母妃是個精明的女人,就算她願意為兒子黃袍加身而犧牲,也絕不會在此處。她會確保京中的情形有利於小王爺,諸事大局未定,她絕不會甘願赴死。」

  「那就放著不管嗎?」

  宋虔之讓呂臨再派幾個人去盯,許瑞雲自告奮勇,也去了。本在給宋虔之研墨的柳平文放下墨石,自取過一張宣紙到旁邊桌案上鋪平練字。

  「這封信,找你熟悉的車馬行,有辦法轉給陸觀嗎?」

  周先眸中一動,接過信封,面色現出猶豫:「陸大人有難處,侯爺莫怪他。」

  宋虔之臉色一直不好,透出失血的蒼白,帳中昏暗,唯一點燈光而已,他手指滑過光滑的信箋,眉峰隱忍地蹙著,嘆道:「怪他什麼?怪他事事為我打算,陷在京城無法脫身麼?還是怪他為全我母親保我出京的慈母之心,重傷自己,換取苻明韶的信任?」

  更讓宋虔之難受的是,陸觀留在京城,正是他們這些活動在祁州的人所需要的。

  周先道:「當年的六皇子能入太后法眼,皆是陸大人的謀算,最熟悉苻明韶的,就是陸大人,他一定有法子自保。」

  「但願如此,苻明韶……」信箋被宋虔之一把攥緊,他牙根緊咬,嘴唇抿成一線,緩慢而悠長地出了一口氣,輕輕閉上了眼。

  ·

  「僅憑你們幾個,又是口諭,我乃先帝欽封的東明王妃,諸位未免太不將榮宗皇帝放在眼中!」啪的一聲,東明王妃大袖一揮,將一名便衣太監手中的托盤打翻在地。

  深褐色的小瓷瓶在地上滾了兩轉,另有一把匕首,三尺白綾。

  東明王妃容色端麗,毫無一絲畏懼,端坐在花梨木大椅中,素色綾羅襯得她臉色瑩白如雪。

  「這是太后的口諭……」太監話音未落,被東明王妃的眼神驚得不敢再多說。

  「離京之前,我與太后也曾有數面之緣,我這副手鐲還是太后親自賜下的,如若真的是太后懿旨,除非你們能拿手諭來見我。」東明王妃垂下雙眸,端起茶來,呷了一口。

  宮裡來的人面面相覷,終於有一侍衛頭領步出:「王妃息怒,不如王妃與小王爺一同進京,我等皆是下人,王妃身份尊貴,僅憑口諭是草率些。擔心想必王妃也是深明大義之人,若是小王爺做了大楚帝君,睿宗時就有先例,當時睿宗皇后尚在,膝下無子,便是從旁系抱了南淵王為帝,南淵王登基之前,母妃齊氏自縊而亡,追封為端肅瑞明夫人,死後哀榮無限。齊氏一族也盛極一時,整個家族權傾大楚三十餘年。」

  東明王妃淡淡道:「這些我自然清楚,只是口諭無法令我信服,我母子必須一同進京,你們可以考慮考慮。」

  大內這一行人僅有八人,秘密行事,在東明王的地盤,也不敢輕舉妄動。進來時就見到東明王府養有親兵,其中不乏身手傑出之輩,如果不滿足東明王妃的要求,恐怕也要壞太后的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