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我不明白你為什麼問我?”
“你認識那個矢島勝嗎?”
“不認識。”
“是嗎?好。我再說說以前的事情。兇手殺死矢島勝後從死者的褲兜里掏出了錢包逃走了。但好像他沒有動死者上衣的口袋。”
“上衣的口袋?”
片桐情不自禁地有了反應。葛城的眼睛猛然一亮。
“在死者的上衣口袋裡發現了兩節1號電池。”
“兩節1號電池?”片桐差點喊出來。去年10月的搶劫事件一下子在他的腦子裡掠過,而且他感到自己頭部的血流一下子減少了。
那時也換了新電池,是自己中途讓矢島去一家便利店買的。換電池的也是矢島。但後來換下來的那兩節舊電池片桐就不記得矢島放到什麼地方了,沒想到他放到了上衣口袋裡。
這麼說,警方從他的上衣口袋裡找到了那兩節舊電池?要是再刨根問底的話,當天夜裡是自己換上的電池。和昨天凌晨在R大廈行竊時的失誤一樣,是在換電池時把自己的指紋留在了電池上,還是自己在無意識中取出電池又裝了回去?這一道無用的“手續”竟把自己騙進了死胡同!片桐感到腳底下一下子空虛了,大腦里一片空白。
不,等一下。片桐立即恢復了過來。如果在矢島上衣口袋裡發現的電池上有自己的指紋,為什麼這會兒才找上門來?就像剛才松尾警察講的,有警方的指紋中心嘛,一查就可以查到自己的頭上。而自己不是一年來平安無事嗎?
這是他們設的一個漂亮圈套,片桐的腦子迅速地轉動起來。於是他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肯定是警方經過了長期的紮實調查也沒有找到和矢島有密切關係的線索和自己作案的決定性證據,於是便聽天由命,好歹要抓個人結案。正好前天夜裡自己“失手”,便根據作案手法相同的“原理”,決定根據手電筒這個共同點找一個“替罪羊”出來。
肯定是這個思路。片桐這樣認為。慢慢地他覺得在電池上留有自己的指紋有些可疑了。仔細地想一下,矢島在更換電池時片桐的指紋根本就沒有沾上,當然這一點自己也不是有絕對的把握,但至少矢島的指紋是絕對會在上面的。片桐對自己這樣說著,便裝出了無辜的樣子來:“說電池上有我的指紋肯定是別人造的謠吧?”
“不會的。那兩節電池是新買的,上面當然會有指紋的。”
“——新的?”片桐反問了一句。
葛城輕輕地笑了笑:“電池是陽極一頭被撕開了包裝的,所以是新的。而且在他的另一個口袋裡還裝著電池的包裝,上面還印有數量和日期、價格,所以是新買的。”
包裝是怎麼回事?難道矢島又買了兩節電池?不,不可能,片桐想起來了。因為殺死矢島後他在現場用手電照過,沒有什麼漏洞。
葛城解釋著:“——包裝紙和價簽到手後,我們便檢查了出售這對電池的商店。後來查明了是在案發當夜沿青梅大街的一家24小時便利店裡買的。店員還記得死者的樣子。矢島勝是於星期六的深夜11點50分左右一個人進店裡買了兩節1號電池的。從便利店到現場的距離和死亡的時間推斷,死者是乘車到達案發現場的。當然車內不會只是他一個人,還應當有另一個人。因為現場沒有留下車。肯定是和他一塊兒去現場的人殺死了矢島勝。但那名店員並沒有目擊到可疑的車輛。
“下面我們就注意到矢島買電池的目的。買兩節1號電池有許多目的。但要考慮到深夜犯罪和沒有照明條件的野外,那麼買電池的目的只能是手電筒。然而現場沒有手電筒,因為已經被兇手拿走了。對兇手來說他有必要依靠照明迅速逃離現場。
“特意在中途停車買新電池,而且買了以後撕開了連體包裝,很難想像是為了備用。所以只能認為手電筒是個空的,或是電池沒電了。只能是這兩個原因。然而為什麼死者的口袋裡卻裝上了一對新電池?
“我們對此進行了大膽的假設,但這卻不能成為證據。而且我們沒有任何可能殺害矢島勝的人的線索。但是一年過去了,兇手的尾巴露出來了。雖然這是一個偶然得到的線索,但我們畢竟找到了,因此也就可能獲得決定性的物證。”
說到這裡葛城止住了話頭,用威嚴的目光盯著片桐,又重複了剛才松尾的話:“片桐俊夫,你剛才明確地承認了手電筒是你自己的。不是偷來的,不是撿來的,也不是從別人那裡得到的——”
這時片桐看不出葛城掌握了什麼證據,但從他的口氣來看似乎他們已經有了什麼把握。看來松尾剛才說的什麼公寓發生被盜事件是個圈套,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明確承認手電筒是自己的,並且沒有了反悔的餘地。
捕獲了獵物的葛城雙眼再次緊緊地盯著片桐。片桐明白自己終於掉進了陷阱,但又無法迴避葛城那犀利的目光。他只能默默地聽著葛城的講述。
“我們基於這個假說再現案發當晚的情形。兇手開車去案發現場的中途,發覺手電筒沒有電了,因為裡面的電池很舊了。兇手讓死者買回了新的電池,並命令他裝好。但死者換上電池後還是不亮,原因是燈泡不亮了,而不是電池沒電了。
“你認識那個矢島勝嗎?”
“不認識。”
“是嗎?好。我再說說以前的事情。兇手殺死矢島勝後從死者的褲兜里掏出了錢包逃走了。但好像他沒有動死者上衣的口袋。”
“上衣的口袋?”
片桐情不自禁地有了反應。葛城的眼睛猛然一亮。
“在死者的上衣口袋裡發現了兩節1號電池。”
“兩節1號電池?”片桐差點喊出來。去年10月的搶劫事件一下子在他的腦子裡掠過,而且他感到自己頭部的血流一下子減少了。
那時也換了新電池,是自己中途讓矢島去一家便利店買的。換電池的也是矢島。但後來換下來的那兩節舊電池片桐就不記得矢島放到什麼地方了,沒想到他放到了上衣口袋裡。
這麼說,警方從他的上衣口袋裡找到了那兩節舊電池?要是再刨根問底的話,當天夜裡是自己換上的電池。和昨天凌晨在R大廈行竊時的失誤一樣,是在換電池時把自己的指紋留在了電池上,還是自己在無意識中取出電池又裝了回去?這一道無用的“手續”竟把自己騙進了死胡同!片桐感到腳底下一下子空虛了,大腦里一片空白。
不,等一下。片桐立即恢復了過來。如果在矢島上衣口袋裡發現的電池上有自己的指紋,為什麼這會兒才找上門來?就像剛才松尾警察講的,有警方的指紋中心嘛,一查就可以查到自己的頭上。而自己不是一年來平安無事嗎?
這是他們設的一個漂亮圈套,片桐的腦子迅速地轉動起來。於是他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肯定是警方經過了長期的紮實調查也沒有找到和矢島有密切關係的線索和自己作案的決定性證據,於是便聽天由命,好歹要抓個人結案。正好前天夜裡自己“失手”,便根據作案手法相同的“原理”,決定根據手電筒這個共同點找一個“替罪羊”出來。
肯定是這個思路。片桐這樣認為。慢慢地他覺得在電池上留有自己的指紋有些可疑了。仔細地想一下,矢島在更換電池時片桐的指紋根本就沒有沾上,當然這一點自己也不是有絕對的把握,但至少矢島的指紋是絕對會在上面的。片桐對自己這樣說著,便裝出了無辜的樣子來:“說電池上有我的指紋肯定是別人造的謠吧?”
“不會的。那兩節電池是新買的,上面當然會有指紋的。”
“——新的?”片桐反問了一句。
葛城輕輕地笑了笑:“電池是陽極一頭被撕開了包裝的,所以是新的。而且在他的另一個口袋裡還裝著電池的包裝,上面還印有數量和日期、價格,所以是新買的。”
包裝是怎麼回事?難道矢島又買了兩節電池?不,不可能,片桐想起來了。因為殺死矢島後他在現場用手電照過,沒有什麼漏洞。
葛城解釋著:“——包裝紙和價簽到手後,我們便檢查了出售這對電池的商店。後來查明了是在案發當夜沿青梅大街的一家24小時便利店裡買的。店員還記得死者的樣子。矢島勝是於星期六的深夜11點50分左右一個人進店裡買了兩節1號電池的。從便利店到現場的距離和死亡的時間推斷,死者是乘車到達案發現場的。當然車內不會只是他一個人,還應當有另一個人。因為現場沒有留下車。肯定是和他一塊兒去現場的人殺死了矢島勝。但那名店員並沒有目擊到可疑的車輛。
“下面我們就注意到矢島買電池的目的。買兩節1號電池有許多目的。但要考慮到深夜犯罪和沒有照明條件的野外,那麼買電池的目的只能是手電筒。然而現場沒有手電筒,因為已經被兇手拿走了。對兇手來說他有必要依靠照明迅速逃離現場。
“特意在中途停車買新電池,而且買了以後撕開了連體包裝,很難想像是為了備用。所以只能認為手電筒是個空的,或是電池沒電了。只能是這兩個原因。然而為什麼死者的口袋裡卻裝上了一對新電池?
“我們對此進行了大膽的假設,但這卻不能成為證據。而且我們沒有任何可能殺害矢島勝的人的線索。但是一年過去了,兇手的尾巴露出來了。雖然這是一個偶然得到的線索,但我們畢竟找到了,因此也就可能獲得決定性的物證。”
說到這裡葛城止住了話頭,用威嚴的目光盯著片桐,又重複了剛才松尾的話:“片桐俊夫,你剛才明確地承認了手電筒是你自己的。不是偷來的,不是撿來的,也不是從別人那裡得到的——”
這時片桐看不出葛城掌握了什麼證據,但從他的口氣來看似乎他們已經有了什麼把握。看來松尾剛才說的什麼公寓發生被盜事件是個圈套,目的是為了讓自己明確承認手電筒是自己的,並且沒有了反悔的餘地。
捕獲了獵物的葛城雙眼再次緊緊地盯著片桐。片桐明白自己終於掉進了陷阱,但又無法迴避葛城那犀利的目光。他只能默默地聽著葛城的講述。
“我們基於這個假說再現案發當晚的情形。兇手開車去案發現場的中途,發覺手電筒沒有電了,因為裡面的電池很舊了。兇手讓死者買回了新的電池,並命令他裝好。但死者換上電池後還是不亮,原因是燈泡不亮了,而不是電池沒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