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木生火,恰好是靈鬼的克星,等靈鬼被煉化後,我們就可以出去了。”我趕忙解釋,這倆小子故態復萌,在沙漠那會兒,他們就惦記著把我扔出擋災來著。
悲泣聲漸不可聞,而外面的火勢似乎越來越猛了,我們在陣中也感到熱浪襲人,陣法也漸不不穩之象,得趕緊動作,別把自己也裝進去了。
“坎水之精,聽五號令,疾!”我掏出一枚玄武令,手掐法訣向外一指,一點銀星飛射而去,霎時化作霏霏細雨……
“師兄,你也太小氣了,好歹再來兩滴亞!”胖子在一旁喊道。
“如果你不怕淹死,等我們出去後我就再來兩滴,你在這兒等著!”我沒好氣地回答。
一物降一物,漫天火勢竟然就在這細雨中縮小、熄滅,頓時間變得風平浪靜,如果不是地上那十餘堆碎石,就象剛才沒發生過任何事情一樣。
“現在可以出去了。”我把那柄匕首再次插入那根樹幹上,把陣勢完全鎮壓一來。布陣的那位高人頗有憐憫之心,這座‘八木易象陣’其實是用於反制這些石像鬼的。
“師兄,會不會還有機關?”看到我大步流星地向墳前走,胡八一謹慎地問我。
“沒關係,不會再有危險了。”我搖搖頭,雖然地方夠大,但沒有必要也不會安排下其它的機關了。
不同時代的墳墓,都代表了當時的時代風貌,在秦漢時期,上行下效,多是覆斗式的墓葬,覆斗就是說封土堆的形狀,像是把量米的斗翻過來蓋在上面,四邊見棱見線,最頂端是個小小的正方形平台,有些像埃及的金字塔,只不過中國的多了一個邊,卻與在南美發現的“失落的文明”瑪雅文明中的金字塔驚人地相似;而到了魏晉時期,巨大厚實的山石砌成拱形,縫隙用麻魚膠粘合,這樣的石墓在西夜遺蹟附近十分常見。十九世紀早期,歐洲的一位探險家曾經這樣形容:“沙漠中隨處可見的石墓,有大有小,數不勝數,有一多半埋在黃沙下面,露出外邊的黑色尖頂,如同縮小版的埃及金字塔,在石墓林立的沙漠中穿行,那情景讓人嘆為觀止。”但到了唐代,國力盛極一時,陵墓多開山為陵,工程龐大,氣勢雄渾,從眼前這座古墓的形勢來看,正符合唐代墓葬的標準。
“奇怪!這碑上怎麼沒有字啊?”
聽到胖子的喊聲,我們都湊了過去,果然,在那方青黑色的大理石墓碑上,竟然是空蕩蕩的一個字也沒有,赫然是塊無字碑。
“是不是找錯地方了?”
“不會錯。”胡八一摸挲著石碑表面說道:“侯君集居功至偉,而所犯之罪至大,在其死後,唐太宗才命人立無名碑。”
剩下的活兒說好做也好做,胡八一在部隊帶的就是工程部隊,再說也不是第一次了,在胖子的幫助下,用了一整天的時間終於把盜洞打好了。
這個盜洞是斜著挖下去的,盜墓倒斗也是一門學問,講的是望聞問切。“望”是指的通過觀察,用雙眼去觀望風水,尋找古墓的具體位置,這是最難的;“聞”是聞土辨質,不同年代或不同的土壤成份都有不同的氣味,掌握古墓的地質結構土質信息,確認是否有古墓或判斷古墓的大致年代;“問”是通過各種渠道,例如向當地的老人閒談,得知古墓的信息;最後是切,在打盜竊洞的手法裡,專有門技術叫“切”,就是提前精確計算好方位角度和地形等因素,然後從遠處打個盜洞,這洞就筆直通到墓主的棺槨停放之處。
胡八一的計算很精確,這個盜洞直接打洞了一個墓室,夯土層已經被他用事先準備好的醋破壞掉了,不過為了安全起見,我們並沒有馬上下去,而是在外面呆了一晚,直到第二天早上,估計墓室里的霉氣都放完後才下去。
正文 第三十六章 逃出生天
為了安全起見,胡八一自告奮勇地在前面開路,為了防備萬一,我們幾個都戴上了簡易的防備毒口罩,胡八一還拿了一些蠟燭——這是有講究的,每前進一段路,就插上一根點燃的蠟燭,如果蠟燭滅了,就說明裡面不支持空氣燃燒的有害氣體過多,那時馬上退回去就是了。
胡八一手持點煉的蠟燭在前,我居中,胖子跟在最後,三個人緩慢地向前爬行,匆匆挖掘的盜洞讓人感覺到陰暗壓抑,不過空氣品質還算不錯,為了防止盜洞出現坍塌,在挖洞時,胡八一和胖子用外面砍下的樹枝(碗口粗細)草草扎了幾個木架子撐在裡面,這要是爬了一半發生塌方,可就成了被活埋的殉葬品了。
爬了大約二百米左右,已經能夠明顯感覺到有風,氣流很強,胡八一停止不前,告訴我再往前一段就到了那個墓室的入口,我們三個人都停下來歇息,誰知道墓室里會有什麼東西等著我們。
休息了一會兒後,我們三個人繼續前進,順著洞口跳進了被打通的墓室。這是一間明殿,又稱作‘寢殿’,雖然這間明殿很寬敞,但裡面的擺設卻極為簡單——只有幾件家俱和桌椅,據唐史記載,侯君集個人的生活還是相當簡樸的,從這些擺設的年代來看確實是唐代的墳墓。
這座明殿的一面通向墓門,而另一面應該是通向放置棺槨的寢殿,那裡有兩扇帶著鋼環的大門。
悲泣聲漸不可聞,而外面的火勢似乎越來越猛了,我們在陣中也感到熱浪襲人,陣法也漸不不穩之象,得趕緊動作,別把自己也裝進去了。
“坎水之精,聽五號令,疾!”我掏出一枚玄武令,手掐法訣向外一指,一點銀星飛射而去,霎時化作霏霏細雨……
“師兄,你也太小氣了,好歹再來兩滴亞!”胖子在一旁喊道。
“如果你不怕淹死,等我們出去後我就再來兩滴,你在這兒等著!”我沒好氣地回答。
一物降一物,漫天火勢竟然就在這細雨中縮小、熄滅,頓時間變得風平浪靜,如果不是地上那十餘堆碎石,就象剛才沒發生過任何事情一樣。
“現在可以出去了。”我把那柄匕首再次插入那根樹幹上,把陣勢完全鎮壓一來。布陣的那位高人頗有憐憫之心,這座‘八木易象陣’其實是用於反制這些石像鬼的。
“師兄,會不會還有機關?”看到我大步流星地向墳前走,胡八一謹慎地問我。
“沒關係,不會再有危險了。”我搖搖頭,雖然地方夠大,但沒有必要也不會安排下其它的機關了。
不同時代的墳墓,都代表了當時的時代風貌,在秦漢時期,上行下效,多是覆斗式的墓葬,覆斗就是說封土堆的形狀,像是把量米的斗翻過來蓋在上面,四邊見棱見線,最頂端是個小小的正方形平台,有些像埃及的金字塔,只不過中國的多了一個邊,卻與在南美發現的“失落的文明”瑪雅文明中的金字塔驚人地相似;而到了魏晉時期,巨大厚實的山石砌成拱形,縫隙用麻魚膠粘合,這樣的石墓在西夜遺蹟附近十分常見。十九世紀早期,歐洲的一位探險家曾經這樣形容:“沙漠中隨處可見的石墓,有大有小,數不勝數,有一多半埋在黃沙下面,露出外邊的黑色尖頂,如同縮小版的埃及金字塔,在石墓林立的沙漠中穿行,那情景讓人嘆為觀止。”但到了唐代,國力盛極一時,陵墓多開山為陵,工程龐大,氣勢雄渾,從眼前這座古墓的形勢來看,正符合唐代墓葬的標準。
“奇怪!這碑上怎麼沒有字啊?”
聽到胖子的喊聲,我們都湊了過去,果然,在那方青黑色的大理石墓碑上,竟然是空蕩蕩的一個字也沒有,赫然是塊無字碑。
“是不是找錯地方了?”
“不會錯。”胡八一摸挲著石碑表面說道:“侯君集居功至偉,而所犯之罪至大,在其死後,唐太宗才命人立無名碑。”
剩下的活兒說好做也好做,胡八一在部隊帶的就是工程部隊,再說也不是第一次了,在胖子的幫助下,用了一整天的時間終於把盜洞打好了。
這個盜洞是斜著挖下去的,盜墓倒斗也是一門學問,講的是望聞問切。“望”是指的通過觀察,用雙眼去觀望風水,尋找古墓的具體位置,這是最難的;“聞”是聞土辨質,不同年代或不同的土壤成份都有不同的氣味,掌握古墓的地質結構土質信息,確認是否有古墓或判斷古墓的大致年代;“問”是通過各種渠道,例如向當地的老人閒談,得知古墓的信息;最後是切,在打盜竊洞的手法裡,專有門技術叫“切”,就是提前精確計算好方位角度和地形等因素,然後從遠處打個盜洞,這洞就筆直通到墓主的棺槨停放之處。
胡八一的計算很精確,這個盜洞直接打洞了一個墓室,夯土層已經被他用事先準備好的醋破壞掉了,不過為了安全起見,我們並沒有馬上下去,而是在外面呆了一晚,直到第二天早上,估計墓室里的霉氣都放完後才下去。
正文 第三十六章 逃出生天
為了安全起見,胡八一自告奮勇地在前面開路,為了防備萬一,我們幾個都戴上了簡易的防備毒口罩,胡八一還拿了一些蠟燭——這是有講究的,每前進一段路,就插上一根點燃的蠟燭,如果蠟燭滅了,就說明裡面不支持空氣燃燒的有害氣體過多,那時馬上退回去就是了。
胡八一手持點煉的蠟燭在前,我居中,胖子跟在最後,三個人緩慢地向前爬行,匆匆挖掘的盜洞讓人感覺到陰暗壓抑,不過空氣品質還算不錯,為了防止盜洞出現坍塌,在挖洞時,胡八一和胖子用外面砍下的樹枝(碗口粗細)草草扎了幾個木架子撐在裡面,這要是爬了一半發生塌方,可就成了被活埋的殉葬品了。
爬了大約二百米左右,已經能夠明顯感覺到有風,氣流很強,胡八一停止不前,告訴我再往前一段就到了那個墓室的入口,我們三個人都停下來歇息,誰知道墓室里會有什麼東西等著我們。
休息了一會兒後,我們三個人繼續前進,順著洞口跳進了被打通的墓室。這是一間明殿,又稱作‘寢殿’,雖然這間明殿很寬敞,但裡面的擺設卻極為簡單——只有幾件家俱和桌椅,據唐史記載,侯君集個人的生活還是相當簡樸的,從這些擺設的年代來看確實是唐代的墳墓。
這座明殿的一面通向墓門,而另一面應該是通向放置棺槨的寢殿,那裡有兩扇帶著鋼環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