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劉鑒在旁邊聽得明白,暗暗點頭。無疑,牛祿所說的這個小童就是捧燈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安老闆婚禮當天就給捧燈下了禁制,一到日子,捧燈突然迷糊起來,趁著劉鑒上廁所的機會,偷偷盜走了草鞋,然後就直出阜成城。番僧是左等牛祿不來,右等牛祿不到,只好按照牛祿先前所說,接了捧燈,然後把已經貼好符咒的沈萬三的屍身並草鞋釘進棺材,埋在黑山谷中。可是才一埋下,他就知道不對了,陰雲四合,邪氣沖天,於是忙不迭地施法驅邪,又是念經文又是灑聖水,還連帶拋大蒜……
為什麼牛祿要找個番僧做幫手呢?眾人猜測的結果,或許他認為找個言語詭異的外鄉人不會走漏風聲吧,就算番僧被擒了,一時三刻也誰都問他不明白――牛祿已經被袁柳莊逮走,也無從去查證他的真實意圖了。
審問完畢,劉鑒、袁忠徹等人就押著番僧,找到了牛祿在北新橋的住所。兩人詳細搜查一番,果然找出不少法器,有些竟然還是難得的寶物,可見此人背景果然並不簡單。袁忠徹以尚寶司的名義,把這些東西當場就全部充公了,都塞進他的饕餮袋裡去。捧燈看著連叫“可惜”,劉鑒倒並不在意。
出得門來,捧燈悄悄地問劉鑒:“此非監守自盜乎?”劉鑒是又好氣又好笑:“早跟你說了,不明白的成語不可妄用……對了,你早上還說什麼高亮‘墓木已拱’,這個成語也用錯了。當面對你說這個詞,那是咒你早死;背後說別人用這個詞,說明這人死了好幾年了。高亮怎麼了,死了好幾年了?”
“啊呀!”捧燈猛然想起來,“爺,高亮危矣!”趕緊把“以血引水”之事的前因後果對劉鑒合盤托出――包括自己的攛掇和內疚,竟然也毫不隱瞞,完了還抹眼淚:“高亮要是有個好歹,真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了……”
此時劉鑒對王遠華已經徹底消去了敵意,不再什麼事情都往壞處想,他輕搖摺扇,安慰捧燈說:“這‘以血引水’之法我也略知一二,確有兇險,但高亮只要照著吩咐做,進城前不回頭,那就不會有性命之憂。”捧燈著急地問:“他若是回頭了呢?”劉鑒皺著眉頭掐指一算,恨恨地跺一下腳:“怕和他爹一樣,也會遭逢水厄……我叫他逢五、逢十別出門上工,出了九月才能避過禍患。今兒個正好九月二十,他本不該來呀,想是昨兒個折騰了一下午,這人忙得忘了日子。不過,我看高亮並非夭折之相……”
轉過頭去問袁忠徹,袁忠徹也不禁一愣:“忘了他了。他還沒回來嗎?”眾人匆匆趕回工曹衙門,詢問宋禮,果然,竟然連宋禮也已經把高亮這檔子事徹底給忘了。
於是宋禮立刻派人去西直門外探聽高亮的下落,活要見人,死要見屍。轉過頭來發落那番僧,下令責打三十大板,訓誡一番,然後把他趕出北京城去。
番僧摸著屁股,齜牙咧嘴、垂頭喪氣地被轟走了。他此刻也知道自己受人所愚,差點就鬧出亂子來,當下豪情全消,也不敢再在中國傳教,一路向西,自回老家而去——萬里迢迢的,他是否能走得到,回得去,那就沒有人知道了。基督教這次東傳失敗,要直到近一百五十年以後,耶穌會的方濟各?沙勿略來到澳門,才重新開始在中國傳教之路。後話暫且不提。
劉鑒和袁忠徹等人就在工曹里用了午飯,他們一直心急火燎地等著高亮的消息。高亮只是一介平民,大老爺們忙得把他給忘了,倒也在情理之中,可此刻既然想了起來,就不能再不顧他的死活了。尤其捧燈還在那兒抹眼淚呢,劉鑒就更不能不管了。
幾個人一直在工曹繞圈子,直到臨近黃昏的時候,才終於得到了確切的消息。原來高亮出城引了水以後,被賣菜的老兩口追打,一時慌亂,失足跌入高梁河中,淹了個半死。還好他學過幾天狗刨,好不容易爬上岸來,就繼續梗著脖子朝城門裡沖。守門的兵丁一看,奔過來一個渾身透濕的傢伙,也不說話,就要闖門――雖然高亮才剛出城時候不久,但沒幾個人還記得他的相貌穿著――於是吆喝一聲,挺著槍上前攔截。高亮趕緊高舉起手裡的腰牌。
兵丁們一看,這瘋子舉著塊冬瓜皮這是要幹嘛呀?原來高亮引水的時候,順手就把工部的腰牌叼在嘴裡,這一落水,一張嘴透氣,腰牌早就隨波逐流而去了,他迷迷糊糊的,摸著塊臉上被扣的冬瓜皮,以為腰牌還在呢,見了兵就給舉起來了。
當下士兵們一擁而上,抹肩頭攏二背,就把高亮給捆上了,直接押去順天府。高亮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開口,為了性命著想,緊咬牙關,問他什麼他都不答,差點就在順天府里挨了板子。好在順天府知府陳諤臥病在床,還沒來得及審問,只是把他暫時拘押起來,宋禮的屬官調查清楚前因後果,這才去把高亮給救了出來。
高亮回到了工曹,小書童捧燈破涕為笑,跑過去拉著高亮的手問個不停。可是他越興奮,越是喜歡咬文嚼字,高亮十句里聽不懂一句,只好摸著後腦勺“嘿嘿”地傻笑。宋禮倒真的遵守承諾,當場寫下一封書信,遞去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介紹高亮當兵,還拍胸脯保證說:“本官幫你挑選好人家提親,最晚一個月,讓你洞房花燭便是。”
為什麼牛祿要找個番僧做幫手呢?眾人猜測的結果,或許他認為找個言語詭異的外鄉人不會走漏風聲吧,就算番僧被擒了,一時三刻也誰都問他不明白――牛祿已經被袁柳莊逮走,也無從去查證他的真實意圖了。
審問完畢,劉鑒、袁忠徹等人就押著番僧,找到了牛祿在北新橋的住所。兩人詳細搜查一番,果然找出不少法器,有些竟然還是難得的寶物,可見此人背景果然並不簡單。袁忠徹以尚寶司的名義,把這些東西當場就全部充公了,都塞進他的饕餮袋裡去。捧燈看著連叫“可惜”,劉鑒倒並不在意。
出得門來,捧燈悄悄地問劉鑒:“此非監守自盜乎?”劉鑒是又好氣又好笑:“早跟你說了,不明白的成語不可妄用……對了,你早上還說什麼高亮‘墓木已拱’,這個成語也用錯了。當面對你說這個詞,那是咒你早死;背後說別人用這個詞,說明這人死了好幾年了。高亮怎麼了,死了好幾年了?”
“啊呀!”捧燈猛然想起來,“爺,高亮危矣!”趕緊把“以血引水”之事的前因後果對劉鑒合盤托出――包括自己的攛掇和內疚,竟然也毫不隱瞞,完了還抹眼淚:“高亮要是有個好歹,真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了……”
此時劉鑒對王遠華已經徹底消去了敵意,不再什麼事情都往壞處想,他輕搖摺扇,安慰捧燈說:“這‘以血引水’之法我也略知一二,確有兇險,但高亮只要照著吩咐做,進城前不回頭,那就不會有性命之憂。”捧燈著急地問:“他若是回頭了呢?”劉鑒皺著眉頭掐指一算,恨恨地跺一下腳:“怕和他爹一樣,也會遭逢水厄……我叫他逢五、逢十別出門上工,出了九月才能避過禍患。今兒個正好九月二十,他本不該來呀,想是昨兒個折騰了一下午,這人忙得忘了日子。不過,我看高亮並非夭折之相……”
轉過頭去問袁忠徹,袁忠徹也不禁一愣:“忘了他了。他還沒回來嗎?”眾人匆匆趕回工曹衙門,詢問宋禮,果然,竟然連宋禮也已經把高亮這檔子事徹底給忘了。
於是宋禮立刻派人去西直門外探聽高亮的下落,活要見人,死要見屍。轉過頭來發落那番僧,下令責打三十大板,訓誡一番,然後把他趕出北京城去。
番僧摸著屁股,齜牙咧嘴、垂頭喪氣地被轟走了。他此刻也知道自己受人所愚,差點就鬧出亂子來,當下豪情全消,也不敢再在中國傳教,一路向西,自回老家而去——萬里迢迢的,他是否能走得到,回得去,那就沒有人知道了。基督教這次東傳失敗,要直到近一百五十年以後,耶穌會的方濟各?沙勿略來到澳門,才重新開始在中國傳教之路。後話暫且不提。
劉鑒和袁忠徹等人就在工曹里用了午飯,他們一直心急火燎地等著高亮的消息。高亮只是一介平民,大老爺們忙得把他給忘了,倒也在情理之中,可此刻既然想了起來,就不能再不顧他的死活了。尤其捧燈還在那兒抹眼淚呢,劉鑒就更不能不管了。
幾個人一直在工曹繞圈子,直到臨近黃昏的時候,才終於得到了確切的消息。原來高亮出城引了水以後,被賣菜的老兩口追打,一時慌亂,失足跌入高梁河中,淹了個半死。還好他學過幾天狗刨,好不容易爬上岸來,就繼續梗著脖子朝城門裡沖。守門的兵丁一看,奔過來一個渾身透濕的傢伙,也不說話,就要闖門――雖然高亮才剛出城時候不久,但沒幾個人還記得他的相貌穿著――於是吆喝一聲,挺著槍上前攔截。高亮趕緊高舉起手裡的腰牌。
兵丁們一看,這瘋子舉著塊冬瓜皮這是要幹嘛呀?原來高亮引水的時候,順手就把工部的腰牌叼在嘴裡,這一落水,一張嘴透氣,腰牌早就隨波逐流而去了,他迷迷糊糊的,摸著塊臉上被扣的冬瓜皮,以為腰牌還在呢,見了兵就給舉起來了。
當下士兵們一擁而上,抹肩頭攏二背,就把高亮給捆上了,直接押去順天府。高亮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開口,為了性命著想,緊咬牙關,問他什麼他都不答,差點就在順天府里挨了板子。好在順天府知府陳諤臥病在床,還沒來得及審問,只是把他暫時拘押起來,宋禮的屬官調查清楚前因後果,這才去把高亮給救了出來。
高亮回到了工曹,小書童捧燈破涕為笑,跑過去拉著高亮的手問個不停。可是他越興奮,越是喜歡咬文嚼字,高亮十句里聽不懂一句,只好摸著後腦勺“嘿嘿”地傻笑。宋禮倒真的遵守承諾,當場寫下一封書信,遞去北京留守行後軍都督府,介紹高亮當兵,還拍胸脯保證說:“本官幫你挑選好人家提親,最晚一個月,讓你洞房花燭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