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人能夠清楚記得十年前得了帶狀皰疹的疼痛,卻記不清短短一年前的懷孕生產過程,如果當時沒有文字日記存檔提醒她這段經歷的感受,她們會迅速忘記生育的鮮血淋漓,完全不記得有多痛,這是大腦的自我保護,否則會人人患上PTSD。

  「林暢暢明顯沒有按照這種方式來,而是往壞的一面發展了,這種影響短時間不一定能看的出來,因為表面上可能風平浪靜,生活跟往日並沒有太大區別,直到很多年後爆發的那一天人才會意識到,那件事的影響從未消失過。人們常說,當下的問題當下就要解決,可也有人說與其痛苦抗爭,不如交給時間。可是,懸念就你不知道時間會帶給你什麼,也許是讓人足以忘記痛苦的歡愉,也有可能是一顆□□。對於林暢暢這種情況來說,就是最糟糕的,因為人死了,能和死者再度產生聯繫,重新發現真相的手段寥寥無幾,她嘗試過很多方法,但都解決不了,這幾乎是個死局。時間一長,她對人類的本性產生了更深刻的懷疑,甚至對自己的家庭產生了強烈的不安全感。

  「這是被害妄想嗎?」冬月問道。

  「有一些類似,區別在於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情況,那是在反覆思考之後產生的不安,有些時候只是一種感覺,而沒有太多依據,就是一種不信任和恐懼吧,而且她知道自己出了問題,可家人的親切關懷反而給她增加壓力和內疚。」

  「她接受了正規的檢查和治療,但她並沒有受過外傷,也不是器質性病變,她開始懷疑這是一種遺傳而來的基因,而且時間越長,她越相信這一點,時間一長,她不僅僅是懷疑身邊的人,她也害怕自己,她沒法在家庭中正常生活下去了。所以在把孩子撫養成人之後,她選擇了獨自生活。」

  「所以後來她找到了周亞平?還是周亞平找到了她?」

  「是她找到了老師。」

  想來也是。

  「雖然我們並沒有公開募集志願者,但還是有人源源不斷的從世界各地而來。像林暢暢這樣的人,其實也有幾個選擇。」

  「選擇?」

  「對,雖然都簽訂了合同,但是這些人還是有選擇權的,無論是在實驗開始,還是途中。」

  「選擇是指什麼?」

  「簡單來說,大致上分為兩種。一種是記憶修正,好比記憶橡皮擦。就是把讓你痛苦不快的記憶消去,簡單無痛。另外一種,就比較複雜了,也就是裴暢出現的原因,改名換姓以同樣的姿態再度降臨在世上,可以說是某種意義上的轉生了。她的記憶被完全提取,從某一個節點開始從新編輯,輸入新的設定開始新的人生。」

  「這跟重啟了人生有什麼區別?」

  「說的沒錯,差不多就是那樣。但這種選擇耗時非常漫長,要等上許多年,而且中途變卦的也不少。」

  「找到了其他解決辦法?」

  「是的,其實面對痛苦的解決方法還是很多的,這些人也在不斷嘗試,有些人的情況本來就不是太嚴重,隨著時間是可以恢復的。有些人只是把人生放在了解決問題的模式里,認為自己人生出了問題,必須解決這個問題,否則就沒法繼續生活。但其實並不總是這樣的,有些時候人必須和問題與痛苦共存。他們來這裡的原因都不一樣,有的是像林暢暢這種事關生死大事,不可挽回。有些就是一些常見的心理問題,比如自卑,覺得自己太醜太胖了,被愛人背叛了,或者其他人際關係的問題。」

  「那這裡的門檻還不被踩破了?」

  「是啊,尤其第一種選擇,其實有很多心理療法就是這樣,關鍵在於強烈的心理暗示,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自我欺騙,但有些人天生不善於那麼做,所以依靠外力在記憶上下文章是再方便不過的,把不愉快的記憶和負面情緒一併刪除了,但這其實不改變什麼本質,也就是說胖子依然是胖子,只是你不記得有人因為這傷害過你了,所以你不在乎了。」

  「但是因為太多人關注所以還是產生了一些問題,有人拿個人隱私問題做文章,二來是成本問題,很多人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來參加,然後再反悔,這件事的前期投入也是相當多的,這樣是無法繼續下去的,所以只能提高了門檻。」

  「首先是必須為研究項目基金會持續捐贈五年以上,這倒不單單是錢的問題,而是要參與者對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有更多地了解,妥善的考慮,也是一個緩衝期,這期間還有後悔的餘地。其次,參與者必須從項目開始到生命結束,都接受研究院的跟蹤監測。雖然我們不會幹涉他的生活或者公開他的任何信息,但這也算是在別人眼皮子底下生活,很多人是不願意接受的,這麼一來參與者就少了很多。」

  「那他們為什麼會住在村子裡?」冬月問道,烤饃片送過來時間久了,沒那麼酥脆了,他乾脆用它泡牛奶吃。

  「他們在等待自然死亡。」

  「等死?」

  「客觀來講的確是這樣,但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消極。」

  等死還有不消極一說嗎?冬月想。

  「當然,他們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只是不像過去一樣對外界有特別的期待,他們更期待死後的新生,很多人在這種狀態中找到了內心的平和。某種意義上這和宗教信仰的作用有類似之處,而且還有明確的手段,確保能夠實現,他們甚至能以某種方式參與進去,這是他們與未來的聯繫。所以說,他們大部分在村子裡過得很好,那種近乎烏托邦的運作模式之所以能夠維持,也是由於這些人對現世沒有過分的欲求,這反而讓他們的精神狀態好上許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