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
與此同時,朝中出現一撥官員,開始彈劾太子,要求廢黜,另立儲君。
另一撥人站出來與之對峙,力保太子仁德,雙方形成水火不容的趨勢。
皇帝為了平息怒氣,罰太子幽居東宮,暗中令他收斂,剷除沈家一事,切不可操之過急,讓沈家有所察覺。
穆州,穆王府府中。
“沈六啊沈六,你真是好本事。本王竟然不知道,你有本事號令朝中官員為你所用,真是大快人心。”
說話者著青衣織錦常服,袖口繡祥雲螺紋,看起來器宇軒昂,一臉喜色,很顯然朝中目前的動向,是他所樂見的。
他是穆王爺,名叫周文欽,是當今皇帝的第三子。
母親是先皇后蘇氏,因母族獲罪被廢黜,隔月自縊於宮中,同月三皇子封穆王,遷穆州,永世不得回京。
“穆王殿下,用不了多久,就會傳來讓你更加欣喜的消息。”
沈闕老神在在的說道,他在離京之前已經布局好了一切,只等著事發。
既然太子喜歡裝有腿疾,那就讓他真的有腿疾好了。
他給太子的藥膳中下了毒,下的很隱秘,劑量輕微,連銀針都刺探不出來。毒素在體內匯聚,就會致人傷殘。
按照毒藥的劑量,到毒發,大概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眼看著時間就要到了。
“能叫本王欣喜的事情不多。”除了姜皇后和太子出事的消息,能讓他稍有欣慰,其他的一概不能叫他欣喜。
想當初,太子腿殘的消息傳來,倒是讓他高興一陣,可結果只是空歡喜一場是,實在是令人大失所望。
“穆王殿下,稍安勿躁,且等著就好。”
沈闕自信十足,一副穩操勝券的樣子。
“好,本王就等著你的好消息。”
周文欽倒是十分相信沈闕的話,不管他的預言能否成真,這對他而言都是一種期待。
當年,還是貴妃的姜氏族人誣陷蘇氏有謀逆之心,令蘇氏滿門抄斬,這筆帳是該跟他們好好算算了。
他幽居穆州多年,對權勢已無多大渴望,但如果能讓他報仇,他一定會去爭一爭這滔天的權勢。
十天之後,京城探子傳來消息。
太子腿疾復發,招天下名醫入京。
這是沈闕安排在京城的探子最先傳回的消息,在五天後,皇榜便已發到穆州,要求各地官府擇選名醫,派遣入京,為太子診治。
太子這回是真的得了腿疾,無法直立行走,且疼痛難忍,生不如死。大怒之下,已經仗殺十餘個宮人,令人心驚膽戰,不敢接旨。
“沈六,你果然好本事。”
周文欽將皇榜遞到沈闕面前,沈闕看都沒看一眼,如往常一樣,並無多大驚訝。
沈闕下毒,從來就沒有失手的時候。
“殿下,我更期待你能大顯身手。”
如今太子腿殘,皇儲之位岌岌可危。沈闕是希望穆王能站出來,爭一爭這皇權之位。
他不求榮華富貴,只求沈家一世安寧。
因為太子腿疾,原本和沈映定好的計劃只能一推再推,才能讓沈家有喘息的機會。
可沈闕擔心,太子被人下毒致殘,輕而易舉的就能猜到是他所為,到時候將這筆帳算在沈家頭上,隨便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就能讓沈家滿門傾覆。
百年傳承的大族,幾百條人命。
“此事事關重大,須得好好謀劃,不可逞一時之氣。”
周文欽這意思,就是有謀位的決心了。
但是想要從貧瘠的穆州之地,回到繁華富庶的京城,除了需要大筆錢財,還需要充足的兵力,但最終都得回到錢財上去。
“願為殿下效犬馬之力。”沈闕雙拳抱住,向周文欽表忠心,“我與夫人以經商為務,可助殿下一臂之力。”
早在沈闕確定太子別有用心之時,就已經在暗中布局。在元珙縣時,丁金川被查,他從金庫中搬走的大量金銀財寶,早就被暗中轉移到穆州,剛好可以作為立業之本,開創出一番事業。
自從確定穆王有奪位之意後,沈闕便和戰慄兩人開始替其籌備資金。
此時的戰慄經過和沈闕的一同逃亡,感情已經日漸深厚,已經成了真正的夫妻,一心一意的協助丈夫,拯救沈家於危難之中。
事實上,戰慄並沒有多少經商頭腦,之所以選擇開個小食鋪,也只是權宜之計,圖個溫飽。
真正有經商頭腦的還是沈闕,當然在創業之初,為了充足的資金,只能刀尖上取巧。
他將飛花堂解散又重新召回,組建新的羅生堂,由沈屏秋擔任堂主職位,到處派出探子,大肆網羅消息。
這天,終於傳來一個好消息。
太子腿疾‘復發’,致使皇帝大怒,革職查辦一批太子身邊的近臣。權臣汪應宗也在革職之列,不過因為他是太子妃的父親,只革職不查辦,准許他告老回鄉養老。
而汪應宗回鄉的同時,會帶著他貪斂來的百萬兩黃金一同回去。
沈闕剛好正缺資金,也是將注意力放在汪應宗帶回鄉的百萬兩黃金上面。
☆、第285章 事終(大結局)
沈闕提前知悉羅生堂,獲得汪應宗的回鄉路線,在途徑谷陽城設伏,將汪應宗那些貪來的髒銀洗劫一空,共得髒銀七十萬兩,黃金三萬兩。
同時,沈闕將這些贓物一分為二。
時值南方建水道,水道經過穆州。
沈闕命羅生堂的人偽裝成招募的苦力,將其中的髒銀四十萬兩以及黃金兩萬兩,偽裝成石頭偷偷運回穆州。
押運黃金由戰慄和沈屏秋負責,先行一步。
至於沈闕,則留在谷陽城,將汪應宗一行人全都捆綁,吊在谷陽城的城門上,在一旁張貼告示,將汪應宗這些年做的惡事全都一一寫上,同時列出貪污明細,將餘下的三十萬兩髒銀以及黃金一萬兩的來路全都寫的清清楚楚。
事經一出,天下譁然。
皇帝震驚,當即下令,一邊派人調查汪應宗被劫一事是何人所為,同時調查汪應宗貪贓枉法的事情。
就算皇帝很不情願,也得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
劫持汪應宗的賊匪沒查出來,倒是將汪應宗貪贓枉法的事情查的清清楚楚。
其中的每一樁、每一件都與太子的庇護脫不了關係,甚至是直接授意,魚肉百姓,爛殺平民。
太子枉法罪證確鑿,又患有腿疾,同時被幽居起來,眼看著大勢已去。
越來越多的大臣站出來,上書要求廢黜太子。
同時,沈闕又命令羅生堂暗中散步消息,攛掇民眾,共舉討伐太子,要求廢太子,另立儲君。
群民激憤,勢不可擋。
姜皇后惶恐,親跪在安正殿前,求皇帝陛下開恩,萬不能廢掉太子。
皇帝有心偏袒,以皇后仁德為名,力排眾卿議論,力保太子,甚至處罰一些力薦的大臣,將他們或斬殺、或貶黜。
京城,風雲涌動,潛藏著兇險。
“我這個父皇啊,看來是愛美人更勝江山,居然打著皇后的名義,保住這個無德無能的太子,倒是真叫我刮目相看。”
另一撥人站出來與之對峙,力保太子仁德,雙方形成水火不容的趨勢。
皇帝為了平息怒氣,罰太子幽居東宮,暗中令他收斂,剷除沈家一事,切不可操之過急,讓沈家有所察覺。
穆州,穆王府府中。
“沈六啊沈六,你真是好本事。本王竟然不知道,你有本事號令朝中官員為你所用,真是大快人心。”
說話者著青衣織錦常服,袖口繡祥雲螺紋,看起來器宇軒昂,一臉喜色,很顯然朝中目前的動向,是他所樂見的。
他是穆王爺,名叫周文欽,是當今皇帝的第三子。
母親是先皇后蘇氏,因母族獲罪被廢黜,隔月自縊於宮中,同月三皇子封穆王,遷穆州,永世不得回京。
“穆王殿下,用不了多久,就會傳來讓你更加欣喜的消息。”
沈闕老神在在的說道,他在離京之前已經布局好了一切,只等著事發。
既然太子喜歡裝有腿疾,那就讓他真的有腿疾好了。
他給太子的藥膳中下了毒,下的很隱秘,劑量輕微,連銀針都刺探不出來。毒素在體內匯聚,就會致人傷殘。
按照毒藥的劑量,到毒發,大概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眼看著時間就要到了。
“能叫本王欣喜的事情不多。”除了姜皇后和太子出事的消息,能讓他稍有欣慰,其他的一概不能叫他欣喜。
想當初,太子腿殘的消息傳來,倒是讓他高興一陣,可結果只是空歡喜一場是,實在是令人大失所望。
“穆王殿下,稍安勿躁,且等著就好。”
沈闕自信十足,一副穩操勝券的樣子。
“好,本王就等著你的好消息。”
周文欽倒是十分相信沈闕的話,不管他的預言能否成真,這對他而言都是一種期待。
當年,還是貴妃的姜氏族人誣陷蘇氏有謀逆之心,令蘇氏滿門抄斬,這筆帳是該跟他們好好算算了。
他幽居穆州多年,對權勢已無多大渴望,但如果能讓他報仇,他一定會去爭一爭這滔天的權勢。
十天之後,京城探子傳來消息。
太子腿疾復發,招天下名醫入京。
這是沈闕安排在京城的探子最先傳回的消息,在五天後,皇榜便已發到穆州,要求各地官府擇選名醫,派遣入京,為太子診治。
太子這回是真的得了腿疾,無法直立行走,且疼痛難忍,生不如死。大怒之下,已經仗殺十餘個宮人,令人心驚膽戰,不敢接旨。
“沈六,你果然好本事。”
周文欽將皇榜遞到沈闕面前,沈闕看都沒看一眼,如往常一樣,並無多大驚訝。
沈闕下毒,從來就沒有失手的時候。
“殿下,我更期待你能大顯身手。”
如今太子腿殘,皇儲之位岌岌可危。沈闕是希望穆王能站出來,爭一爭這皇權之位。
他不求榮華富貴,只求沈家一世安寧。
因為太子腿疾,原本和沈映定好的計劃只能一推再推,才能讓沈家有喘息的機會。
可沈闕擔心,太子被人下毒致殘,輕而易舉的就能猜到是他所為,到時候將這筆帳算在沈家頭上,隨便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就能讓沈家滿門傾覆。
百年傳承的大族,幾百條人命。
“此事事關重大,須得好好謀劃,不可逞一時之氣。”
周文欽這意思,就是有謀位的決心了。
但是想要從貧瘠的穆州之地,回到繁華富庶的京城,除了需要大筆錢財,還需要充足的兵力,但最終都得回到錢財上去。
“願為殿下效犬馬之力。”沈闕雙拳抱住,向周文欽表忠心,“我與夫人以經商為務,可助殿下一臂之力。”
早在沈闕確定太子別有用心之時,就已經在暗中布局。在元珙縣時,丁金川被查,他從金庫中搬走的大量金銀財寶,早就被暗中轉移到穆州,剛好可以作為立業之本,開創出一番事業。
自從確定穆王有奪位之意後,沈闕便和戰慄兩人開始替其籌備資金。
此時的戰慄經過和沈闕的一同逃亡,感情已經日漸深厚,已經成了真正的夫妻,一心一意的協助丈夫,拯救沈家於危難之中。
事實上,戰慄並沒有多少經商頭腦,之所以選擇開個小食鋪,也只是權宜之計,圖個溫飽。
真正有經商頭腦的還是沈闕,當然在創業之初,為了充足的資金,只能刀尖上取巧。
他將飛花堂解散又重新召回,組建新的羅生堂,由沈屏秋擔任堂主職位,到處派出探子,大肆網羅消息。
這天,終於傳來一個好消息。
太子腿疾‘復發’,致使皇帝大怒,革職查辦一批太子身邊的近臣。權臣汪應宗也在革職之列,不過因為他是太子妃的父親,只革職不查辦,准許他告老回鄉養老。
而汪應宗回鄉的同時,會帶著他貪斂來的百萬兩黃金一同回去。
沈闕剛好正缺資金,也是將注意力放在汪應宗帶回鄉的百萬兩黃金上面。
☆、第285章 事終(大結局)
沈闕提前知悉羅生堂,獲得汪應宗的回鄉路線,在途徑谷陽城設伏,將汪應宗那些貪來的髒銀洗劫一空,共得髒銀七十萬兩,黃金三萬兩。
同時,沈闕將這些贓物一分為二。
時值南方建水道,水道經過穆州。
沈闕命羅生堂的人偽裝成招募的苦力,將其中的髒銀四十萬兩以及黃金兩萬兩,偽裝成石頭偷偷運回穆州。
押運黃金由戰慄和沈屏秋負責,先行一步。
至於沈闕,則留在谷陽城,將汪應宗一行人全都捆綁,吊在谷陽城的城門上,在一旁張貼告示,將汪應宗這些年做的惡事全都一一寫上,同時列出貪污明細,將餘下的三十萬兩髒銀以及黃金一萬兩的來路全都寫的清清楚楚。
事經一出,天下譁然。
皇帝震驚,當即下令,一邊派人調查汪應宗被劫一事是何人所為,同時調查汪應宗貪贓枉法的事情。
就算皇帝很不情願,也得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
劫持汪應宗的賊匪沒查出來,倒是將汪應宗貪贓枉法的事情查的清清楚楚。
其中的每一樁、每一件都與太子的庇護脫不了關係,甚至是直接授意,魚肉百姓,爛殺平民。
太子枉法罪證確鑿,又患有腿疾,同時被幽居起來,眼看著大勢已去。
越來越多的大臣站出來,上書要求廢黜太子。
同時,沈闕又命令羅生堂暗中散步消息,攛掇民眾,共舉討伐太子,要求廢太子,另立儲君。
群民激憤,勢不可擋。
姜皇后惶恐,親跪在安正殿前,求皇帝陛下開恩,萬不能廢掉太子。
皇帝有心偏袒,以皇后仁德為名,力排眾卿議論,力保太子,甚至處罰一些力薦的大臣,將他們或斬殺、或貶黜。
京城,風雲涌動,潛藏著兇險。
“我這個父皇啊,看來是愛美人更勝江山,居然打著皇后的名義,保住這個無德無能的太子,倒是真叫我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