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顧敏之道:“樹大招風人妒之,功高蓋主主疑之,這個道理亘古不變,衛世子不妨想想近日有何舉動冒犯了天威。我顧家亦是同理,看似一道聖旨,實際上牽扯了你我兩家,衛顧兩家並非仇敵,而是同病相憐。”

  這話再明白不過,衛巍瞬間想到了龍虎營調兵一事,同樣他們彼此交談也沒有避諱顧醒和衛嶺。

  衛嶺不知什麼想法,但顧醒卻在那一剎那,仿佛打通了七竅八脈,這一世不必說,他們顧家棄武從文也不必說。偏偏是腦子裡浮現了許多前世的細節,關於衛家,關於衛家滿門戰死,關於衛嶺奔波戰場,關於幾大世家幾乎全部覆滅,好像都有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在牽引。

  他須得從頭再捋一遍,亡國,真的是他們守不住大燕的疆土嗎?真的是他們敵不過北狄的鐵騎嗎?真的是他們太弱而敵人太強嗎?

  想想衛家在永城一戰失利之後,趙、周、唐幾家的兵力,仿佛兵敗如山倒,一下子棄了十幾座城池,為何,為何少了一個衛家,便沒有了一戰之力?

  顧醒想不通,他看看身邊的顧敏之,又看看走在前面的衛巍,最後落在了不情不願的衛嶺的身上。

  衛嶺察覺到他的視線,瞪了他一眼,“看什麼看?”

  顧醒嗤了一聲,“誰看你啊?”

  衛嶺道:“你看我。”

  顧醒道:“你不看我,怎麼知道我在看你?”

  兩人又要鬥起嘴來,顧敏之和衛巍分別喝住自家弟弟,彼此又虛偽地說幾句套話,正待分別,兩匹駿馬攔在了府門前。

  “正好了,顧世子與衛四公子皆在,那我就不必再跑一趟。”

  徐大人翻身下馬,撐著一把老骨頭奔波了大半個京城,實在遭受不住。要不是皇帝下令要他親自宣旨,他是連翰林院的門都不想出。

  張彩臣跟在徐大人的後面,見徐大人身子搖晃了一下,連忙扶了一把,與顧敏之對視了一眼。

  顧敏之心下瞭然,這是攔不住聖旨了。

  “奉安公府顧醒,宣寧侯府衛嶺,接旨!”

  年邁而洪亮的聲音響起,就是府門口過路的百姓也要跪下聽旨,好在這時候沒人閒著在奉安公府門前晃悠。

  衛巍扯著衛嶺的胳膊,將他按在了地上,顧醒也聽話地跪下。

  徐大人多有書院裡夫子講課的風範,一道聖旨硬是念出了三字經那搖頭晃腦的調調來,好教眾人跪了半天。最後聽這聖旨宣畢,竟沒來由鬆了口氣。

  衛嶺心裡那些憤怒方才也發泄了不少,此刻倒沒做出不規矩的事情來,顧醒則想著前世的一些事,沒留神說了什麼。

  待徐大人拉著他的手,眯起那雙老花眼,笑呵呵地祝賀:“恭喜顧世子了,這等喜事,到時老夫定要上門討一杯喜酒喝。”

  他才醒悟過來,木訥回應:“多謝徐大人。”

  徐大人又原封不動將這番話說給了衛嶺聽,連表情都一模一樣,衛嶺臉都綠了,好像噎了一口飯糰,上不去下不來。

  顧醒見此,突然覺得心裡痛快,一時連自己是婚旨的另一主角都忘了,毫不客氣地笑出了聲。

  “顧七,你別得意!”衛嶺憤憤不平地跨上馬,第一個揮鞭而去。

  衛巍朝眾人一拱手,也跟著去了。

  顧敏之伸手敲了一下顧醒的腦袋,顧醒哎喲一聲。

  回頭見顧敏之道,“笑什麼笑?我看你快成全京城的笑柄了!”

  第 13 章

  這道婚旨,不出宮還好,一旦出宮宣旨,不消半個時辰,已經滿城皆知。

  這邊奉安公從仙月湖趕回顧府,那邊宣寧侯匆匆進宮面聖,衛巍也攔了一攔,將其中利害同衛縉說了,只是衛縉一心想要替兒子出頭,哪會考慮那麼多。

  上書房內,皇帝見了衛縉,此刻已是黃昏,天色昏暗,陰晴不定。

  “臣請皇上收回旨意!”衛縉跪拜叩首。

  皇帝居於高位,靜靜地看著面前風姿凜凜的大將軍,他從年少時就提刀上馬征戰沙場,如今在刀光劍影中歷經幾十年,風霜染上面容,無端多了幾分滄桑。

  其實皇帝幼時也曾與衛縉同窗伴讀幾年,情誼倒是有的,只是時間太漫長了,很多東西過去了就好像丟失了一樣,再也觸摸不到,找不回來。

  時間靜止了許久,上書房內空無一人,衛縉跪伏在地上,皇帝居高臨下。

  半晌,皇帝開口:“宣寧侯,你沒有什麼話想對朕說嗎?”

  衛縉一愣,抬起頭來,看著皇帝的眼睛,復又垂下眼眸。

  “皇上,臣子衛嶺,尚未及弱冠,正是磨練之際,且邊境未平,北狄虎視眈眈,實在不宜早婚,還請皇上收回旨意。”

  皇帝冷笑一聲,“衛縉,你是不滿意朕的婚旨了?”

  衛縉道:“臣不敢。”

  “你有何不敢?”皇帝突然一拍桌案,“你膽子大著呢!說說吧,龍虎營那兩千精兵,你調到哪裡去了?”

  衛縉心頭一震,大約沒有想到皇帝果真介意此事,難道長子說的都是真的?

  “永城有異動,北狄行軍十萬,表面看來意圖攻打華陽關,但臣接到密報,他們只派了不足三千人佯裝而行,其餘絕大部分兵力,極有可能目的就在永城。”衛縉道,“臣斗膽,調動了龍虎營精兵,命他們隱秘行事,以備不時之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