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頁
易長安笑了笑,並沒有應這話只是岔開了話題:“一念長大了,怎麼倒囉嗦起來了?以後給你娶個娘子可得找個話不多的,不然你們倆個一起還不得呱噪死?”
見唐一念脹紅了臉啞了口,易長安轉頭看向墨竹:“熱水可備好了?我都有好幾日沒有洗浴了,正想好好泡個熱水澡鬆快鬆快!”
墨竹連忙應道:“備好了備好了,大人快去。”
易長安大步就往自己的院子去了。唐一念不由頓足嘆了一聲,肩膀卻被莫離拍了拍:“別說了,這家裡……也沒什麼讓大人要掛心的,讓她多忙忙,心裡才好受些。”
可是大人她要是忙壞了身體怎麼辦?唐一念張了張嘴,想到易長安幾次通宵達旦不要命地辦案那股勁兒,又慢慢把嘴闔緊了。
是啊,離哥說的對,大人心裡掛念的人都不在……她這樣一心撲到公事上,也就沒有多少空閒會想到他們了,等時日久了,大人就不會那麼傷心了……
熱水包裹著身軀,讓人一直緊繃的神經慢慢放鬆了下來。易長安掬了一捧水澆到臉上,出神地看著自己的手。
掌心裡沾滿了水,熱熱的,濕濕的,就像那一夜,陳岳緊緊握著自己的手時,那時掌心也是一片濕熱,不過濕熱的卻是血……
易長安猛然將手沉入了水裡,緊緊握成了拳。
她辦案向來縝密,才醒時一時忘卻理性,之後又怎麼可能還那麼傻傻地一腔情願相信莫離的說辭?
再是四處尋藥,也總是可以找到驛站傳信回來的,可是大半年都過去了,陳岳卻再沒有傳回隻字片紙!
如果陳岳醒來,又怎麼會捨得讓自己這般牽掛?可是這麼長時間了,陳岳要是一直還沒醒,他、他是不是……
房門突然被輕輕叩響了兩聲。易長安用力抹了一把臉,聲音低沉地開了口:“何事?”
門外傳來了錦兒的聲音:“大人,剛才墨竹一時激動,忘記跟大人稟報了,今日宮中設夜宴,酉時開始;早先慶公公留了話,說是如果大人回來了,請一定要入宮領宴。”
這會兒才剛到巳時,離酉時還有幾個時辰,自己回來的事瞞不了宮中。易長安深吸了一口氣:“知道了,你幫我把官服找出來。”
錦兒連忙將早就洗好熨好的官服取出來,掛在衣架上。
易長安洗浴完後用了午飯,又小睡了一陣,很快就到了要入宮的時間。
馬車在青石街面上緩緩而行,車外歡笑聲、叫賣聲不絕。易長安輕輕挑開帘子,瞧著沿街的店鋪家家都張燈結彩的,街面上紅男綠女的川流不息,一時有些恍然:“江浪,今兒可是過什麼節?”
江浪心頭不由一梗:“大人,明兒就是年三十了……”
原來,今天已經臘月二十九了啊……真快,整整一年了呢……易長安慢慢放下了車帘子,一路沉默無言。
新帝新氣象,在年三十皇室的家宴以外,燕恆又令宮中在二十九這日開了宮宴,宴請京中四品以上的文武百官。
宮宴自有下面的人去準備,燕恆不過是到時露個面,與臣子同樂就行;因此大殿中正在忙忙碌碌地布置著宴席,燕恆卻自管安靜地坐在御書房持筆疾書。
慶吉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候著燕恆寫完了一字,上前低聲稟報:“皇上,易大人剛剛回京了,正在來宮中參宴的路上。”
或許是為了沖淡心中的傷感,或許是為了避嫌和躲開燕京城裡那些隱約的流言,又或許……真是因為提刑司新建,諸事待興,這大半年來,易長安東奔西走,在外偵破了不少重案,卻極少留在京中。
算算時間,燕恆也有好幾個月沒有見到她的面了,乍然聽說她回來了,燕恆不由精神一振,擱筆而起:“慶吉,替朕更衣!”
明黃繡金龍的寬袖禮服裁剪得極其合身,腰間的鑲寶珠白玉腰帶,更是將年輕帝王英偉而威儀的身形恰到好處地束顯了出來。
燕恆立在那面超大的落地穿衣鏡前,輕輕理了理垂下來的寬袖,神色中竟帶了一絲緊張:“慶吉,朕這一身可有什麼不妥?”
慶吉連忙答了:“皇上英武,這一身是再合適不過了!”
燕恆低低“唔”了一聲,想了想又開了口:“你去把那塊暖玉拿來。”
第474章 等(大結局)
那塊新覲上的暖玉,玉質如脂如膏,握在手中溫潤輕暖,前一陣燕恆讓人雕成了一對兒玉佩,一塊是雕了麥穗和鵪鶉的“歲歲平安”,一塊是雕了仙草和鲶魚的“年年有餘”。
鲶魚喻意“長年”,鵪鶉則是喻意“平安”,這兩塊兒一起雖然沒有龍鳳佩那麼醒目,卻是……玉佩雕成以後,燕恆雖然沒有佩戴,卻是一直放在御書房裡,就擱在桌上一隻盒子裡,時常拿出來盤玩。
慶吉趕緊將那隻“歲歲平安”的玉佩取了出來,仔細替燕恆系在了腰帶上。
燕恆這才滿意地輕點了點,看了一眼高几上的刻壺,大步向外走去。
大殿中已經坐齊了文武百官,正熱熱鬧鬧地侃話聊天,或是提前互相恭賀新禧;氣氛一片祥和喜慶,渾然看不出僅僅一年前的當天,曾經發生過那般驚險的宮變的影子。
見唐一念脹紅了臉啞了口,易長安轉頭看向墨竹:“熱水可備好了?我都有好幾日沒有洗浴了,正想好好泡個熱水澡鬆快鬆快!”
墨竹連忙應道:“備好了備好了,大人快去。”
易長安大步就往自己的院子去了。唐一念不由頓足嘆了一聲,肩膀卻被莫離拍了拍:“別說了,這家裡……也沒什麼讓大人要掛心的,讓她多忙忙,心裡才好受些。”
可是大人她要是忙壞了身體怎麼辦?唐一念張了張嘴,想到易長安幾次通宵達旦不要命地辦案那股勁兒,又慢慢把嘴闔緊了。
是啊,離哥說的對,大人心裡掛念的人都不在……她這樣一心撲到公事上,也就沒有多少空閒會想到他們了,等時日久了,大人就不會那麼傷心了……
熱水包裹著身軀,讓人一直緊繃的神經慢慢放鬆了下來。易長安掬了一捧水澆到臉上,出神地看著自己的手。
掌心裡沾滿了水,熱熱的,濕濕的,就像那一夜,陳岳緊緊握著自己的手時,那時掌心也是一片濕熱,不過濕熱的卻是血……
易長安猛然將手沉入了水裡,緊緊握成了拳。
她辦案向來縝密,才醒時一時忘卻理性,之後又怎麼可能還那麼傻傻地一腔情願相信莫離的說辭?
再是四處尋藥,也總是可以找到驛站傳信回來的,可是大半年都過去了,陳岳卻再沒有傳回隻字片紙!
如果陳岳醒來,又怎麼會捨得讓自己這般牽掛?可是這麼長時間了,陳岳要是一直還沒醒,他、他是不是……
房門突然被輕輕叩響了兩聲。易長安用力抹了一把臉,聲音低沉地開了口:“何事?”
門外傳來了錦兒的聲音:“大人,剛才墨竹一時激動,忘記跟大人稟報了,今日宮中設夜宴,酉時開始;早先慶公公留了話,說是如果大人回來了,請一定要入宮領宴。”
這會兒才剛到巳時,離酉時還有幾個時辰,自己回來的事瞞不了宮中。易長安深吸了一口氣:“知道了,你幫我把官服找出來。”
錦兒連忙將早就洗好熨好的官服取出來,掛在衣架上。
易長安洗浴完後用了午飯,又小睡了一陣,很快就到了要入宮的時間。
馬車在青石街面上緩緩而行,車外歡笑聲、叫賣聲不絕。易長安輕輕挑開帘子,瞧著沿街的店鋪家家都張燈結彩的,街面上紅男綠女的川流不息,一時有些恍然:“江浪,今兒可是過什麼節?”
江浪心頭不由一梗:“大人,明兒就是年三十了……”
原來,今天已經臘月二十九了啊……真快,整整一年了呢……易長安慢慢放下了車帘子,一路沉默無言。
新帝新氣象,在年三十皇室的家宴以外,燕恆又令宮中在二十九這日開了宮宴,宴請京中四品以上的文武百官。
宮宴自有下面的人去準備,燕恆不過是到時露個面,與臣子同樂就行;因此大殿中正在忙忙碌碌地布置著宴席,燕恆卻自管安靜地坐在御書房持筆疾書。
慶吉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候著燕恆寫完了一字,上前低聲稟報:“皇上,易大人剛剛回京了,正在來宮中參宴的路上。”
或許是為了沖淡心中的傷感,或許是為了避嫌和躲開燕京城裡那些隱約的流言,又或許……真是因為提刑司新建,諸事待興,這大半年來,易長安東奔西走,在外偵破了不少重案,卻極少留在京中。
算算時間,燕恆也有好幾個月沒有見到她的面了,乍然聽說她回來了,燕恆不由精神一振,擱筆而起:“慶吉,替朕更衣!”
明黃繡金龍的寬袖禮服裁剪得極其合身,腰間的鑲寶珠白玉腰帶,更是將年輕帝王英偉而威儀的身形恰到好處地束顯了出來。
燕恆立在那面超大的落地穿衣鏡前,輕輕理了理垂下來的寬袖,神色中竟帶了一絲緊張:“慶吉,朕這一身可有什麼不妥?”
慶吉連忙答了:“皇上英武,這一身是再合適不過了!”
燕恆低低“唔”了一聲,想了想又開了口:“你去把那塊暖玉拿來。”
第474章 等(大結局)
那塊新覲上的暖玉,玉質如脂如膏,握在手中溫潤輕暖,前一陣燕恆讓人雕成了一對兒玉佩,一塊是雕了麥穗和鵪鶉的“歲歲平安”,一塊是雕了仙草和鲶魚的“年年有餘”。
鲶魚喻意“長年”,鵪鶉則是喻意“平安”,這兩塊兒一起雖然沒有龍鳳佩那麼醒目,卻是……玉佩雕成以後,燕恆雖然沒有佩戴,卻是一直放在御書房裡,就擱在桌上一隻盒子裡,時常拿出來盤玩。
慶吉趕緊將那隻“歲歲平安”的玉佩取了出來,仔細替燕恆系在了腰帶上。
燕恆這才滿意地輕點了點,看了一眼高几上的刻壺,大步向外走去。
大殿中已經坐齊了文武百官,正熱熱鬧鬧地侃話聊天,或是提前互相恭賀新禧;氣氛一片祥和喜慶,渾然看不出僅僅一年前的當天,曾經發生過那般驚險的宮變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