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頁
易長安在辦案子這方面頗得皇上的青眼,可謂大燕第一能人,如果連他都辦不出,皇上即使惱怒,想來發作他們也有限,這板子打下來,有個扛打的先頂著,落到他們身上時,自然也就不會太疼了,最起碼在皇上心裡,不會被冠上庸人之名……
寧玉堂人雖然圓滑,卻因為搭著易長安這條線,有了進出周介甫周閣老府的資格,年前才得周閣老透了一點風聲,他把這位置往上調一調。
官場裡有官場裡的規矩,所以拼著在這件案子吃瓜落,寧玉堂也不打算把易長安牽涉進來;見章正霖提出了這個建議,寧玉堂連忙先開口否決:
“那怎麼行,易大人他家中出了那麼大的事,他本人因此也是昏迷了好幾天才醒,這會兒一是身體怕還沒有養息好,二是才過去幾天就奪情,今後怕會為人詬病……”
易長安雖然丁憂,卻是讓人把自己寫完了的那本《折獄釋要》送了過來,曠揚名和方未兩人校勘無誤之後,已經稟報吳春林同意,正在著手刊印了。
章正霖得了小樣之後,這些天一直讀得如痴如醉,易長安本就是他心目中的偶像,這會兒更是跟神差不多了;自己和師父破不了這案子,章正霖下意識地就認為易長安一定能破,因此張口就說了出來。
見寧玉堂急急否決自己,師父許觀也是不贊成地瞪了自己,這才隱約醒悟到自己剛才實在不該在這個時候提起易大人,心下立時有些後悔起來。
先前許觀進來的時候,寧玉堂一時著急搶著開口也就罷了,這會兒還來不來的就想先否決這事……吳春林有些不悅地皺了皺眉頭:“不奪情把易大人召回來破案,莫非寧大人你能破了此案?”
寧玉堂啞口無言。這案子無頭無緒的,他還真是破不了,就連這幾天不眠不休地一直在衙門守著,也無非是想著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就算被上面申斥,多少還能擋一擋……
刑部侍郎畢明也立即接上了話:“易大人於破案一途極有天分,這是朝中共識之事,皇上限期又緊,我看此案也非易大人不可了!寧大人放心,便是易大人破了此案,你府衙中這幾天的連日辛苦,大家也都看在眼裡,到時決不會抹煞的。”
這話說的,隱隱諱諱倒像是指著寧玉堂嫉妒賢能,怕易長安過來搶功勞似的……寧玉堂更加說不出話了。
畢明起身向吳春林一揖:“大人,下官看此事可行,事不宜遲,還請大人辛苦,這就進宮一趟,請皇上下旨奪情吧!到時中使連夜宣詔,易大人明天一早就能趕回京城著手偵破此案了。”
第462章 福祿壽三星帶彩玉佩
冬雲陰沉,雖是破曉,天色倒還像暮黑一般,就連晨霧都仿佛是陰溝里混雜了不知道什麼東西的、有些濃稠的水,一大片一大片地黏著,讓人覺得有些壓抑。
燕京城門剛剛打開,一輛馬車就在一隊騎行護衛的擁簇中轆轆行進。
還有些昏昏欲睡的易長安斜倚在一隻大迎枕上,心思卻全轉在了昨天夜裡看到的那份案情詳要里。
昨天宮中中使急至宣詔,燕皇下旨奪情起復,讓她第二天一早就回刑部任職,全力偵破白骨案。
與中使一起過來的,還有滿臉歉疚的章正霖。章正霖被許觀私下裡說了一通,覺得自己是給易長安惹了一個大麻煩,當即就跟著宣旨的中使一起出了城,把自己所了解的案情詳要仔仔細細寫給了易長安,並且再三跟她請罪。
易長安溫言安撫了章正霖,連夜挑燈看了他偷偷寫的那一份案情詳要,心裡卻是有些沉重起來;寧玉堂和許觀想得方向沒錯,這連環白骨案確實太蹊蹺!
人死之後,屍體發生腐敗,發展到最後全部軟組織溶解消失,僅剩骨骼和毛髮,稱為白骨化。
地面上的屍體受各種環境因素影響,白骨化的時間大約是一年左右,在夏季因為蠅蛆等昆蟲侵食,可能只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能形成白骨化。
地面下的屍體則要的更久一些,兩到三年,或者七到八年都有可能,要根據環境來判斷,不能一概而論。
而據許觀和章正霖驗屍發現,那三具屍體俱是才死不久的……這大冬天裡,新鮮的屍體怎麼可能出現白骨化呢?
而且大凡殺人,兇手莫不遮之掩之,這三具白骨卻是裸地被拋在燕京城的正街上,唯恐大家看不到似的——要說其中沒有蹊蹺,傻子都不信!
而且現在滿燕京城裡傳出的那些流言也太令人生疑了……
太子燕恆雖然跟易長安說過,她丁憂這一段時間正好避開朝堂上的一些事,只是這起連環白骨案出現讓燕皇下旨奪情,易長安就是不回來也不成。
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她回來說不定還能有什麼新的發現,找出什麼新的線索呢?
馬車突然緊急一頓,斜倚在大迎枕上的易長安猝不及防,身子差點前撲,幸好及時撐住了。
車窗外已經傳來江浪有些氣惱的聲音:“你們怎麼搞的,不知道燕京城門口就不准縱馬嗎?!”
卻是一隊家丁護著家中的少爺一路疾馳,到了城門口也並未減速,因天色還有些昏黑,視線不明,竟是差點撞上了易長安的馬車。
騎在馬上、被一名護院首領擁在身前坐著的那位少爺也正是心情不好,聽到江浪出場呵斥,眉毛一豎正要發作,一轉眼瞧見馬車上一個“易”字,立時緩了神情:“車裡坐的可是刑部易大人?”
寧玉堂人雖然圓滑,卻因為搭著易長安這條線,有了進出周介甫周閣老府的資格,年前才得周閣老透了一點風聲,他把這位置往上調一調。
官場裡有官場裡的規矩,所以拼著在這件案子吃瓜落,寧玉堂也不打算把易長安牽涉進來;見章正霖提出了這個建議,寧玉堂連忙先開口否決:
“那怎麼行,易大人他家中出了那麼大的事,他本人因此也是昏迷了好幾天才醒,這會兒一是身體怕還沒有養息好,二是才過去幾天就奪情,今後怕會為人詬病……”
易長安雖然丁憂,卻是讓人把自己寫完了的那本《折獄釋要》送了過來,曠揚名和方未兩人校勘無誤之後,已經稟報吳春林同意,正在著手刊印了。
章正霖得了小樣之後,這些天一直讀得如痴如醉,易長安本就是他心目中的偶像,這會兒更是跟神差不多了;自己和師父破不了這案子,章正霖下意識地就認為易長安一定能破,因此張口就說了出來。
見寧玉堂急急否決自己,師父許觀也是不贊成地瞪了自己,這才隱約醒悟到自己剛才實在不該在這個時候提起易大人,心下立時有些後悔起來。
先前許觀進來的時候,寧玉堂一時著急搶著開口也就罷了,這會兒還來不來的就想先否決這事……吳春林有些不悅地皺了皺眉頭:“不奪情把易大人召回來破案,莫非寧大人你能破了此案?”
寧玉堂啞口無言。這案子無頭無緒的,他還真是破不了,就連這幾天不眠不休地一直在衙門守著,也無非是想著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就算被上面申斥,多少還能擋一擋……
刑部侍郎畢明也立即接上了話:“易大人於破案一途極有天分,這是朝中共識之事,皇上限期又緊,我看此案也非易大人不可了!寧大人放心,便是易大人破了此案,你府衙中這幾天的連日辛苦,大家也都看在眼裡,到時決不會抹煞的。”
這話說的,隱隱諱諱倒像是指著寧玉堂嫉妒賢能,怕易長安過來搶功勞似的……寧玉堂更加說不出話了。
畢明起身向吳春林一揖:“大人,下官看此事可行,事不宜遲,還請大人辛苦,這就進宮一趟,請皇上下旨奪情吧!到時中使連夜宣詔,易大人明天一早就能趕回京城著手偵破此案了。”
第462章 福祿壽三星帶彩玉佩
冬雲陰沉,雖是破曉,天色倒還像暮黑一般,就連晨霧都仿佛是陰溝里混雜了不知道什麼東西的、有些濃稠的水,一大片一大片地黏著,讓人覺得有些壓抑。
燕京城門剛剛打開,一輛馬車就在一隊騎行護衛的擁簇中轆轆行進。
還有些昏昏欲睡的易長安斜倚在一隻大迎枕上,心思卻全轉在了昨天夜裡看到的那份案情詳要里。
昨天宮中中使急至宣詔,燕皇下旨奪情起復,讓她第二天一早就回刑部任職,全力偵破白骨案。
與中使一起過來的,還有滿臉歉疚的章正霖。章正霖被許觀私下裡說了一通,覺得自己是給易長安惹了一個大麻煩,當即就跟著宣旨的中使一起出了城,把自己所了解的案情詳要仔仔細細寫給了易長安,並且再三跟她請罪。
易長安溫言安撫了章正霖,連夜挑燈看了他偷偷寫的那一份案情詳要,心裡卻是有些沉重起來;寧玉堂和許觀想得方向沒錯,這連環白骨案確實太蹊蹺!
人死之後,屍體發生腐敗,發展到最後全部軟組織溶解消失,僅剩骨骼和毛髮,稱為白骨化。
地面上的屍體受各種環境因素影響,白骨化的時間大約是一年左右,在夏季因為蠅蛆等昆蟲侵食,可能只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能形成白骨化。
地面下的屍體則要的更久一些,兩到三年,或者七到八年都有可能,要根據環境來判斷,不能一概而論。
而據許觀和章正霖驗屍發現,那三具屍體俱是才死不久的……這大冬天裡,新鮮的屍體怎麼可能出現白骨化呢?
而且大凡殺人,兇手莫不遮之掩之,這三具白骨卻是裸地被拋在燕京城的正街上,唯恐大家看不到似的——要說其中沒有蹊蹺,傻子都不信!
而且現在滿燕京城裡傳出的那些流言也太令人生疑了……
太子燕恆雖然跟易長安說過,她丁憂這一段時間正好避開朝堂上的一些事,只是這起連環白骨案出現讓燕皇下旨奪情,易長安就是不回來也不成。
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她回來說不定還能有什麼新的發現,找出什麼新的線索呢?
馬車突然緊急一頓,斜倚在大迎枕上的易長安猝不及防,身子差點前撲,幸好及時撐住了。
車窗外已經傳來江浪有些氣惱的聲音:“你們怎麼搞的,不知道燕京城門口就不准縱馬嗎?!”
卻是一隊家丁護著家中的少爺一路疾馳,到了城門口也並未減速,因天色還有些昏黑,視線不明,竟是差點撞上了易長安的馬車。
騎在馬上、被一名護院首領擁在身前坐著的那位少爺也正是心情不好,聽到江浪出場呵斥,眉毛一豎正要發作,一轉眼瞧見馬車上一個“易”字,立時緩了神情:“車裡坐的可是刑部易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