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子真,稍安勿躁。”曹昂開口制止,隨即溫和一笑,“口說無憑,你如何證明你不是詐降?”

  信使胸有成竹:“孫將軍正要上船與將軍一敘,為了表示誠意,他孤身一人,並未帶隨從前來。”

  此話一出,就連曹昂都不禁有些困惑了。

  如果孫權真的如信使所說的這麼做,的確可以洗清詐降的嫌疑,而且還表示了極大的誠意,可曹昂總覺得哪裡不太對勁。

  即便如此,他依舊態度堅決,分毫不讓:“既如此,還請孫將軍前來一敘,你等再降不遲。”

  信使滿口答應,信誓旦旦。

  司馬懿眯眼看他,不知在思索著什麼。

  待信使走後,方才始終不出聲、且悠悠然立在船艙外看風景的諸葛亮走了進來。

  “青山碧水,固然賞心悅目,卻能隱匿危機。”

  諸葛亮神色微凜:“依亮之見,此事有疑。”

  剛才曹昂和司馬懿覺得不對勁的地方就在這裡。

  蘄春這個地方有山,青山環繞,毗鄰長江,平日裡不施筆墨就能自成一副優美的畫卷,可美景的背後卻隱藏著危險,因為許多伏擊就是依靠這樣的地勢來隱藏軍隊的。

  兵行詭道,出其不意者而勝。

  不過這只是諸葛亮的一個猜測,他也不過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真正做決斷的是身為主帥的曹昂。

  平日裡跟他不怎麼對付的司馬懿罕見地支持了諸葛亮的觀點。

  戰場局勢瞬息萬變,任何決定都耽擱不得,曹昂自然明白這一點,很快做出了決斷:“全軍備戰!”

  這等於是默認了諸葛亮的說法。

  諸葛亮聞言,唇角不自覺地微微揚起。

  此時,江面颳起了陣陣東風。

  霧靄被風吹散,略略顯露出前方的畫面。

  數千艘船隻急速行進,水流湍急,在不寬的河道內呈魚貫之勢,有條不紊地向曹軍衝來!

  敵軍戰鼓整天般響起,震得耳膜都有些發疼。

  近在咫尺!

  夏侯充的心中警鈴大作:“不好,敵軍艨艟之上隱有火光,他們……他們要燒船!”

  可前面的那些船隻沖得極快,如果曹昂這邊倉促後退的話,必然會中了敵人的計。

  原來這才是周瑜的目的。

  不管曹昂相不相信詐降的事,都不影響周瑜後續的行動,因為這是一個連環計。

  畢竟是天縱英才、年少成名的江東周郎,他絕對不會將成敗寄於如此風險之間。

  曹昂略微握緊手中銀槍,聲音平靜卻有力:“傳令下去,艨艟迎敵!”

  他們這邊的樓船連結在一起,固然很容易被燒著,但曹昂帶的軍隊裡不止有樓船,還有艨艟、鬥艦等極為重要的戰船。

  艨艟上蒙著的生牛皮防火,比起其他的戰船,艨艟相對而言並不怎麼懼怕火攻。

  作為一個優秀的將領,不但要會用兵,會用計,會判斷戰場形勢和敵人的動作,更重要的是要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

  很顯然,曹昂用對了方法。

  突變只在一瞬,曹軍鬥艦上戰鼓擂起,樓船左右兩側湧出無數艨艟,悍不畏死地朝敵軍衝去!

  曹昂率先登上一艘艨艟,在與對面戰艦狠狠衝撞的一瞬間,他手中所執的銀槍迅捷割下了敵軍的頭顱。

  鮮血飛濺,染紅了船板。

  主將如此行事,極有效地激起了曹軍的情緒,一時之間,氣勢如虹!

  此時才是真正的短兵相接,對沖之下,無數艨艟被撞碎,破碎的屍塊隨處可見,鮮血將附近的江水融成了紅色。

  陽光破開雲霧,將周圍剩餘的霧靄完全吹散,灑下的金色披散在曹昂的銀甲上。

  曹昂躍上對面戰船,銀槍突刺,轉瞬之間便精準貫穿了五人的心臟。

  他像一柄出鞘的寶劍,分明是在殺人,頰側沾染了鮮血,渾身上下卻分毫不失屬於君子的清雋之氣。

  按理來說,即使收編了劉表的軍隊,曹軍這邊的水軍的作戰經驗還是比不上江東的水軍,但在曹昂有意鼓勵士氣的行為之下,曹軍皆是悍不畏死,勇猛衝鋒,一時之間竟絲毫不落下風。

  戰況漸漸陷入最激烈的時刻。

  ……

  另一邊,曹操乍聽聞如此緊急的報信,立即召集謀士前來議事。

  儘管曹軍面對孫權有壓倒性的優勢,可曹昂率領的並非主力,但凡有一個差池,曹昂的性命便成了曹操最擔憂的問題。

  如果失了曹昂攻九江郡的這一環,曹操即便攻下計劃中的豫章郡也遠遠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是繼續打下去,還是轉移路線去支援曹昂?亦或是乾脆退兵,休整再戰?

  畢竟曹軍主力這邊還有疫病。

  曹操和曹昂兩軍的距離不算近也不算遠,如果現在全速行軍趕過去,應該能趕上個戰事的尾巴。

  可如果曹操這麼做,先前的一切布置就被打亂,成了無用功。

  曹初內心是想去幫曹昂的,她實在很擔心會發生什麼,可同時曹初又不斷告訴自己要相信兄長。

  曹昂的軍事才能是與生俱來的,即便遭襲,他也能迅速穩住軍心。

  可依照他喜歡身先士卒的作戰風格,也很容易把自己置於危險之境,甚至有性命之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