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曹昂的友人基本上也是曹初的友人,除非這個所謂的“友人”是曹初去打益州的時候跟曹昂認識的,這樣說來,曹初不知道這個友人的存在便有了解釋。

  是什麼人能在短短一年之內跟曹昂相交莫逆,而且還成了將軍府的軍師?

  反正這又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曹初直接去處理軍務的地方找人了。

  甫一跨進門檻,她就跟一雙熟悉的眼睛對上了。

  曹初眼睛一亮:“喲,孔明!”

  諸葛亮動作一頓:“……”

  都說惹不起躲得起,但曹初不一樣,這人是躲也沒法躲。

  ……

  劉表是在襄陽處理公務的,南陽郡一失,緊挨著它的襄陽郡就成了首當其衝的,如果要遷,他只能往南遷。

  可劉表這會兒還在投降和不投降之間就糾結,如果再要糾結南遷的事情更是腦闊疼。

  劉表趁著曹操穩定南陽的時候糾結,但孫權不會給他糾結的機會。

  他又一次派使者去見了劉表,並且要劉表跟他聯合抗曹。

  上回他派使者去的時候劉表既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這回卻是必須要做個決定了。

  劉表身邊的蔡瑁和蒯越是主張投降的,但孫權這回是下了狠功夫,想跟劉表面談,地點定在江夏。

  劉表猶豫了好幾天,還是同意了這個提議,收拾行裝準備離開襄陽。

  雖然還沒有定下,但這個舉動昭示了他的選擇。

  劉表到底是不甘心的,他到底不是劉璋,年輕時也曾一腔熱血打拼基業,如今卻要拱手讓人,任誰都不會無動於衷。

  蔡瑁見狀深深嘆了口氣,開始給曹操寫密信。

  在真正到了和劉表決戰之前,曹初反而緊張了。

  無他,赤壁之戰的印象實在太深刻。

  諸葛亮搖著羽扇,有些不理解她的擔憂:“以弱克強者,若非天時、定為人謀,劉荊州可得其一?”

  如果這兩者都不占的話,弱的那方憑什麼打勝仗?

  畢竟劉表不是劉備啊。

  曹初笑了笑:“所言甚是。”

  按照她的理解,諸葛亮這句話的意思完全可以翻譯成不要慫就是幹嘛。

  平日裡大小戰爭她從來不慫,怎麼到現在反而慫了?

  這可是不應該的呀。

  ……

  趁著在南陽整軍的這些功夫,曹初開始派人暗戳戳宣揚曹軍幹的好事。

  都說做好事不留名,可曹初自認為自己沒那麼高尚,所以她不但要留名,還要讓其他人知道。

  堤壩之類的一直在修,坑也一直在挖,曹軍在曹初的吩咐下幾乎是走到哪裡就在哪裡做好事,名聲極好,已經到了去哪兒哪裡的百姓夾道相迎的程度。

  在她的有意操控下,荊州的士人甚至還稱曹初帶的軍隊為“仁義之師”。

  至於到底仁不仁義,其實沒什麼可爭論的,畢竟曹初確實是在干好事,就連荊州守軍看到她都和善相待。

  曹初即便是帶著軍隊路過,也沒有跟那些守軍大動干戈,哪怕自己這邊的兵力數倍強於荊州守軍,但她路過僅僅是路過而已。

  荊州守軍簡直不要太感動。

  果真是仁義之師!

  聽聞這些事兒的劉表:“……”

  怎麼覺得哪裡不太對味兒呢?

  很快他就知道哪裡不對味了,因為襄陽傳來急報,說曹初帶著十幾個人平平安安進城了,而且還是在荊州守軍全程注視之下。

  劉表險些傻了:“她怎麼進去的?!”

  襄陽可是荊州的命脈呀!

  雖然曹初只帶了十幾個人進去,水花都翻不起來,但劉表堅信她絕不會滿足於此。

  這時候用狼入羊窩來形容已經不合適了,以往的經驗告訴他,只要曹初進了襄陽,襄陽就等於落入了她的手中。

  劉表都快絕望了。

  信使凝眉回憶:“似是城中百姓請求她幫忙把爬到屋頂上的孩子抱下來……”

  劉表的聲音都在顫抖:“所以她就進去了?”

  信使點點頭,似乎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

  簡直哪裡都不對好嗎!

  “對了!”信使想起了什麼,眼睛一亮,“這兒還有她讓我給您捎來的信。”

  劉表顫抖著接過,打開一看。

  ——“城中百姓真熱情呀!”

  劉表:“……”

  喉頭湧上腥甜,眼前一黑。

  “劉荊州!”“州牧!”

  “愣著作甚,快去喊疾醫啊!”

  第98章 坑貨劉表

  劉表被氣暈了。

  他的預感沒有錯,可他已經沒有機會去阻止了。

  曹初帶的那十幾個人的確沒有幹什麼, 非但沒有幹什麼, 而且還非常“友善”地提醒荊州守軍, 襄陽有一處城牆不太牢固。

  守軍很感動:“你真是個好人!”

  曹初笑眯眯地擺手, 拒絕了這張好人卡:“過譽過譽。”

  守軍有些犯難:“那這邊的城牆怎麼辦呢?”

  曹初莞爾:“可以僱工匠來修呀。”

  守軍嘆了口氣:“若是真的可以就好了, 這麼大的工程, 僱工匠的財帛從哪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