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頁
有一日,皇帝甚至還拉著趙九福訴苦:“太傅,你說以前不是都好好的嗎,現在怎麼就不對付了呢,太后覺得皇后做事情太過嚴苛,皇后又說這是祖先定下來的律法,其餘的那幾個也整日的哭哭啼啼,弄得朕心煩意亂的。”
趙九福原先是不想摻和後宮之事的,但皇帝為之苦惱,甚至開始影響到上朝的狀態,這就讓他心中不悅了。
皇帝繼續說道:“以前大家都好好的,難道就不能一直如此嗎,哎……”
趙九福眼神微微一動,忽然說了一句:“陛下,您有沒有發現,先帝那時候後宮就十分安寧,並沒有那麼多的事情?”
皇帝眼睛一亮,連忙點頭說道:“可不是嗎,父皇還在的時候,太后也溫柔多了。”
可不是嗎,那時候太子還沒成為皇帝,太后即使是為了兒子的帝位,也不得不跟現在的皇后維持面子上的平靜,現在卻不同了,成了太后之後,她自然想要徹底掌控後宮。
要說如今的王太后也是可憐,她是皇后的時候,後宮大部分是呂太后控制,好不容易等呂后死了,皇帝對她也不大放心,好不容易皇帝也死了,李皇后卻也不是善茬。
趙九福心中帶著壞心眼,繼續引導道:“那陛下何不回想一下,先帝是如何對待後宮妃嬪的呢,若是覺得苦惱,不如依樣畫葫蘆就是。”
趙九福一說,皇帝的臉色微微一變,訥訥說道:“這,這不大好吧,父皇那時候對後宮多有冷落,就是太后也曾抱怨過。”
“雖然如此,但有效啊。”趙九福繼續說道,“陛下是一國之君,哪能因為兒女情長的小事兒耽誤時間,若是她們說的話陛下不愛聽,那就別聽,若是她們對您哭訴,那就別見,若是覺得心中不痛快,那就別入後宮,幾次下來,想必娘娘們也會體諒陛下的苦心。”
皇帝下意識的看了一眼趙九福,也琢磨出這法子的好處和陰損來,他忍不住撲哧一笑,問道:“太傅這般有經驗,莫非是在趙夫人那邊用過這法子?”
趙九福難得也有些不好意思,卻坦然說道:“微臣家中只有一妻,倒是用不了這些法子,不過世間女子多依靠男子生存,對她們而言,陛下的喜歡才是最重要的。”
趙九福其實也知道這辦法不大好,但是皇帝明擺著就是耳根子軟,讓他有魄力的處理後宮實在是不可行,既然如此,那不如讓他學一學裝聾作啞。
趙九福又說道:“都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既然祖皇帝定下了規矩,那這規矩必定是有道理的,既然如此,依法治國沒錯,依法治理後宮,也不會有大錯。”
雖然攛掇著皇帝少去後宮,但趙九福私心裡卻是偏向於李皇后的,李皇后唯一的弱點是沒有生下嫡子,但其他的無論人品相貌都是先帝過過眼親自挑選的,先帝的看人功夫,想必肯定是比太后和皇帝高明一些。
“你說的確實是也有道理。”皇帝琢磨著也覺得不錯,他何必為了後宮女人煩惱呢,太后不也說了,後宮妃嬪的存在是讓自己高興和開枝散葉的,既然如此,她們讓自己不高興了,那不去就是了,反正妃嬪那麼多,他也不差那一兩個啊。
若是趙九福知道了皇帝此時此刻的想法,估計會吐出一口鮮血來,他原本的意思是讓皇帝少把心思放到後宮上,多花點心思在朝堂上。
誰能知道皇帝的思維不同凡人,一下子就朝著仲馬的方向一起絕塵,若是知道自己臨時出的一個主意,讓皇帝的後宮妃嬪大大增加,趙九福估計會給自己一個大嘴巴子。
只可惜此時的趙九福並不知曉,君臣兩個對視一笑,都覺得自己解決了這事兒。
撇開皇帝的抱怨,趙九福又提出朝堂上的事情來,皇帝能處理掉的就處理,若是不能處理的,趙九福也不會貿貿然的幫他處理,而是採取將三公和負責的大臣傳喚進來,一同商量的方式,雖說這般一來效率大大的降低,卻十分適合。
一次次的“商量”下來,皇帝也能慢慢的梳理清楚大大小小的政事了,相比起在後宮問題上的糊塗,這位在朝廷上倒是還算清明,先帝花費的時間沒有白費。
只是前段時間堆積的奏摺不少,一點一點的批註也需要不少時間,這幾日趙九福不得不推遲回去的時間,誰讓呂靖年紀大了不能熬夜,蕭甯又在這個關頭病了,他不得不多看著。
且不提後宮嬪妃發現皇帝變了性子,誰要是抱怨就直接走人,誰要是訴苦就直接走人,誰要是哭哭啼啼就直接走人,轉身就去了那些低位的嬪妃那兒,明擺著就是冷落她們,一個個急得不得了,只得將一腔委屈暫且藏了起來。
這邊皇帝處理完大部分的奏摺,倒是拿起一封厚厚的奏摺看起來,這一看卻發現筆跡十分熟悉,可不就是他的太傅親筆寫的。
皇帝來了興致,仔仔細細的從頭看到尾,看完之後先是心中叫好,隨後卻又擰起了眉頭,抬頭問趙九福:“太傅,此事朕心中有所不明。”
“重修完善律法一事,是從父皇那時候就在做的,對此朕無可厚非,只要一直持續下去就行,但是這各地建立小學,又是什麼意思?”皇帝開口問道。
趙九福拱手說道:“陛下,各地雖然有縣學府學,但都是中了秀才或者中舉之後才能入學,實際上並不針對老百姓。”
趙九福原先是不想摻和後宮之事的,但皇帝為之苦惱,甚至開始影響到上朝的狀態,這就讓他心中不悅了。
皇帝繼續說道:“以前大家都好好的,難道就不能一直如此嗎,哎……”
趙九福眼神微微一動,忽然說了一句:“陛下,您有沒有發現,先帝那時候後宮就十分安寧,並沒有那麼多的事情?”
皇帝眼睛一亮,連忙點頭說道:“可不是嗎,父皇還在的時候,太后也溫柔多了。”
可不是嗎,那時候太子還沒成為皇帝,太后即使是為了兒子的帝位,也不得不跟現在的皇后維持面子上的平靜,現在卻不同了,成了太后之後,她自然想要徹底掌控後宮。
要說如今的王太后也是可憐,她是皇后的時候,後宮大部分是呂太后控制,好不容易等呂后死了,皇帝對她也不大放心,好不容易皇帝也死了,李皇后卻也不是善茬。
趙九福心中帶著壞心眼,繼續引導道:“那陛下何不回想一下,先帝是如何對待後宮妃嬪的呢,若是覺得苦惱,不如依樣畫葫蘆就是。”
趙九福一說,皇帝的臉色微微一變,訥訥說道:“這,這不大好吧,父皇那時候對後宮多有冷落,就是太后也曾抱怨過。”
“雖然如此,但有效啊。”趙九福繼續說道,“陛下是一國之君,哪能因為兒女情長的小事兒耽誤時間,若是她們說的話陛下不愛聽,那就別聽,若是她們對您哭訴,那就別見,若是覺得心中不痛快,那就別入後宮,幾次下來,想必娘娘們也會體諒陛下的苦心。”
皇帝下意識的看了一眼趙九福,也琢磨出這法子的好處和陰損來,他忍不住撲哧一笑,問道:“太傅這般有經驗,莫非是在趙夫人那邊用過這法子?”
趙九福難得也有些不好意思,卻坦然說道:“微臣家中只有一妻,倒是用不了這些法子,不過世間女子多依靠男子生存,對她們而言,陛下的喜歡才是最重要的。”
趙九福其實也知道這辦法不大好,但是皇帝明擺著就是耳根子軟,讓他有魄力的處理後宮實在是不可行,既然如此,那不如讓他學一學裝聾作啞。
趙九福又說道:“都說無規矩不成方圓,既然祖皇帝定下了規矩,那這規矩必定是有道理的,既然如此,依法治國沒錯,依法治理後宮,也不會有大錯。”
雖然攛掇著皇帝少去後宮,但趙九福私心裡卻是偏向於李皇后的,李皇后唯一的弱點是沒有生下嫡子,但其他的無論人品相貌都是先帝過過眼親自挑選的,先帝的看人功夫,想必肯定是比太后和皇帝高明一些。
“你說的確實是也有道理。”皇帝琢磨著也覺得不錯,他何必為了後宮女人煩惱呢,太后不也說了,後宮妃嬪的存在是讓自己高興和開枝散葉的,既然如此,她們讓自己不高興了,那不去就是了,反正妃嬪那麼多,他也不差那一兩個啊。
若是趙九福知道了皇帝此時此刻的想法,估計會吐出一口鮮血來,他原本的意思是讓皇帝少把心思放到後宮上,多花點心思在朝堂上。
誰能知道皇帝的思維不同凡人,一下子就朝著仲馬的方向一起絕塵,若是知道自己臨時出的一個主意,讓皇帝的後宮妃嬪大大增加,趙九福估計會給自己一個大嘴巴子。
只可惜此時的趙九福並不知曉,君臣兩個對視一笑,都覺得自己解決了這事兒。
撇開皇帝的抱怨,趙九福又提出朝堂上的事情來,皇帝能處理掉的就處理,若是不能處理的,趙九福也不會貿貿然的幫他處理,而是採取將三公和負責的大臣傳喚進來,一同商量的方式,雖說這般一來效率大大的降低,卻十分適合。
一次次的“商量”下來,皇帝也能慢慢的梳理清楚大大小小的政事了,相比起在後宮問題上的糊塗,這位在朝廷上倒是還算清明,先帝花費的時間沒有白費。
只是前段時間堆積的奏摺不少,一點一點的批註也需要不少時間,這幾日趙九福不得不推遲回去的時間,誰讓呂靖年紀大了不能熬夜,蕭甯又在這個關頭病了,他不得不多看著。
且不提後宮嬪妃發現皇帝變了性子,誰要是抱怨就直接走人,誰要是訴苦就直接走人,誰要是哭哭啼啼就直接走人,轉身就去了那些低位的嬪妃那兒,明擺著就是冷落她們,一個個急得不得了,只得將一腔委屈暫且藏了起來。
這邊皇帝處理完大部分的奏摺,倒是拿起一封厚厚的奏摺看起來,這一看卻發現筆跡十分熟悉,可不就是他的太傅親筆寫的。
皇帝來了興致,仔仔細細的從頭看到尾,看完之後先是心中叫好,隨後卻又擰起了眉頭,抬頭問趙九福:“太傅,此事朕心中有所不明。”
“重修完善律法一事,是從父皇那時候就在做的,對此朕無可厚非,只要一直持續下去就行,但是這各地建立小學,又是什麼意思?”皇帝開口問道。
趙九福拱手說道:“陛下,各地雖然有縣學府學,但都是中了秀才或者中舉之後才能入學,實際上並不針對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