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敬安呆站原地,連手指尖兒都是涼的。
手中花燈,燭焰跳跳,敬安皺眉閉眼,眼淚自眼角沁出,猛地深吸一口氣,轉身便要回去調兵。
前方不遠處,有人沿著長街的攤邊上,扶著緩緩走出。
敬安身子一震。
眼睜睜地,看她正到了一盞巨大的走馬燈旁邊,馬燈上畫著各種各樣的人物,團團地轉,她的手探出,便摸上去,摸來摸去,便笑,笑的如名花開在夜裡,極香極甜極盡嬌美。
敬安顫聲叫道:“月兒!”莫不是自己的幻覺?
月娥回頭,雙眼一眨望著敬安,笑道:“敬安……”
這一聲何其真切。
手中的雙魚燈飄然落地,敬安撥開人群,便直衝過去,跑到那走馬燈旁邊,呆呆地望著眼前之人。
月娥仰頭望著他,笑中帶淚,說道:“敬安,我看到你了,我的眼睛看到了,敬安……這燈好漂亮,你先前說的那個沒有這個大罷?這裡真的很美,敬安……”她一時忘乎所以,高興的左顧右盼地看。
看到看不到,又有何妨?誰的孽障誰的孽債,又有何妨?只要她永遠是這樣在自己身邊兒,他會對她好,永永遠遠……
敬安一言不發地張手,將她狠狠抱了。
身後,一個路過的小孩兒將敬安先前撇下的雙魚燈撿起,跑過來,小心翼翼問道:“這燈你不要了麼?”敬安垂淚不語,卻仍抱著月娥不放。
小孩嘀咕兩聲,說道:“你不說話,我就當你認了。”他看了敬安一眼,便對旁邊的小女孩說道:“這個燈他不要了,你答應我別再跟鄒家哥哥一塊玩了,我便給你。”
女孩兒說道:“好罷,我不跟他玩了。”小男孩說道:“這才好,給你。”女孩說道:“他們怎地抱在一起哭?”小男孩說道:“不知道,羞羞。”
敬安正低頭要親月娥,聞言回頭,怒道:“再聒噪,就把燈還來!”兩個小孩見敬安回頭,又怕他來要燈,嚇得手提著雙魚燈,雙雙跑遠了,跑到遠處,才回過頭來,還心有餘悸打量敬安。
月娥笑的倒在敬安懷裡。
當夜,敬安夢見自己又回到了八歲時候的香葉寺,同那個躲在樓翰林背後的女孩兒相遇。
父親說道:“敬安,真的不要嗎?”
敬安笑道:“不要。”
眼前,那女孩兒丟了風車兒,躲在樓翰林身後,敬安跑過去,將風車兒拿了,遞給她。
女孩兒怯生生接過去。敬安望著她,說道:“你不是她,真的,你不是她。”那女孩兒含羞看他一眼,樓翰林叫道:“容兒,走了。”女孩兒沖敬安一笑,說道:“既然如此,我走了。”敬安點頭。女孩兒說道:“真的走了。”敬安笑送。
父親說道:“敬安想要什麼樣兒的女孩兒?”
敬安看看手中的劍,想了想,說道:“或許有一日,我遇到她的時候,便會知道。”
夜闌更深,敬安睜開眼睛,望著面前熟睡的臉,低頭在她的唇上親了一口,敬安低聲說道:
“父親,我已經知道,我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了。因為——我真的已遇到她。”
作者有話要說:忽然發現,這個要是放在正月十五的時候發,該是多麼應景啊,喵……
不過現在也還好啦,嘿嘿,麼麼大家,月兒的眼睛好了,嗯嗯,下一個寫誰的呢?
如果可以,明兒再更啦,抱拳,給大家拜年了哈,恭喜發財,過年快樂~~~╭(╯3╰)╮
番外之蘇青篇:蘇幕遮(上)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糙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蘇幕遮》
紫雲縣內,蘇青收到自西北州傳來的書信,距離最後一次見到敬安,已是一年半後。
時光荏苒,再見恍若隔世。那信送到蘇青手裡之時,蘇府後院裡,正傳來蘇老夫人的哭嚎之聲,起因為何?只因蘇青又一次將上門提親的媒人給辭了。
他的年紀,已經等不得了。其他同齡之人,多半早就娶妻生子,風流些的,連妾室都有好幾個,孩兒也都七八十多歲。
縱然如此,只因他無論是相貌,人品,還是家世,在天水鎮皆是數一數二的,且從來都未曾娶妻納妾過,因此仍有無數妙齡女子期望有朝一日,能同他共結連理,這兩年來,時不時地便會有媒人上門。
蘇青看完信之後,那淚嘩地便涌了出來,手指連抖。
藥童遲疑說道:“少爺,都準備好了,要去鋪子麼?”這兩年,每每他同家人口角不合,便會寄情於醫術之上,人在藥鋪,比在家的時間更多。
蘇青想了想,便將那信重折了起來,說道:“稍等。”
此刻蘇老先生前來,氣的渾身發抖,說道:“你這逆子,你真是要氣死了我跟你娘,你說,你當真一生都不娶了?讓我們蘇家絕後?”
蘇青望著父親氣急敗壞的樣子,忽地一笑。
蘇老先生怔住,問道:“你笑什麼?”
蘇青垂眸,淡淡說道:“父親,我願娶妻。”
蘇老先生的嘴巴張得仿佛一個螃蟹洞,眼望著蘇青,半晌合不攏。
蘇府蘇小大夫要娶妻的消息,剎那間傳遍整個紫雲。
自這消息傳出之後,每日上蘇府說媒的媒人,沒有一百,也有幾十。
媒人紛至沓來,將蘇府的門檻都踏的薄了,蘇老婦人一改昔日愁眉苦臉之態,每日樂哈哈地,迎來送往,同每個媒人都細細地商議詢問,毫無不耐煩之色,雖然說是鎮日裡忙碌不停,眼睛嘴巴耳朵皆無一能歇息的,然而精神卻更比昔日好的多。連些個頭疼腦熱的小毛病都蕩然無存。
藥童暗地裡問:“少爺這是怎麼了,忽然答應了?”蘇青只是搖頭不語。
他本是個溫潤無害的正人君子,從不會對任何人起怨憤之心,卻因被敬安奪了所愛,憤怒之下,恨不得他立死當場,那是蘇青第一次有了憎人慾死之心。
當時,是月娥逃離紫雲縣之時,他去月娥舊宅,卻正碰上敬安。
蘇青笑敬安的黔驢技窮,不錯,他費盡心思,強取豪奪地將月娥弄了去,結果又如何?還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不屬於他的,絕不會是他的。
他心裡痛之時,也覺得痛快。
只因這不知天高地厚、為非作歹的小侯爺,也有得不到、落了空的時候。
第二次相見,仍舊是在這舊宅里。往日的恨皆在心底慢慢地沉澱,唯有夜深人靜之時,想到昔日之人的容顏,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才有難掩的傷心,一點一點清醒,化作糾纏不解的夢,直到天明。
蘇青自詡,已經心如死灰。
故而不願再娶親,天大地大,他只認得一個姚月娘,或者,並非是什麼“非君不娶”,只是因為,那些往事,太過“刻骨銘心”。
如此而已。
那一場未曾結局的相守,耗盡他畢生力氣。
因此他不願也怕了,再同塵世間其他女子有所糾纏。
再見敬安,卻見他形容,大異於從前。
那個意氣風發,精神抖擻,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的小侯爺,那個仿佛總是所向披靡,無往不利之人,竟能變得如此。
只看一眼,蘇青便心驚了,究竟是何等造化,才會叫一個男子消沉至此?仿佛丟了魂魄,青天白日下,仿佛一抹遊魂。
無意之中,望見他身上的傷,一道道的痕跡,好似凌遲,盡數落入蘇青眼底。
在轉瞬間,蘇青忽地明白了敬安的心思,有這一道道可怖的傷痕,恐怕對他的心來說,才略微好過些罷,那是懲戒。
曾有幾回挖心掏肺,蘇青悔不當初之時,也有過如此心思。原來他們,亦有相似之處。
望著敬安無望如無波深井的眼,蘇青忽地不再恨他。
曾以為若有機會,必殺他而後快,如今相見,才知道,活著對他來說,不過是一場比死更難受的折磨。或許這小侯爺心中,更願一死了之,只因……她已不在。
原來,無心絕情如他,竟也有如此的時候。
蘇青無語,他隱隱地似乎知道,謝敬安,這不可一世之人,活不了多久了。
後來的事情,峰迴路轉,蘇青的心慢慢地平靜,他就如一個淡然旁觀的行人,望著那些生生死死,跌宕起伏。
一直到這封信的來到,身為旁觀者,蘇青落淚,卻已非昔日的糾結難受,淚落之時,整個人也釋然。
蘇老夫人近來十分為難。
張家的姑娘貌美無雙,周家的姑娘賢淑溫和,方家的姑娘家室極好,李家的姑娘……總之,百花齊放,真真各有各的好處,讓人挑花了眼。
蘇老夫人覺得這個好,那個也好,哪個也放不下……昔日裡心想,只要蘇青願意,隨便拉一個丫頭來娶了,也是好的,如今他的確放口願意了,她卻為了難,手中一疊十多個品貌兼好的女子詳細書單,蘇老夫人為難的寢食不安。
只好拉蘇青來看,不料他也無意見,只說都好,然而這可是人生大事,定要選個極好的才行,兒子是第一次成親,務必要弄得隆隆重重,大辦一場,這兒媳婦,自然也要百里挑一,馬虎不得。
於是蘇老夫人重新抖擻精神,進行篩選。蘇老先生勸也不聽,老先生也樂得只去操辦外頭之事,會見親戚友人之時,笑的格外開懷,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慡。
蘇青依舊去醫館,診病,回家。不似二老一般喜出望外。
一日,蘇青出外診病,行到半路,卻見個人縮在邊上,抱著頭臉,一動不動。蘇青本不在意,馬車經過之時,卻聽得那人微微一聲呻吟,蘇青皺眉,卻聽出此人是患病之聲,即刻叫人停下馬車。
蘇青下車,回到路邊,叫了兩聲,那人不見答應,蘇青無法,只得伸手去拉他,將人拉起來,才見竟是個半大的女孩兒,雙目緊閉,臉上通紅,昏迷不醒,顯然是個發病之兆。
這女孩兒身子甚輕,蘇青身邊也沒有丫鬟婆子,想了想,治病如救火,便將女孩兒抱了起來,送到馬車上,細細地診了診她的脈象,卻是因外感風寒拖延而成的寒病,蘇青略一斟酌,就想好了方子,怎奈身邊並無帶著醫藥,只好催促馬車急行。
車行半路,這女孩兒呻吟一聲,渾身打起顫來,蘇青便將車內的一床毯子包了她,又將個暖爐塞到她懷裡去,細細照料,那女孩兒半昏半醒,睜開眼看了他一會,問道:“你是誰?”蘇青說道:“我是大夫。”女孩兒答應一聲,說道:“我要死了,是不是?”蘇青說道:“放心,我會救你。”女孩兒定定望了他一會,忽然流淚,說道:“他們趁我病的半死,拿了我的東西,都跑了,還羞辱我……等我找到了表哥,定要把他們都捉拿起來,狠狠打死。”
手中花燈,燭焰跳跳,敬安皺眉閉眼,眼淚自眼角沁出,猛地深吸一口氣,轉身便要回去調兵。
前方不遠處,有人沿著長街的攤邊上,扶著緩緩走出。
敬安身子一震。
眼睜睜地,看她正到了一盞巨大的走馬燈旁邊,馬燈上畫著各種各樣的人物,團團地轉,她的手探出,便摸上去,摸來摸去,便笑,笑的如名花開在夜裡,極香極甜極盡嬌美。
敬安顫聲叫道:“月兒!”莫不是自己的幻覺?
月娥回頭,雙眼一眨望著敬安,笑道:“敬安……”
這一聲何其真切。
手中的雙魚燈飄然落地,敬安撥開人群,便直衝過去,跑到那走馬燈旁邊,呆呆地望著眼前之人。
月娥仰頭望著他,笑中帶淚,說道:“敬安,我看到你了,我的眼睛看到了,敬安……這燈好漂亮,你先前說的那個沒有這個大罷?這裡真的很美,敬安……”她一時忘乎所以,高興的左顧右盼地看。
看到看不到,又有何妨?誰的孽障誰的孽債,又有何妨?只要她永遠是這樣在自己身邊兒,他會對她好,永永遠遠……
敬安一言不發地張手,將她狠狠抱了。
身後,一個路過的小孩兒將敬安先前撇下的雙魚燈撿起,跑過來,小心翼翼問道:“這燈你不要了麼?”敬安垂淚不語,卻仍抱著月娥不放。
小孩嘀咕兩聲,說道:“你不說話,我就當你認了。”他看了敬安一眼,便對旁邊的小女孩說道:“這個燈他不要了,你答應我別再跟鄒家哥哥一塊玩了,我便給你。”
女孩兒說道:“好罷,我不跟他玩了。”小男孩說道:“這才好,給你。”女孩說道:“他們怎地抱在一起哭?”小男孩說道:“不知道,羞羞。”
敬安正低頭要親月娥,聞言回頭,怒道:“再聒噪,就把燈還來!”兩個小孩見敬安回頭,又怕他來要燈,嚇得手提著雙魚燈,雙雙跑遠了,跑到遠處,才回過頭來,還心有餘悸打量敬安。
月娥笑的倒在敬安懷裡。
當夜,敬安夢見自己又回到了八歲時候的香葉寺,同那個躲在樓翰林背後的女孩兒相遇。
父親說道:“敬安,真的不要嗎?”
敬安笑道:“不要。”
眼前,那女孩兒丟了風車兒,躲在樓翰林身後,敬安跑過去,將風車兒拿了,遞給她。
女孩兒怯生生接過去。敬安望著她,說道:“你不是她,真的,你不是她。”那女孩兒含羞看他一眼,樓翰林叫道:“容兒,走了。”女孩兒沖敬安一笑,說道:“既然如此,我走了。”敬安點頭。女孩兒說道:“真的走了。”敬安笑送。
父親說道:“敬安想要什麼樣兒的女孩兒?”
敬安看看手中的劍,想了想,說道:“或許有一日,我遇到她的時候,便會知道。”
夜闌更深,敬安睜開眼睛,望著面前熟睡的臉,低頭在她的唇上親了一口,敬安低聲說道:
“父親,我已經知道,我所要的是什麼樣的人了。因為——我真的已遇到她。”
作者有話要說:忽然發現,這個要是放在正月十五的時候發,該是多麼應景啊,喵……
不過現在也還好啦,嘿嘿,麼麼大家,月兒的眼睛好了,嗯嗯,下一個寫誰的呢?
如果可以,明兒再更啦,抱拳,給大家拜年了哈,恭喜發財,過年快樂~~~╭(╯3╰)╮
番外之蘇青篇:蘇幕遮(上)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糙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蘇幕遮》
紫雲縣內,蘇青收到自西北州傳來的書信,距離最後一次見到敬安,已是一年半後。
時光荏苒,再見恍若隔世。那信送到蘇青手裡之時,蘇府後院裡,正傳來蘇老夫人的哭嚎之聲,起因為何?只因蘇青又一次將上門提親的媒人給辭了。
他的年紀,已經等不得了。其他同齡之人,多半早就娶妻生子,風流些的,連妾室都有好幾個,孩兒也都七八十多歲。
縱然如此,只因他無論是相貌,人品,還是家世,在天水鎮皆是數一數二的,且從來都未曾娶妻納妾過,因此仍有無數妙齡女子期望有朝一日,能同他共結連理,這兩年來,時不時地便會有媒人上門。
蘇青看完信之後,那淚嘩地便涌了出來,手指連抖。
藥童遲疑說道:“少爺,都準備好了,要去鋪子麼?”這兩年,每每他同家人口角不合,便會寄情於醫術之上,人在藥鋪,比在家的時間更多。
蘇青想了想,便將那信重折了起來,說道:“稍等。”
此刻蘇老先生前來,氣的渾身發抖,說道:“你這逆子,你真是要氣死了我跟你娘,你說,你當真一生都不娶了?讓我們蘇家絕後?”
蘇青望著父親氣急敗壞的樣子,忽地一笑。
蘇老先生怔住,問道:“你笑什麼?”
蘇青垂眸,淡淡說道:“父親,我願娶妻。”
蘇老先生的嘴巴張得仿佛一個螃蟹洞,眼望著蘇青,半晌合不攏。
蘇府蘇小大夫要娶妻的消息,剎那間傳遍整個紫雲。
自這消息傳出之後,每日上蘇府說媒的媒人,沒有一百,也有幾十。
媒人紛至沓來,將蘇府的門檻都踏的薄了,蘇老婦人一改昔日愁眉苦臉之態,每日樂哈哈地,迎來送往,同每個媒人都細細地商議詢問,毫無不耐煩之色,雖然說是鎮日裡忙碌不停,眼睛嘴巴耳朵皆無一能歇息的,然而精神卻更比昔日好的多。連些個頭疼腦熱的小毛病都蕩然無存。
藥童暗地裡問:“少爺這是怎麼了,忽然答應了?”蘇青只是搖頭不語。
他本是個溫潤無害的正人君子,從不會對任何人起怨憤之心,卻因被敬安奪了所愛,憤怒之下,恨不得他立死當場,那是蘇青第一次有了憎人慾死之心。
當時,是月娥逃離紫雲縣之時,他去月娥舊宅,卻正碰上敬安。
蘇青笑敬安的黔驢技窮,不錯,他費盡心思,強取豪奪地將月娥弄了去,結果又如何?還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不屬於他的,絕不會是他的。
他心裡痛之時,也覺得痛快。
只因這不知天高地厚、為非作歹的小侯爺,也有得不到、落了空的時候。
第二次相見,仍舊是在這舊宅里。往日的恨皆在心底慢慢地沉澱,唯有夜深人靜之時,想到昔日之人的容顏,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才有難掩的傷心,一點一點清醒,化作糾纏不解的夢,直到天明。
蘇青自詡,已經心如死灰。
故而不願再娶親,天大地大,他只認得一個姚月娘,或者,並非是什麼“非君不娶”,只是因為,那些往事,太過“刻骨銘心”。
如此而已。
那一場未曾結局的相守,耗盡他畢生力氣。
因此他不願也怕了,再同塵世間其他女子有所糾纏。
再見敬安,卻見他形容,大異於從前。
那個意氣風發,精神抖擻,囂張跋扈,不可一世的小侯爺,那個仿佛總是所向披靡,無往不利之人,竟能變得如此。
只看一眼,蘇青便心驚了,究竟是何等造化,才會叫一個男子消沉至此?仿佛丟了魂魄,青天白日下,仿佛一抹遊魂。
無意之中,望見他身上的傷,一道道的痕跡,好似凌遲,盡數落入蘇青眼底。
在轉瞬間,蘇青忽地明白了敬安的心思,有這一道道可怖的傷痕,恐怕對他的心來說,才略微好過些罷,那是懲戒。
曾有幾回挖心掏肺,蘇青悔不當初之時,也有過如此心思。原來他們,亦有相似之處。
望著敬安無望如無波深井的眼,蘇青忽地不再恨他。
曾以為若有機會,必殺他而後快,如今相見,才知道,活著對他來說,不過是一場比死更難受的折磨。或許這小侯爺心中,更願一死了之,只因……她已不在。
原來,無心絕情如他,竟也有如此的時候。
蘇青無語,他隱隱地似乎知道,謝敬安,這不可一世之人,活不了多久了。
後來的事情,峰迴路轉,蘇青的心慢慢地平靜,他就如一個淡然旁觀的行人,望著那些生生死死,跌宕起伏。
一直到這封信的來到,身為旁觀者,蘇青落淚,卻已非昔日的糾結難受,淚落之時,整個人也釋然。
蘇老夫人近來十分為難。
張家的姑娘貌美無雙,周家的姑娘賢淑溫和,方家的姑娘家室極好,李家的姑娘……總之,百花齊放,真真各有各的好處,讓人挑花了眼。
蘇老夫人覺得這個好,那個也好,哪個也放不下……昔日裡心想,只要蘇青願意,隨便拉一個丫頭來娶了,也是好的,如今他的確放口願意了,她卻為了難,手中一疊十多個品貌兼好的女子詳細書單,蘇老夫人為難的寢食不安。
只好拉蘇青來看,不料他也無意見,只說都好,然而這可是人生大事,定要選個極好的才行,兒子是第一次成親,務必要弄得隆隆重重,大辦一場,這兒媳婦,自然也要百里挑一,馬虎不得。
於是蘇老夫人重新抖擻精神,進行篩選。蘇老先生勸也不聽,老先生也樂得只去操辦外頭之事,會見親戚友人之時,笑的格外開懷,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慡。
蘇青依舊去醫館,診病,回家。不似二老一般喜出望外。
一日,蘇青出外診病,行到半路,卻見個人縮在邊上,抱著頭臉,一動不動。蘇青本不在意,馬車經過之時,卻聽得那人微微一聲呻吟,蘇青皺眉,卻聽出此人是患病之聲,即刻叫人停下馬車。
蘇青下車,回到路邊,叫了兩聲,那人不見答應,蘇青無法,只得伸手去拉他,將人拉起來,才見竟是個半大的女孩兒,雙目緊閉,臉上通紅,昏迷不醒,顯然是個發病之兆。
這女孩兒身子甚輕,蘇青身邊也沒有丫鬟婆子,想了想,治病如救火,便將女孩兒抱了起來,送到馬車上,細細地診了診她的脈象,卻是因外感風寒拖延而成的寒病,蘇青略一斟酌,就想好了方子,怎奈身邊並無帶著醫藥,只好催促馬車急行。
車行半路,這女孩兒呻吟一聲,渾身打起顫來,蘇青便將車內的一床毯子包了她,又將個暖爐塞到她懷裡去,細細照料,那女孩兒半昏半醒,睜開眼看了他一會,問道:“你是誰?”蘇青說道:“我是大夫。”女孩兒答應一聲,說道:“我要死了,是不是?”蘇青說道:“放心,我會救你。”女孩兒定定望了他一會,忽然流淚,說道:“他們趁我病的半死,拿了我的東西,都跑了,還羞辱我……等我找到了表哥,定要把他們都捉拿起來,狠狠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