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燕南歌卻看向了燕子磯:“兒臣,在東陵,發現了一個鐵礦。”
這話立即在朝堂上引起軒然大波。
眾臣立即低呼起來:“鐵礦!”
“東陵那兒竟有鐵礦?有多久了?為何無人上報?”
“那可是鐵礦啊,那有多大?難不成,董家是因此被滅了門?”
第一百三十八章:鐵礦曝光
皇上也被驚到了:“鐵礦?!”
燕子磯接到了燕南歌的目光,溫潤如玉的目光也同樣看向他,眼中卻流露出和以往不一樣的幽深來。
燕子磯微微挑眉,眼中極黑,好似一個無盡的漩渦,將他的黑暗盡數埋藏在裡面。
燕南歌看了他挑釁的動作,也沒在意,眼底掠過一抹肅殺之意,又轉過頭來,看向皇帝,道:“是。”
皇上登時震驚,隨即大怒,怒而拍案而起:“為何無人上報?”
可原因他心底也明了,東陵有一座鐵礦,董真不報,或許是想要謀權篡位,故意不報,也可能是不知道,一直在與密謀那鐵礦的人周旋,最後死無葬身之地。
皇上還是相信董真的能力的,董真在位期間,一直將東陵治理得井井有條,可這樣一個身負大才之人,若是有心謀權,那就是一場無可避免的災難。
眾臣頓時噤若寒蟬,心底內惶惶然。
而在下面跪著的四個人中,除了九華,也都愣住了。
九華是早就在燕南歌那裡知道東陵有鐵礦的,可安冬和婉冬,還有王氏,都是不知道的。
知道自己住了多年的東陵內竟有一座鐵礦,三人都格外震驚,安冬喃喃道:“原來如此……”
原來那座鐵礦,才是最終的罪魁禍首,身懷寶物,而無力保護,原來,這才是東陵富可敵國之寶物,這就是,眾人想要安在董府身上的真正罪名。
也難怪,陳信死的那一年,發生了那麼多的事,有那麼多的貴人,來到了東陵,難怪她進了京城之後,見到眾位皇子王爺,總是有些人,若有若無地令她感到熟悉。
燕惜是,燕子磯……也是。
安冬垂下了眼眸,吞下了那一滴委屈的淚,人本無罪,懷璧其罪,想來那座鐵礦,至今已存在數年了吧。
王靜更是為這個結果感到震驚:“鐵礦……”
皇上盛怒之下,燕南歌又添了一把火:“這鐵礦,早在幾年前就已被人開採,幕後之人,究竟想要做什麼,父皇,不會想不到吧。”
皇上臉色更是難看,開採鐵礦,除了采來做兵器,還有其他可能?那幕後之人,分明就是想要這個皇位!而更加恐怖的是,這個人,如今就站在這朝堂之上!聽著他們的談論!
皇帝眼中掠過一絲殺意,他沉聲道:“是誰。”
燕南歌卻沒回答這個問題了,只道:“他想要收服陳信,可陳信不願,還欲寫下血書上達京城,可血書被人截下,陳家也慘遭滅門,而董真繼任之後,早探查到東陵後山有些不對,可為了不打草驚蛇,並沒有動那塊兒地方,只是前幾個月,他發現了不對,王氏在此時逃走,他怕其中恩怨牽扯到她,所以沒有派人去追,而一個弱女子,逃離董府,又是為何,能成功到達京城?”
後面這句話就與安冬所說不謀而合了,幕後之人,想要通過王靜,徹底毀掉董府,卻沒有料到,燕南歌和九華會突然插一腳進來,查明真相,將他的一番心血,都作了廢。
“董大人很聰慧,知道不對,先送妻女離開,並且將他這些年來搜集到的,為陳信平冤的證據,以書信一封的形式,藏在了妻子的髮簪里,可卻沒想到,董夫人又回去了,至此,便沒能上達京城,反被構陷。”
燕南歌的這一番話出來,讓噤若寒蟬的眾臣立即更加安靜下來了。
燕南歌敢這麼說,自然是真的有些證據了,只是眾人沒想到,董府的滅門慘案,竟及此淵源,牽涉範圍如此之廣,讓眾人都忍不住心驚。
燕南歌雙手相擊,立即有人從外面走了進來,手上呈著一個托盤,燕南歌道:“這便是隱禎在東陵那邊尋到的證據,不僅有董夫人的髮簪,還有陳信陳大人的血書,請父皇過目。”
下面那人立即將托盤呈了上來,有太監接過,又呈到皇帝手裡。
皇帝只看了片刻,更是沉默下來,半晌,他點頭道:“董真,乃一代忠臣。”
眾臣們立即明白過來,知道董真是蒙了冤,頓時都跪了下來,靜靜地默哀。
安冬和婉冬更是垂下淚來,自己的父親終於沉冤得雪,先前連月來的疲憊與委屈,此刻都似凐滅,只為此刻。
可悼念過之後,他們應該做的,就是繼續查那鐵礦的事情了。
皇帝目光陰霾,看向眾臣,再問燕南歌:“是誰?”
燕南歌難得勾了一抹笑,隨即淡然道:“這就要問問汴王了,為何,養了私兵——陰山鐵騎,並且,私自動用鐵礦,為自己的軍隊,製作兵器了。”
這話說得皇帝面色立即一變,隨即看向燕子磯,臉色並不好看,只站在龍椅前,沉沉問道:“汴王,可有何解釋?”
燕子磯便是一笑,面色仍舊溫潤,舉止也沒有半分不得體,他只微微彎腰道:“父皇,難道只聽信七弟的一面之詞?”
這話立即在朝堂上引起軒然大波。
眾臣立即低呼起來:“鐵礦!”
“東陵那兒竟有鐵礦?有多久了?為何無人上報?”
“那可是鐵礦啊,那有多大?難不成,董家是因此被滅了門?”
第一百三十八章:鐵礦曝光
皇上也被驚到了:“鐵礦?!”
燕子磯接到了燕南歌的目光,溫潤如玉的目光也同樣看向他,眼中卻流露出和以往不一樣的幽深來。
燕子磯微微挑眉,眼中極黑,好似一個無盡的漩渦,將他的黑暗盡數埋藏在裡面。
燕南歌看了他挑釁的動作,也沒在意,眼底掠過一抹肅殺之意,又轉過頭來,看向皇帝,道:“是。”
皇上登時震驚,隨即大怒,怒而拍案而起:“為何無人上報?”
可原因他心底也明了,東陵有一座鐵礦,董真不報,或許是想要謀權篡位,故意不報,也可能是不知道,一直在與密謀那鐵礦的人周旋,最後死無葬身之地。
皇上還是相信董真的能力的,董真在位期間,一直將東陵治理得井井有條,可這樣一個身負大才之人,若是有心謀權,那就是一場無可避免的災難。
眾臣頓時噤若寒蟬,心底內惶惶然。
而在下面跪著的四個人中,除了九華,也都愣住了。
九華是早就在燕南歌那裡知道東陵有鐵礦的,可安冬和婉冬,還有王氏,都是不知道的。
知道自己住了多年的東陵內竟有一座鐵礦,三人都格外震驚,安冬喃喃道:“原來如此……”
原來那座鐵礦,才是最終的罪魁禍首,身懷寶物,而無力保護,原來,這才是東陵富可敵國之寶物,這就是,眾人想要安在董府身上的真正罪名。
也難怪,陳信死的那一年,發生了那麼多的事,有那麼多的貴人,來到了東陵,難怪她進了京城之後,見到眾位皇子王爺,總是有些人,若有若無地令她感到熟悉。
燕惜是,燕子磯……也是。
安冬垂下了眼眸,吞下了那一滴委屈的淚,人本無罪,懷璧其罪,想來那座鐵礦,至今已存在數年了吧。
王靜更是為這個結果感到震驚:“鐵礦……”
皇上盛怒之下,燕南歌又添了一把火:“這鐵礦,早在幾年前就已被人開採,幕後之人,究竟想要做什麼,父皇,不會想不到吧。”
皇上臉色更是難看,開採鐵礦,除了采來做兵器,還有其他可能?那幕後之人,分明就是想要這個皇位!而更加恐怖的是,這個人,如今就站在這朝堂之上!聽著他們的談論!
皇帝眼中掠過一絲殺意,他沉聲道:“是誰。”
燕南歌卻沒回答這個問題了,只道:“他想要收服陳信,可陳信不願,還欲寫下血書上達京城,可血書被人截下,陳家也慘遭滅門,而董真繼任之後,早探查到東陵後山有些不對,可為了不打草驚蛇,並沒有動那塊兒地方,只是前幾個月,他發現了不對,王氏在此時逃走,他怕其中恩怨牽扯到她,所以沒有派人去追,而一個弱女子,逃離董府,又是為何,能成功到達京城?”
後面這句話就與安冬所說不謀而合了,幕後之人,想要通過王靜,徹底毀掉董府,卻沒有料到,燕南歌和九華會突然插一腳進來,查明真相,將他的一番心血,都作了廢。
“董大人很聰慧,知道不對,先送妻女離開,並且將他這些年來搜集到的,為陳信平冤的證據,以書信一封的形式,藏在了妻子的髮簪里,可卻沒想到,董夫人又回去了,至此,便沒能上達京城,反被構陷。”
燕南歌的這一番話出來,讓噤若寒蟬的眾臣立即更加安靜下來了。
燕南歌敢這麼說,自然是真的有些證據了,只是眾人沒想到,董府的滅門慘案,竟及此淵源,牽涉範圍如此之廣,讓眾人都忍不住心驚。
燕南歌雙手相擊,立即有人從外面走了進來,手上呈著一個托盤,燕南歌道:“這便是隱禎在東陵那邊尋到的證據,不僅有董夫人的髮簪,還有陳信陳大人的血書,請父皇過目。”
下面那人立即將托盤呈了上來,有太監接過,又呈到皇帝手裡。
皇帝只看了片刻,更是沉默下來,半晌,他點頭道:“董真,乃一代忠臣。”
眾臣們立即明白過來,知道董真是蒙了冤,頓時都跪了下來,靜靜地默哀。
安冬和婉冬更是垂下淚來,自己的父親終於沉冤得雪,先前連月來的疲憊與委屈,此刻都似凐滅,只為此刻。
可悼念過之後,他們應該做的,就是繼續查那鐵礦的事情了。
皇帝目光陰霾,看向眾臣,再問燕南歌:“是誰?”
燕南歌難得勾了一抹笑,隨即淡然道:“這就要問問汴王了,為何,養了私兵——陰山鐵騎,並且,私自動用鐵礦,為自己的軍隊,製作兵器了。”
這話說得皇帝面色立即一變,隨即看向燕子磯,臉色並不好看,只站在龍椅前,沉沉問道:“汴王,可有何解釋?”
燕子磯便是一笑,面色仍舊溫潤,舉止也沒有半分不得體,他只微微彎腰道:“父皇,難道只聽信七弟的一面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