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很多人都不知道少府的意義。
少府就是個奇葩,漢代的奇葩。首先,少府的老大位列九卿,卻不受丞相管轄,直接聽命於天子。
其次,少府的職權龐大,一句話,啥都管,包括軍事。
漢朝少府基本承接秦朝少府。當年秦朝少府章邯,在秦末,陳勝吳廣起義之際,發動少府七十萬人馬,成功鎮壓天下起義。如果不是項羽巨鹿之戰擊敗章邯,漢朝不知道在哪,秦朝也絕不會二世而亡。
所以說,武帝的命令簡直就是把皇帝的錢袋子,也就是少府打開來,給太子隨便拿。同時也表明了皇帝對太子的態度,制止了有些人的舉動。
作者有話要說:
初四快樂
第31章 漢家一夢3
如今的長安,如往日一般,熙熙攘攘,人來人往。
在這看似平靜的表象下,長安人民心裡藏著不安。他們不知道,自己送出去的一萬騎兵現在命運如何。
別說這些老百姓不知道,就連堅持作戰的漢武帝也不清楚。他日夜關心著這支騎兵的命運,但是去了遠方的霍去病沒有辦法一邊作戰,一邊傳信回來。
現在的霍去病,正在從隴西郡出發,直奔匈奴。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霍去病沒有依照往昔老將的做法,而是打了一場閃電戰。他如同大雕,飛速越過焉支山,六日一千餘里。
“將軍,我們的糧草只能堅持數日了。”下面的軍士很是擔心,他們不知道霍去病到底想做什麼。
年僅二十一歲的霍去病,嘴叼著一根草,他不在意的笑了笑:“沒事,很快就能看到好東西了。讓大家備好兵器,隨時準備作戰。”
大家互相看了看,只能看到對方眼裡充滿了不解。
霍去病被譽為名將,不是沒有理由的。他們確實看到了好東西,那就是正在逃債的匈奴。
匈奴人想方設法躲著漢朝,卻還是被霍去病這個災星逮到了。獲得驚喜大禮包的霍去病也是鬆了一口氣,他身上背負了太多。是的,他只帶了一萬人。
但是這是騎兵,是大漢皇帝為了征服匈奴費盡心思造就的。
未央宮中,清涼殿內,寢食難安的劉徹,終於接到了前方的傳訊。一旁宦官將緊急軍情報上來。“臣等突擊焉支山內,與渾邪王會戰,盡破之。”
“斬四千三百五十三級,捕得渾邪王王子以及其文武官員,自其以下四千四百三十二人,繳獲匈奴人祭天金人神像一個,戰馬五千二百一十二匹。”
喜報,劉徹在驚喜之餘,野心龐大了起來。他意識到,這位西北之王,匈奴,已經老了。
可是,劉徹走出大殿,看著自己的天下,這大漢還年輕,他已經可以吞下西北。
勝利的消息,在政府的推動下,極快的傳遍了長安,天下。沒有人不高興,沒有人不想大漢勝利。這次出征,人雖少,但是這一萬人的背後,是十餘萬民夫青壯,這只是關中。
可想而知,現在坐於高處的劉徹,心裡有多麼愉快。而之前,他又有多麼難以入睡,無法安心。這麼多物資積蓄,一旦失敗,天子的臉面是其次,再次興戰難上加難。
大殿之上,劉徹太高興了,以至於他竟然說:“去病,你想要什麼?”霍去病看得出,皇帝是過於興奮,所以他想了想:“陛下,今日成果還有太子的功勞。”
劉徹也知道自己失言,本來他有些不高興了,但是聽到霍去病的話,他起了興趣。
“怎麼有太子的功勞呢?”
不只是皇帝有了興趣,連周圍的大臣們也開始想知道緣由。沒辦法,太子太神秘了。朝廷內,看到太子的人少之又少,而這個太子背後的力量又太可怕了。
這些大臣沒法不重視太子,只是之前無法接觸。
霍去病請求陛下容許他帶上來一些東西,武帝准了。東西拿過來一看,竟然是一套騎兵裝備。如果後世人過來看,就會發現,這是最成熟的馬蹄鐵、馬鞍以及□□等物。
劉徹立刻看出來這些裝備的意義,說不上強大,但是很適合騎兵。他明白了:“據兒的手筆,他什麼時候弄的,朕都不知道。”
霍去病立刻回道:“太子很想告訴陛下,但是臣攔住了。”
“哦,為什麼?”武帝懂得,霍去病是衛家人,自然不可能害太子。但是,武帝心裡很不舒服,他不習慣太子不告訴自己。
“因為臣擔心太子會被指責專於百工之事。”霍去病直接說出來自己的擔憂。
權力歷來由讀書人掌控,而讀書人,往往鄙夷百工為泥腿子。一旦太子真的被如此認為,那麼大臣們天然要斥責他。
霍去病經此一戰,更是明白,自己這弟弟做的事是有用的。所以,他不惜藉此立下功勞之時,替自己這傻弟弟探一探陛下的口風,震懾這些難測心思的大臣。
“你覺得你的去病哥哥能成功嗎?”椒房殿內,原隨雲一身白衣,立於付江左側。
付江正在讀書,他沒有馬上回答他,而是不急不忙的讀完這一卷,才回答他。“我不希望去病哥哥如此,但是我攔不住他對我的愛惜。”
付江微微一笑:“而且,我早已將道路打通,現在的去病哥哥只是要完成最後一腳而已。在如此大的功勞前,那些大臣一定會明哲保身。”
果然,高高在上的武帝眯了眯眼睛,他想起了自己的太子,太子每一次做東西都是因為看到他的煩惱。這一次,不用說,肯定是去年因匈奴進上谷殺戮而發怒,令太子產生想法,而製作出來的。
再想想,放在太子身邊的人傳來的消息。這次,太子看到他批改奏章太過辛苦,竟然想製作一種方便的記載物,太子好像稱之為“紙”。
“太子是為大漢盡力。”武帝沉思了一下,“既然你說這次有太子的功勞,那麼下次使用太子的裝備,軍功需分太子一份。此次便算了。”
霍去病大喜,此次武帝為太子辯護,那麼以後太子就不會因為此喜好而被攻擊。
“結果確實如你所想。”原隨雲看著才八歲的阿江,他心裡漸漸懷疑自己,他真的了解阿江嗎?
付江在工坊里,仔細打量水中的沉澱物。“你在懷疑?”付江嘆了一口氣,“你真的沒必要。我本性一點也不想算計他人,真的很累。”
“單純的我是常態,但是現在局勢不一樣,深沉一點很正常。”付江的無奈,令原隨雲做下一個決定。
“我不是懷疑你,而是懷疑我自己。我們以前相處那麼久,我卻不懂你。”原隨雲有些鬱悶,“不過,以後讓我為你算計吧,這些我還是挺擅長的。”
付江一臉懷疑:“總覺得靠你的話,有些不靠譜。你以前是不是辦砸過事,或者不太靠譜?”
原隨雲一臉認真,被這幾句話打擊了。“放心吧,你的事,我不會不小心的。”
“好吧,我相信你。”付江一直盯著他,許久才決定。
少府就是個奇葩,漢代的奇葩。首先,少府的老大位列九卿,卻不受丞相管轄,直接聽命於天子。
其次,少府的職權龐大,一句話,啥都管,包括軍事。
漢朝少府基本承接秦朝少府。當年秦朝少府章邯,在秦末,陳勝吳廣起義之際,發動少府七十萬人馬,成功鎮壓天下起義。如果不是項羽巨鹿之戰擊敗章邯,漢朝不知道在哪,秦朝也絕不會二世而亡。
所以說,武帝的命令簡直就是把皇帝的錢袋子,也就是少府打開來,給太子隨便拿。同時也表明了皇帝對太子的態度,制止了有些人的舉動。
作者有話要說:
初四快樂
第31章 漢家一夢3
如今的長安,如往日一般,熙熙攘攘,人來人往。
在這看似平靜的表象下,長安人民心裡藏著不安。他們不知道,自己送出去的一萬騎兵現在命運如何。
別說這些老百姓不知道,就連堅持作戰的漢武帝也不清楚。他日夜關心著這支騎兵的命運,但是去了遠方的霍去病沒有辦法一邊作戰,一邊傳信回來。
現在的霍去病,正在從隴西郡出發,直奔匈奴。
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霍去病沒有依照往昔老將的做法,而是打了一場閃電戰。他如同大雕,飛速越過焉支山,六日一千餘里。
“將軍,我們的糧草只能堅持數日了。”下面的軍士很是擔心,他們不知道霍去病到底想做什麼。
年僅二十一歲的霍去病,嘴叼著一根草,他不在意的笑了笑:“沒事,很快就能看到好東西了。讓大家備好兵器,隨時準備作戰。”
大家互相看了看,只能看到對方眼裡充滿了不解。
霍去病被譽為名將,不是沒有理由的。他們確實看到了好東西,那就是正在逃債的匈奴。
匈奴人想方設法躲著漢朝,卻還是被霍去病這個災星逮到了。獲得驚喜大禮包的霍去病也是鬆了一口氣,他身上背負了太多。是的,他只帶了一萬人。
但是這是騎兵,是大漢皇帝為了征服匈奴費盡心思造就的。
未央宮中,清涼殿內,寢食難安的劉徹,終於接到了前方的傳訊。一旁宦官將緊急軍情報上來。“臣等突擊焉支山內,與渾邪王會戰,盡破之。”
“斬四千三百五十三級,捕得渾邪王王子以及其文武官員,自其以下四千四百三十二人,繳獲匈奴人祭天金人神像一個,戰馬五千二百一十二匹。”
喜報,劉徹在驚喜之餘,野心龐大了起來。他意識到,這位西北之王,匈奴,已經老了。
可是,劉徹走出大殿,看著自己的天下,這大漢還年輕,他已經可以吞下西北。
勝利的消息,在政府的推動下,極快的傳遍了長安,天下。沒有人不高興,沒有人不想大漢勝利。這次出征,人雖少,但是這一萬人的背後,是十餘萬民夫青壯,這只是關中。
可想而知,現在坐於高處的劉徹,心裡有多麼愉快。而之前,他又有多麼難以入睡,無法安心。這麼多物資積蓄,一旦失敗,天子的臉面是其次,再次興戰難上加難。
大殿之上,劉徹太高興了,以至於他竟然說:“去病,你想要什麼?”霍去病看得出,皇帝是過於興奮,所以他想了想:“陛下,今日成果還有太子的功勞。”
劉徹也知道自己失言,本來他有些不高興了,但是聽到霍去病的話,他起了興趣。
“怎麼有太子的功勞呢?”
不只是皇帝有了興趣,連周圍的大臣們也開始想知道緣由。沒辦法,太子太神秘了。朝廷內,看到太子的人少之又少,而這個太子背後的力量又太可怕了。
這些大臣沒法不重視太子,只是之前無法接觸。
霍去病請求陛下容許他帶上來一些東西,武帝准了。東西拿過來一看,竟然是一套騎兵裝備。如果後世人過來看,就會發現,這是最成熟的馬蹄鐵、馬鞍以及□□等物。
劉徹立刻看出來這些裝備的意義,說不上強大,但是很適合騎兵。他明白了:“據兒的手筆,他什麼時候弄的,朕都不知道。”
霍去病立刻回道:“太子很想告訴陛下,但是臣攔住了。”
“哦,為什麼?”武帝懂得,霍去病是衛家人,自然不可能害太子。但是,武帝心裡很不舒服,他不習慣太子不告訴自己。
“因為臣擔心太子會被指責專於百工之事。”霍去病直接說出來自己的擔憂。
權力歷來由讀書人掌控,而讀書人,往往鄙夷百工為泥腿子。一旦太子真的被如此認為,那麼大臣們天然要斥責他。
霍去病經此一戰,更是明白,自己這弟弟做的事是有用的。所以,他不惜藉此立下功勞之時,替自己這傻弟弟探一探陛下的口風,震懾這些難測心思的大臣。
“你覺得你的去病哥哥能成功嗎?”椒房殿內,原隨雲一身白衣,立於付江左側。
付江正在讀書,他沒有馬上回答他,而是不急不忙的讀完這一卷,才回答他。“我不希望去病哥哥如此,但是我攔不住他對我的愛惜。”
付江微微一笑:“而且,我早已將道路打通,現在的去病哥哥只是要完成最後一腳而已。在如此大的功勞前,那些大臣一定會明哲保身。”
果然,高高在上的武帝眯了眯眼睛,他想起了自己的太子,太子每一次做東西都是因為看到他的煩惱。這一次,不用說,肯定是去年因匈奴進上谷殺戮而發怒,令太子產生想法,而製作出來的。
再想想,放在太子身邊的人傳來的消息。這次,太子看到他批改奏章太過辛苦,竟然想製作一種方便的記載物,太子好像稱之為“紙”。
“太子是為大漢盡力。”武帝沉思了一下,“既然你說這次有太子的功勞,那麼下次使用太子的裝備,軍功需分太子一份。此次便算了。”
霍去病大喜,此次武帝為太子辯護,那麼以後太子就不會因為此喜好而被攻擊。
“結果確實如你所想。”原隨雲看著才八歲的阿江,他心裡漸漸懷疑自己,他真的了解阿江嗎?
付江在工坊里,仔細打量水中的沉澱物。“你在懷疑?”付江嘆了一口氣,“你真的沒必要。我本性一點也不想算計他人,真的很累。”
“單純的我是常態,但是現在局勢不一樣,深沉一點很正常。”付江的無奈,令原隨雲做下一個決定。
“我不是懷疑你,而是懷疑我自己。我們以前相處那麼久,我卻不懂你。”原隨雲有些鬱悶,“不過,以後讓我為你算計吧,這些我還是挺擅長的。”
付江一臉懷疑:“總覺得靠你的話,有些不靠譜。你以前是不是辦砸過事,或者不太靠譜?”
原隨雲一臉認真,被這幾句話打擊了。“放心吧,你的事,我不會不小心的。”
“好吧,我相信你。”付江一直盯著他,許久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