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頁
青雩:謙宮正神。《易傳》云:“亨,君子有終。”是約束坤後權力的標誌,掌管天下女子的美德與謙卑,為坤後之保及隨從女官。
蒼帝:比宮正神。《易傳》云:“比之匪人,比之無首,凶。”同師宮分庭抗禮的正神,少於露面,身份神秘,號‘蒼帝’。
何施:小畜宮正神。《易傳》云:“亨,密雲不雨。”主管人間兇險之事。
西陵靜:泰宮正神。《易傳》云:“帝歸妹,以祉元吉。”大吉之卦,主管人間的吉兆,有時亦是神靈降生的器皿,是一位手中執冊的少年人。
若葉:蒙宮正神。《易傳》云:“三五為陰。”主管人間教化,是年輕冷淡的女子,教化諸神之一。
子宴:需宮正神。《易傳》云:“需於酒食。”掌管珍饈、財帛,手中有堂庭之金,赤發、喜噱笑、爽朗的青年。
同薩:訟宮正神。《易傳》云:“訟,元吉。”主管天下爭訟,本身亦是爭口設之利的女子。
於則:師宮正神。《易傳》云:“在師中,吉,無咎。”主管天下之師,常年在人間不見蹤跡。
招希:旅宮正神。《易傳》云:“小亨,旅貞吉。”主管天下行旅之事,通易術。手中常年執著魚竿,喜斗笠,天性淡泊。
氤氳:井宮正神。《易傳》云:“井冽。”主管天下川澤,是一位周身□□被水汽圍繞的女神,身體畫跡無形,同困宮正神相鄰,常年敵對。
危月:革宮正神。《易傳》云:“君子豹變,小人革面。”主管王政變革,常年於王政之鼎前,目盲。
王政之鼎:鼎宮正神。《易傳》云:“元吉,亨。”天下鑄成大鼎,預兆著王政神權的興衰,是一口造型古樸的鼎,鼎中的幽藍色火焰是天下的命脈所在。
楚歆:升宮正神,號“雲姬”。《易傳》云:“南,征吉。”為大吉之卦,生前是一位貴氣逼人的王姬,溫和優雅。
薛影:困宮正神。《易傳》:“困於酒食。”同井宮氤氳敵對,常年將自己圍困於淮南之夷的竹林之中,身旁有異獸相伴,於世俗命運極為冷淡。
南臨:姤宮正神。《易傳》云:“女壯,勿用取女。”號稱復姤小父母卦,因姤為女卦,是小母之卦。天性有女性威嚴,同軍事相關。南臨生前為九夷的女性首領,同炩焱同為斗部之神,性情相投,同社火諸神一向不睦。
瑞姬:解宮正神。《易傳》云:“利西南,無所往。”代表天下生機之兆,尋常之時不能出現,惟有神諭下達之時會以人形顯現,是一位長發翩然的美麗神女,有瑞獸祥雲相伴。
渥丹:損宮正神。《易傳》云:“利貞,征凶。”主張損益天下而補首,於觀政台前觀望。
太緇:益宮正神。《易傳》月:“益之用凶事,無咎。”主張損益首而補天下,於觀政台前觀望。為人性不定喜噱笑,盲一目,為損宮正神所傷。
蹇珠:蹇宮正神。《易傳》云:“利西南,不利東北。”形態是一顆珠。曾經是伏羲氏手中一物,後消失於天下,性兇險,因而對周身之人產生詛咒。
幽蠹:明夷宮正神。《易傳》云:“君子於行,三日不食。”九黎親族,善用毒術。
樞梭:恆宮正神。《易傳》云:“恆之不變。”終生不出神宮的老嫗,手中飛梭為世間的命運之線,終日不停的運行手中之線維持天命。
遯神:遯宮正神。《易傳》云:“亨,小利貞。”隱士之宗,傳言已經飄蕩過久,身體化作山川之中,不見其形。
大忙神樹:大忙宮主神。《易傳》云:“無悔。”是一顆生長於王政之鼎旁的邪樹,靠吸食慾望而生。
渙珠/節珠:渙宮正神/節宮正神。《易傳》云:“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是伏羲氏同女媧氏手中的一對珠,分別能夠消解同聚攏天下的力量,被封於古蜀的金烏之上。
蘇題:中孚宮正神。《易傳》云:“鳴鶴在陽,其子和之。”為比宮正神蒼帝之屬,卻常年同氤氳隱於竹林之中,喜愛養鶴,懂得易術卻不涉足於方外之事。
鵐風:小過宮正神。《易傳》云:“飛鳥必凶。”掌管天下之樂,性柔,羞赧,同楚歆相交。
踇隅:大過宮正神。《易傳》云:“藉用白茅,無咎。”伴隨著毀滅性出現,是一位周身被蒙起的持刀武士。
壽麻:復宮正神。《易傳》云:“七日來復。”主掌天下藥理。
肅慎:臨宮正神。《易傳》云:“至於八月,有凶。”主掌天下刑法,是一位善惡分明的俊美青年。
胡射:豫宮正神。《易傳》云:“行師。”師宮先鋒官,手執細劍的流浪武士。
妹喜:蠱宮正神。《易傳》云:“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前生為夏桀妖妃妹喜,善擺弄口耳,現已失去蹤跡。
第145章 後記
《太極》完成了。
這個雖然是長的系列,不過《太極》卻會是三部曲,寫商周之時的腦洞斷代史。
這一部寫得最有趣的就是將以前讀過的《易》延伸了出來,姑且不論質量,覺得這種把六十四卦量化為六十四神的設定很有趣,這也是讀過‘易’之後的一種體會。
天地之法在於大道,商周是蠻荒時代最有趣的年代,我對它的童年記憶來自於家中八十年代左右的斷代史(已經絕版了)和那些漂亮的拓片,喜歡那種神秘肅殺的氣質,那時候的人應當是更加質樸、更加崇尚天命、卻更加不畏天命的。寫著本一直帶著鐐銬,最終的成稿也不滿意——語言因而受內容的抒發需要無法一直保持過分的古典,就算照抄《爾雅》《說文》乃至更是之前的甲骨文都沒有用,太過古典的文字言簡意賅,所以到了後面文風漸漸口語化了。
除此之外,故事也是角度轉移的,以故事流為主,就要以歷史的發展不斷演變。而主角既是創造歷史的人,又是歷史的一個拐點。一致認為許仲琳的《封神》作為神魔小說非常出色,但是作為歷史化小說是沒趣味的,畢竟明清小說的通病就是口語化寫故事,更注重時下的市民心裡。因而想要參考那個暗黑年代的許多先民思想——圖騰、祖先崇拜,愛恨熱烈,私奔野合,重視巫術,殺人祭祀等等。但是考慮神話因素,因而寫得又有些飄了。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封神的前傳,同人不同,它寫的是眾神的故事。神是人間的精靈,他們也有自己的演變,眾神都是由這樣的人演變過來的。這個故事看似是一個復仇神靈的故事,其實是一種對天道之道的探索,在那個人神共存的年代,究竟如何處理這種關係才是最好的?想必蚩尤、玄言、姜岐、軒轅黃帝、炎帝,他們都有自己的選擇,而在這片大地上生存最久遠的則是軒轅氏同姜氏的後代,他們是真正掌握世間大道的人。上古有許多風雲一時的姓氏,最終的王者卻都是姬軒轅的後代,而姜氏則是起起伏伏,卻也充滿傳奇。他們的後代自然也會在前輩的路上繼續探索,而玄言同姜岐則是做出改變的人。
蒼帝:比宮正神。《易傳》云:“比之匪人,比之無首,凶。”同師宮分庭抗禮的正神,少於露面,身份神秘,號‘蒼帝’。
何施:小畜宮正神。《易傳》云:“亨,密雲不雨。”主管人間兇險之事。
西陵靜:泰宮正神。《易傳》云:“帝歸妹,以祉元吉。”大吉之卦,主管人間的吉兆,有時亦是神靈降生的器皿,是一位手中執冊的少年人。
若葉:蒙宮正神。《易傳》云:“三五為陰。”主管人間教化,是年輕冷淡的女子,教化諸神之一。
子宴:需宮正神。《易傳》云:“需於酒食。”掌管珍饈、財帛,手中有堂庭之金,赤發、喜噱笑、爽朗的青年。
同薩:訟宮正神。《易傳》云:“訟,元吉。”主管天下爭訟,本身亦是爭口設之利的女子。
於則:師宮正神。《易傳》云:“在師中,吉,無咎。”主管天下之師,常年在人間不見蹤跡。
招希:旅宮正神。《易傳》云:“小亨,旅貞吉。”主管天下行旅之事,通易術。手中常年執著魚竿,喜斗笠,天性淡泊。
氤氳:井宮正神。《易傳》云:“井冽。”主管天下川澤,是一位周身□□被水汽圍繞的女神,身體畫跡無形,同困宮正神相鄰,常年敵對。
危月:革宮正神。《易傳》云:“君子豹變,小人革面。”主管王政變革,常年於王政之鼎前,目盲。
王政之鼎:鼎宮正神。《易傳》云:“元吉,亨。”天下鑄成大鼎,預兆著王政神權的興衰,是一口造型古樸的鼎,鼎中的幽藍色火焰是天下的命脈所在。
楚歆:升宮正神,號“雲姬”。《易傳》云:“南,征吉。”為大吉之卦,生前是一位貴氣逼人的王姬,溫和優雅。
薛影:困宮正神。《易傳》:“困於酒食。”同井宮氤氳敵對,常年將自己圍困於淮南之夷的竹林之中,身旁有異獸相伴,於世俗命運極為冷淡。
南臨:姤宮正神。《易傳》云:“女壯,勿用取女。”號稱復姤小父母卦,因姤為女卦,是小母之卦。天性有女性威嚴,同軍事相關。南臨生前為九夷的女性首領,同炩焱同為斗部之神,性情相投,同社火諸神一向不睦。
瑞姬:解宮正神。《易傳》云:“利西南,無所往。”代表天下生機之兆,尋常之時不能出現,惟有神諭下達之時會以人形顯現,是一位長發翩然的美麗神女,有瑞獸祥雲相伴。
渥丹:損宮正神。《易傳》云:“利貞,征凶。”主張損益天下而補首,於觀政台前觀望。
太緇:益宮正神。《易傳》月:“益之用凶事,無咎。”主張損益首而補天下,於觀政台前觀望。為人性不定喜噱笑,盲一目,為損宮正神所傷。
蹇珠:蹇宮正神。《易傳》云:“利西南,不利東北。”形態是一顆珠。曾經是伏羲氏手中一物,後消失於天下,性兇險,因而對周身之人產生詛咒。
幽蠹:明夷宮正神。《易傳》云:“君子於行,三日不食。”九黎親族,善用毒術。
樞梭:恆宮正神。《易傳》云:“恆之不變。”終生不出神宮的老嫗,手中飛梭為世間的命運之線,終日不停的運行手中之線維持天命。
遯神:遯宮正神。《易傳》云:“亨,小利貞。”隱士之宗,傳言已經飄蕩過久,身體化作山川之中,不見其形。
大忙神樹:大忙宮主神。《易傳》云:“無悔。”是一顆生長於王政之鼎旁的邪樹,靠吸食慾望而生。
渙珠/節珠:渙宮正神/節宮正神。《易傳》云:“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是伏羲氏同女媧氏手中的一對珠,分別能夠消解同聚攏天下的力量,被封於古蜀的金烏之上。
蘇題:中孚宮正神。《易傳》云:“鳴鶴在陽,其子和之。”為比宮正神蒼帝之屬,卻常年同氤氳隱於竹林之中,喜愛養鶴,懂得易術卻不涉足於方外之事。
鵐風:小過宮正神。《易傳》云:“飛鳥必凶。”掌管天下之樂,性柔,羞赧,同楚歆相交。
踇隅:大過宮正神。《易傳》云:“藉用白茅,無咎。”伴隨著毀滅性出現,是一位周身被蒙起的持刀武士。
壽麻:復宮正神。《易傳》云:“七日來復。”主掌天下藥理。
肅慎:臨宮正神。《易傳》云:“至於八月,有凶。”主掌天下刑法,是一位善惡分明的俊美青年。
胡射:豫宮正神。《易傳》云:“行師。”師宮先鋒官,手執細劍的流浪武士。
妹喜:蠱宮正神。《易傳》云:“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前生為夏桀妖妃妹喜,善擺弄口耳,現已失去蹤跡。
第145章 後記
《太極》完成了。
這個雖然是長的系列,不過《太極》卻會是三部曲,寫商周之時的腦洞斷代史。
這一部寫得最有趣的就是將以前讀過的《易》延伸了出來,姑且不論質量,覺得這種把六十四卦量化為六十四神的設定很有趣,這也是讀過‘易’之後的一種體會。
天地之法在於大道,商周是蠻荒時代最有趣的年代,我對它的童年記憶來自於家中八十年代左右的斷代史(已經絕版了)和那些漂亮的拓片,喜歡那種神秘肅殺的氣質,那時候的人應當是更加質樸、更加崇尚天命、卻更加不畏天命的。寫著本一直帶著鐐銬,最終的成稿也不滿意——語言因而受內容的抒發需要無法一直保持過分的古典,就算照抄《爾雅》《說文》乃至更是之前的甲骨文都沒有用,太過古典的文字言簡意賅,所以到了後面文風漸漸口語化了。
除此之外,故事也是角度轉移的,以故事流為主,就要以歷史的發展不斷演變。而主角既是創造歷史的人,又是歷史的一個拐點。一致認為許仲琳的《封神》作為神魔小說非常出色,但是作為歷史化小說是沒趣味的,畢竟明清小說的通病就是口語化寫故事,更注重時下的市民心裡。因而想要參考那個暗黑年代的許多先民思想——圖騰、祖先崇拜,愛恨熱烈,私奔野合,重視巫術,殺人祭祀等等。但是考慮神話因素,因而寫得又有些飄了。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封神的前傳,同人不同,它寫的是眾神的故事。神是人間的精靈,他們也有自己的演變,眾神都是由這樣的人演變過來的。這個故事看似是一個復仇神靈的故事,其實是一種對天道之道的探索,在那個人神共存的年代,究竟如何處理這種關係才是最好的?想必蚩尤、玄言、姜岐、軒轅黃帝、炎帝,他們都有自己的選擇,而在這片大地上生存最久遠的則是軒轅氏同姜氏的後代,他們是真正掌握世間大道的人。上古有許多風雲一時的姓氏,最終的王者卻都是姬軒轅的後代,而姜氏則是起起伏伏,卻也充滿傳奇。他們的後代自然也會在前輩的路上繼續探索,而玄言同姜岐則是做出改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