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阿秀姐,”蘇錦瑞低頭道,“咱們家,東西兩樓,親朋戚友,你瞧著是不是個頂個都是會替自己打算的?”
“我也喜歡替自己打算,從小到大,除了你沒人真箇替我著想,我再不為自己想多點,誰還會替我想多點呢?”蘇錦瑞幽幽地道,“我一直覺得自己這麼想沒錯,可這半日,我坐在這想了又想,我想我讀了洋學堂,我是蘇家的大小姐,我生在這個時代,我終歸要跟二姨太,跟邵表姨媽,跟西樓二房三房那些阿叔阿嬸有點不同,對吧?”
“更重要的是,我現下沒法忘記金桂,她要是真箇死了,我大概一輩子都忘不了這件事。”
“我不想那樣過日子,一閉上眼,總想起手上害死過一個人,我想起這個一點都不高興。”
“我這麼為自己打算的人,若連自己高不高興都打算不了,再打算別的又有什麼用?”
她抬起頭,對阿秀女,也對自己正色道:“我要去管這個事,做得好,我不僅能出了這口惡氣,還能給金桂一條活路走。我不是要做大善人,我只是記起來,原來我還沒同金桂正經說過話,我也沒告訴過她,看見她的那一日,我心底很歡喜的。因為我知道她長得像太太,太太過世時我太小,記不得她的臉,幸虧見到她,我才能確定,我娘親在世時一定蠻好看。”
“個個都講前頭太太是個大美人,金桂一個妹仔怎麼比哦,”阿秀女回過神,攥緊她,著急道,“哎呀,險些給你糊弄過去,我跟你明講了吧,你要插手這個事,就是正面跟二姨太幹上,你還不曉得這是二姨太借著金桂在給你下馬威?這可不是往日你們拌嘴吵架,她,她可是什麼都幹得出的,你是個嬌滴滴的姑娘家,跟她那種破落戶不能硬碰硬的。”
蘇錦瑞輕飄飄問:“當初,若有人願給我娘親一條活路,你說她還會不會喝那麼多鴉片町?”
“什麼?”
“祖父、父親、二姨太、表姨媽、還有我,我們中若有誰真心要給我娘親尋條活路,她還會不會死?”蘇錦瑞含著淚笑問,“你答不上,我也答不上,因為她事實上早已死了,可今天輪到金桂,我想試一試。”
阿秀女還待再說,突然間外頭傳來一陣咚咚的木屐敲樓板聲,一個丫鬟徑直來到門口喊:“阿秀姐,大小姐在不在房裡頭?”
“在呢,你大呼小叫做什麼,沒點規矩。”阿秀女叱責,“什麼事?”
那丫鬟的聲音立即低了下去:“大小姐,老爺讓我喊您換衣裳下樓,有個客要見您。”
阿秀女問:“是誰?怎的二姨太不見,反倒要見我們大小姐。”
“二姨太說是頭疼,在屋裡躺著呢。”丫鬟有些為難,到底還是實話實說,“來的是葉家二少,他帶著一個人,是,是園子裡宋金桂的爹。”
“知道了。”
那丫鬟行禮走後,阿秀女苦思冥想:“葉家二少?哪個啊?”
蘇錦瑞沒好氣地道:“那日去懷仁巷,拿水潑我那家,後面來了個處處跟我針鋒相對,心眼細過針尖的男人,記得嗎?”
“哦,是他呀。也對,葉家就住在老宋家隔壁門樓,老宋定是知道我們兩家是故交,求到他頭上了。”阿秀女對葉棠沒好印象,止不住罵,“一點禮儀規矩都沒有,呸,什麼二少,喊他一聲少爺,還真當自己是了?都成破落戶了還有臉替別人強出頭,這麼喜歡行俠仗義,怎不見他畫花臉上台去扮關二哥啊。”
蘇錦瑞噗嗤一笑:“你也別怪罪,這位葉二少來得正好,他要不來,我還得費點功夫把老爺從書房激出來,他一來拜訪,老爺看在故交之子份上,這不就得親自見了麼。”
“大小姐,”阿秀女遲疑地問,“你真箇要去?那位葉二少說話不講情面,兩片嘴皮子厲害過使刀,萬一他上下唇一碰,把老宋一激,那老東西衝撞了你怎麼辦?”
“放心,你沒聽祖父給我傳的話嗎?暗度陳倉我都做了,就差這明修棧道,”蘇錦瑞淡淡道,“父親大人大抵還是想息事寧人的,只可惜,這回怕是要對不住他了。”
作者有話要說: 宋金桂現在也出現在我正在寫的民國荒誕故事裡頭,我很喜歡這種小白花一樣的貧家女子。
☆、民國歷史的邊角料(關於本書的一些想法)
曾經經歷過恨不得全世界讀者都來理解我的年紀,現在好在已經長大。
長大了,見得事多,世界變大,就不再覺得被理解是件多麼必須的事。
實際上,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不被理解才是常態。
所以,我不會要求誰苟同,只求講點素質,別罵我就行。
說回這本書,它最初是為了紙質閱讀而寫,紙質閱讀不代表高級於電子閱讀,它只暗含一種小聲的建議,也許你要讀得慢一點。
所以你能很輕易發現,它行文很繁複,它不講情節推進,理由很簡單,我那個時候天天在跟影視公司懟情節,寫一個沒情節的,緩慢的故事,是我心中所求。
慢一點,就如我經常跟學生說,慢慢來,不急。
可是不急怎麼行呢?他們說,每天都在日新月異,人生都在充滿驚喜,不急怎麼行呢?
他們沒有說的還有,現在人這麼多,競爭這麼大,不急怎麼混社會?
沒見到連考個研究生,特麼的都得五點鐘起床占領圖書館嗎?
我很理解,我也沒有什麼過來人的微妙同情,我只是請他們悠著點,小心身體。
話說回來,這也跟我現在很享受猶如退休老幹部似的生活有關,種種蘭花,抱抱貓,看看書,慢慢寫點真正想寫的故事,做點自己感興趣的研究。
很多讀者在問,你這幾年消失了一樣在幹嘛?
我做了什麼呢?
仿佛很多,但仿佛也什麼都沒做,因為沒寫網文以後,我每一年做過的事再也不能用哪一個文來代稱,但每當走過,總是留下痕跡。
前段時間跟一位同行學者聊天,講到動情處見他不均手舞足蹈,眉飛色舞,哪怕那處令他感動至深的,其實在外行人看來不帶來名不帶來利,它僅僅只是湊齊了一幅歷史拼圖中的一小塊東西而已。
但真的很開心。
不是假的開心,而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的亢奮,我感同身受,所以我一直相信,有些時候成就感與金錢、社會聲譽、多少人愛你無關,成就感就是成就感,很簡單,很直擊內心。
其餘的時間,我做好本職工作,買菜做飯,逛淘寶上癮,買書上癮,吸貓上癮,看電影上癮,饞嘴上癮(多少人在我微博下留言關注了個美食博主)每到換季,送東西送書總是成為讓我頭疼的一件事。
只有很少的時間我留給了創作,但即便如此,我仍然寫了幾個自己喜歡的故事,有長篇有短篇,熟知我的老朋友們,都知道在哪可以讀到。
然後有一天,我被告知還得在這個平台上發點東西,我有點懵逼,因為我覺得自己早已不合時宜,這裡是可愛的妹紙們扎堆的地方,我早已不懂要給可愛的妹紙們看什麼樣的故事。
“我也喜歡替自己打算,從小到大,除了你沒人真箇替我著想,我再不為自己想多點,誰還會替我想多點呢?”蘇錦瑞幽幽地道,“我一直覺得自己這麼想沒錯,可這半日,我坐在這想了又想,我想我讀了洋學堂,我是蘇家的大小姐,我生在這個時代,我終歸要跟二姨太,跟邵表姨媽,跟西樓二房三房那些阿叔阿嬸有點不同,對吧?”
“更重要的是,我現下沒法忘記金桂,她要是真箇死了,我大概一輩子都忘不了這件事。”
“我不想那樣過日子,一閉上眼,總想起手上害死過一個人,我想起這個一點都不高興。”
“我這麼為自己打算的人,若連自己高不高興都打算不了,再打算別的又有什麼用?”
她抬起頭,對阿秀女,也對自己正色道:“我要去管這個事,做得好,我不僅能出了這口惡氣,還能給金桂一條活路走。我不是要做大善人,我只是記起來,原來我還沒同金桂正經說過話,我也沒告訴過她,看見她的那一日,我心底很歡喜的。因為我知道她長得像太太,太太過世時我太小,記不得她的臉,幸虧見到她,我才能確定,我娘親在世時一定蠻好看。”
“個個都講前頭太太是個大美人,金桂一個妹仔怎麼比哦,”阿秀女回過神,攥緊她,著急道,“哎呀,險些給你糊弄過去,我跟你明講了吧,你要插手這個事,就是正面跟二姨太幹上,你還不曉得這是二姨太借著金桂在給你下馬威?這可不是往日你們拌嘴吵架,她,她可是什麼都幹得出的,你是個嬌滴滴的姑娘家,跟她那種破落戶不能硬碰硬的。”
蘇錦瑞輕飄飄問:“當初,若有人願給我娘親一條活路,你說她還會不會喝那麼多鴉片町?”
“什麼?”
“祖父、父親、二姨太、表姨媽、還有我,我們中若有誰真心要給我娘親尋條活路,她還會不會死?”蘇錦瑞含著淚笑問,“你答不上,我也答不上,因為她事實上早已死了,可今天輪到金桂,我想試一試。”
阿秀女還待再說,突然間外頭傳來一陣咚咚的木屐敲樓板聲,一個丫鬟徑直來到門口喊:“阿秀姐,大小姐在不在房裡頭?”
“在呢,你大呼小叫做什麼,沒點規矩。”阿秀女叱責,“什麼事?”
那丫鬟的聲音立即低了下去:“大小姐,老爺讓我喊您換衣裳下樓,有個客要見您。”
阿秀女問:“是誰?怎的二姨太不見,反倒要見我們大小姐。”
“二姨太說是頭疼,在屋裡躺著呢。”丫鬟有些為難,到底還是實話實說,“來的是葉家二少,他帶著一個人,是,是園子裡宋金桂的爹。”
“知道了。”
那丫鬟行禮走後,阿秀女苦思冥想:“葉家二少?哪個啊?”
蘇錦瑞沒好氣地道:“那日去懷仁巷,拿水潑我那家,後面來了個處處跟我針鋒相對,心眼細過針尖的男人,記得嗎?”
“哦,是他呀。也對,葉家就住在老宋家隔壁門樓,老宋定是知道我們兩家是故交,求到他頭上了。”阿秀女對葉棠沒好印象,止不住罵,“一點禮儀規矩都沒有,呸,什麼二少,喊他一聲少爺,還真當自己是了?都成破落戶了還有臉替別人強出頭,這麼喜歡行俠仗義,怎不見他畫花臉上台去扮關二哥啊。”
蘇錦瑞噗嗤一笑:“你也別怪罪,這位葉二少來得正好,他要不來,我還得費點功夫把老爺從書房激出來,他一來拜訪,老爺看在故交之子份上,這不就得親自見了麼。”
“大小姐,”阿秀女遲疑地問,“你真箇要去?那位葉二少說話不講情面,兩片嘴皮子厲害過使刀,萬一他上下唇一碰,把老宋一激,那老東西衝撞了你怎麼辦?”
“放心,你沒聽祖父給我傳的話嗎?暗度陳倉我都做了,就差這明修棧道,”蘇錦瑞淡淡道,“父親大人大抵還是想息事寧人的,只可惜,這回怕是要對不住他了。”
作者有話要說: 宋金桂現在也出現在我正在寫的民國荒誕故事裡頭,我很喜歡這種小白花一樣的貧家女子。
☆、民國歷史的邊角料(關於本書的一些想法)
曾經經歷過恨不得全世界讀者都來理解我的年紀,現在好在已經長大。
長大了,見得事多,世界變大,就不再覺得被理解是件多麼必須的事。
實際上,這個世界的真相是不被理解才是常態。
所以,我不會要求誰苟同,只求講點素質,別罵我就行。
說回這本書,它最初是為了紙質閱讀而寫,紙質閱讀不代表高級於電子閱讀,它只暗含一種小聲的建議,也許你要讀得慢一點。
所以你能很輕易發現,它行文很繁複,它不講情節推進,理由很簡單,我那個時候天天在跟影視公司懟情節,寫一個沒情節的,緩慢的故事,是我心中所求。
慢一點,就如我經常跟學生說,慢慢來,不急。
可是不急怎麼行呢?他們說,每天都在日新月異,人生都在充滿驚喜,不急怎麼行呢?
他們沒有說的還有,現在人這麼多,競爭這麼大,不急怎麼混社會?
沒見到連考個研究生,特麼的都得五點鐘起床占領圖書館嗎?
我很理解,我也沒有什麼過來人的微妙同情,我只是請他們悠著點,小心身體。
話說回來,這也跟我現在很享受猶如退休老幹部似的生活有關,種種蘭花,抱抱貓,看看書,慢慢寫點真正想寫的故事,做點自己感興趣的研究。
很多讀者在問,你這幾年消失了一樣在幹嘛?
我做了什麼呢?
仿佛很多,但仿佛也什麼都沒做,因為沒寫網文以後,我每一年做過的事再也不能用哪一個文來代稱,但每當走過,總是留下痕跡。
前段時間跟一位同行學者聊天,講到動情處見他不均手舞足蹈,眉飛色舞,哪怕那處令他感動至深的,其實在外行人看來不帶來名不帶來利,它僅僅只是湊齊了一幅歷史拼圖中的一小塊東西而已。
但真的很開心。
不是假的開心,而是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的亢奮,我感同身受,所以我一直相信,有些時候成就感與金錢、社會聲譽、多少人愛你無關,成就感就是成就感,很簡單,很直擊內心。
其餘的時間,我做好本職工作,買菜做飯,逛淘寶上癮,買書上癮,吸貓上癮,看電影上癮,饞嘴上癮(多少人在我微博下留言關注了個美食博主)每到換季,送東西送書總是成為讓我頭疼的一件事。
只有很少的時間我留給了創作,但即便如此,我仍然寫了幾個自己喜歡的故事,有長篇有短篇,熟知我的老朋友們,都知道在哪可以讀到。
然後有一天,我被告知還得在這個平台上發點東西,我有點懵逼,因為我覺得自己早已不合時宜,這裡是可愛的妹紙們扎堆的地方,我早已不懂要給可愛的妹紙們看什麼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