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實際上,兩人所做的完全不只這些東西,不過兩人並不那麼看重這些,自然是可有可無。

  而皇帝見賜婚的兩家歡歡喜喜的,心裡也是鬆了口氣,兩家都是自己看重的人才,有能力又沒太大的野心。賜婚他都是靜悄悄的,就是想給姜榮安反悔的機會,好在沒出什麼差錯。

  不過這種事皇帝也知道只能來這麼一回,聽說姜榮安的兒子也要考科舉,到時可要好好看看是不是又一個棟樑之才了。

  這是果果過的最後一個年,古青婭竭盡所能地把這個年過得更熱鬧,更豐盛,同時也開始教導果果一些婚後的事情。

  很多事情雖說都教得差不多,言傳身教嘛,但總有一些比較特別的,還要教導給女兒,當家做主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向陽府那邊,姜榮安已經托姜家其他族人給幫忙帶口信,嚴父古氏是沒辦法來的,只有嚴青禾嚴青朴了,畢竟路途遙遠,舟車勞頓的,對老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是嚴峻的考驗。

  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習俗,即使現在在京城,姜榮安和古青婭也不打算把這些給扔掉。在仔細詢問了齊家那邊是否有什麼忌諱後,姜榮安和古青婭就忙碌起來。

  在北方辦宴席,很少有人選擇在這大雪天的日子,都是窖藏的白菜蘿蔔或醃菜乾菜,青菜可不是普通人家能吃得起的。

  古青婭算了一筆帳,都覺得有些牙疼,這要是在南方,哪裡需要這麼多,而且菜餚有更多的選擇。

  因著是要辦果果出嫁前一日的宴席,而姜榮安和古青婭的大多數親朋都不在京城,細數下來,只要三張桌子就夠了。

  定好的菜單,採購方面就交給姜榮安安排,好在他們當年被賞賜了個小莊子,怎麼說東西也能湊個大半了。

  古青婭只負責定好菜單,剩下的各有人負責,她就專心地給果果整理起嫁妝來。

  當然兩個小女兒也跟在一旁學習,以後她們也都有這麼一遭的。

  從四季衣裳到鞋襪等,加上各種箱子家具,還有皇帝賞賜的東西,弄了十二台的嫁妝。

  好在很多東西這兩年古青婭都給提前準備了,否則臨時都沒地方去找。不論哪個地方,都會看聘禮看嫁妝,若不是賜婚的緣故,古青婭之想弄個八台就夠了。

  根據齊家的人寰,還要根據齊家那邊的習俗準備一些東西,比如公婆的一身衣裳,然後給晚輩的荷包等。

  以前或許是要新嫁娘親自做,不過大戶人家,一般只是意思下動個兩針。果果自然也不例外,她的針線水平並不那麼精緻,做個荷包差不多,衣裳就算了。

  好在有熟識的人,將這些給趕出來並不是什麼難事。

  嚴青禾和嚴青朴到的時候,已經是二月初二了,而同時到的還有姜榮貴,姜榮安並不意外,也沒時間去意外,婚期越近,他就越忙。

  嚴青禾嚴青朴兩人帶來了許多東西,有一半是家裡的人托來給果果的添妝,還有一部分是南方那邊的乾菜醃肉,估計是考慮到北方這個時節沒什麼食材。

  送走吃宴席的人,餘下的時候由下人們去處理,姜榮安和古青婭也各有事情,前者招待親戚,後者則去陪果果。

  古青婭還有件重要的事情要跟女兒說,想起這事,她就想起當年古氏跟自己說的,以及後來自己跟嚴素錦說的那些話,不由為自己的天真而感到不好意思。

  等現在輪到自己了,古青婭算是明白了當初古氏的尷尬,跟女兒說這種房裡事,還真不是一般的難開口。

  為了說這事,古青婭還把小女兒給支走,然後結結巴巴地說了個大概,怕果果還是沒聽明白,她索性說道:“如果你實在沒聽懂,就聽你丈夫的,他們男人比較無師自通。”

  果果垂著頭,耳朵紅紅的,母親說這事還真是讓人害羞,不過她差不多也明白是怎麼回事了。

  古青婭見果果害羞著沒說話,她想了想,找出一本針灸方面的醫書,上面有畫著人體穴位圖,比較粗糙些,但也能明白大概構造了。

  跟女兒說這種尷尬的事,古青婭也有些不自在,陪著女兒睡覺,說著她從小到大的事,古青婭又有些傷感起來。

  梳妝後,看著女兒和女婿跪在自己和姜榮安面前告別,古青婭忍不住紅了眼眶。

  等娶親的馬車消失在視線中,古青婭才轉身進屋,家裡少一個人還真讓人有些不適應。

  在果果回門前,嚴青禾嚴青朴他們就在京城裡四處走走,採購一些親朋們交代的東西,每日都大包小包地回來。

  姜榮貴倒好些,並沒買什麼,主要是到姜家家廟辦的商會去坐坐,打聽下一些生意方面的消息。

  果果回門這日,姜榮安古青婭他們一家子特地都收拾得整整齊齊地等著。看著果果和齊琅煜走進來,他們身後的下人大包小包的。

  古青婭仔細打量了下女兒的神色,心裡悄悄鬆了口氣,看來在齊家待得還行,希望女兒不要碰到太多的糟心事,安安穩穩地把日子過下去。

  第516章 結局

  果果回門後,嚴青禾嚴青朴以及姜榮貴也先後告辭回南方,姜榮安特地送他們上船,有生之年,他們能再見的次數並不會太多。

  即使家中少了一個人,日子也一樣要過下去,大家很快就適應了,各忙各的事情,面面已經在準備小考了,時不時地出門走走,到學子們經常聚集的地方聽聽他們的談話。

  而霜霜和降降也對未來進行規劃,最終都進了劉鈺家的醫館,一個跟著大夫看病,一個就幫著製藥,研究能作為香料的藥材,比古青婭還要忙。

  要說最閒的飛飛,最後也跟著康武七他們東奔西跑的,一刻都停不下來。

  姜榮安那邊的事情並不輕鬆,表面上一份背地裡一份地忙著,古青婭只能幫著在藏書閣找找相關的資料。

  時間一年一年過去,孩子們長大,也變得越來越出息,而各地發現的變異植物也增加了。

  古青婭成了研究的一員,作為研究這些變異植物中的唯一女性,她無疑是受到質疑的,但當她的研究成果公布,卻讓人心服口服。

  這些變異的植物中,並不都是無用的,有些與其他普通的植物進行配比,就能得出一些奇怪的東西。

  而這其中,就有製造出來的溶液,能很好地分離提純金屬,有些甚至能改變金屬的性質甚至融合其他物質形成新的金屬品種。

  姜榮安因為古青婭的研究而有了重大的進展,金屬冶煉的發展,能製造出精巧的工具,從而再製作出更精細的東西。

  只是,他們到底還是託了藏書閣的福,並非真的有那過人的天分,而整個系統的發展進步,是不可能只靠一兩個人的。

  姜榮安詳細地寫了一些文章,關於是否再辦一個全國性非科舉的考試,主要是尋找在某些方面有天賦的人,讀書不應該只是為了科舉做官而去讀,而是讓人明理知理,學以致用,把國家建設得更好。

  皇帝沒有給出答覆,這是一件史無前例的改革,並不是所有的掌權者都有野心有信心去做這一件事的。

  在負責這些事的十年間,姜榮安深刻地意識到了個人能力的薄弱,有豐富的經驗有的時候並不能成為助力,有的時候還會陷入僵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