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段先生對我十分感謝,在電話里至少說了十來個謝謝,而且表示要當面重謝,以後有任何難題都可以找他。他這般盛意拳拳,我卻提不起半點勁,隨口客氣了幾句就掛了電話。
我與魏烈是乘大巴回學校的,一路上,我少言少語,呆呆地凝視著窗外。只有當天邊偶爾掠過飛機的影子時,才叫我激動一下。其實,從平涼飛到學校不過一個小時,飛機早就到了。魏烈也是沒精打采,眼神苦悶,只要葉淺翠沒有完全恢復,他就沒有辦法走出提心弔膽的陰影。
回到學校已是深夜,我身心疲憊,剛剛在凳子上坐下。大門砰的一聲被踢開,我緩緩地抬起頭,姜培立在門口,面目陰沉,鼻孔喘著粗氣。他瞪著我,我回視著他,半晌他說:“我爸爸剛剛被逮捕了。你滿意了嗎?”頓了頓,大喝一聲,“你滿意了嗎?”
他的吼聲震得我耳鳴不已,順帶著我的腦袋也痛了,太陽穴突突地狂跳。我慢慢地垂下腦袋,深深地埋進放在桌子上的兩手中。姜培呼哧呼哧的呼吸聲像打雷,在我耳邊隆鳴不絕。片刻,更大的一聲嘭,整個房間嗡嗡作響,天花板上簌簌然掉下許多細碎的沙石。
我再度抬起頭時,姜培已不在了。薄薄的木板門被踢出一個大洞,姜培無法傾瀉的憤怒就在那洞裡咆哮。這一趟平涼之行,我失去了最要好的朋友。
我覺得好累好累,想大哭,也想咆哮。可我真正能做的就是坐在那裡。10月初的風變涼了,吹得我手腳冰涼,心也冰涼。後來我終於困了,腳步虛浮地走到床邊,一把抓起背包往桌子上甩,嘩啦一聲,包里掉出好多東西,有一樣砸在我腿上,砸得我好痛。我憤怒地撿起它,準備將它扔得遠遠的。手已揚在半空,卻在最後一秒停滯。這黑皮記事本是張宅舊宅上撿到的,一念之私,我沒有將它交給警察。
我緩緩地縮回手,窗外清冷的月光落在黑皮封面,細細碎碎地閃爍著,像是要傾訴什麼。我擰亮了燈,翻開了記事本。
詭念第二十章
我翻到第一頁,繼續看2003年5月13日的記錄:今天翻看爺爺舊時工作筆記,掉出一張舊照片,看樣子應該就是爺爺筆記里頻繁提到的張德方先生和他的女兒張盈吧。不知道那位張盈還活著嗎?算起來,她應該有七十來歲了。爺爺提到她長到五歲時,腦域開發實驗所產生的後果就開始顯露了,一個五歲的小姑娘具有透視人心的目光。實驗室里沒有人敢和她對視三秒,包括她的父親張德方博士。大家心裡都很不安,不知道是不是創造了一個異類?就實驗的初始目的來說,顯然在張盈身上成功了,她能過目不忘,舉一反三,五歲就認得了五千
漢字。然而實驗所產生的負效應又讓大家憂心忡忡,她總以一種洞徹一切的目光看著大家,好像在說:“嗨,我知道你們對我幹了啥。”這個可憐的小姑娘,如果她可以自主選擇,她必定不會生為腦科專家的女兒,他只會拿她做白老鼠,她的悲劇是與生俱來的。在這悵然的雨夜,我對一個素未謀面的人產生了深深的好奇。
看到這段話,我大概明白了筆記的主人是誰。文中的爺爺想來就是徐振華博士。而張盈這位古怪離奇的女子,原來不過是一場醫學實驗的產物,這叫人感嘆。細想她的一生,是大片灰色的陰影。生活在一個戰亂年代,過早成熟的心智,沒有親情沒有愛情,一生的孤單寂寥。特別是被活埋於地下室里,四十多年苟延殘喘,生不如死。回想起地下室的慘況,我不由自主地一陣噁心。這個女人,她叫人憎惡,卻也叫人同情。正如徐幽紅所說,她的悲劇與生俱來,當她生為張德方女兒時就註定了。
後面的紙張全粘到了一塊兒了,我翻了一下,有文字的並沒有多少頁。我找了臉盆接了水,將整個筆記本泡在水裡,一會兒水面飄著一縷縷淺藍色,那些粘著的紙張就分開了,但是字跡更淡了,有些紙張已模糊成一片淺藍,也有些乾脆連紙張也爛掉了。
我把筆記本拿出來,先用紙巾吸掉紙張上的水,再點了只蠟燭用火稍微烤了一下。筆記本的第二頁、第三頁、第四頁都看不清楚了,第五頁上的日期寫著2003年5月20日,天氣是陰天有小雨。這一頁記著:爸爸的老婆來找我,帶著她的兒子。那小男孩已經五歲了,看起來有些蠢。我既輕蔑又悲哀。男孩子一向被視為家族的根,他們是不會在他身上做什麼腦域開發實驗的。她言辭隱隱,想在爺爺的大房子住一陣子,被我斷然拒絕了。現在這房子是我的。這刻,我倒感謝起爺爺將他的遺產大半送給我,儘管他的目的不過是補償,想補償的人也不是我,而是小小年紀過世的小姑,那個我從未見過的小姑。據說她死時很痛苦,腦袋大如斗。我在爺爺的筆記本記錄小姑最後一段日子的頁面上看到斑斑淚痕,後悔吧,太遲了!
原來葉淺翠真的有小姑,不過幼年就夭折了,而原因居然是因為徐振華在她身上做實驗。徐振華與張德方這兩位在腦科領域享有極高聲譽的專家,先後拿自己的女兒做實驗,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我知道有些科學家都具有自我犧牲的精神,也有很多人拿自己的身體來做實驗,如華佗以身試藥。但女兒畢竟不是自己,雖然是自己所生,何況她們都年幼,根本沒有自主意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徐振華與張德方都是劊子手,他們扼殺了他人的性命與一生的幸福。
我與魏烈是乘大巴回學校的,一路上,我少言少語,呆呆地凝視著窗外。只有當天邊偶爾掠過飛機的影子時,才叫我激動一下。其實,從平涼飛到學校不過一個小時,飛機早就到了。魏烈也是沒精打采,眼神苦悶,只要葉淺翠沒有完全恢復,他就沒有辦法走出提心弔膽的陰影。
回到學校已是深夜,我身心疲憊,剛剛在凳子上坐下。大門砰的一聲被踢開,我緩緩地抬起頭,姜培立在門口,面目陰沉,鼻孔喘著粗氣。他瞪著我,我回視著他,半晌他說:“我爸爸剛剛被逮捕了。你滿意了嗎?”頓了頓,大喝一聲,“你滿意了嗎?”
他的吼聲震得我耳鳴不已,順帶著我的腦袋也痛了,太陽穴突突地狂跳。我慢慢地垂下腦袋,深深地埋進放在桌子上的兩手中。姜培呼哧呼哧的呼吸聲像打雷,在我耳邊隆鳴不絕。片刻,更大的一聲嘭,整個房間嗡嗡作響,天花板上簌簌然掉下許多細碎的沙石。
我再度抬起頭時,姜培已不在了。薄薄的木板門被踢出一個大洞,姜培無法傾瀉的憤怒就在那洞裡咆哮。這一趟平涼之行,我失去了最要好的朋友。
我覺得好累好累,想大哭,也想咆哮。可我真正能做的就是坐在那裡。10月初的風變涼了,吹得我手腳冰涼,心也冰涼。後來我終於困了,腳步虛浮地走到床邊,一把抓起背包往桌子上甩,嘩啦一聲,包里掉出好多東西,有一樣砸在我腿上,砸得我好痛。我憤怒地撿起它,準備將它扔得遠遠的。手已揚在半空,卻在最後一秒停滯。這黑皮記事本是張宅舊宅上撿到的,一念之私,我沒有將它交給警察。
我緩緩地縮回手,窗外清冷的月光落在黑皮封面,細細碎碎地閃爍著,像是要傾訴什麼。我擰亮了燈,翻開了記事本。
詭念第二十章
我翻到第一頁,繼續看2003年5月13日的記錄:今天翻看爺爺舊時工作筆記,掉出一張舊照片,看樣子應該就是爺爺筆記里頻繁提到的張德方先生和他的女兒張盈吧。不知道那位張盈還活著嗎?算起來,她應該有七十來歲了。爺爺提到她長到五歲時,腦域開發實驗所產生的後果就開始顯露了,一個五歲的小姑娘具有透視人心的目光。實驗室里沒有人敢和她對視三秒,包括她的父親張德方博士。大家心裡都很不安,不知道是不是創造了一個異類?就實驗的初始目的來說,顯然在張盈身上成功了,她能過目不忘,舉一反三,五歲就認得了五千
漢字。然而實驗所產生的負效應又讓大家憂心忡忡,她總以一種洞徹一切的目光看著大家,好像在說:“嗨,我知道你們對我幹了啥。”這個可憐的小姑娘,如果她可以自主選擇,她必定不會生為腦科專家的女兒,他只會拿她做白老鼠,她的悲劇是與生俱來的。在這悵然的雨夜,我對一個素未謀面的人產生了深深的好奇。
看到這段話,我大概明白了筆記的主人是誰。文中的爺爺想來就是徐振華博士。而張盈這位古怪離奇的女子,原來不過是一場醫學實驗的產物,這叫人感嘆。細想她的一生,是大片灰色的陰影。生活在一個戰亂年代,過早成熟的心智,沒有親情沒有愛情,一生的孤單寂寥。特別是被活埋於地下室里,四十多年苟延殘喘,生不如死。回想起地下室的慘況,我不由自主地一陣噁心。這個女人,她叫人憎惡,卻也叫人同情。正如徐幽紅所說,她的悲劇與生俱來,當她生為張德方女兒時就註定了。
後面的紙張全粘到了一塊兒了,我翻了一下,有文字的並沒有多少頁。我找了臉盆接了水,將整個筆記本泡在水裡,一會兒水面飄著一縷縷淺藍色,那些粘著的紙張就分開了,但是字跡更淡了,有些紙張已模糊成一片淺藍,也有些乾脆連紙張也爛掉了。
我把筆記本拿出來,先用紙巾吸掉紙張上的水,再點了只蠟燭用火稍微烤了一下。筆記本的第二頁、第三頁、第四頁都看不清楚了,第五頁上的日期寫著2003年5月20日,天氣是陰天有小雨。這一頁記著:爸爸的老婆來找我,帶著她的兒子。那小男孩已經五歲了,看起來有些蠢。我既輕蔑又悲哀。男孩子一向被視為家族的根,他們是不會在他身上做什麼腦域開發實驗的。她言辭隱隱,想在爺爺的大房子住一陣子,被我斷然拒絕了。現在這房子是我的。這刻,我倒感謝起爺爺將他的遺產大半送給我,儘管他的目的不過是補償,想補償的人也不是我,而是小小年紀過世的小姑,那個我從未見過的小姑。據說她死時很痛苦,腦袋大如斗。我在爺爺的筆記本記錄小姑最後一段日子的頁面上看到斑斑淚痕,後悔吧,太遲了!
原來葉淺翠真的有小姑,不過幼年就夭折了,而原因居然是因為徐振華在她身上做實驗。徐振華與張德方這兩位在腦科領域享有極高聲譽的專家,先後拿自己的女兒做實驗,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我知道有些科學家都具有自我犧牲的精神,也有很多人拿自己的身體來做實驗,如華佗以身試藥。但女兒畢竟不是自己,雖然是自己所生,何況她們都年幼,根本沒有自主意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徐振華與張德方都是劊子手,他們扼殺了他人的性命與一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