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在淮陽這麼久,沈強對於當地民情了解也頗多,淮陽商人多,商人多數重利。女子以前的種種行為很多都是不計較的,更鍵的是能帶來多少嫁妝,有多少能耐。以沈氏的名聲本事,就算說她是被休出門的,但要娘家能帶來大筆嫁妝,自己又有本事掙錢,有的是人上門求親。
從初五開始,沈氏就開始下貼請夥計了,先是原先酒樓的里,拖家帶口的全部過來,沈氏請了戲班唱了一天的武戲,鬧熱了足足一天。到了初六,沈氏就開始請布店的夥計了,沈強早按照沈氏的意思把夥計情況打聽清楚,夥計裡頭為首的就是那天去崔家門口去鬧的那個。沈氏不但沒請,還讓許老大到門上鬧事去了。
沈氏唯獨不怕鬧氣,經商做生意,文里來武里去,她從來沒有想過太太平平的開間鋪子,然後就能掙錢了。她就是再生於閨中,也不至於單純至此。
沈氏這邊請著酒,許老大上門鬧著氣,沈氏出面把老夥計們請了幾請,又許銀子又說好話,幾個夥計都說要留下來。又如崔正均所說,沈氏提出了計件算法,幾個夥計都聽愣了一下,這是以前沒有的過。
傅老三是這班夥計里年長的,聽沈氏如此說,不由的道:“東家,這樣的算法我們都沒聽過,老東家都是按月算錢,倒也慡快。”
沈氏笑著道:“按月算錢其實是你們自己虧,你想想,每月定死的月錢,你們想多掙個都沒地方去。現在按件計算,只要加個工,錢就拿的多了。不然這樣吧,按件算先試行一個月看看,要是哪個夥計最後算出來的工錢還不如以前月錢,我仍然按以前的月錢發。”
沈氏這麼一說,幾個夥計心裡的顧忌消了幾分,但仍然沒有立時答應。沈氏笑著又道:“我和小弟也不過是初來乍到,從未經手過布店生意,還要全靠老夥計們照撫,如何敢苛扣眾人,豈不是自毀生意。”
傅老三心裡有幾分活動,早在小廝們下貼去請的時候,沈氏就另封了二十兩銀子給他,己經得了新東家的好處,也確實如沈氏所說。他們姐弟兩個想把這間布店經營下去,也確實少不得他們,便當即答應道:“既然東家說了這樣的話,我們就先依著東家的,只望東家別只顧自家賺錢忘了我等。”
沈氏笑著道:“大家都有錢賺才是真的好,連夥計的錢都要去扣,東家又能掙多少。”
眾人皆笑了。
吃酒吃到半下午,眾夥計也都辭了走了,看著他們出了門,許老大這才進屋跟沈氏說話。丫頭婆子正收拾著席面,沈氏也喝了幾杯,看到許大爺進來,連忙讓小廝外頭買了酒菜,先收拾出一張空桌來,又讓丫頭收拾果碟。
許老大忙道:“大姐不用張羅,都相識這麼久了,哪裡來的如此外道。”
“許大爺也是辛苦一日了,就是再不外道也得給大爺一杯酒喝,這才說的過去。”沈氏笑著說著。
許老大這才笑著坐下來,沈強送完夥計回來,看到許老大進來,先是連聲謝道,又後問起來夥計家的情況。許老大笑著道:“大姐是不知,那夥計本就是個慫貨,我帶著兄弟過去,他倒是先服了軟,現在只求大姐收留,給他一口飯吃。”
沈氏微微一笑,道:“那大爺如何答他的?”
許老大笑著道:“大姐店鋪買賣,我如何知道,但不提大姐,只是放下幾句話來,他就受不起了。”
沈氏這才覺得滿意,笑著道:“大爺辛苦了。”
許老大想想還是問:“那傢伙計大姐還想用嗎?他也是店裡老夥計了,也是一把好手。”
“再看吧。”沈氏笑著說,好手是好手,但挑著下面的夥計跟他一起鬧,把東家都折騰的沒辦法的好手,她是不想請。而且一點膽色都沒有,許老大這只是去一趟就慫了,這種人請來不夠折騰的。
丫頭們端上酒菜,沈氏和沈強都是才吃過,沈強陪著許老大喝了一杯。許老大吃飽喝足了,沈氏早讓婆子丫頭備好幾匹鍛子,一根金簪配著幾件銀飾,又有小孩子衣服,長命鎖之類的,讓許老大拿上,笑著道:“大過年的,這是我送嫂子的,大爺可千萬別跟我客氣。”夥計們的年終獎都發了,許老大的也該發了,還有今天的事情,折算一起,也該這些多。
許老大喝的臉都有點紅了,看到這些東西臉上推辭一番,還是高高興興的收了。沈氏看他喝了不少,又讓一個小廝跟著,以防路上不好走。
把許老大打發走,天己經快掃黑了,連著兩天的迎來送往,姐弟兩個都累了。晚間姐弟兩個一起吃飯時,沈強卻是道:“姐姐,你覺得年家小姐如何?”
沈氏看他一眼,笑著道:“怎麼,昨天見到覺得喜歡了?”
沈強忙道:“也不是這樣,只是字裡行間,我看年老爺有相我的意思。年小姐……都不差了,我就是想想問姐姐,你是怎麼想的?”
沈氏明白沈強這是有幾分動心了,笑著道:“雖然說你的婚事該有大哥和爹爹做主,只是現在都不在淮陽,我想的是,你自己的婚事自己做主即可。我也覺得年家小姐不錯,你要是動心了,我這就給京中爹爹寫封信,相信爹爹也不會很反對。”
沈強害羞起來,道:“我就是這麼一說,姐姐何故如何心急?”
“年小姐待字閨中,正是談親事的時候,人家昨天請我們姐弟過去,那意思再明白不過。你要是不願意,人家姑娘還能等著你不成,自然另挑人家了。”沈氏說著,年家己給出了暗示,難道還要等人家姑娘上趕著男家不成,能成自然好,要是不能成,人家自然要另尋親事。
沈氏這麼一說,沈強當即著起急來,他雖然以前曾說過江家不錯,但那是指江家家世不錯,後來他偶見江家小姐,當時就沒啥想法了。今天見了年家小姐,要說馬上愛的死去活來肯定說不上,但印象很不錯。像這樣家世相當,人家女方也有意嫁女兒,彼此印象也不錯的,己經算是很難得的親事了。
沈氏看他這番模樣,當即笑了起來,道:“我這就給爹爹寫信去。”
沈強臉嫩害羞,但也不敢再說什麼,只怕沈氏耽擱起來,年家另挑了女婿。
沈氏當晚寫信,天亮命小廝送出去,盤算著日子,這一個十來回怎麼也得十天後。安撫了沈強,沈氏開始著手準備布店開張的事,先請街頭半仙挑了個好日子,就在定在正月二十六,需要送貼的都要送到,該準備的回禮也得準備好。
還有就是崔正均,知道他守著孝不宜出門,但仍然派人送了貼子去,畢竟是原來的東家,要說來也能來的。反正貼子送去,來不來隨他意。
時至正月十五,京中沈父的信到了,沈父年過五十,沈太太去世之後沈氏也越發覺得力不從心,家中之事只給大兒子和媳婦料理。也因為他己經力不從心,才會任由沈氏和沈強來了淮陽經商。
雖然說沈家也是官宦人家,但京官豈是那麼好當的,沈父的職務雖然不像翰林那種一點肉渣都撈不到,但實在不是肥水衙門。但京中生活真存不了多大的錢,打發沈氏出嫁時,因怕沈氏被婆家看不起,故此厚嫁,結果沈氏還是被休出,沈父又病了一場,凡事都管不得了。
沈氏書信上寫到己經給沈強挑中一家女兒,家世情況也都說了。沈父跟沈大爺商議一番也覺得這門親事做得,雖然說沈父是官員,但沈大爺和沈強在科舉上都沒有建樹,沈父仕途也非常一般,可以說沈家的官運也就到此為止。沈家又沒多少家資,娶個商家女也不錯。
沈氏看完信,先打發婆子拿了信送與正在酒樓里的沈強,隨後又讓婆子去請周婆子過來。提親說媒之事總得有個媒婆出門才是,讓周婆子去說親事,總顯得是沈家求了年家的。
周婆子過來,聽沈氏說要去年家給沈強提親,哪裡有不樂意的。當日她就看出些影來,沒想到竟然真成了好事,以年沈兩家之富,媒禮錢哪裡會少她的,當即滿心歡喜的去了。下午周婆子從年家回來,臉喝的紅紅的,笑著對沈氏道:“年太太己經答允了,就等商議婚事了。”
第184章 沈強娶親
沈氏先往家裡寫了回信,開始一封是詢問沈父意見,現在婚事敲定了,自然要再寫一封回去報備。同時問問家裡還有誰來,沈父年齡大了未必來的了,家中大嫂可能會過來一趟,操辦婚事不是簡單的事,再者家中要是一個人都不來,也未免顯得太不重視了。
信發出去,沈氏又叫上周婆子一起,親去年家一趟,先大概說一下,婚事要怎麼辦。主要是探探年家的口風,這是想大辦還是小辦,沈氏的意思很明白,不管年家想怎麼辦,沈家都依著,關健時喜事要辦的高高興興,熱熱鬧鬧的。
年太太想的是辦的鬧熱些,她這麼一女兒,自然想著她能風光大嫁。更何況把女兒嫁給外來戶,幸好沈家也算是半個官宦人家,不然女兒更顯得虧。沈氏自然依從,但具體如何操作卻是沒馬上商議,沈氏是想等家裡回信之後再說。
從初五開始,沈氏就開始下貼請夥計了,先是原先酒樓的里,拖家帶口的全部過來,沈氏請了戲班唱了一天的武戲,鬧熱了足足一天。到了初六,沈氏就開始請布店的夥計了,沈強早按照沈氏的意思把夥計情況打聽清楚,夥計裡頭為首的就是那天去崔家門口去鬧的那個。沈氏不但沒請,還讓許老大到門上鬧事去了。
沈氏唯獨不怕鬧氣,經商做生意,文里來武里去,她從來沒有想過太太平平的開間鋪子,然後就能掙錢了。她就是再生於閨中,也不至於單純至此。
沈氏這邊請著酒,許老大上門鬧著氣,沈氏出面把老夥計們請了幾請,又許銀子又說好話,幾個夥計都說要留下來。又如崔正均所說,沈氏提出了計件算法,幾個夥計都聽愣了一下,這是以前沒有的過。
傅老三是這班夥計里年長的,聽沈氏如此說,不由的道:“東家,這樣的算法我們都沒聽過,老東家都是按月算錢,倒也慡快。”
沈氏笑著道:“按月算錢其實是你們自己虧,你想想,每月定死的月錢,你們想多掙個都沒地方去。現在按件計算,只要加個工,錢就拿的多了。不然這樣吧,按件算先試行一個月看看,要是哪個夥計最後算出來的工錢還不如以前月錢,我仍然按以前的月錢發。”
沈氏這麼一說,幾個夥計心裡的顧忌消了幾分,但仍然沒有立時答應。沈氏笑著又道:“我和小弟也不過是初來乍到,從未經手過布店生意,還要全靠老夥計們照撫,如何敢苛扣眾人,豈不是自毀生意。”
傅老三心裡有幾分活動,早在小廝們下貼去請的時候,沈氏就另封了二十兩銀子給他,己經得了新東家的好處,也確實如沈氏所說。他們姐弟兩個想把這間布店經營下去,也確實少不得他們,便當即答應道:“既然東家說了這樣的話,我們就先依著東家的,只望東家別只顧自家賺錢忘了我等。”
沈氏笑著道:“大家都有錢賺才是真的好,連夥計的錢都要去扣,東家又能掙多少。”
眾人皆笑了。
吃酒吃到半下午,眾夥計也都辭了走了,看著他們出了門,許老大這才進屋跟沈氏說話。丫頭婆子正收拾著席面,沈氏也喝了幾杯,看到許大爺進來,連忙讓小廝外頭買了酒菜,先收拾出一張空桌來,又讓丫頭收拾果碟。
許老大忙道:“大姐不用張羅,都相識這麼久了,哪裡來的如此外道。”
“許大爺也是辛苦一日了,就是再不外道也得給大爺一杯酒喝,這才說的過去。”沈氏笑著說著。
許老大這才笑著坐下來,沈強送完夥計回來,看到許老大進來,先是連聲謝道,又後問起來夥計家的情況。許老大笑著道:“大姐是不知,那夥計本就是個慫貨,我帶著兄弟過去,他倒是先服了軟,現在只求大姐收留,給他一口飯吃。”
沈氏微微一笑,道:“那大爺如何答他的?”
許老大笑著道:“大姐店鋪買賣,我如何知道,但不提大姐,只是放下幾句話來,他就受不起了。”
沈氏這才覺得滿意,笑著道:“大爺辛苦了。”
許老大想想還是問:“那傢伙計大姐還想用嗎?他也是店裡老夥計了,也是一把好手。”
“再看吧。”沈氏笑著說,好手是好手,但挑著下面的夥計跟他一起鬧,把東家都折騰的沒辦法的好手,她是不想請。而且一點膽色都沒有,許老大這只是去一趟就慫了,這種人請來不夠折騰的。
丫頭們端上酒菜,沈氏和沈強都是才吃過,沈強陪著許老大喝了一杯。許老大吃飽喝足了,沈氏早讓婆子丫頭備好幾匹鍛子,一根金簪配著幾件銀飾,又有小孩子衣服,長命鎖之類的,讓許老大拿上,笑著道:“大過年的,這是我送嫂子的,大爺可千萬別跟我客氣。”夥計們的年終獎都發了,許老大的也該發了,還有今天的事情,折算一起,也該這些多。
許老大喝的臉都有點紅了,看到這些東西臉上推辭一番,還是高高興興的收了。沈氏看他喝了不少,又讓一個小廝跟著,以防路上不好走。
把許老大打發走,天己經快掃黑了,連著兩天的迎來送往,姐弟兩個都累了。晚間姐弟兩個一起吃飯時,沈強卻是道:“姐姐,你覺得年家小姐如何?”
沈氏看他一眼,笑著道:“怎麼,昨天見到覺得喜歡了?”
沈強忙道:“也不是這樣,只是字裡行間,我看年老爺有相我的意思。年小姐……都不差了,我就是想想問姐姐,你是怎麼想的?”
沈氏明白沈強這是有幾分動心了,笑著道:“雖然說你的婚事該有大哥和爹爹做主,只是現在都不在淮陽,我想的是,你自己的婚事自己做主即可。我也覺得年家小姐不錯,你要是動心了,我這就給京中爹爹寫封信,相信爹爹也不會很反對。”
沈強害羞起來,道:“我就是這麼一說,姐姐何故如何心急?”
“年小姐待字閨中,正是談親事的時候,人家昨天請我們姐弟過去,那意思再明白不過。你要是不願意,人家姑娘還能等著你不成,自然另挑人家了。”沈氏說著,年家己給出了暗示,難道還要等人家姑娘上趕著男家不成,能成自然好,要是不能成,人家自然要另尋親事。
沈氏這麼一說,沈強當即著起急來,他雖然以前曾說過江家不錯,但那是指江家家世不錯,後來他偶見江家小姐,當時就沒啥想法了。今天見了年家小姐,要說馬上愛的死去活來肯定說不上,但印象很不錯。像這樣家世相當,人家女方也有意嫁女兒,彼此印象也不錯的,己經算是很難得的親事了。
沈氏看他這番模樣,當即笑了起來,道:“我這就給爹爹寫信去。”
沈強臉嫩害羞,但也不敢再說什麼,只怕沈氏耽擱起來,年家另挑了女婿。
沈氏當晚寫信,天亮命小廝送出去,盤算著日子,這一個十來回怎麼也得十天後。安撫了沈強,沈氏開始著手準備布店開張的事,先請街頭半仙挑了個好日子,就在定在正月二十六,需要送貼的都要送到,該準備的回禮也得準備好。
還有就是崔正均,知道他守著孝不宜出門,但仍然派人送了貼子去,畢竟是原來的東家,要說來也能來的。反正貼子送去,來不來隨他意。
時至正月十五,京中沈父的信到了,沈父年過五十,沈太太去世之後沈氏也越發覺得力不從心,家中之事只給大兒子和媳婦料理。也因為他己經力不從心,才會任由沈氏和沈強來了淮陽經商。
雖然說沈家也是官宦人家,但京官豈是那麼好當的,沈父的職務雖然不像翰林那種一點肉渣都撈不到,但實在不是肥水衙門。但京中生活真存不了多大的錢,打發沈氏出嫁時,因怕沈氏被婆家看不起,故此厚嫁,結果沈氏還是被休出,沈父又病了一場,凡事都管不得了。
沈氏書信上寫到己經給沈強挑中一家女兒,家世情況也都說了。沈父跟沈大爺商議一番也覺得這門親事做得,雖然說沈父是官員,但沈大爺和沈強在科舉上都沒有建樹,沈父仕途也非常一般,可以說沈家的官運也就到此為止。沈家又沒多少家資,娶個商家女也不錯。
沈氏看完信,先打發婆子拿了信送與正在酒樓里的沈強,隨後又讓婆子去請周婆子過來。提親說媒之事總得有個媒婆出門才是,讓周婆子去說親事,總顯得是沈家求了年家的。
周婆子過來,聽沈氏說要去年家給沈強提親,哪裡有不樂意的。當日她就看出些影來,沒想到竟然真成了好事,以年沈兩家之富,媒禮錢哪裡會少她的,當即滿心歡喜的去了。下午周婆子從年家回來,臉喝的紅紅的,笑著對沈氏道:“年太太己經答允了,就等商議婚事了。”
第184章 沈強娶親
沈氏先往家裡寫了回信,開始一封是詢問沈父意見,現在婚事敲定了,自然要再寫一封回去報備。同時問問家裡還有誰來,沈父年齡大了未必來的了,家中大嫂可能會過來一趟,操辦婚事不是簡單的事,再者家中要是一個人都不來,也未免顯得太不重視了。
信發出去,沈氏又叫上周婆子一起,親去年家一趟,先大概說一下,婚事要怎麼辦。主要是探探年家的口風,這是想大辦還是小辦,沈氏的意思很明白,不管年家想怎麼辦,沈家都依著,關健時喜事要辦的高高興興,熱熱鬧鬧的。
年太太想的是辦的鬧熱些,她這麼一女兒,自然想著她能風光大嫁。更何況把女兒嫁給外來戶,幸好沈家也算是半個官宦人家,不然女兒更顯得虧。沈氏自然依從,但具體如何操作卻是沒馬上商議,沈氏是想等家裡回信之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