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要是真想結這門親事,這個要求就不好拒絕。要是退親……沈書君看到信雖然十分生氣,但就因為這麼封信退親,又十分不划算。國公府在京城,衛連舟住海口,十年都沒回過京城,就是國公府全府都是極品,離的如此遠,也不妨礙。

  沈書嫻拿著信想了又想,卻是突然對沈書君道:“哥哥,你覺得衛策小爺如何,可有輕視商家之意?”

  沈書君搖搖頭,道:“衛策小弟再豪慡不過,他要是輕視商戶,如何能跟漕幫幫主結交,又如何能在我們家裡住這麼久。”

  “我就是覺得有點奇怪,雖然衛大爺信上說的極為難聽,但哥哥想想,衛大哥自己對這門親事如何,衛策小爺得知之後又是什麼反應。衛大爺說全府上下反對,至少衛策小爺是不反對的,可知這話極為不通。”沈書嫻說著,停了一下又道:“不管是聽衛大哥說,還是衛策小爺說話,總覺得衛大伯父是極為和善的人,又是國公府這樣的門第,就是心裡再不同意這門親事,也不會把話說的這麼難聽。”這是個人涵養問題,就像一個名門閨女,就是受了再大的氣,也不會像市井婦人那樣潑婦罵街。

  沈書君覺得有理,便道:“你的意思是說,這信里的意思是衛大爺自己的主意,只有最後要求是衛大伯父的?”長子代父寫信,這完全有可能,然後衛大爺把自己的意思雜夾在信上,最後信的內容就變成這樣,其實未必是衛大伯的本意。

  “衛大伯心裡也未必願意,我只是覺得一個長輩,又是那樣的身份,不會把話說那麼難聽。”沈書嫻說著。心裡卻是盤算著另外一件事,衛連舟在說自己身世的時候,說過一個細節,一般國公府就是世襲五代,他的祖父己經是第三代國公爺了,那衛大伯就是第四代國公爺,要是沒意外,寫信的這位衛大爺是未來第五代國公爺。雖然不見其人,但就看這麼一封信,最起碼這位長子的資質遠不如衛策。

  沈書嫻這麼說,沈書君也想起了另外一件事,衛連舟曾說過,衛大伯是希望衛策能支撐門戶的。要平常家庭,幾個兒子中有一個讀書讀的好的,不管長幼,只要能得了功名都是光耀門楣的事,也能照撫其他兄弟。

  現在衛家有爵位,但按照世襲法則,衛大伯既然有嫡長子,必然是嫡長子襲爵位,除非嫡長子有大錯,廢長立幼肯定不行。就是衛策書讀的好,能金榜題名,除非他考個前三甲回來,不然一個兩榜進士也比不過一個國公爺。難道衛大伯自己就有廢長立幼的意思?

  “哥哥,你說國公府會不會比較……窮啊?”沈書嫻突然說著,京城國公府到底會是什麼樣,她一點概念都沒有。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紅樓夢》里的賈家,那樣一個國公府,就是沒有最後的抄家,經濟也差不多見底,當家奶奶都得典當東西過日子。

  一般來說,有爵位的人家,會有相應的官邸以及永業田,官職卻未必會有,這個是要看皇帝心情給。沒有官職,也就沒有薪俸,更沒人給他送禮,只憑田租以及爵位的俸銀吃飯……沒有當年國公府的輝煌,要是規矩還是按舊時來的,出的多,進的少,財政肯定會有問題。

  “這個……”沈書君怔了一下,隨即卻是想了起來,道:“我寫信給謝大哥,問問他便知道了。”又不是京中無人可打聽,給謝延豐寫封信,國公府的各種情況也就知道了。要是國公府缺錢,那國公府寫這麼一封信來就比較玩味了。

  沈家只能算是一般暴發戶,幾年積累家中也就十來萬銀子的家底,但衛連舟有錢,海口衛家的富貴,他是親眼見識過的。說是沈家的十倍之富,這話絕不是假的。以前衛連舟沒娶親,銀子自然在他自己手裡,要是娶了媳婦,按規矩說該是媳婦管家,畢竟外頭行商事務更多更雜,也沒時間天天算帳。就比如沈家到底有多少錢,江氏肯定比他還清楚。

  以前國公府有沒有跟衛連舟借過錢,這個不得而知,也不可能去問衛連舟。但衛連舟娶了媳婦後,再拿錢就要過衛奶奶這一關了。侄子與侄媳婦,看著好像差一個字,這一個字卻是差遠了。

  錢在誰手裡誰當家,既使最後做主的是衛連舟,但衛連舟看著並不像是愚孝不明事理的人。要是沈書嫻當家之後,列出一二三條不合適拿錢給國公府的理由,衛連舟看著也不像會把錢硬往國公府搬。

  為了以後拿錢方便,所以不等新媳婦進門,先給你個下馬威,讓你知道國公府的威名到底有多大,弄不好以後不用自己開口,就主動把錢送來了,也許這才是這封信的真用用意。當沈家,當沈書嫻都當是包子捏。

  “先問清楚最好。”沈書嫻說著,心裡多少鬆了口氣,被人求與求人是兩個位置,即使國公府現在看著如此盛氣凌人……極品親戚哪家都有,總不能因為這個就不過日子了。只要自己處於主動位置,那事情她就能主導。給人家花著錢,卻又被人鄙視著,那得包子到一定境界。

  就是這樣,這事還是十分頭大,古代並不是有錢就有地位的,商戶沒有官家照撫也很能生活下去。就像沈家給謝家,鄭王府,連長史官都要上供一樣,只看要如何平衡。送給你三個,還能落七個,這生意能做,要是掙十個全部都要送出去,那生意幹了何用。

  沈書君素來是行動派,馬上動手寫信,江氏幫沈書君磨著墨,忍不住插言道:“平常商戶經商,總得需要官家照撫,衛大爺那麼大的生意,更得有人照看著。”就是國公府比較窮,需要衛連舟的錢過日子,但衛連舟經商也可能需要國公府的照顧。

  沈書君手上筆沒停著,卻是道:“我聽鄭王爺說過,衛連舟的親姐嫁的很不錯。”

  謝衡一個在京城說的上話的王爺,都說衛連舟的姐姐嫁的不錯,還是衛連舟外公沒倒台之前訂的親,那應該是真不錯。現在的衛家,衛二老爺是閒差,基本上就是廢了。國公府如何雖然不知道,但看衛二老爺當日寵妾滅妻,這麼大的事,衛大老爺都沒插上嘴,估摸著也不怎麼樣。大伯一家雖然能照撫,但有個更給力的親姐在,衛邊舟可能更依靠姐姐。

  沈書君把信寫好,既然問了,不止衛家的情況問了,連衛連舟姐姐的情況也問了。江氏把信封好,喚來婆子,讓婆子馬上讓管事寄出去。

  折騰到現在己經過了晚飯時間,沈書君雖然心情鬱悶,但飯總是得吃。丫頭傳飯,林姨娘收拾好也跟著一起吃飯。

  沈書君仍然顯得心事重重,直問沈書嫻:“你想不想去京城?”做為女方,自己送上門去讓男方家人相看,不算很有面子的事,尤其是離的還如此遠。偏偏提出這個要求的又是衛大伯,要是衛連舟在,自然由他來決定,現在找不到他,這個決定就不好下了。

  沈書嫻笑著道:“京城是繁華之地,哥哥要是願意領著我到京中遊玩,見識一下天下腳下的風光,我是很樂意去。”

  衛大爺信上說的是讓沈家特意上京一趟,沈書嫻想的是遊玩之餘去國公府一趟。至於衛家人是什麼態度,目前來說沈書嫻並不是很當一回事,首先她本人還沒嫁過去,這門親事雖然不錯,但她也不是非衛連舟不嫁。

  就是嫁過去,衛連舟十年沒回過京城,並不表示這一輩子都不會回去,這些親戚總要面對。還有十年前的衛連舟到底是什麼樣的,沈書嫻也十分的好奇。在成婚之前把男方所有的事情了解清楚,會對她更很有利,畢竟訂親之後可以退親,成親之後想和離那就不容易了。

  沈書君心裡也是這個主意,衛大伯屬於長輩,長輩傳喚不去就有點失禮。去了之後怎麼樣,那就再說,好就好,不好就算。衛連舟說的明白,婚事他自己做主就好,不用問別人。要是沒出族之前,親大伯的話很重要,出族之後,大伯就不是大伯了。便道:“等收到謝大哥的回信,我就帶你去京城逛逛。也不住客棧,國公府更不去,住謝大哥家中去,他家園子大,倒也方便。”

  “呃……不太方便吧。”沈書嫻說著,要是沈書君一個人去,在書房住下就完事了。她要去了肯定不能跟著沈書君住書房,要是住到後院去……謝延豐不知道有沒有兒子,也不知道年齡多大了,要是年齡差不多,住起來就不方便了。

  沈書君笑道:“不妨事,謝大嫂非常溫柔和善,膝下二女一子,大女兒十五歲,小女兒八歲,兒子更小,今年才六歲。”要是謝延豐兒子十五歲,過去借住可能不方便,現在兒子才六歲,能有什麼妨礙。

  沈書嫻不知道說什麼好,乾脆就不說了,給謝延豐的信才寄出去,收到回信時才能知道國公府到底是什麼狀況,現在就說要住哪還有點早。

  突然想到另外一件事,雖然是衛大伯讓他們去京城的,但弄不好還能見到衛二老爺,逼死髮妻,貶棄嫡子,這等人渣太少見了。還記得謝衡那天說的,說衛家幾爺幾爺死了,應該就是衛二老爺的兒子,要是衛二老爺的兒子死絕了……“哥哥,像衛大哥這樣被逐出宗族的,還有沒有可能被召回去?”沈書嫻問著,在古代來說,子嗣是第一大事,要是絕戶了那不亞於滅頂之災,雖然是衛二老爺把衛連舟逐出宗族的,但要是兒子死絕了,只有這麼一個兒子了,有沒有可能再把貶書收回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