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
姜知甜已經什麼都聽不進去,不過顧三奶奶這一句“回頭讓你三哥去打聽打聽”,還是給了她莫大的安慰。
她抓著顧三奶奶的手,求乞的望著她,卻半天也沒說出一個字來。
情緒翻滾,她根本開不了口,只怕一開口就會痛哭不已。
顧三奶奶拍拍她的手:“你放心,他們是親兄弟,三爺不會不管的。”
她安撫姜知甜:“你別多想,我這就讓人安排車,先送你回家。”
徐氏也在聽丫鬟說話:“四奶奶遇著了二爺,二爺和四奶奶說‘節哀’,好像是四爺出了什麼事?”
徐氏不由得蹙眉。
就算顧四爺真出了事,也不能這麼大喇喇的當面同四奶奶說“節哀”吧?
二爺真是不會做事兒。
恰巧顧三奶奶過來代姜知甜告辭,徐氏忙道:“我送兩位弟妹出去。”
又讓人專門為姜知甜準備了軟轎。
她對姜知甜和顧三奶奶道:“二爺心性如稚子,不會說話也不會辦事,我代二爺向兩位弟妹道歉。
至於四爺的事,我回頭讓我爹和大哥幫著問問,若有什麼消息,我讓人給四弟妹送過去。”
這總還算句話。
顧三奶奶不放心,一直把姜知甜送回家。
在車上,姜知甜用帕子捂著嘴,一直嗆咳。
每咳一下,整個人就抖一下,臉上的眼淚汩汩如泉,怎麼也沒個盡頭。
顧三奶奶對她是十分同情,可又沒辦法,只能翻來覆去,挖空心思的安慰她。
下了車,姜知甜捏了捏顧三奶奶的手,以示謝意。
蘇嬤嬤道:“我替四爺和四奶奶謝過三奶奶。”
顧三奶奶道:“快別這麼說,我也沒做什麼,到如今,也只盼著四弟平平安安。”
徐氏和顧三奶奶都送了信兒過來,雖說打聽到顧知遠是跟著晉王去中州防澇,安頓災民,但到底是怎麼個情況,沒人能說得清楚。
也可能,徐氏清楚,但實在不適合現在就和姜知甜說。
姜知甜回來當晚,腹中劇痛,嚇得蘇嬤嬤忙讓人去請郎中。
自然是動了胎氣。
蘇嬤嬤和紫菀等人苦勸,連“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話都說出來了。
姜知甜冷靜下來,明白自己這麼盲目的傷心痛苦毫無用處,她漸漸在心裡打定了主意,也就決心先把身體養好。
等姜知甜的身體穩定下來,她對姜知甜道:“到現在為止,也沒個人能確切的說清楚四爺到底怎麼樣了,不如我去求見晉王妃。”
姜知甜一下子坐了起來:“嬤嬤和晉王妃有多深的交情?”
“不算多深,但終究當年在宮裡見過面,也打過交道。”
“那,我和嬤嬤一起去。”
蘇嬤嬤猶豫:“我不過是宮中的奴婢,在晉王妃面前可沒多大的排面,奶奶跟著我,不免受委屈。”
姜知甜不管什麼委屈不委屈,她堅持要去。
蘇嬤嬤雖說是宮中奴婢,但宰相門前還七品官呢,和蘇嬤嬤比,她在晉王妃跟前更什麼都不是,求都求不著有個蘇嬤嬤這樣的人能帶她去見晉王妃呢,她怕什麼委屈?
幾經輾轉,終於得了晉王妃的召見。
晉王妃是個三十六七歲的婦人,微微有些豐腴,卻也顯得十分慈祥。
她見著蘇嬤嬤還十分親切:“早聽說嬤嬤出宮,由令侄奉養,倒不成想還有見著嬤嬤的一日。”
她又看向蘇嬤嬤身後的姜知甜,問:“這是你的侄媳兒嗎?”
姜知甜上前見禮:“民女顧姜氏叩見王妃娘娘。”
蘇嬤嬤上前道:“奴婢沒有享福的命,我那侄子前幾年病故了,是顧四爺心善,願意侍我為長輩,給我養老送終,這就是顧四奶奶。”
晉王妃憐憫的望著挺著大肚子,卻仍舊虔誠磕頭的姜知甜,道:“你身子不便,不必拘禮,起來吧。”
她問蘇嬤嬤:“不知嬤嬤來此何事?”
蘇嬤嬤道:“奴婢知道王妃心善,故此腆顏求見,不為別的,是想問問,隨同王爺去中州救災的顧四爺,究竟如何了?”
聽蘇嬤嬤說完,晉王妃十分同情,她道:“王爺事務繁忙,大概半個月不曾往回寄家書,所以具體事宜,我實是不知,不過,我可以幫著問問。”
姜知甜不由得面露懇求。
問是問,但能不能,幫著保下顧知遠的命啊。
晉王妃同情是同情,但一個沒官沒職的小郎中,她是壓根不看在眼裡的。
她道:“不過,醜話說在前頭,王爺他們男人幹的是大事,不是我們這些內宅婦人能指手劃腳的。
再則,時疫無情,這可不是循私的事,否則那可是上萬條人命,甚至還極有可能危害到京城。
這樣大的罪責,不要說我,就是王爺也不擔待不起。”
也只能如此了。
從晉王府出來,姜知甜差點兒沒坐到地上,這些日子的焦慮、緊張,全被這一刻的失望打敗…
蘇嬤嬤扶住她道:“四奶奶,您可千萬保重。”
姜知甜把半個身子的力量都壓在她身上,忽然就落下淚來,道:“嬤嬤說的,我一字一句都聽進了心裡,可我的心,這時候是空的。”
她抓著顧三奶奶的手,求乞的望著她,卻半天也沒說出一個字來。
情緒翻滾,她根本開不了口,只怕一開口就會痛哭不已。
顧三奶奶拍拍她的手:“你放心,他們是親兄弟,三爺不會不管的。”
她安撫姜知甜:“你別多想,我這就讓人安排車,先送你回家。”
徐氏也在聽丫鬟說話:“四奶奶遇著了二爺,二爺和四奶奶說‘節哀’,好像是四爺出了什麼事?”
徐氏不由得蹙眉。
就算顧四爺真出了事,也不能這麼大喇喇的當面同四奶奶說“節哀”吧?
二爺真是不會做事兒。
恰巧顧三奶奶過來代姜知甜告辭,徐氏忙道:“我送兩位弟妹出去。”
又讓人專門為姜知甜準備了軟轎。
她對姜知甜和顧三奶奶道:“二爺心性如稚子,不會說話也不會辦事,我代二爺向兩位弟妹道歉。
至於四爺的事,我回頭讓我爹和大哥幫著問問,若有什麼消息,我讓人給四弟妹送過去。”
這總還算句話。
顧三奶奶不放心,一直把姜知甜送回家。
在車上,姜知甜用帕子捂著嘴,一直嗆咳。
每咳一下,整個人就抖一下,臉上的眼淚汩汩如泉,怎麼也沒個盡頭。
顧三奶奶對她是十分同情,可又沒辦法,只能翻來覆去,挖空心思的安慰她。
下了車,姜知甜捏了捏顧三奶奶的手,以示謝意。
蘇嬤嬤道:“我替四爺和四奶奶謝過三奶奶。”
顧三奶奶道:“快別這麼說,我也沒做什麼,到如今,也只盼著四弟平平安安。”
徐氏和顧三奶奶都送了信兒過來,雖說打聽到顧知遠是跟著晉王去中州防澇,安頓災民,但到底是怎麼個情況,沒人能說得清楚。
也可能,徐氏清楚,但實在不適合現在就和姜知甜說。
姜知甜回來當晚,腹中劇痛,嚇得蘇嬤嬤忙讓人去請郎中。
自然是動了胎氣。
蘇嬤嬤和紫菀等人苦勸,連“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話都說出來了。
姜知甜冷靜下來,明白自己這麼盲目的傷心痛苦毫無用處,她漸漸在心裡打定了主意,也就決心先把身體養好。
等姜知甜的身體穩定下來,她對姜知甜道:“到現在為止,也沒個人能確切的說清楚四爺到底怎麼樣了,不如我去求見晉王妃。”
姜知甜一下子坐了起來:“嬤嬤和晉王妃有多深的交情?”
“不算多深,但終究當年在宮裡見過面,也打過交道。”
“那,我和嬤嬤一起去。”
蘇嬤嬤猶豫:“我不過是宮中的奴婢,在晉王妃面前可沒多大的排面,奶奶跟著我,不免受委屈。”
姜知甜不管什麼委屈不委屈,她堅持要去。
蘇嬤嬤雖說是宮中奴婢,但宰相門前還七品官呢,和蘇嬤嬤比,她在晉王妃跟前更什麼都不是,求都求不著有個蘇嬤嬤這樣的人能帶她去見晉王妃呢,她怕什麼委屈?
幾經輾轉,終於得了晉王妃的召見。
晉王妃是個三十六七歲的婦人,微微有些豐腴,卻也顯得十分慈祥。
她見著蘇嬤嬤還十分親切:“早聽說嬤嬤出宮,由令侄奉養,倒不成想還有見著嬤嬤的一日。”
她又看向蘇嬤嬤身後的姜知甜,問:“這是你的侄媳兒嗎?”
姜知甜上前見禮:“民女顧姜氏叩見王妃娘娘。”
蘇嬤嬤上前道:“奴婢沒有享福的命,我那侄子前幾年病故了,是顧四爺心善,願意侍我為長輩,給我養老送終,這就是顧四奶奶。”
晉王妃憐憫的望著挺著大肚子,卻仍舊虔誠磕頭的姜知甜,道:“你身子不便,不必拘禮,起來吧。”
她問蘇嬤嬤:“不知嬤嬤來此何事?”
蘇嬤嬤道:“奴婢知道王妃心善,故此腆顏求見,不為別的,是想問問,隨同王爺去中州救災的顧四爺,究竟如何了?”
聽蘇嬤嬤說完,晉王妃十分同情,她道:“王爺事務繁忙,大概半個月不曾往回寄家書,所以具體事宜,我實是不知,不過,我可以幫著問問。”
姜知甜不由得面露懇求。
問是問,但能不能,幫著保下顧知遠的命啊。
晉王妃同情是同情,但一個沒官沒職的小郎中,她是壓根不看在眼裡的。
她道:“不過,醜話說在前頭,王爺他們男人幹的是大事,不是我們這些內宅婦人能指手劃腳的。
再則,時疫無情,這可不是循私的事,否則那可是上萬條人命,甚至還極有可能危害到京城。
這樣大的罪責,不要說我,就是王爺也不擔待不起。”
也只能如此了。
從晉王府出來,姜知甜差點兒沒坐到地上,這些日子的焦慮、緊張,全被這一刻的失望打敗…
蘇嬤嬤扶住她道:“四奶奶,您可千萬保重。”
姜知甜把半個身子的力量都壓在她身上,忽然就落下淚來,道:“嬤嬤說的,我一字一句都聽進了心裡,可我的心,這時候是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