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要知道,撫遠侯是收我兵權的軍侯,而薛相只是個文臣,讓薛相和刑部主理撫遠侯的事情,那擺明了是想在這件事上殺了撫遠侯的威風,削弱撫遠侯的實力,看來這朝中,真的是要變天了。
至少從撫遠侯這件事上就不難看出,太子只怕是要廢了,晉王馬上就要上位了。
有好些個心思靈活的,趕著第一波上前向薛相道喜,薛相看的出來,還是十分受用的,一路呵呵呵呵的出了大殿,雲公良和魏堯走在一起,魏堯雙手攏在袖中,不言不語,雲公良看向他,輕聲問了句:
“皇上的身子……如何了?”
滿朝文武只看見朝中風向轉變,卻沒幾個真正關心皇上的身體如何。
魏堯勾起一抹無奈的笑,沒有回答雲公良的話,雲公良便猜到皇上的身子是真的出了問題,要不然像今天這樣的事情,怎麼會做出這樣糙率的決定呢。
撫遠侯縱然有罪,可是畢竟是一等軍侯,被三洲十三府的官員聯名告發,這樣的大事,至少得先讓刑部大理寺調查一番再做定奪,而不是讓薛相和刑部直接把撫遠侯抓回京城受審,這樣不僅讓南方的軍方勢力產生動搖,更會讓撫遠侯狗急跳牆。
至於薛相那邊,眾臣可能想到的是太子病重,晉王可能會頂替而上,成為新一任太子,薛家的聲勢會因此水漲船高,可是他們也不想想,撫遠侯是什麼人?他會束手就擒,被薛相拿捏住?只要稍微往深里想想就知道,薛相接了這麼個燙手山芋,能得到什麼好嗎?到時候跟撫遠侯斗個兩敗俱傷,就算是最好的結果了,如果被撫遠侯反咬一口,那也夠薛相一黨喝一壺的。
“岳父最近怎麼樣?”
自從薛相得勢,對雲公良手下的人大肆更替,有形無形中都架空了雲公良的權利,讓他成了個光板相國。
“最近吃得好,睡得香,肩上前所未有的輕鬆。”雲公良邊說邊笑,相比從前那成天忙碌的時候,現在的他確實看起來氣色好了很多,不復從前為國事操勞的焦慮。
魏堯輕笑,雲公良以為他不相信,又娓娓追加道:
“你別不相信啊。我以前想不明白,覺得人既然來這世間一遭,總要做出點功績,才不枉為人,當官之前,我是侯府的庶子,處處要看嫡母,嫡兄的臉色,當時覺得若不讀書,那這輩子就毀了,特別不服氣,日夜苦讀,讓我考了個不錯的功名,拜得名師,走上這條路,外放那十二年,我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不敢有任何懈怠,終於老天給了我個機會,讓我到了京城裡,趕上恩師隱退,將這一班子交到我的手中,讓我憑藉這樣的資歷,坐上了相國的位置,看似風光了這麼些年,實際上各種苦楚辛勞,只有我自己知道。廢寢忘食,虛耗精神,積累下了一身的病。”
“不過現在,我算是想通了,人活著幹嘛非得這麼累呢。短短几十年的命,到最後也不過就是一杯黃土。我從前信奉的是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不敢有絲毫懈怠,但現在,我更傾向於道家,無為而治,一切順應天命,順應時局,順應命運本身的軌跡……”
雲公良對魏堯說了很多,翁婿倆走在出宮的狹長通道之上,難得的安寧清靜,魏堯安靜的聽著雲公良的話,雲公良不緊不慢的與他說著,平靜又淡泊。
“說實在的,上回蘇鐸的事情,讓我很害怕,招福她娘是那樣的身份,我一早就知道,她曾經想過要一死了之,怕連累了我和孩子,所以那時我才生了退隱之心,想帶著她離開京城,但想來那樣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反而是逃避,將一切都推到了你和招福身上,留下蘇鐸確實是個禍端,也是多虧了你。”
雲公良這是第一,與魏堯當面提起這件事情,發自真心的對魏堯道謝,是魏堯的當機立斷,把他和范氏從生死邊緣拉了回來。
魏堯微微一笑:“沒有事先與岳父商量,是我的錯。但事急從權,蘇鐸是駙馬,又是吏部尚書,平常想要靠近他很難,那天晚上是個絕好的時機。”
道理雲公良都懂,點頭說道:“你做的對,若是與我商量了,只怕我還沒有你的魄力。”
“太子的傷只怕好不了了,你說皇上會有立晉王為太子的心思嗎?”雲公良又把話題轉到了這件事上面。
魏堯深吸一口氣,無奈一嘆:“只怕父皇現在,什麼心思都不會有了。”
果然,他猜的不錯。
雲公良眉峰微蹙:“真的很嚴重嗎?”
魏堯沉吟片刻後,點了點頭,其餘就沒有多說什麼了。雲公良明白他的意思,皇帝身子大不如前,最近更是糊裡糊塗的,連撫遠侯這麼大的事情他都不管不顧,那麼廢不廢太子,他可能確實也管不到了吧。
“裴家到底是裴家,縱然沉寂十年,可一出手,卻是這等翻雲覆雨的威力。皇上這輩子做的最錯的事情,只怕就是十年前將裴家流放西北了吧。”
裴家不是袁家,一直都以輔佐皇室,安定天下為己任,就算是受君疑惑,都未曾改變其忠君之心,畢竟如果當年裴家有任何異心,在皇帝下達流放裴家的命令時,裴家就會奮起反抗,那時候,說不準這個天下是不是還會姓魏,但裴家沒有做,而是安安分分的做了一個臣子該做的事情,原以為好的態度會讓皇帝收回成命,就算不收回成命,那至少也不該再做打壓,然而……裴家滿門女眷的性命還是因此而賠了上去。
這讓裴家怎麼能夠咽下這口氣呢。韜光養晦,暗自療傷,等到十年之後,捲土重來。
在裴家回京之前,京里出的那些大事,如今想來,哪一件和裴氏沒有關聯呢,杜抻被抓,舉家流放,褚聞傑被殺,如今輪到撫遠侯了,這三位便是當年誣告裴家的主力,一個接著一個的倒台,表面上看起來,他們自己做錯了事情,跟裴家沒有任何關聯,跟定王沒有關係,然而背地裡若非裴家干擾,又怎麼可能會是這樣的結果呢。就連太子,晉王,寧王的事情,若說沒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雲公良一萬個不相信,畢竟這件事到最後,受益最大的,只會是裴家和定王。
對於雲公良的評價,魏堯冷笑一聲:“有好些事情,做了就是做了,無法挽回。最近發生的事情,也讓我覺得很無奈,然而想停止卻是不能了,只能順著這樣的軌跡做下去。”
兩人沉默了一會兒,快要走到宮門的時候,雲公良才停住腳步,拍了拍魏堯的肩膀:“如今你是淑妃和裴家的支柱,今後會如何,誰都說不清楚,但只有一點,做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憑心而為,不可做那良心不安之事,功績是一時的,但良心不安卻會追隨一世。”
他始終覺得,魏堯不是個功利之人,淑妃復位,裴家回京,他暗地裡做出很大的貢獻,但未必就是為了自己,當年他的父親將外祖家流放,將他的生母驅逐出宮,讓他在宮中過了好幾年孤立無援,處處受欺的日子,據說當年他悄悄跟著外祖一家流放到西北去,可見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他幫裴家回京,為的是裴家死去的那些女眷,為的是不再讓裴家留在西北,如今裴家確實回來了,但是裴家要報仇,要向他的父皇和兄弟們復仇,裴家把魏堯推上至高之位的代價,就是要剷除他的父皇,他的兄弟,這些事情,若是成了,那麼終將成為魏堯今後人生中難以消除的不安,他會一輩子帶著愧疚坐在那至高無上的位置上。一年兩年不覺得有什麼,三年四年,五年八年,十年二十年之後,他依舊難以擺脫害死父兄的陰影,如此周而復始,煎熬一生。
雲公良的話讓魏堯動容,似乎被人直接說中了心思一般,對著雲公良深深一揖:
“多謝岳父指教,憑心而為四個字,我記下了。”
‘我記下了’這幾個字,就像是一句重如磐石的承諾般,深深的印刻在了魏堯的心中。
第210章
因為皇帝的一句話, 使得原本暗cháo洶湧的朝政變得更加波濤洶湧了, 薛相讓刑部發通緝令直接將撫遠侯擒回京城,刑部尚書趙暢和定王魏堯皆以撫遠侯未審訊定罪為由,拒絕簽發通緝公文,薛相氣極,想把這事兒稟告皇上知曉,想告刑部和定王不配合, 然而他的奏摺送入宮中, 就被駁回, 理由是皇上有令, 撫遠侯案未有結果之前,不得再稟。
薛相無奈,只好跟晉王商議, 由晉王派人去嶺南,將撫遠侯請回京城來協助審理案情。但誰都知道撫遠侯的勢力有多大, 如何選人卻成了晉王最頭疼的問題, 最終選了一個袁家旁支遠親前往嶺南, 言明需客客氣氣的把撫遠侯請回京城。
這件事進行期間,魏堯和刑部就沒什麼緊要的事情要做, 魏堯樂得每天在家裡陪伴雲招福,跟雲招福身邊的奶娘學了好幾天, 從每天吃什麼,要注意什麼,多長時間要起來走一圈, 坐躺分別是多長時間合適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事無巨細,盡數掌握。
到現在大半個月過去了,魏堯已經掌握了很多技能,包括已經會煮簡單的麵條和煮雞蛋了,這源於有一日夜裡,雲招福肚子餓的難受,廚子才剛剛回去歇著,雲招福不願把人家再喊起來,想忍一忍的,沒想到魏堯自告奮勇去廚房,奮鬥好長時間都不回來,雲招福怕他把廚房給燒了,於是起床去看他,就見廚房地上,桌面上一片狼藉,不過魏堯手裡卻端了一碗仿佛閃著金光的麵條,還很專業的加了個雞蛋,可把雲招福給感動的要命啊。
儘管那碗麵條現在回想起來淡而無味,但不知道為什麼,當時就覺得很好吃。
在魏堯的精心餵養之下,雲招福覺得自己至少圓了好幾圈,走起路來都有些吃力的感覺。
一個月以後,撫遠侯終於被晉王‘請’回了京城,雲招福以為,這下魏堯得有事幹了,沒想到,他還是成天窩在家裡陪她,弄得雲招福都有點拿不準了,問他:
“撫遠侯回京了,你怎麼不去審訊?”
魏堯拿著本書,躺在陰涼的紫藤花架下面,一邊吃水果,一邊漫不經心的回道:“審訊有薛相在就成了,我不便干涉太多。”
雲招福看著魏堯,略微狐疑的看著他,一語就猜中他的意圖:
“你們想害薛相?”
魏堯將書本放下,與雲招福四目相對,習習涼風吹來,飄著池塘里的荷花香,魏堯的眼睛裡滿是光亮,一閃一閃的透著狡黠:
“也不能這麼說,薛相他博古通今,又壯志凌雲,剛正不阿,撫遠侯到底是我嫡母的兄長,沾著親呢,我不便插手。”
魏堯的這理由也是夠冠冕堂皇的,雲招福暗自替薛相捏一把老汗,這薛相現在就覺得自己已經把控了朝政,寧王被抓,太子重傷不愈,仿佛這儲君的位置已經到了晉王的手中,而朝中大半官員,也在表面上對他表現出了臣服,薛相對現在的形勢相當滿意,所以,才不會非要拉著魏堯一起審訊撫遠侯呢,魏堯在他眼中,依舊是個沒有前途的皇子,何必讓魏堯跟著他打醬油,占便宜呢。
至少從撫遠侯這件事上就不難看出,太子只怕是要廢了,晉王馬上就要上位了。
有好些個心思靈活的,趕著第一波上前向薛相道喜,薛相看的出來,還是十分受用的,一路呵呵呵呵的出了大殿,雲公良和魏堯走在一起,魏堯雙手攏在袖中,不言不語,雲公良看向他,輕聲問了句:
“皇上的身子……如何了?”
滿朝文武只看見朝中風向轉變,卻沒幾個真正關心皇上的身體如何。
魏堯勾起一抹無奈的笑,沒有回答雲公良的話,雲公良便猜到皇上的身子是真的出了問題,要不然像今天這樣的事情,怎麼會做出這樣糙率的決定呢。
撫遠侯縱然有罪,可是畢竟是一等軍侯,被三洲十三府的官員聯名告發,這樣的大事,至少得先讓刑部大理寺調查一番再做定奪,而不是讓薛相和刑部直接把撫遠侯抓回京城受審,這樣不僅讓南方的軍方勢力產生動搖,更會讓撫遠侯狗急跳牆。
至於薛相那邊,眾臣可能想到的是太子病重,晉王可能會頂替而上,成為新一任太子,薛家的聲勢會因此水漲船高,可是他們也不想想,撫遠侯是什麼人?他會束手就擒,被薛相拿捏住?只要稍微往深里想想就知道,薛相接了這麼個燙手山芋,能得到什麼好嗎?到時候跟撫遠侯斗個兩敗俱傷,就算是最好的結果了,如果被撫遠侯反咬一口,那也夠薛相一黨喝一壺的。
“岳父最近怎麼樣?”
自從薛相得勢,對雲公良手下的人大肆更替,有形無形中都架空了雲公良的權利,讓他成了個光板相國。
“最近吃得好,睡得香,肩上前所未有的輕鬆。”雲公良邊說邊笑,相比從前那成天忙碌的時候,現在的他確實看起來氣色好了很多,不復從前為國事操勞的焦慮。
魏堯輕笑,雲公良以為他不相信,又娓娓追加道:
“你別不相信啊。我以前想不明白,覺得人既然來這世間一遭,總要做出點功績,才不枉為人,當官之前,我是侯府的庶子,處處要看嫡母,嫡兄的臉色,當時覺得若不讀書,那這輩子就毀了,特別不服氣,日夜苦讀,讓我考了個不錯的功名,拜得名師,走上這條路,外放那十二年,我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不敢有任何懈怠,終於老天給了我個機會,讓我到了京城裡,趕上恩師隱退,將這一班子交到我的手中,讓我憑藉這樣的資歷,坐上了相國的位置,看似風光了這麼些年,實際上各種苦楚辛勞,只有我自己知道。廢寢忘食,虛耗精神,積累下了一身的病。”
“不過現在,我算是想通了,人活著幹嘛非得這麼累呢。短短几十年的命,到最後也不過就是一杯黃土。我從前信奉的是儒家思想,仁義禮智信,不敢有絲毫懈怠,但現在,我更傾向於道家,無為而治,一切順應天命,順應時局,順應命運本身的軌跡……”
雲公良對魏堯說了很多,翁婿倆走在出宮的狹長通道之上,難得的安寧清靜,魏堯安靜的聽著雲公良的話,雲公良不緊不慢的與他說著,平靜又淡泊。
“說實在的,上回蘇鐸的事情,讓我很害怕,招福她娘是那樣的身份,我一早就知道,她曾經想過要一死了之,怕連累了我和孩子,所以那時我才生了退隱之心,想帶著她離開京城,但想來那樣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反而是逃避,將一切都推到了你和招福身上,留下蘇鐸確實是個禍端,也是多虧了你。”
雲公良這是第一,與魏堯當面提起這件事情,發自真心的對魏堯道謝,是魏堯的當機立斷,把他和范氏從生死邊緣拉了回來。
魏堯微微一笑:“沒有事先與岳父商量,是我的錯。但事急從權,蘇鐸是駙馬,又是吏部尚書,平常想要靠近他很難,那天晚上是個絕好的時機。”
道理雲公良都懂,點頭說道:“你做的對,若是與我商量了,只怕我還沒有你的魄力。”
“太子的傷只怕好不了了,你說皇上會有立晉王為太子的心思嗎?”雲公良又把話題轉到了這件事上面。
魏堯深吸一口氣,無奈一嘆:“只怕父皇現在,什麼心思都不會有了。”
果然,他猜的不錯。
雲公良眉峰微蹙:“真的很嚴重嗎?”
魏堯沉吟片刻後,點了點頭,其餘就沒有多說什麼了。雲公良明白他的意思,皇帝身子大不如前,最近更是糊裡糊塗的,連撫遠侯這麼大的事情他都不管不顧,那麼廢不廢太子,他可能確實也管不到了吧。
“裴家到底是裴家,縱然沉寂十年,可一出手,卻是這等翻雲覆雨的威力。皇上這輩子做的最錯的事情,只怕就是十年前將裴家流放西北了吧。”
裴家不是袁家,一直都以輔佐皇室,安定天下為己任,就算是受君疑惑,都未曾改變其忠君之心,畢竟如果當年裴家有任何異心,在皇帝下達流放裴家的命令時,裴家就會奮起反抗,那時候,說不準這個天下是不是還會姓魏,但裴家沒有做,而是安安分分的做了一個臣子該做的事情,原以為好的態度會讓皇帝收回成命,就算不收回成命,那至少也不該再做打壓,然而……裴家滿門女眷的性命還是因此而賠了上去。
這讓裴家怎麼能夠咽下這口氣呢。韜光養晦,暗自療傷,等到十年之後,捲土重來。
在裴家回京之前,京里出的那些大事,如今想來,哪一件和裴氏沒有關聯呢,杜抻被抓,舉家流放,褚聞傑被殺,如今輪到撫遠侯了,這三位便是當年誣告裴家的主力,一個接著一個的倒台,表面上看起來,他們自己做錯了事情,跟裴家沒有任何關聯,跟定王沒有關係,然而背地裡若非裴家干擾,又怎麼可能會是這樣的結果呢。就連太子,晉王,寧王的事情,若說沒有人在背後推波助瀾,雲公良一萬個不相信,畢竟這件事到最後,受益最大的,只會是裴家和定王。
對於雲公良的評價,魏堯冷笑一聲:“有好些事情,做了就是做了,無法挽回。最近發生的事情,也讓我覺得很無奈,然而想停止卻是不能了,只能順著這樣的軌跡做下去。”
兩人沉默了一會兒,快要走到宮門的時候,雲公良才停住腳步,拍了拍魏堯的肩膀:“如今你是淑妃和裴家的支柱,今後會如何,誰都說不清楚,但只有一點,做人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憑心而為,不可做那良心不安之事,功績是一時的,但良心不安卻會追隨一世。”
他始終覺得,魏堯不是個功利之人,淑妃復位,裴家回京,他暗地裡做出很大的貢獻,但未必就是為了自己,當年他的父親將外祖家流放,將他的生母驅逐出宮,讓他在宮中過了好幾年孤立無援,處處受欺的日子,據說當年他悄悄跟著外祖一家流放到西北去,可見是個重情重義的人,他幫裴家回京,為的是裴家死去的那些女眷,為的是不再讓裴家留在西北,如今裴家確實回來了,但是裴家要報仇,要向他的父皇和兄弟們復仇,裴家把魏堯推上至高之位的代價,就是要剷除他的父皇,他的兄弟,這些事情,若是成了,那麼終將成為魏堯今後人生中難以消除的不安,他會一輩子帶著愧疚坐在那至高無上的位置上。一年兩年不覺得有什麼,三年四年,五年八年,十年二十年之後,他依舊難以擺脫害死父兄的陰影,如此周而復始,煎熬一生。
雲公良的話讓魏堯動容,似乎被人直接說中了心思一般,對著雲公良深深一揖:
“多謝岳父指教,憑心而為四個字,我記下了。”
‘我記下了’這幾個字,就像是一句重如磐石的承諾般,深深的印刻在了魏堯的心中。
第210章
因為皇帝的一句話, 使得原本暗cháo洶湧的朝政變得更加波濤洶湧了, 薛相讓刑部發通緝令直接將撫遠侯擒回京城,刑部尚書趙暢和定王魏堯皆以撫遠侯未審訊定罪為由,拒絕簽發通緝公文,薛相氣極,想把這事兒稟告皇上知曉,想告刑部和定王不配合, 然而他的奏摺送入宮中, 就被駁回, 理由是皇上有令, 撫遠侯案未有結果之前,不得再稟。
薛相無奈,只好跟晉王商議, 由晉王派人去嶺南,將撫遠侯請回京城來協助審理案情。但誰都知道撫遠侯的勢力有多大, 如何選人卻成了晉王最頭疼的問題, 最終選了一個袁家旁支遠親前往嶺南, 言明需客客氣氣的把撫遠侯請回京城。
這件事進行期間,魏堯和刑部就沒什麼緊要的事情要做, 魏堯樂得每天在家裡陪伴雲招福,跟雲招福身邊的奶娘學了好幾天, 從每天吃什麼,要注意什麼,多長時間要起來走一圈, 坐躺分別是多長時間合適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事無巨細,盡數掌握。
到現在大半個月過去了,魏堯已經掌握了很多技能,包括已經會煮簡單的麵條和煮雞蛋了,這源於有一日夜裡,雲招福肚子餓的難受,廚子才剛剛回去歇著,雲招福不願把人家再喊起來,想忍一忍的,沒想到魏堯自告奮勇去廚房,奮鬥好長時間都不回來,雲招福怕他把廚房給燒了,於是起床去看他,就見廚房地上,桌面上一片狼藉,不過魏堯手裡卻端了一碗仿佛閃著金光的麵條,還很專業的加了個雞蛋,可把雲招福給感動的要命啊。
儘管那碗麵條現在回想起來淡而無味,但不知道為什麼,當時就覺得很好吃。
在魏堯的精心餵養之下,雲招福覺得自己至少圓了好幾圈,走起路來都有些吃力的感覺。
一個月以後,撫遠侯終於被晉王‘請’回了京城,雲招福以為,這下魏堯得有事幹了,沒想到,他還是成天窩在家裡陪她,弄得雲招福都有點拿不準了,問他:
“撫遠侯回京了,你怎麼不去審訊?”
魏堯拿著本書,躺在陰涼的紫藤花架下面,一邊吃水果,一邊漫不經心的回道:“審訊有薛相在就成了,我不便干涉太多。”
雲招福看著魏堯,略微狐疑的看著他,一語就猜中他的意圖:
“你們想害薛相?”
魏堯將書本放下,與雲招福四目相對,習習涼風吹來,飄著池塘里的荷花香,魏堯的眼睛裡滿是光亮,一閃一閃的透著狡黠:
“也不能這麼說,薛相他博古通今,又壯志凌雲,剛正不阿,撫遠侯到底是我嫡母的兄長,沾著親呢,我不便插手。”
魏堯的這理由也是夠冠冕堂皇的,雲招福暗自替薛相捏一把老汗,這薛相現在就覺得自己已經把控了朝政,寧王被抓,太子重傷不愈,仿佛這儲君的位置已經到了晉王的手中,而朝中大半官員,也在表面上對他表現出了臣服,薛相對現在的形勢相當滿意,所以,才不會非要拉著魏堯一起審訊撫遠侯呢,魏堯在他眼中,依舊是個沒有前途的皇子,何必讓魏堯跟著他打醬油,占便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