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思源教授把我帶上直升飛機,飛到附近不遠處的一艘考察船上。

  “你的朋友帶來了消息,”他手指著棲息在船欄杆上的小海鷗,對我說,“我剛從古扶桑國回來,追蹤慧深和尚的先驅者,考察一條失蹤的航線,在這兒失去了線索,正好遇見了它。”

  “你說什麼!扶桑國在哪兒?”我想起了船板木的記載,激動地問他。

  “扶桑國就是墨西哥呀!”楊思源教授解釋說,“這是懂得一點考古知識的人們都知道的常識。”

  他聽完了我的敘述,比我更加激動,緊緊握住我的手說:“謝謝你,現在一切都明白了。”

  楊思源教授的知識非常淵博,很快就解開了船板和青銅劍柄上的兩段文字的啞迷。

  復原了船板木上的記載是:“越王鹿郢元年,自扶桑還,船壞於洲。困居荒島,思返故土。”

  青銅劍柄上的篆文是:“越王勾踐三年,鑄於會稽。”

  楊思源教授解釋說:“勾踐和鹿郢都是古越國的國王,會稽在浙江紹興境內,是古越國的一個都城。鑄造青銅劍的勾踐三年是公元前494年,古代沉船水手被困在環洲的鹿郢元年是公元前464年。這些無名水手是從扶桑國回來的,比慧深和尚早一千年到達美洲,是最早發現美洲的航海家。”

  想不到的是,楊教授沒有找到的證據,我竟在無意中得到了。為了驗證我所得到的木片,是否和海底的青銅劍是同一艘沉船的遺物,他把木片送進考察船上的實驗室,很快就得出了它的放射性C14的年齡是距今約2480年,兩者的年齡值完全一致。古越國位於東海濱,航海事業十分發達。當地的居民很早就掌握了遠洋航行的技術,漂過浩瀚無邊的太平洋,鋪設了中國和美洲聯繫的第一座水上“橋樑”。可惜的是,那塊刻寫著文字的船板木已經失落了。要不,把它帶回去,送進歷史博物館該有多好。

  “我們一定會找到新的證據,”楊思源教授安慰我說,“重要的是,我們已經查明了一個歷史情況,找到了通往古扶桑國的失蹤的航線。”

  他脫下帽子,命令考察船圍繞惡浪洶湧的環洲緩緩駛行一圈,拉了三聲長長的汽笛。

  “為了紀念開闢這條航線的勇敢的古代水手,也為了慶祝迅疾的海風在島上不住上下盤旋。我凝望著這座荒涼的珊瑚島,回想起了經過的一切。呵,多麼激動呀!我終於如願以償,揭開了歷史的疑謎,找到了這條失蹤的航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