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頁
後邊這些話是黃菁菁教他的,集市上有好些人家賣佐料粉,萬一請了些大嘴巴的人把磨佐料粉的流程說出去,他們家生意會收到巨大的衝擊。
今年最緊要的就是把作坊的名聲傳出去,多簽些契約,如此的話,作坊的生意才會好。
人群中靜默了片刻,慢慢有人朝老花移去,是秦氏,她直言道,“我老婆子上了年紀,田地的活幫不了多少忙,來作坊幫忙好啊,不說其他活如何,生火不成問題……”
她打開了話匣子,接下來又兩三個人朝老花挪去,活計分輕重,工錢自然不同,這點周士武讓趙吉瑞和大家說清楚了的。
竹籃子的人沒有算在請的人裡邊,只因竹籃子是按個數算的,農閒多編些,農忙少編些,能讓村里漢子騰出時間做農活。
黃三娘站在人群中,有些躍躍欲試,但看周士武緊繃的情緒,又忍住了,以周士武的性子,如何會讓自己進作坊幫忙,她回眸瞅了眼身後的三個兒媳,大兒媳性子憨厚她離不開,二兒媳婦把周士武得罪了,三兒媳婦要帶孩子沒空。
所以,她只能眼睜睜看著掙錢的機會被別人拿去。
大約一盞茶的工夫,想清楚的人回過神來,紛紛上前要老花留個名額,不一會兒就有五十多人,周士武叫著趙吉瑞和劉大商量了通,患均不患寡,儘量一戶人家挑一個,不得罪人。
人請好了,接下來就是練習,生火和炒米粉是關鍵,周士武和周士仁親自教導,趙二兩則和李叔他們聊編竹籃子的步驟,作坊熱鬧了一天,太陽西沉,作坊才安靜下來,周士仁回鎮上去了,周士武住在作坊,縱使累得筋疲力盡,但聊起作坊的事兒,雙眼泛著鋥亮的光。
“娘,後天就開始忙活了,您看看我還有哪兒沒有思考周全的,提出來好跟大家說說。”作坊的章程是他依著豆腐作坊的依葫蘆畫瓢,但黃菁菁補充了很多,尤其是竹籃子,用不著寫上周家的名號,往後只要看到竹籃子的編法就能明白一二,多虧趙二兩手巧,將竹篾破開,在正面編了朵花兒出來。
黃菁菁給他夾了塊肉,讓他吃了趕緊回作坊休息,“沒什麼補充的了,你出門跑生意,凡事多留個心眼。”
周士仁守著作坊,周士武則外出賣佐料粉,爭取多拉攏些客戶,有生意,作坊才能運營,想了想,她道,“外鎮若是有自己賣佐料粉的,你同意他們也好,強龍鬥不過地頭蛇,別什麼都想自己來。”
周士武說了一天的話,聲音有些嘶啞,點頭道,“娘,您放心就是了,我明白的,批發給他們,咱也能掙錢。”
劉慧梅坐在旁邊,認真吃著自己碗裡的飯,她從上回搬過來就沒再搬回去,黃菁菁不攆人,她便故作不知,罵她死皮賴臉也好,裝傻充愣也罷,對自己好的比什麼都重要,她抬起頭,看向周士武,踟躕道,“二弟,作坊還要人不?”
周士武蹙了下眉,語氣冷淡了很多,“大嫂想說什麼?”
“大雙小雙年前就能斷奶了,我聽花叔說明年不養豬了,想讓他們照顧大雙小雙,自己掙點銀錢。”她和周士文和離了,總要為自己打算,回娘家是不可能了,劉樁做賊被稻源村的里正攆出了村,肖氏對她恨之入骨,她想找門活計,為自己將來打算。
周士武側目看向老花和黃菁菁,“明年不養豬了?我也想和娘說這事呢,作坊生意走上正軌肯定是能掙錢的,您和花叔好好享福就是,別太累著自己了。”
老花餵米久吃著雞蛋羹,抬眉道,“是啊,明年侍弄家裡的兩畝菜地就是了,其他就不管了。”
養豬的話太累人了,成天到晚惦記豬糙,生怕豬沒吃的,比照顧米久都累,家裡不缺錢了,犯不著把自己折騰得辛苦,不養豬,他能騰出更多時間做家務活,黃菁菁也輕鬆些。
“是啊。”周士武附和了句,看劉慧梅還等著他答案,頓道,“明年再說吧,大雙小雙這不還沒斷奶呢。”
要他說,黃菁菁的體力照顧兩個孩子壓根照看不過來,但大雙小雙是他大哥的孩子,沒理由黃菁菁幫他帶了米久,輪到大雙小雙就不肯了,他朝黃菁菁道,“娘,若是您忙不過來,就在村里請個幫工,咱給她工錢就是了。”
黃菁菁好笑,又替他夾了塊肉,“當自己有多少錢呢,作坊養著一幫人,你不勤快些,有你哭的時候,還請人,過幾年再說吧。”
周士武孝順,她心裡自然歡喜,但不養豬,日子就清閒多了,且蔬菜不是一年四季都有,閒暇的時間多的是。
“娘,您等著,我看作坊是能掙錢的。”南邊那位商人願意花五十兩買佐料粉的配方,一定是看出佐料粉能掙錢,否則哪兒願意花那麼多錢,別人行的,他沒理由不行。
“知道了,趕緊吃,吃了回去睡覺,明天還得繼續教大家,事情多著呢。”黃菁菁催促道。
村里人吃苦耐勞,學了三四天的工夫漸漸摸出門路,待炒出來的米粉剛剛好的時候,左右幫工都開始忙活了,剛開始階段,大家異常興奮激動,一天下來沒有偷懶的,趙吉瑞他們負責監工,早上做兩個時辰,下午兩個時辰,每做一個時辰能休息會兒,中午能休息一個時辰,讓大家別太辛苦了。
作坊煙囪一整天冒著青煙,柴火一捆一捆的往作坊拉,柴灰一背簍一背簍往外背,村里竟無一人打聽內里的事兒,外村來買佐料粉的客人問起,他們還會讓別問,黃菁菁清楚大家是擔心吃牢飯,和作坊幫工的人簽了契約,作坊裡邊的事兒不能和外邊人說,這點來看,村里人普遍還是老實的,生怕說錯話壞了事。
作坊的名聲散開,有主動上門找周士武做生意的,周家名下算有兩門值錢的生意,除了佐料粉還有按捏,按捏的生意好,劉氏和徐氏要忙活到很晚,徐氏常常要第二天早上才能回村,掙了錢跟風的人就多了,鎮上多了按捏鋪子,他們不敢明晃晃的按捏全身,打著按捏腿的招牌,一家人開的鋪子,男女都能接活,劉氏不怎麼出去串門,不知曉此事。
黃菁菁則不放在心上,便是方家也不當回事,周家和方家在按捏這塊積攢了許多老主顧,尤其周家,來按捏的多是鎮上的老太太們,她們看著周家起步的,劉氏手藝如何比誰都清楚,哪兒會冒著風險選擇別家。
有人想買按捏的手藝,出價高達二十兩,周士武想也不想給回絕了,作坊能持續多久尚不可知,按捏是他們全家保底掙錢的路子,哪兒能斷了,但他八面玲瓏,不會輕易得罪人,主動提出可以批發些佐料粉給他們,外鎮的集市還沒佐料粉賣。
一來二去,又促成了幾樁生意。
佐料粉的生意蒸蒸日上,在劉青考中秀才請黃菁菁做席面後更是又上了層樓,劉青成了稻源村唯一的秀才,出門做客的次數多,每一次他都會拿周家的佐料粉當伴手禮之一,拿黃菁菁的話說,成了周家的活招牌,主動找他的酒樓鋪子多了很多,便是桑鎮都有人慕名而來。
周圍幾個縣城就沒不知道粉蒸肉的,吃粉蒸肉,必不可少的就是周家的佐料粉,這幾乎成了招待客人的基本菜餚。
又東去秋來,到了一年最忙碌的季節。
稻穗黃了,黃燦燦的隨風晃動,清澈澄明的稻田裡,偶有一兩隻小魚游過,穿著麻布衣衫的漢子光腳踩下,頓時,周圍的水渾濁不堪,漢子彎腰搬起缺口的石頭,只聽汩汩的水流緩緩下流,在缺口盤旋成細小的漩渦,旁邊稻田幹活的人抬起頭來擦汗,視線掃過漢子,朗聲道,“周二,今天這麼早就回來了啊?”
周士武蹭了蹭腳上的泥匠,站在田埂上,飛揚的眉梢揚起淺笑來,“回了,李叔,忙呢,明天作坊休息四天,李大他們能下田幹活了。”
“他今早和我說了,田裡的事兒又不多,哪兒用得著休息。”
周士武答了句,到水清澈的地方洗了腳,穿上鞋子朝村里走,道路兩側,破敗不堪的茅糙屋大多是翻新過的,漏風的牆壁重新刷了層泥,看上去跟新的一樣,牛拴在樹邊,他剛解了繩子,對面竹林衝出來一幫孩子,為首的七八歲,見著他,齊聲喊了聲周二叔,他樂呵的應了句,從背簍里抓了把糖,每個孩子分了點,隨即坐上牛車,揮著鞭子緩緩離去。
經過菜地時,他的目光落在彎腰移栽菜苗的婦人身上,跳下牛車,大喊了聲,“娘,我回來了。”
不待聞聲轉頭的黃菁菁有什麼反應,他旁邊搓泥巴湯圓的孩子先反應過來,扔了手裡的泥,稚聲道,“爹爹回,爹爹回。”
周士武臉上笑意更甚,忍不住提醒,“你慢些,爹爹給你買了糖,桃花姐姐和梨花姐姐呢?”
米久指著屋子,兩隻食指碰了碰,“繡繡,花花。”
今年最緊要的就是把作坊的名聲傳出去,多簽些契約,如此的話,作坊的生意才會好。
人群中靜默了片刻,慢慢有人朝老花移去,是秦氏,她直言道,“我老婆子上了年紀,田地的活幫不了多少忙,來作坊幫忙好啊,不說其他活如何,生火不成問題……”
她打開了話匣子,接下來又兩三個人朝老花挪去,活計分輕重,工錢自然不同,這點周士武讓趙吉瑞和大家說清楚了的。
竹籃子的人沒有算在請的人裡邊,只因竹籃子是按個數算的,農閒多編些,農忙少編些,能讓村里漢子騰出時間做農活。
黃三娘站在人群中,有些躍躍欲試,但看周士武緊繃的情緒,又忍住了,以周士武的性子,如何會讓自己進作坊幫忙,她回眸瞅了眼身後的三個兒媳,大兒媳性子憨厚她離不開,二兒媳婦把周士武得罪了,三兒媳婦要帶孩子沒空。
所以,她只能眼睜睜看著掙錢的機會被別人拿去。
大約一盞茶的工夫,想清楚的人回過神來,紛紛上前要老花留個名額,不一會兒就有五十多人,周士武叫著趙吉瑞和劉大商量了通,患均不患寡,儘量一戶人家挑一個,不得罪人。
人請好了,接下來就是練習,生火和炒米粉是關鍵,周士武和周士仁親自教導,趙二兩則和李叔他們聊編竹籃子的步驟,作坊熱鬧了一天,太陽西沉,作坊才安靜下來,周士仁回鎮上去了,周士武住在作坊,縱使累得筋疲力盡,但聊起作坊的事兒,雙眼泛著鋥亮的光。
“娘,後天就開始忙活了,您看看我還有哪兒沒有思考周全的,提出來好跟大家說說。”作坊的章程是他依著豆腐作坊的依葫蘆畫瓢,但黃菁菁補充了很多,尤其是竹籃子,用不著寫上周家的名號,往後只要看到竹籃子的編法就能明白一二,多虧趙二兩手巧,將竹篾破開,在正面編了朵花兒出來。
黃菁菁給他夾了塊肉,讓他吃了趕緊回作坊休息,“沒什麼補充的了,你出門跑生意,凡事多留個心眼。”
周士仁守著作坊,周士武則外出賣佐料粉,爭取多拉攏些客戶,有生意,作坊才能運營,想了想,她道,“外鎮若是有自己賣佐料粉的,你同意他們也好,強龍鬥不過地頭蛇,別什麼都想自己來。”
周士武說了一天的話,聲音有些嘶啞,點頭道,“娘,您放心就是了,我明白的,批發給他們,咱也能掙錢。”
劉慧梅坐在旁邊,認真吃著自己碗裡的飯,她從上回搬過來就沒再搬回去,黃菁菁不攆人,她便故作不知,罵她死皮賴臉也好,裝傻充愣也罷,對自己好的比什麼都重要,她抬起頭,看向周士武,踟躕道,“二弟,作坊還要人不?”
周士武蹙了下眉,語氣冷淡了很多,“大嫂想說什麼?”
“大雙小雙年前就能斷奶了,我聽花叔說明年不養豬了,想讓他們照顧大雙小雙,自己掙點銀錢。”她和周士文和離了,總要為自己打算,回娘家是不可能了,劉樁做賊被稻源村的里正攆出了村,肖氏對她恨之入骨,她想找門活計,為自己將來打算。
周士武側目看向老花和黃菁菁,“明年不養豬了?我也想和娘說這事呢,作坊生意走上正軌肯定是能掙錢的,您和花叔好好享福就是,別太累著自己了。”
老花餵米久吃著雞蛋羹,抬眉道,“是啊,明年侍弄家裡的兩畝菜地就是了,其他就不管了。”
養豬的話太累人了,成天到晚惦記豬糙,生怕豬沒吃的,比照顧米久都累,家裡不缺錢了,犯不著把自己折騰得辛苦,不養豬,他能騰出更多時間做家務活,黃菁菁也輕鬆些。
“是啊。”周士武附和了句,看劉慧梅還等著他答案,頓道,“明年再說吧,大雙小雙這不還沒斷奶呢。”
要他說,黃菁菁的體力照顧兩個孩子壓根照看不過來,但大雙小雙是他大哥的孩子,沒理由黃菁菁幫他帶了米久,輪到大雙小雙就不肯了,他朝黃菁菁道,“娘,若是您忙不過來,就在村里請個幫工,咱給她工錢就是了。”
黃菁菁好笑,又替他夾了塊肉,“當自己有多少錢呢,作坊養著一幫人,你不勤快些,有你哭的時候,還請人,過幾年再說吧。”
周士武孝順,她心裡自然歡喜,但不養豬,日子就清閒多了,且蔬菜不是一年四季都有,閒暇的時間多的是。
“娘,您等著,我看作坊是能掙錢的。”南邊那位商人願意花五十兩買佐料粉的配方,一定是看出佐料粉能掙錢,否則哪兒願意花那麼多錢,別人行的,他沒理由不行。
“知道了,趕緊吃,吃了回去睡覺,明天還得繼續教大家,事情多著呢。”黃菁菁催促道。
村里人吃苦耐勞,學了三四天的工夫漸漸摸出門路,待炒出來的米粉剛剛好的時候,左右幫工都開始忙活了,剛開始階段,大家異常興奮激動,一天下來沒有偷懶的,趙吉瑞他們負責監工,早上做兩個時辰,下午兩個時辰,每做一個時辰能休息會兒,中午能休息一個時辰,讓大家別太辛苦了。
作坊煙囪一整天冒著青煙,柴火一捆一捆的往作坊拉,柴灰一背簍一背簍往外背,村里竟無一人打聽內里的事兒,外村來買佐料粉的客人問起,他們還會讓別問,黃菁菁清楚大家是擔心吃牢飯,和作坊幫工的人簽了契約,作坊裡邊的事兒不能和外邊人說,這點來看,村里人普遍還是老實的,生怕說錯話壞了事。
作坊的名聲散開,有主動上門找周士武做生意的,周家名下算有兩門值錢的生意,除了佐料粉還有按捏,按捏的生意好,劉氏和徐氏要忙活到很晚,徐氏常常要第二天早上才能回村,掙了錢跟風的人就多了,鎮上多了按捏鋪子,他們不敢明晃晃的按捏全身,打著按捏腿的招牌,一家人開的鋪子,男女都能接活,劉氏不怎麼出去串門,不知曉此事。
黃菁菁則不放在心上,便是方家也不當回事,周家和方家在按捏這塊積攢了許多老主顧,尤其周家,來按捏的多是鎮上的老太太們,她們看著周家起步的,劉氏手藝如何比誰都清楚,哪兒會冒著風險選擇別家。
有人想買按捏的手藝,出價高達二十兩,周士武想也不想給回絕了,作坊能持續多久尚不可知,按捏是他們全家保底掙錢的路子,哪兒能斷了,但他八面玲瓏,不會輕易得罪人,主動提出可以批發些佐料粉給他們,外鎮的集市還沒佐料粉賣。
一來二去,又促成了幾樁生意。
佐料粉的生意蒸蒸日上,在劉青考中秀才請黃菁菁做席面後更是又上了層樓,劉青成了稻源村唯一的秀才,出門做客的次數多,每一次他都會拿周家的佐料粉當伴手禮之一,拿黃菁菁的話說,成了周家的活招牌,主動找他的酒樓鋪子多了很多,便是桑鎮都有人慕名而來。
周圍幾個縣城就沒不知道粉蒸肉的,吃粉蒸肉,必不可少的就是周家的佐料粉,這幾乎成了招待客人的基本菜餚。
又東去秋來,到了一年最忙碌的季節。
稻穗黃了,黃燦燦的隨風晃動,清澈澄明的稻田裡,偶有一兩隻小魚游過,穿著麻布衣衫的漢子光腳踩下,頓時,周圍的水渾濁不堪,漢子彎腰搬起缺口的石頭,只聽汩汩的水流緩緩下流,在缺口盤旋成細小的漩渦,旁邊稻田幹活的人抬起頭來擦汗,視線掃過漢子,朗聲道,“周二,今天這麼早就回來了啊?”
周士武蹭了蹭腳上的泥匠,站在田埂上,飛揚的眉梢揚起淺笑來,“回了,李叔,忙呢,明天作坊休息四天,李大他們能下田幹活了。”
“他今早和我說了,田裡的事兒又不多,哪兒用得著休息。”
周士武答了句,到水清澈的地方洗了腳,穿上鞋子朝村里走,道路兩側,破敗不堪的茅糙屋大多是翻新過的,漏風的牆壁重新刷了層泥,看上去跟新的一樣,牛拴在樹邊,他剛解了繩子,對面竹林衝出來一幫孩子,為首的七八歲,見著他,齊聲喊了聲周二叔,他樂呵的應了句,從背簍里抓了把糖,每個孩子分了點,隨即坐上牛車,揮著鞭子緩緩離去。
經過菜地時,他的目光落在彎腰移栽菜苗的婦人身上,跳下牛車,大喊了聲,“娘,我回來了。”
不待聞聲轉頭的黃菁菁有什麼反應,他旁邊搓泥巴湯圓的孩子先反應過來,扔了手裡的泥,稚聲道,“爹爹回,爹爹回。”
周士武臉上笑意更甚,忍不住提醒,“你慢些,爹爹給你買了糖,桃花姐姐和梨花姐姐呢?”
米久指著屋子,兩隻食指碰了碰,“繡繡,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