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頁
文英笑了一聲,一口吹熄了燭火,才說道:“如果不是這樣的傻,又怎麼會丟了半壁江山。”
陳媛也不禁笑了,閉著眼睛挪了挪身體,感慨道:“要是所有人都和今天那個姓應的一樣,咱們就能統一北方了。”
第155章 榮華富貴16
儘管下定了斷尾求生的決心, 陳氏皇朝的天命仍然出人意料的短暫。
埋葬了這個曾經也赫赫揚揚過的王朝的人,是陳氏皇朝第二位皇帝的女兒, 也是末代皇帝的親妹妹。
數百艘艨艟巨艦行駛在大江上,船尾掀起雪白的浪花, 打著“趙”字的旗幟遮天蔽日, 江上的風送來百戰精兵鐵甲上的血腥氣味,而防守的南方水軍將領卻只能想出鐵索橫江的主意。
不是南方的將領太蠢,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當今的皇帝在父親靈前登基,至今已有五年了,朝中的情況不僅沒有變好, 反而日益惡化, 到了現在,已經是積重難返,回天無力了。
跟隨朝廷南渡的大臣和南方土生土長的著姓之間矛盾尖銳, 雙方爭權奪勢,為自己的利益斗得不可開交。
開頭的幾年, 北方受大災影響,民生蕭條非常, 南方則氣候濕暖, 地方安定,這本是朝廷整飭軍備, 以圖打回北方去的絕佳時機, 但朝中內鬥激烈,險些激起大變, 白白將良機耗費了。
等南北兩方終於勉強達成平衡,朝中局面暫時穩定下來後,北方的局勢早已明朗化,殘敝的民生也開始恢復。
朝中諸公不願放棄難得的平靜日子,卻把力氣耗費在和北方諸強死磕上,只派人去北方勢力間遊走,企圖討些便宜。
派去的使臣應理是個實心眼,被老狐狸們幾句好話一鼓動,就豪情萬丈的為國效力去了,他的努力也有些成效,前年兩家實力不強的流民帥被排擠得窘迫,決意投效朝廷,就是當初應理努力的功勞。
得了這兩家深諳北方情勢的流民帥後,朝中的袁將軍就起了北伐的念頭,只是過江後遭到了北方人的迎頭痛擊,此一役過後,朝廷的精兵盡沒。
袁將軍是袁氏嫡子,也是皇帝的心腹大臣,皇帝不痛不癢的罰了他兩年俸祿,就把這事兒揭過去了。
此後朝中諸公便知道北伐一事再無可能,微薄的希望徹底破滅後,做事就更加肆無忌憚了。
水軍校尉竇信帶著親兵巡視,望著那遮蔽天日的大船嘆完氣,低頭看時,卻見手下的士兵們大都神色平靜,甚至還有些百無聊賴的意思。
他感到大為震驚,不禁問道:“大敵當前,你們已經失了銳氣嗎?”
有士兵懶懶地說:“北人打過來才好,等北人把城裡的大人們都抓走了,我們不就不用打仗了。”
如果說剛才只是震驚,現在的竇信都要說不出話來了!他瞪著這名士兵,厲聲喝道:“北人打過來,我們都要死!”
士兵毫不為他的怒氣所動,耷拉著眼皮:“北人不殺俘。”
竇信正要駁斥他這種荒謬的說法,他的親兵從不遠處一溜小跑著過來,高聲喊道:“袁將軍到了,正找校尉呢!”
這人口中的袁將軍,除了當今皇帝的寵臣袁行朗,再無第二人。大戰當前,袁行朗作為皇帝的代表過來巡視,其權威抵得上天子親臨。
竇信顧不上別的,忙跑去見袁行朗,才行到武器庫前,就聽見裡頭傳出一陣男人大發雷霆的聲音。
他心裡一顫,一時竟不敢進去。
袁行朗面沉如水,抓起一件長矛,指著上頭斑斑的鏽跡,責問道:“這就是你們保養的兵器?”
主管武器庫的也是名士族子弟,和他還有些繞彎的親戚關係,站在他面前眼皮子也不撩一下,反而笑道:“這可有什麼要緊的,反正是給那些兵家子用的,兵器太好,不怕他們造反嗎?”
袁行朗被他一句話噎住,各方扯皮之下,鬧得朝廷財力不足,士兵的薪餉多年發不出,為防士兵們鼓譟,武器庫都是常年緊閉不開的。
當時自以為得計,現在才知道,搬起的石頭最後還是砸到自己腳上。
竇信戰戰兢兢地進來時,他的怒火已經稍減,對著他茫然的臉,悲涼地想道,袁二啊袁二,兩世為人又有何用,眼看亡身之日就近在眼前了。
……
北人的船隻如期向著江中心駛來,那橫在江面上的鐵索應聲而斷,水寨中飛快地放出幾隻小舟,向著江對面飄去。
陳媛站在船頭,手持簡易的望遠鏡,有些咋舌:“都說南人善舟,我看南朝的這些船,還沒有我們自造的好。”
她身後立著名面如冠玉的青年,披甲挾劍,雄姿英發,應聲笑道:“將軍有所不知,南人善舟不假,也要有錢造船才行,南廷財政匱乏,便有好船也造不出。”
他出身南方,家中世代造船,但南朝重家世,主管分籍的人因私心作祟,竟將他家劃入工匠一流,他心中憤懣不平,聽聞北地趙氏廣招天下能工巧匠,冒險攜家帶口北渡投了趙氏,這次南征的船隻大半都是由他家設計。
兩軍接戰不久,南軍兵敗如山倒,不過一兩個時辰,江心已是下餃子似的擠滿了人,陳媛指揮船隊分出一撥追擊逃走之敵,另一撥打撈落水的人。
這時天色近黃昏,水面上忽然亮起了橘紅的光,陳媛悚然抬頭四顧,只見遠處的船上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盛得壓過天邊燦爛的晚霞。
哀慟的哭聲隱隱隨風傳來,一條朦朧的人影衝出火光,猛的投入了江水中。
過了很久才有人來報,南人的監軍大臣、車騎將軍袁行朗投江自盡了。
陳媛怔了怔,沒想到陰沉的袁行朗還有這份氣魄,也不知是不是美夢破滅後的絕望所致。
她揮了揮手:“上岸,紮營。”
這次南征,陳媛一共帶來了五萬人,能打前鋒的不超過一萬,南方開發得不完全,水網縱橫,她謹慎地向前推進著,半點兒不冒進。
就在她半打半鬧著向南廷的都城建安推進的過程中,又迎來了幾波使者,他們的態度越來越好,給出的條件也越來越優厚,最後甚至近乎哀求了。
陳媛乃至趙氏旗下的所有人都打定了滅國的主意而來,根本不為所動。
而且陳氏皇族實在是不得人心,趙軍離建安城還有五十里的時候,就有建安的百姓冒死前來投奔。
見到這樣的奇景,陳媛也只能嘆息說,天與不取,反受其咎了。
車騎將軍府內,燭火微微搖曳,黯淡了一室,袁行朗的棺木就擺在靈堂內,而宋瑛已經哭昏過去。
趙瑢一把撈住她軟倒的身子,拂了拂她頰邊機率哭濕的鬢髮,低頭看見她衣衫下的大肚子,不禁為她發愁。
還這麼年輕,就死了丈夫,膝下三個未長成的小兒,肚子裡還揣著一個,叫她怎麼活呢!
衣裳被人輕輕拽動著,映入眼帘的是一張粉嫩圓潤的小臉,宋瑛的長子手裡拽著他的袍角,仰著臉說:“我來照顧娘,舅舅去休息會兒吧。”
趙瑢不禁摟住他的小身子,連連說“好孩子”,眼淚噴薄而出。
陳媛也不禁笑了,閉著眼睛挪了挪身體,感慨道:“要是所有人都和今天那個姓應的一樣,咱們就能統一北方了。”
第155章 榮華富貴16
儘管下定了斷尾求生的決心, 陳氏皇朝的天命仍然出人意料的短暫。
埋葬了這個曾經也赫赫揚揚過的王朝的人,是陳氏皇朝第二位皇帝的女兒, 也是末代皇帝的親妹妹。
數百艘艨艟巨艦行駛在大江上,船尾掀起雪白的浪花, 打著“趙”字的旗幟遮天蔽日, 江上的風送來百戰精兵鐵甲上的血腥氣味,而防守的南方水軍將領卻只能想出鐵索橫江的主意。
不是南方的將領太蠢,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
當今的皇帝在父親靈前登基,至今已有五年了,朝中的情況不僅沒有變好, 反而日益惡化, 到了現在,已經是積重難返,回天無力了。
跟隨朝廷南渡的大臣和南方土生土長的著姓之間矛盾尖銳, 雙方爭權奪勢,為自己的利益斗得不可開交。
開頭的幾年, 北方受大災影響,民生蕭條非常, 南方則氣候濕暖, 地方安定,這本是朝廷整飭軍備, 以圖打回北方去的絕佳時機, 但朝中內鬥激烈,險些激起大變, 白白將良機耗費了。
等南北兩方終於勉強達成平衡,朝中局面暫時穩定下來後,北方的局勢早已明朗化,殘敝的民生也開始恢復。
朝中諸公不願放棄難得的平靜日子,卻把力氣耗費在和北方諸強死磕上,只派人去北方勢力間遊走,企圖討些便宜。
派去的使臣應理是個實心眼,被老狐狸們幾句好話一鼓動,就豪情萬丈的為國效力去了,他的努力也有些成效,前年兩家實力不強的流民帥被排擠得窘迫,決意投效朝廷,就是當初應理努力的功勞。
得了這兩家深諳北方情勢的流民帥後,朝中的袁將軍就起了北伐的念頭,只是過江後遭到了北方人的迎頭痛擊,此一役過後,朝廷的精兵盡沒。
袁將軍是袁氏嫡子,也是皇帝的心腹大臣,皇帝不痛不癢的罰了他兩年俸祿,就把這事兒揭過去了。
此後朝中諸公便知道北伐一事再無可能,微薄的希望徹底破滅後,做事就更加肆無忌憚了。
水軍校尉竇信帶著親兵巡視,望著那遮蔽天日的大船嘆完氣,低頭看時,卻見手下的士兵們大都神色平靜,甚至還有些百無聊賴的意思。
他感到大為震驚,不禁問道:“大敵當前,你們已經失了銳氣嗎?”
有士兵懶懶地說:“北人打過來才好,等北人把城裡的大人們都抓走了,我們不就不用打仗了。”
如果說剛才只是震驚,現在的竇信都要說不出話來了!他瞪著這名士兵,厲聲喝道:“北人打過來,我們都要死!”
士兵毫不為他的怒氣所動,耷拉著眼皮:“北人不殺俘。”
竇信正要駁斥他這種荒謬的說法,他的親兵從不遠處一溜小跑著過來,高聲喊道:“袁將軍到了,正找校尉呢!”
這人口中的袁將軍,除了當今皇帝的寵臣袁行朗,再無第二人。大戰當前,袁行朗作為皇帝的代表過來巡視,其權威抵得上天子親臨。
竇信顧不上別的,忙跑去見袁行朗,才行到武器庫前,就聽見裡頭傳出一陣男人大發雷霆的聲音。
他心裡一顫,一時竟不敢進去。
袁行朗面沉如水,抓起一件長矛,指著上頭斑斑的鏽跡,責問道:“這就是你們保養的兵器?”
主管武器庫的也是名士族子弟,和他還有些繞彎的親戚關係,站在他面前眼皮子也不撩一下,反而笑道:“這可有什麼要緊的,反正是給那些兵家子用的,兵器太好,不怕他們造反嗎?”
袁行朗被他一句話噎住,各方扯皮之下,鬧得朝廷財力不足,士兵的薪餉多年發不出,為防士兵們鼓譟,武器庫都是常年緊閉不開的。
當時自以為得計,現在才知道,搬起的石頭最後還是砸到自己腳上。
竇信戰戰兢兢地進來時,他的怒火已經稍減,對著他茫然的臉,悲涼地想道,袁二啊袁二,兩世為人又有何用,眼看亡身之日就近在眼前了。
……
北人的船隻如期向著江中心駛來,那橫在江面上的鐵索應聲而斷,水寨中飛快地放出幾隻小舟,向著江對面飄去。
陳媛站在船頭,手持簡易的望遠鏡,有些咋舌:“都說南人善舟,我看南朝的這些船,還沒有我們自造的好。”
她身後立著名面如冠玉的青年,披甲挾劍,雄姿英發,應聲笑道:“將軍有所不知,南人善舟不假,也要有錢造船才行,南廷財政匱乏,便有好船也造不出。”
他出身南方,家中世代造船,但南朝重家世,主管分籍的人因私心作祟,竟將他家劃入工匠一流,他心中憤懣不平,聽聞北地趙氏廣招天下能工巧匠,冒險攜家帶口北渡投了趙氏,這次南征的船隻大半都是由他家設計。
兩軍接戰不久,南軍兵敗如山倒,不過一兩個時辰,江心已是下餃子似的擠滿了人,陳媛指揮船隊分出一撥追擊逃走之敵,另一撥打撈落水的人。
這時天色近黃昏,水面上忽然亮起了橘紅的光,陳媛悚然抬頭四顧,只見遠處的船上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盛得壓過天邊燦爛的晚霞。
哀慟的哭聲隱隱隨風傳來,一條朦朧的人影衝出火光,猛的投入了江水中。
過了很久才有人來報,南人的監軍大臣、車騎將軍袁行朗投江自盡了。
陳媛怔了怔,沒想到陰沉的袁行朗還有這份氣魄,也不知是不是美夢破滅後的絕望所致。
她揮了揮手:“上岸,紮營。”
這次南征,陳媛一共帶來了五萬人,能打前鋒的不超過一萬,南方開發得不完全,水網縱橫,她謹慎地向前推進著,半點兒不冒進。
就在她半打半鬧著向南廷的都城建安推進的過程中,又迎來了幾波使者,他們的態度越來越好,給出的條件也越來越優厚,最後甚至近乎哀求了。
陳媛乃至趙氏旗下的所有人都打定了滅國的主意而來,根本不為所動。
而且陳氏皇族實在是不得人心,趙軍離建安城還有五十里的時候,就有建安的百姓冒死前來投奔。
見到這樣的奇景,陳媛也只能嘆息說,天與不取,反受其咎了。
車騎將軍府內,燭火微微搖曳,黯淡了一室,袁行朗的棺木就擺在靈堂內,而宋瑛已經哭昏過去。
趙瑢一把撈住她軟倒的身子,拂了拂她頰邊機率哭濕的鬢髮,低頭看見她衣衫下的大肚子,不禁為她發愁。
還這麼年輕,就死了丈夫,膝下三個未長成的小兒,肚子裡還揣著一個,叫她怎麼活呢!
衣裳被人輕輕拽動著,映入眼帘的是一張粉嫩圓潤的小臉,宋瑛的長子手裡拽著他的袍角,仰著臉說:“我來照顧娘,舅舅去休息會兒吧。”
趙瑢不禁摟住他的小身子,連連說“好孩子”,眼淚噴薄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