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按理說,干夫本不應產生一絲一毫的牴觸情緒。但是父親的怨言卻使他心中逐漸萌發出一種類似於德川家豢養的武士般的不滿情緒。
父親終生將作為丸井家的家犬而被牢牢地鎖在丸井家。他已經無法游向自由的大海。於是便將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
可是干夫又能有什麼作為呢?家犬之子仍然是家犬。他從孩提時代起就被一條曾經拴系過其老子的鎖鏈捆綁著。
干夫與父親侍奉的進一之子文彥同齡。從幼兒園到高中,兩人形影不離。後來文彥進了大學,而干夫則因念高中時父親病故,高中畢業後即進入“丸榮”當了一名職員。文彥大學畢業後,便在“丸榮”企業開始了見習老闆的生涯。於是,干夫便被派到他的身邊。文彥榮任市長一職以後,即任命干夫為市長秘書。此舉也是文彥忠實地效仿其父的結果。
如果拒絕文彥的任命,則意味著放棄了世代相襲的來自丸井家的俸祿。干夫之所以接受了任命,是因為他過於依賴丸井家族。
事到如今,干夫已經難以重返大自然。如果他茫然奔向自由的曠野,則勢必要倒在路邊或是淪為天敵的食餌。於是,干夫子承父業,開始了“隔著一個人”的生涯。
二
文彥是一個暴戾的“君主”。他自幼由人侍奉,早已習以為常,對下屬毫無憐憫之心。
對文彥來說,根本不必把身分低於自己的人當做人來看待。他們是家畜,也可以說是一些不必承認其人格的奴隸。文彥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如果說,這是一種幸福倒也無可非議,但同時也是一種悲哀。
干夫上幼兒園時就是文彥的“家奴”。上幼兒園來回所帶的那一點點物品也都要背在干夫的身上。到了念小學時,文彥的書包也塞到干夫的手中。隨著年級的升高,書包的分量也越來越重,此外還要帶上各種零零碎碎的學習用具。一個人拿兩個人的東西當然頗費力氣。
雨天時文彥不准干夫撐傘,干夫總是渾身被雨水淋得透濕,夏季則熱得汗流浹背。可是文彥從未有過自己拿書包的想法。“家奴”雖然不少,但是年齡相仿者只有干夫一人。於是,他便將干夫帶在身邊,如同工具一般隨意使用。
似乎丸井家曾提出過特殊申請,小學、中學他們都被編在同一個班裡。在學校里,如果幹夫比文彥答題迅速或是答出了文彥不能回答的問題時,便會大觸文彥的神經,令其感到不悅。就連舉一下手這類小事,干夫也必須看文彥的臉色行事。干夫的學習成績則必須故意落在文彥後面。等到念了高中,兩人總算分了班,可那“家奴”的身分卻依然如故。文彥參加了學校的“游泳俱樂部”,干夫雖然不喜歡游泳,卻也不得不按照文彥的命令勉勉強強地加入了該部。但是,身在俱樂部卻不能與文彥一起參加練習。簡言之,干夫參加該俱樂部的任務就是守候在文彥的身邊,聽其差遣,為其所用。他不是俱樂部的幹事,倒成了文彥的專職傭人。
每當文彥爬上游泳池後,干夫便要迅速地奔過去為其擦乾身體,穿好衣服。看到這種情景,俱樂部主任和其他成員也都無動於衷,因為他們全都認為文彥是干夫的“君主”。
有一次他們在海邊過夏令營,干夫險些喪命。在夏令營的最後一天召開了長距離游泳比賽大會,俱樂部的所有成員都必須游向海面上的一隻小船。
當時,颱風尚未完全過去,游泳安全警報已經發出,海面上泛著白色的波浪。干夫已經不想下水了,可是文彥卻命令干夫跟在他的身後。水性好的俱樂部成員已經開始向海面上的小舟游去,干夫沒有理由一個人留在岸邊。
洶湧的浪頭迎面撲來,干夫一次又一次地被洶湧的浪頭吞噬著。就在他好歹快要游到小舟跟前時,其他人已經爬上了小舟。先行爬上小舟的人已經使小舟達到了定員標準。
小舟將體力消耗殆盡的干夫拋棄在水中,無情地向岸邊划去,當時正好風強浪大。
“等等我!”干夫氣息奄奄地喊著。
“對不起啦,沒你的地方。你游回去吧!”
文彥像魔鬼一樣笑了起來。
“求求您,叫我上去吧!我已經游不動啦。”
干夫哭了起來,淚水被波濤沖洗著,分不清哪是波浪哪是淚水。
“不要緊的,你不是游得挺好嗎?”
俱樂部成員全都以擔心的目光注視著干夫。文彥乜斜了他們一眼,用下巴示意水手開船。小舟將干夫拋棄在海面上劃向岸邊。
如果不是叫他抓住一塊偶然浮在那裡的木排,干夫可能早就成了水下之鬼。看著干夫縮成一團回到岸邊的樣子,文彥依然無動於衷。當時,對文彥的一股烈焰般的憎惡之感湧上了干夫的心頭,但卻終於未能迸發出來,因為他身上捆綁著一條沿襲了幾代人的鎖鏈。
三
文彥相信那沿襲了幾代人的鎖鏈無比堅固。正因為他對此堅信不移,才促使他對干夫百般虐待。這種虐待對一般人來說是難以忍受的,它與使喚家畜並無二致。文彥從不認為家畜還會掙斷鎖鏈向主人示威。
文彥大學畢業進入“丸榮”以後,立即當上了經營協調科科長。這一機構是為將來升任總經理的文彥新設的。之所以設立這一機構,是因為公司考慮到這個位置可以鳥瞰正在進行多種經營藉以彌補蠶絲部門虧損的整個企業,進而確保企業提高經濟效益。
父親終生將作為丸井家的家犬而被牢牢地鎖在丸井家。他已經無法游向自由的大海。於是便將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
可是干夫又能有什麼作為呢?家犬之子仍然是家犬。他從孩提時代起就被一條曾經拴系過其老子的鎖鏈捆綁著。
干夫與父親侍奉的進一之子文彥同齡。從幼兒園到高中,兩人形影不離。後來文彥進了大學,而干夫則因念高中時父親病故,高中畢業後即進入“丸榮”當了一名職員。文彥大學畢業後,便在“丸榮”企業開始了見習老闆的生涯。於是,干夫便被派到他的身邊。文彥榮任市長一職以後,即任命干夫為市長秘書。此舉也是文彥忠實地效仿其父的結果。
如果拒絕文彥的任命,則意味著放棄了世代相襲的來自丸井家的俸祿。干夫之所以接受了任命,是因為他過於依賴丸井家族。
事到如今,干夫已經難以重返大自然。如果他茫然奔向自由的曠野,則勢必要倒在路邊或是淪為天敵的食餌。於是,干夫子承父業,開始了“隔著一個人”的生涯。
二
文彥是一個暴戾的“君主”。他自幼由人侍奉,早已習以為常,對下屬毫無憐憫之心。
對文彥來說,根本不必把身分低於自己的人當做人來看待。他們是家畜,也可以說是一些不必承認其人格的奴隸。文彥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如果說,這是一種幸福倒也無可非議,但同時也是一種悲哀。
干夫上幼兒園時就是文彥的“家奴”。上幼兒園來回所帶的那一點點物品也都要背在干夫的身上。到了念小學時,文彥的書包也塞到干夫的手中。隨著年級的升高,書包的分量也越來越重,此外還要帶上各種零零碎碎的學習用具。一個人拿兩個人的東西當然頗費力氣。
雨天時文彥不准干夫撐傘,干夫總是渾身被雨水淋得透濕,夏季則熱得汗流浹背。可是文彥從未有過自己拿書包的想法。“家奴”雖然不少,但是年齡相仿者只有干夫一人。於是,他便將干夫帶在身邊,如同工具一般隨意使用。
似乎丸井家曾提出過特殊申請,小學、中學他們都被編在同一個班裡。在學校里,如果幹夫比文彥答題迅速或是答出了文彥不能回答的問題時,便會大觸文彥的神經,令其感到不悅。就連舉一下手這類小事,干夫也必須看文彥的臉色行事。干夫的學習成績則必須故意落在文彥後面。等到念了高中,兩人總算分了班,可那“家奴”的身分卻依然如故。文彥參加了學校的“游泳俱樂部”,干夫雖然不喜歡游泳,卻也不得不按照文彥的命令勉勉強強地加入了該部。但是,身在俱樂部卻不能與文彥一起參加練習。簡言之,干夫參加該俱樂部的任務就是守候在文彥的身邊,聽其差遣,為其所用。他不是俱樂部的幹事,倒成了文彥的專職傭人。
每當文彥爬上游泳池後,干夫便要迅速地奔過去為其擦乾身體,穿好衣服。看到這種情景,俱樂部主任和其他成員也都無動於衷,因為他們全都認為文彥是干夫的“君主”。
有一次他們在海邊過夏令營,干夫險些喪命。在夏令營的最後一天召開了長距離游泳比賽大會,俱樂部的所有成員都必須游向海面上的一隻小船。
當時,颱風尚未完全過去,游泳安全警報已經發出,海面上泛著白色的波浪。干夫已經不想下水了,可是文彥卻命令干夫跟在他的身後。水性好的俱樂部成員已經開始向海面上的小舟游去,干夫沒有理由一個人留在岸邊。
洶湧的浪頭迎面撲來,干夫一次又一次地被洶湧的浪頭吞噬著。就在他好歹快要游到小舟跟前時,其他人已經爬上了小舟。先行爬上小舟的人已經使小舟達到了定員標準。
小舟將體力消耗殆盡的干夫拋棄在水中,無情地向岸邊划去,當時正好風強浪大。
“等等我!”干夫氣息奄奄地喊著。
“對不起啦,沒你的地方。你游回去吧!”
文彥像魔鬼一樣笑了起來。
“求求您,叫我上去吧!我已經游不動啦。”
干夫哭了起來,淚水被波濤沖洗著,分不清哪是波浪哪是淚水。
“不要緊的,你不是游得挺好嗎?”
俱樂部成員全都以擔心的目光注視著干夫。文彥乜斜了他們一眼,用下巴示意水手開船。小舟將干夫拋棄在海面上劃向岸邊。
如果不是叫他抓住一塊偶然浮在那裡的木排,干夫可能早就成了水下之鬼。看著干夫縮成一團回到岸邊的樣子,文彥依然無動於衷。當時,對文彥的一股烈焰般的憎惡之感湧上了干夫的心頭,但卻終於未能迸發出來,因為他身上捆綁著一條沿襲了幾代人的鎖鏈。
三
文彥相信那沿襲了幾代人的鎖鏈無比堅固。正因為他對此堅信不移,才促使他對干夫百般虐待。這種虐待對一般人來說是難以忍受的,它與使喚家畜並無二致。文彥從不認為家畜還會掙斷鎖鏈向主人示威。
文彥大學畢業進入“丸榮”以後,立即當上了經營協調科科長。這一機構是為將來升任總經理的文彥新設的。之所以設立這一機構,是因為公司考慮到這個位置可以鳥瞰正在進行多種經營藉以彌補蠶絲部門虧損的整個企業,進而確保企業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