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我罵他們說話不吉利,大侄子一看就是能長命百歲的,用得著備用的嗎?大臣們卻表示,我這個皇帝有責任豐盈子嗣,保萬世之福。我琢磨著好像確實是這個理,於是我叫來了四哥,現場逼婚。
四哥帶著自己家老娘當幫手,直面我的逼婚風暴。其實四哥在我病重期間便來看望過幾次,只是那時我昏昏沉沉連句體己話都沒說出口。再後來我登基,母后病逝,四哥跑前跑後地幫助大哥主持大局,也沒來得及跟我獨處。哪曾想我這沒良心的五弟緩過勁兒來,第一件事便是要給他娶媳婦,氣得他連道“沒大沒小!”
然而裕太妃卻瞬間臨陣倒戈,一巴掌呼在四哥的後腰上表示我是個皇帝,給他指婚天經地義。再者,他都三十有五了,再不娶媳婦想氣死她這個老母親嗎?我便揶揄我四哥空有一腔才華,到頭來連個姑娘都追不到。我跟裕太妃達成共識,一左一右地數落著四哥的不是,把四哥給整急眼了,跳起來辯解道:“誰說我追不到姑娘了!我跟...跟...”突然吭哧了起來。
我與裕太妃對視一笑,覺得這裡頭有說法啊?四哥漲紅著臉直咽吐沫,憤憤不平地沖我一伸手:“鐲子!”
我這才想起手上還戴著他的金鐲子。這鐲子確實有用,到底把我的小命給拴住了。我把鐲子褪下來拍在了他手上:“小氣樣兒!”
四哥冷哼,一撩衣袍,玉樹臨風地往外走,經過門檻時絆了一下,扶著門框努力站穩,然後逃之夭夭。
沒出幾日,我的狗腿子徐長治接到了“眼線”的回稟,說四哥連夜趕路跑去了韋州,灌了半罈子酒後單槍匹馬地登門跟潘府四小姐提親了,見面就往人姑娘手上套鐲子,差點沒被當成登徒子給打出去。幸而潘小姐與珉王殿下是兩情相悅,大大方方地當場答應了。我微怔,一時沒想起這位四小姐是何人,徐長治解釋道:“原禮部尚書,潘樂興大人的小女兒。是有名的才女。跟珉王殿下因詩詞相識,二人應當私下裡有書信來往許久了。”
四哥提親事件被全國人民津津樂道了許久,很快便掀起了一波“提親熱潮”。朝中大臣們一改往日裡的內斂穩重,衝心儀的姑娘們直白地表達著愛慕,倒是真結成了好幾對兒。我身邊的紅豆跟紅棗也先後被大臣們家的公子給提走了,哭哭唧唧地捨不得離開,被我勸了許久才一步三回頭地出了宮。
魏雲朗接手了魏叔生前所駐守的北方邊關後,死纏爛打地開始追安以歌將軍,倆人中間隔了山重水複,竟然還真接上頭了。魏雲朗趁著有空閒時間,跑到瓊安來見我,讓我想辦法給他湊筆聘禮,畢竟他比小蔥拌豆腐還一清二白。
我覺得這可以有,便一邊同魏雲朗扯閒篇,一邊命宮人去把北朝廷僅存的古董全拖到院子裡來,讓我好好挑挑。一個清秀的小太監跑了過來,低聲向我問安,轉而熟稔地指揮著宮人搬東西。我見他眼生,問他的名姓。小太監回稟道:“稟陛下,奴才賤名“平安”,是原內務總管陸公公的徒弟。”
我僵住,攸地想起我的“長治久安”永遠地缺了一半。原來陸久安這小子也學著前朝大臣們,留了個接班的徒弟嗎?
在我發愣期間,平安小同志已經把東西整理好了,一一打開讓我過目。三哥的那把火燒得有點厲害,北朝廷剩不下幾個有用的物件了,除卻一些金銀首飾還算完好,瓷器被砸碎,不耐燒的書畫被焚之一炬。然而我卻在一個大箱子裡看見了整整齊齊的一堆畫卷,不由驚愕地問道:“這些個畫怎麼被保存下來的?”
“回陛下。陸公公生前囑託奴才,無論如何要保護好這口箱子,因為這是陛下點名要留下的肖像畫。”平安回道:“所以奴才在出事兒前把箱子偷了出來,藏在自己個兒的屋裡了。幸好奴才不過一小小太監,沒被人注意到。”
我蹙眉回憶了許久,終於想起很久前曾命陸久安把宮裡所有的肖像畫給留下,因為當年我夢見老爹用一肖像圖給我來了個全壘打。我一直覺得這是有用意的,卻沒時間深究。
我讓平安把裡頭的畫卷都展開給我看看,若是有出自名家之手的就送給魏雲朗。裡面的圖畫大多數畫的是我們皇室的人,有畫皇爺爺的,畫母后的,還有畫我認不出的妃子的,我也看見了一幅畫父皇的。一連看了半天,我都沒發現值錢的,正扼腕嘆息,就見平安拿起最後一幅畫卷,慢慢地展開了。
這副畫卷有些古舊,邊角處微微泛黃,還有些破損,但破損處都被小心地補好了。畫面上是一白裙及地的女子,髮髻慵懶地偏側在一旁,長發垂至腰間,坐在古檀色的椅子上,手持絹扇,面容姣好,神情嫻靜,眼睛若有若無地看向我,讓我的心臟頓時停跳了一拍。
是仙女姐姐。雖然她本人比這畫上的模樣要更美上幾分,但這姿容與氣質絕對與她相差無異。我慌忙看向落款,只見一行黑色的小字端端正正地標註著:淮安劉氏,年十九,名嫀兒。
劉嫀兒,我生母的閨名。我啞然,問平安這副畫什麼來歷?平安道,這幅畫一直藏在御書房的里閣,並不是什麼貴重物品,亦不是正規的皇室畫像,應當是選秀用的畫像。但奇怪的是,這幅畫被保存得十分隱蔽,裝在盒子裡還被書本擋著。若不是宮人們細心,可能就被遺忘在御書房裡了。
四哥帶著自己家老娘當幫手,直面我的逼婚風暴。其實四哥在我病重期間便來看望過幾次,只是那時我昏昏沉沉連句體己話都沒說出口。再後來我登基,母后病逝,四哥跑前跑後地幫助大哥主持大局,也沒來得及跟我獨處。哪曾想我這沒良心的五弟緩過勁兒來,第一件事便是要給他娶媳婦,氣得他連道“沒大沒小!”
然而裕太妃卻瞬間臨陣倒戈,一巴掌呼在四哥的後腰上表示我是個皇帝,給他指婚天經地義。再者,他都三十有五了,再不娶媳婦想氣死她這個老母親嗎?我便揶揄我四哥空有一腔才華,到頭來連個姑娘都追不到。我跟裕太妃達成共識,一左一右地數落著四哥的不是,把四哥給整急眼了,跳起來辯解道:“誰說我追不到姑娘了!我跟...跟...”突然吭哧了起來。
我與裕太妃對視一笑,覺得這裡頭有說法啊?四哥漲紅著臉直咽吐沫,憤憤不平地沖我一伸手:“鐲子!”
我這才想起手上還戴著他的金鐲子。這鐲子確實有用,到底把我的小命給拴住了。我把鐲子褪下來拍在了他手上:“小氣樣兒!”
四哥冷哼,一撩衣袍,玉樹臨風地往外走,經過門檻時絆了一下,扶著門框努力站穩,然後逃之夭夭。
沒出幾日,我的狗腿子徐長治接到了“眼線”的回稟,說四哥連夜趕路跑去了韋州,灌了半罈子酒後單槍匹馬地登門跟潘府四小姐提親了,見面就往人姑娘手上套鐲子,差點沒被當成登徒子給打出去。幸而潘小姐與珉王殿下是兩情相悅,大大方方地當場答應了。我微怔,一時沒想起這位四小姐是何人,徐長治解釋道:“原禮部尚書,潘樂興大人的小女兒。是有名的才女。跟珉王殿下因詩詞相識,二人應當私下裡有書信來往許久了。”
四哥提親事件被全國人民津津樂道了許久,很快便掀起了一波“提親熱潮”。朝中大臣們一改往日裡的內斂穩重,衝心儀的姑娘們直白地表達著愛慕,倒是真結成了好幾對兒。我身邊的紅豆跟紅棗也先後被大臣們家的公子給提走了,哭哭唧唧地捨不得離開,被我勸了許久才一步三回頭地出了宮。
魏雲朗接手了魏叔生前所駐守的北方邊關後,死纏爛打地開始追安以歌將軍,倆人中間隔了山重水複,竟然還真接上頭了。魏雲朗趁著有空閒時間,跑到瓊安來見我,讓我想辦法給他湊筆聘禮,畢竟他比小蔥拌豆腐還一清二白。
我覺得這可以有,便一邊同魏雲朗扯閒篇,一邊命宮人去把北朝廷僅存的古董全拖到院子裡來,讓我好好挑挑。一個清秀的小太監跑了過來,低聲向我問安,轉而熟稔地指揮著宮人搬東西。我見他眼生,問他的名姓。小太監回稟道:“稟陛下,奴才賤名“平安”,是原內務總管陸公公的徒弟。”
我僵住,攸地想起我的“長治久安”永遠地缺了一半。原來陸久安這小子也學著前朝大臣們,留了個接班的徒弟嗎?
在我發愣期間,平安小同志已經把東西整理好了,一一打開讓我過目。三哥的那把火燒得有點厲害,北朝廷剩不下幾個有用的物件了,除卻一些金銀首飾還算完好,瓷器被砸碎,不耐燒的書畫被焚之一炬。然而我卻在一個大箱子裡看見了整整齊齊的一堆畫卷,不由驚愕地問道:“這些個畫怎麼被保存下來的?”
“回陛下。陸公公生前囑託奴才,無論如何要保護好這口箱子,因為這是陛下點名要留下的肖像畫。”平安回道:“所以奴才在出事兒前把箱子偷了出來,藏在自己個兒的屋裡了。幸好奴才不過一小小太監,沒被人注意到。”
我蹙眉回憶了許久,終於想起很久前曾命陸久安把宮裡所有的肖像畫給留下,因為當年我夢見老爹用一肖像圖給我來了個全壘打。我一直覺得這是有用意的,卻沒時間深究。
我讓平安把裡頭的畫卷都展開給我看看,若是有出自名家之手的就送給魏雲朗。裡面的圖畫大多數畫的是我們皇室的人,有畫皇爺爺的,畫母后的,還有畫我認不出的妃子的,我也看見了一幅畫父皇的。一連看了半天,我都沒發現值錢的,正扼腕嘆息,就見平安拿起最後一幅畫卷,慢慢地展開了。
這副畫卷有些古舊,邊角處微微泛黃,還有些破損,但破損處都被小心地補好了。畫面上是一白裙及地的女子,髮髻慵懶地偏側在一旁,長發垂至腰間,坐在古檀色的椅子上,手持絹扇,面容姣好,神情嫻靜,眼睛若有若無地看向我,讓我的心臟頓時停跳了一拍。
是仙女姐姐。雖然她本人比這畫上的模樣要更美上幾分,但這姿容與氣質絕對與她相差無異。我慌忙看向落款,只見一行黑色的小字端端正正地標註著:淮安劉氏,年十九,名嫀兒。
劉嫀兒,我生母的閨名。我啞然,問平安這副畫什麼來歷?平安道,這幅畫一直藏在御書房的里閣,並不是什麼貴重物品,亦不是正規的皇室畫像,應當是選秀用的畫像。但奇怪的是,這幅畫被保存得十分隱蔽,裝在盒子裡還被書本擋著。若不是宮人們細心,可能就被遺忘在御書房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