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作者有話要說:

  王小雱:大蘇啊大蘇,你是不是繞不過豬肉這個梗了!

  第二零五章 專業產鍋

  朝廷北遷, 趙曙自是要再一次做出還政姿態。官家搖搖頭, 讓他去主持北遷諸事, 近年來若不是在王雱他們面前,他說話已越來越少。

  老熟人又都過來了,王雱很快活,偷偷摸摸去找唐介, 和唐介商討展開“大宋公考”的事。唐介這段時間雖然有往上遞摺子, 但趙曙和韓琦默契地壓下了, 唐介對此很是氣悶, 偏他只是個御史,有建議權沒有執行權!

  王雱見唐介如此苦惱, 還反過來安慰唐介:“飯要一口口吃, 路要一步步走, 不能急的!”他和唐介商量, “韓相公他們之所以壓下此事,一來可能是因為官家在洛陽,他們不好貿然更改這些東西;二來可能是因為沒有適合的人去執行。”

  唐介自然也清楚, 聽得直點頭。他問:“那你覺得眼下是適合的時機?”

  王雱道:“對,眼下就很適合, 朝廷剛北遷,一切都可以有新的開始。”

  唐介覺得王雱不會無緣無故上門,他直截了當地問:“你有好的人選了?”

  “別人我不太認得,我就說我認得的。”王雱說,“我覺得文相公和王尚書不錯。”

  文相公自然是文彥博, 王尚書則是王拱辰,他回京後得了個尚書,算是升了個官,但實際上沒什麼差遣。

  這兩個人在朝廷北遷後處境都十分微妙,王雱覺得那太浪費了,到底都是靈活會來事的人,人脈也都不錯。至於名聲,不管好不好聽,總歸是說出名字去大夥都知道的類型!

  唐介一聽王雱提的兩個人選,臉色就黑了。

  這兩個人可都是台諫所不齒的存在!都曾走後宮門道升官,做事完全不符合士林追求!

  王雱對唐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文相公和王尚書,那都是會來事的人,由他們主持這樁事兒會更有靈活性!

  王雱道:“商湯到野外巡視,看到有獵人在行祝網儀式,念念有詞地表示希望‘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上前勸說獵人網開三面,只留一面,當時他還說了一句話,‘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取其犯命者。’若是凡事都求趕盡殺絕,百官如何安心做事、百姓如何安心休養生息?”

  唐介聽後默然。他雖然看不慣文彥博他們的行事作派,卻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確實是會辦事的人。

  比方說同樣是遇到戰事到前線去,一些他們看好的“清直之臣”去了,反而釀成廣南諸州淪落反賊之手的慘事;文彥博去了,卻把各方關係處理得很好,迅速平亂立功!

  王雱見唐介態度鬆動,繼續遊說:“您看這事多棘手,他們不一定樂意干。能光明正大地讓他們去干他們不樂意幹的事,多難得啊!”

  唐介想到文彥博他們可能會有的表情,也覺得很難得。不過唐介是個清正端方的人,堅決不承認自己已經開始想像文彥博變臉的畫面!他繃著臉說:“朝堂之事豈能兒戲,你且回去,我再想想。”

  根據王雱多年經驗判斷,這事多半是成了,他沒再多留,美滋滋地跑回家玩孩子去了。

  王雱一走,唐介就開始著手整理新摺子,準備在第二天的朝會上遞上朝廷北遷後的第一封奏疏——內容是舉薦兩個他看不慣的人主持選官考核改革!

  第二天一早,洛陽迎來了百官正式遷往洛陽後的第一次朝會。畢竟是這種重要時刻,官家難得地穿上沉重的龍袍臨朝聽政。只是遇到有人奏事時,官家並不發表意見,而是詢問趙曙:“你覺得如何?”

  趙曙到底經過了小半年的歷練,雖大部分時間都是聽從韓琦幾人的建議,但從前的拘謹少了不少,總算能說出點自己的意見來了。

  官家很滿意,由始至終地都趙曙拿主意。

  直到唐介出列,官家才下意識地坐直身體。

  沒辦法,當初唐介逼得太緊,官家差點氣惱地把他革職,還是第二天被人勸說之後才把他貶往嶺南。這唐介,給他留了一點小陰影。

  等唐介當庭展示朝廷架構圖,提出基於原本改官制度上的新式選官制度,官家才舒了一口氣。只是提建議而不是要挑什麼刺,還是可以接受的。

  唐介表述的選官制度,官家聽著也覺得很不錯,不管成效是否顯著,至少給了朝廷和朝臣雙向選擇的機會。唯一的問題可能是,這樁事應當由誰去執行比較好!

  官家和趙曙都在思索著這個問題,唐介卻直接點了兩個出人意料的人選:文彥博和王拱辰。

  眾人聽了俱是一驚,目光在唐介、文彥博、王拱辰身上轉來轉去,想瞅瞅這三個人是不是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交易!令他們吃驚的是,被推舉出來的文彥博兩人也一臉的驚詫,一看就知道根本沒想過唐介會推薦自己。

  清流們一琢磨,覺得唐介這一著著實妙啊,選了文彥博和王拱辰,那些個和他沆瀣一氣的傢伙就不好意思反對了,他們想噴的時候還可以毫不猶豫地噴他們個狗血淋頭,一點都不用顧忌!

  與文彥博他們相熟或者走過文彥博他們門路的人,想了想也覺得,這事著實妙啊,有文彥博他們在,選官的方式怎麼改還不是照樣可以輕鬆過關,不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