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官家拍拍他的腦袋,說道:“合該如此。”

  趙頊得到了肯定,又進一步發表自己的意見:“燕雲十六州,是我們的!”按照王雱的規劃,先遷都洛陽,發展北方諸州。用不了多久,北方諸州肯定會強盛起來,然後他們就可以開始謀劃著名收回燕雲十六州!趙頊對此堅信不移,覺得只要王雱說的話就一定會實現。

  官家聽趙頊如此篤定,雖沒應和,卻也含笑看著熱鬧的碼頭。

  文彥博有條不紊地在碼頭指揮完貨船卸貨,便率著洛陽諸官過來拜見官家,向官家恭賀生辰。知府都領頭山呼萬歲了,周圍的百姓自然也齊聲朝著望江樓上的官家喊“萬歲萬歲萬萬歲”。

  官家賜諸官用宴,嘗了嘗望江樓的新鮮菜色,最後乘興而來,盡興而歸。回到宮中,曹皇后又率后妃向官家祝壽,官家一一應對完,到只剩彼此二人時才對曹皇后說:“‘萬歲’太長久了,這樣就很好。”

  今日他看到了洛陽的繁榮。

  看到了大宋未來的後繼者。

  看到了他們歡天喜地規劃著名的遠景。

  他覺得這樣就很好。

  曹皇后聽官家突然有此感慨,嚇了一跳,含著淚說:“官家怎好說這樣的話?”

  官家輕拍她的手背,笑道:“頊兒心性純善,會是個孝順孩子。”

  聽出官家話里的意思,曹皇后泣下如雨,卻也沒與任何人提起這番對話。

  ……

  自從官家親自觀看各方貨船入洛陽的盛景,馮茂的招商引資工作就幹得輕鬆至極,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每天都有人上趕著來送錢”。

  至於王雱,他到了洛陽之後自然更是如魚入水,什麼想干就幹什麼——畢竟文彥博現在堅定執行“能友好協商就友好協商”的方針,基本只要覺得可行的事就不攔著王雱,由著王雱把路修得四通八達,將城裡城外修整得整整齊齊。

  文彥博對王雱手裡那種能飄到高處的大布袋倒是挺感興趣,這東西和孔明燈差不多,但個頭比孔明燈大,若是製造方便的話往後還能再拿出來耍耍。

  對此王雱當然沒意見,商品生產出來就是賣的嘛,他毫不猶豫地宰了文彥博一筆!

  這直接導致文彥博接下來老長一段時間都不想見到王雱,一看到王雱那張看似無害的臉,他就想到自己被王雱糊弄走的白花花的銀子!

  王雱一點都不在意文彥博想不想見他,搞完招商引資這塊又去整頓一下他灑下的教育業種子,清掉了一部分害群之馬。

  轉眼間到了八月,王雱陪著兩小孩玩耍,忽然聽見開封那邊有急報傳來:近來開封大雨,又淹到城裡去了!

  太子監國後十分勤勉,朔望朝會從不缺席,最近的一次朝會碰上大雨和洪災,許多官員被堵在家中,竟只有十幾個離得比較近的官員到場!

  這事當時弄得有點尷尬,趙曙差點又病了一場,等知道是水淹了才稍稍好轉。只是經此一事,大夥都覺得是該遷都了,這幾年老是水淹京師,恐怕是老天警示!

  這類傳言早已在朝野傳開,不少家底豐厚的人已準備收拾細軟直奔洛陽而去了。剩下那些走不了的人,開始上書向趙曙提出早日前往洛陽,好多侍奉在官家身側!

  趙曙那邊一邊命韓琦負責遷都事宜,一邊遣人來向官家請示:自您遷往西京之後,朝中便開始準備遷都事宜,您看我們這就遷過去行不行?

  官家言簡意賅地回了個“可”字。

  打發完開封那邊來的人,官家著人召王雱入宮,與他說起趙曙派人請示遷都事宜的事。

  王雱歡喜地說:“文相公他們老早就準備好了!”

  官家笑了笑,叫人把棋盤搬來,與王雱下了幾盤棋才讓王雱回去。

  遷都之事就此定了下來。

  開封那邊天剛放晴,朝中上下就知道了官家的答覆,紛紛收拾家當準備隨行。

  由於種種宗卷、典籍、藏書都要搬遷,是以朝中留了一批人在開封完成清檢工作。到九月中旬,趙曙正式率著朝中百官前往洛陽,他們走的是水路,一路上艷陽滿天,長達小半個月的行程中竟都沒看到半絲陰翳。

  蘇頌和蘇洵、蘇軾父子倆沒跟在太子那艘船上,行動相對比較自在。他們站在船艙外看著沿途的風光,心中感慨不已,蘇頌還有了談古論今的興致:“自李唐之後,國都大多在往南走,鮮少能再縱貫南北。此番朝廷遷都洛陽,看來是要經略北方,嚴御外敵了!”

  蘇洵年紀雖最年長,卻有著一顆好戰的心:“只是‘嚴御’怎麼成,若是時機適合,朝廷肯定要圓高祖遺願取回燕雲之地!”

  蘇軾非常贊同他爹的話:“合該如此,那本就是我們的地方!”

  蘇頌聽蘇家父子倆如此一說,也覺得朝廷頗有遠志,心中不免也激盪起來:“我曾出使遼國,他們騎兵雖強,卻也有諸多弊病。近年來更是權位更替頻繁,法令朝發夕改,百姓民不聊生。若是朝廷當真有此打算,好好謀算應當能辦到!”

  蘇軾一聽,立即來了興趣,拉著蘇頌入船艙細談。《孫子兵法》里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既然蘇頌知曉遼國的情況,蘇軾當然非常感興趣。到了解完蘇頌在遼國的見聞,蘇軾才問了個他很感興趣的話題:“聽說遼國那邊牛羊肉便宜,豬肉比較貴,是真的嗎?我們要是在北邊諸州推廣養豬之法,將豬趕到榷場去賣,可不可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