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他人聽王雱逐一給官家解說,腰板都不自覺地挺直了不少。雖說這小子說話是圓滑了點,誰都給夸上幾句,可說得都挺有道理的,至少,誇他們的部分是非常有道理的!

  官家也聽得直點頭,覺得這正是集賢院的用處所在,這樣的討論多來幾輪,天底下還有什麼問題是朝廷解決不了的?官家嘉許了所有人幾句,讓場中官職最高的歐陽修將這西南之策整理上來。

  歐陽修欣然聽令。

  其他人散去後,王雱又陪著官家在集賢院溜達起來。

  韓琦和歐陽修等人折返處理公務的地方,才猛地想起他們去集賢院的地方:他們好像是想去問問王雱又有什麼新主意的?怎麼變成討論西南之策了!

  歐陽修也對著一堆討論資料陷入沉思,過了一會兒他才再度站起來說:“不行,這摺子不該我來寫!”明明討論的點是王雱提出來的,整個脈絡也是王雱理清楚的,他來寫這摺子豈不是占了別人的東西?歐陽修道,“我再去一趟集賢院!”

  韓琦也沒攔著,只打趣道:“可別再一去不回。”

  作者有話要說:

  王小雱:歡迎來到集賢院!

  第一九六章 趁機自誇

  歐陽修這次目的明確, 找到王雱就把討論稿塞他, 又與旁邊的官家說起此事是王雱起的頭, 這西南之策理應由他來寫。

  官家一聽, 是把好事留給王雱,點頭應了下來。

  歐陽修了卻了這事, 便想起一開始的來意,問起王雱是不是又出了什麼新主意。

  官家心裡也好奇, 和歐陽修一起望向王雱。

  王雱和官家抱怨:“肯定是阿頊給您講的,他總憋不住話!”抱怨完了,他才接著往下說, “我這想法還不太成熟,準備琢磨琢磨再把摺子遞上去,免得我岳父又說我胡來。”

  官家樂道:“沒關係, 你不用怕你岳父, 只管先和我說說。”

  歐陽修見王雱又見縫插針地告司馬光的叼狀, 感覺司馬光嫁女兒可嫁得真糟心!

  官家都開口了, 王雱自然不再推搪,簡明扼要地把這報紙的設置給兩人講了。

  王雱還把活字印刷術也提了一嘴。這東西的應用面並不廣, 畢竟民間識字率還是需要好好提高, 但這對朝廷來說不成問題,朝廷不缺每天划水不幹事的讀書人, 反正閒著也是閒著,讓他們排個版還是可以的。

  之所以搬出這個更適合英文操作的利器,主要是要頻繁印刷的話恐怕用不了幾天雕版就堆積如山, 浪費至極。

  歐陽修聽說有這種東西,很快想去觀摩一二。官家也動了心思,著人取來便裝換下,三人一起出了宮前往方氏印坊去觀看活字印刷技術。

  活字選的材料自然是鉛合金,原理人人都可以看懂,只不過鑄字過程要經過漫長的摸索才能完善。

  王雱給官家和歐陽修都戴上和工匠一樣的防護套裝,領著他們去看原始的鑄字機。這鑄字機內有字模,將鉛合金放進去燒開熔爐,溫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就能夠把整批大小均一的活字鑄成。

  官家與歐陽修都是頭一次近距離接觸這種接近工業生產的場景,都感覺新鮮又好奇。等聽王雱說裡頭用了鉛做原料,官家才明白為什麼工人們都要做好防護措施了:他還記得上回慘死在太醫局的泥鰍!

  看完鑄字,王雱又帶他們去看新型印刷機。這印刷機設計精巧,配合活字使用很是便捷。

  王雱讓人現場排一篇《醉翁亭記》給官家兩人示範一下。

  歐陽修一陣默然,也不好叫王雱別排,只能站在官家身邊看著工匠們熟門熟路地開始編排。歐陽修奇道:“怎地他們都記得?”

  王雱神秘一笑:“自然知道。”這些工匠並不是普通工匠,而是他們的專業研發人員,還是十幾年前他們弄的那個蒙學出來的。當年那批人之中,想考科舉的考科舉,不想考科舉的便投身科研工作。方氏給了他們極好的研發環境,他們既不用入工匠戶籍,又可以申請足夠多的專項資金!

  最重要的一點是,只要是走這個途徑上來的,就曾經背過王雱劃出來的《義務教育必背篇目》,《醉翁亭記》就在其中!

  正有條不紊排版中的研發人員裡頭還有人能分心回一句:“因為這是必背篇目!”

  聽聽這小伙子痛苦不堪的回應,就知道他曾經經歷過“朗誦並背誦全文”的苦難!

  歐陽修對這必背篇目很感興趣,不過眼下要緊的是看看這活字印刷術的應用。幾個年輕人手腳麻利地排好版,用上特製的油墨開始印刷,歐陽修嗅見空氣里的油墨氣味,問王雱:“這用的不是尋常的墨吧?”

  王雱道:“那是自然,這是特製油墨。”他簡單地把這種新型油墨添加的材料與歐陽修講了,要讓普通的墨均勻分布到活字上並不容易,所以方洪讓人用各種油料反覆嘗試,才琢磨出這種方便好用的新型油墨。

  便是放到雕版印刷上,這油墨也好用得很。

  當然,若沒有沈括研究和推廣多種優良油料作物,想要大批量生產這種油墨也是不可能的。

  官家和歐陽修聽著王雱介紹每一個環節匯聚著多少人的心血,等分別捧起一篇剛剛印刷出來的《醉翁亭記》時就感覺心中百味翻騰。官家感慨:“朝廷養著許多工匠,卻不曾做出這樣的事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