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侍讀學士也不能時刻留在御前,畢竟侍讀學士不止一個,不能總宣召你,別人要鬧的!王雱年紀最小、資歷最淺,換了職位這兩天都乖乖在集賢院打雜。

  歐陽修行到集賢院的直舍外,只見馮京與王珪都坐在裡頭,兩人正進行著激烈的爭論,王雱拉著幾個品階低的官員在旁邊搖旗吶喊,還時刻關注著雙方的狀態,適時地給某一方送上杯熱茶,好讓雙方的辯論來個中場休息、緩和緩和氣氛。

  用王雱往常的說法來說,這叫走“可持續發展路線”!

  歐陽修是個好學之人,對新鮮事物接受很快,只覺得王雱嘴裡有些詞聽著挺怪,細細一分析卻藏著了不得的大道理。最重要的是很有洗腦效果,每每經王雱一用,你腦海里也時不時會冒出來!

  歐陽修從前也在崇文館這邊待過,氣氛可沒這樣熱烈,用腳趾頭想都知道是誰在中間攪風攪雨!

  歐陽修隔著門聽了一會兒,到裡頭的爭論告一段落才推門走進去。

  王珪等人聽到推門的動靜,轉頭看去,見是歐陽修來了,都放下茶起身相迎。幾人都是多年同僚關係,不講究那麼多虛禮。歐陽修問道:“你們在爭什麼?”

  王雱道:“我整理朝廷制策,讀了許多應對西南山民的計策,攢下不少疑問,趁著兩位翰林不必去當值請教一二!”

  王韶在西南搞事情,王雱肯定得提供點理論知識。論理論知識的儲備,誰能比得過翰林學士?既然有時刻請教王珪和馮京的機會,王雱肯定不會浪費,逮著空就拿出整理好的資料向兩人討教。

  王珪與馮京兩人性格不一,王珪是謹慎之人,行事小心,思慮周全;馮京思維敏捷,愛出奇計,又有過不少和少數民族打交道的經驗,很多思路都讓人耳目一新。

  王雱如獲至寶,拉著他們一塊探討——主要是王珪和馮京探討,他負責記錄!兩個性格截然相反的人針對同一個問題免不了有不同意見,討論著討論著就吵起來了,再加上王雱在一旁時不時地調動一下氣氛、拉動一下對立情緒,摩擦出來的思想火花就更閃耀了!

  歐陽修對此也很感興趣,看了王雱記下的討論要點,也開始說起了自己的意見。

  足足三個翰林級人物,可把王雱歡喜得不行,自然不讓歐陽修走了,積極地把歐陽修帶入討論之中。

  於是雙方角逐變成了三足鼎立,各有各的意見,始終爭持不下!王雱這人一時站在王珪那邊,一時倒戈馮京,一時又往歐陽修靠攏,可把三個人氣得不輕,爭論得更激烈了!

  韓琦等人聽歐陽修說要去崇文院一趟,都按捺著心裡的好奇等他回來說結果。沒想到歐陽修這一去就不回來了,半天都沒見人影。

  富弼道:“不會是被那小子拉住不讓走吧?”富弼對此還是很有經驗的,因為他剛除喪那段日子王雱就時常拉著馮京來他面前求意見,讓他裁斷誰的想法好!

  歐陽修去了還真有可能被王雱拉著走不了。

  韓琦和趙概對視一眼,感覺富弼這個猜測很可能是正確的。幾人正琢磨著要不要再派個代表去一趟,官家就從垂拱殿那邊過來了。

  自從王雱提出要多散步養生,官家便時常到各個衙門走走,到宰執這邊來也不是稀奇事。聽說歐陽修“一去不回”,官家頓時來了興趣,叫上韓琦他們一塊去崇文院看看。

  韓琦一下子看穿官家的心思:不就是好幾天沒見王雱,又惦記著趙頊所說的“新點子”,想親自去崇文院那邊一趟嗎?

  韓琦沒戳破,和其他宰執一起跟隨在官家身後前往崇文院。

  集賢院就在崇文院內,其他人遠遠見官家來了都上前行禮,行到集賢院那邊時官家身後已經綴著浩浩蕩蕩的一大夥人。官家沒讓人通傳,而是領著眾人悄無聲息地前往集賢院直舍那邊。

  集賢院直舍本就寬敞明亮,此時門窗洞開,眾人能清楚地看到裡頭圍坐了一圈人,中心是歐陽修、王珪、馮京,王雱等品階較低的官員則分坐在三人周圍應和他們的發言或者為他們鼓掌,氣氛十分熱烈。

  此刻發言的正是說“我去看看”的歐陽修,他相貌不如馮京、王珪出眾,氣勢卻壓制全場。他站起來闡述著自己的看法,正說到慷慨處,忽然看到窗外有數不清的眼睛齊刷刷地盯著他看,為首的正是官家!

  歐陽修:“……”

  韓琦、富弼、趙概:“……”

  怪不得一去不回,原來是在這邊高談闊論!

  王雱注意到歐陽修的停頓,也轉頭往窗外看起。瞧見官家等人站在外頭,他一點都不慌,麻溜地跑出去迎接官家等人:“官家您來了!”他歡喜地說完又補上一句,“來就來了,怎麼還帶上這麼多人啊?怪嚇人的!”

  韓琦覺著這小子說話實在欠揍,什麼叫怪嚇人的?這種話能不能別當著本人的面說出口?

  其他人也跟了出來,規規矩矩地和王雱一起向官家和韓琦等人見禮。

  官家道:“不必拘著,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事實上館職還真是清要之職,著實清閒得很,若不是像馮京、王珪那樣另有差遣的還真沒什么正經事可做,要不王雱也不可能聚眾搞辯論。

  見眾人顯然都沒法再進入討論狀態,王雱便把剛才的討論成果呈給官家,還湊到旁邊給官家指指點點,說“這是王翰林的主意,特別棒”“這是馮翰林的主意,令人眼前一亮”“這是歐陽參政的主意,一般人根本想不出來”“這是某某提的改進方向,也很有見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