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官家一向寬仁得很,百官上奏也很大膽,指著鼻子罵的事許多人都沒少干,也沒見有人被發落。是以這人也沒斟酌字句,直接把外頭那些風言風語也給羅織進摺子里,簡直把王雱說成是禍國殃民的國之奸佞。

  官家越看越氣,當即叫來人擬了份詔書,劈頭蓋臉把這家人訓斥一頓,直罵他們捕風捉影,和終日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的市井閒漢無異!罵完之後還要狠狠地夸王雱一通,說朕的狀元郎從不在朕面前提及這些,你要是不上這麼一摺子朕還不曉得他平日裡竟然受了這麼多委屈!世上有元澤這樣光風霽月、磊落光明之人,更襯得你們這些造謠生事、無事生非的卑劣小人多麼不堪!

  負責擬旨的王珪被噁心得不輕,忍不住提出質疑:“……官家,這不太好吧?”這是直接把這家人釘在恥辱柱上了,太殘忍,太無情!

  官家含怒道:“他造謠生事還有理了?”

  王珪頓時默然。

  不,不是,以前這種捕風捉影、強安罪名的事也不少,你不是都很寬容地放過了嗎?

  官家下詔把“武榜眼”他爹訓斥了一頓的事很快在朝中傳開了。

  這武榜眼一家也是正撞槍口上,官家有意殺一儆百,下的不是口詔,而是正兒八經的詔書,不僅不能扔掉,還得好好的供起來,真是太慘了!

  通過各種途徑知曉詔書內容後,原本準備彈劾王雱的台諫諸官決定把寫好的摺子燒了。本來就沒多少真憑實據,現在官家金口玉言否認了,還是別往上湊了,惹不起惹不起。

  武狀元就武狀元吧,也不見得往後就飛黃騰達。

  而且台諫諸官心裡也有點不滿:咱文官的事,你一武勛世家來噴什麼?就許你自家兒子參加武舉鍍金,不許人家朋友得頭名?

  文官噴武官,那是政治極其正確的事兒;你武官噴文官,那就不行了,尤其你細算起來還是皇親國戚,家裡有人尚過公主的,更不應該!所以,和台諫內部常見的同氣連枝、相互聲援不同,“武榜眼”他爹站出來瞎噴根本沒人站出來替他喊冤。

  這件事來得快也去得快,王雱知曉時已經消弭於無形。

  王雱很是遺憾地跑去找韓琦提起這事:“怎麼就這麼解決了呢,都沒給我和他們辯一辯的機會!”

  韓琦看到這唯恐天下不亂的小子就煩,想揍又不是自己兒子,揍不得,只能說:“人家已經夠慘了,你就別再火上加油。”從前包拯噴了官家一臉唾沫,官家都沒放在心上,這回有人噴王雱卻被官家批得這麼慘,眾人心裡都應該有數了:這王家小子動不得,要沒抓住真正的把柄千萬別再自討沒趣了!

  王雱想想朝中風傳的詔書內容,也覺得那家人挺慘,又聽對方家裡也是有人尚過公主的,不由反省起來:難道我專克駙馬家?

  不管對方慘不慘,被人維護了王雱心裡還是美滋滋的。他揮揮手和韓琦道別,又跑去拍了一通官家的馬屁,一副感動得不得了的模樣。

  官家不覺得王雱過於肉麻,反而感覺這孩子情真意切,在他面前從不藏著掖著。

  虧得韓琦他們沒看見,要不真的會吃不下飯。

  這君臣倆,一個豁得出臉去,一個覺得對方不要臉起來很可愛,當真是千古少有了!

  王雱不管旁人作何感想,又堂而皇之地留在宮中蹭飯。

  趙頊與趙曙父子倆也在用晚飯,旁邊的內侍布菜時多嘴了一句,提及官家又留下王雱了,話里話外的意思是“您也該多去御前陪伴官家用膳”。

  趙曙聽得皺起眉,訓斥了那內侍幾句,讓他不許再打探御前之事。他屏退了內侍,又教育趙頊:“官家不宣召,我們豈能隨便去打擾。”

  趙頊被趙曙教育多了,也沒敢反駁,只能乖乖點頭。

  第二日趙頊完成功課去尋王雱,得知了王雱被人噴的事,覺得這些人管得著實多了點。優秀的人和優秀的人玩在一塊有什麼稀奇的,王雱不僅認得剛被官家欽點的武狀元,還認得曹立、曹評和狄詠他們呢!這些人哪個不是軍中新貴,年紀輕輕就戰功赫赫,可比這些只會和自己人爭名奪利的人強多了!

  趙頊把自己的觀點和王雱講了,王雱還反過來教育他一番:別小看這些武勛之家,雖然後輩可能有點沒用,但是他們的先祖可能曾經為大宋立下過汗馬功勞~將來我們的兒孫也有可能沒多大出息,我們要寬容點,適合做什麼事的人就放到什麼位置,不能先入為主地懷有偏見!

  趙頊的意見就比較偏激了:“我要是有這麼沒出息的兒子,早親手掐死了,哪還會為他出頭!”

  王雱道:“你這是還沒孩子,有了孩子的話,就算他是個傻子,你也會覺得他傻得可愛!”提到孩子王雱就特別美,免不了和趙頊分享自己馬上要當爹的事。

  趙頊聽了也很是歡喜,非常期待王雱的孩子出生。到底是小孩子,臉皮薄,沒好意思細問,所以他不知道王雱純粹是在吹牛逼,孩子的影都還沒見著!

  問題就出在這裡:趙頊沒接著問,王雱也只是得瑟了兩句,誤會就發生了。

  趙頊開始積極地為王雱的孩子準備起賀禮來,還悄悄地告訴司馬康等人,說王雱家要添丁啦。於是司馬康知道了,蔡旻知道了,王雱的堂弟也知道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