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畢竟根據他媳婦兒回憶,他爹好像曾達成過“所有和我好過的人後來全都跟我反目成仇”的偉大成就。

  不管怎麼樣,朝中自上而下地颳起了一股讀《資本論》的風潮,連官家也有所耳聞,讓歐陽修給他講講這本書的內容。

  趙頊作為王雱的小迷弟,對王安石的各種想法也很推崇,尤其是理財方面,王安石的觀點比很多人的觀點要對他的胃口!聽說有這本書之後,趙頊也討來廢寢忘食地讀,甚至一度誤了正課。

  趙曙發現這件事之後不太滿意,被立為皇子之後他接觸了許多以前不敢接觸的事。比起鋒芒畢露的王安石父子,趙曙更喜歡溫和謙恭的司馬光,古書上謙謙君子約莫就是司馬光這樣的人。

  司馬光來給他講課時展露的才學更是讓趙曙非常滿意,王安石講學猶如天馬行空,內容大膽,言語空泛;司馬光卻踏實穩重,句句都有章可循。

  趙曙沒收了讓趙頊陷入狂熱的《資本論》,強制趙頊一起去聽司馬光的課,試圖糾正趙頊被帶偏的思路。

  趙頊今年才十三四歲,正是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的年齡,趙曙越不讓他看,他越是想方設法想看。他不僅重新要來一套悄悄看,還看得更用心了,甚至還偷偷摸摸拿著疑問去向王安石和王雱請教!

  朝中不知不覺間掀起了人人爭讀《資本論》的風潮。

  這時候已經是秋末冬初,蘇軾一行人自任地任滿歸來,參與這一年的磨勘。

  目前正在洛陽負責監督河道工程的郟亶,也帶著洛陽那邊的最新消息回到開封。

  作者有話要說:

  王小雱:沒了沒了,就印那麼幾本,你們找我爹要去!

  王大佬:我和你不熟,不給!

  眾人:這是何等操蛋的一對父子!!!

  *

  第一八七章 促成此事

  蘇軾一去三年, 回到開封自然是招朋喚友, 好不熱鬧。

  今年一併參與磨勘的還有章惇, 不同的是他屬於晚兩年再次高中,這才是第一回 改官。蘇軾想到當初在國子監時他們也曾一起上騎射課, 聚會時便叫上章惇一起,人多才熱鬧嘛!

  既然章惇來了, 呂惠卿自然也來了, 呂惠卿也是《國風》常客, 寫得一手好文章, 屬於很有想法的人。

  曾鞏穩重老成,不愛參加這類聚會, 沒去摻和,倒是和王安石、司馬光他們往來比較多。他的幾個弟弟都還年少, 渾身有使不完的精力, 自是坐不住了,每日都與蘇軾他們往來交遊, 格外歡欣。

  由於嘉祐二年的同年們幾乎都同時面臨著第二次改官,這次幾乎都齊聚開封,瞧著很有聲勢。韓琦等人本來正討論著《資本論》,察覺京中近來的動向後免不了要關注一二。

  上一輪磨勘時, 選官制度有了小小的調整, 這一回各地交上來的磨勘評價都是照著模板來的,各方面的情況看起來一目了然。

  韓琦發現這一張張簇新簇新的面孔,已經在任地嶄露頭角, 腳踏實地地做了不少實事。

  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與王雱往來密切,至少時常保持著信件聯繫。若是同年之間任地相鄰的,做起事來也會相互幫扶,齊心協力得很。

  想到兒子韓忠彥也回來了,韓琦讓韓忠彥邀王雱到家中用個飯。王雱很不客氣地帶著司馬琰一起上門蹭飯,讓司馬琰和韓家女眷也搞搞夫人外交。

  韓琦把王雱拎去書房,讓王雱收斂點,別天天跟一夥同年招搖過市。別說什麼問心無愧,想想范仲淹當初還問心無愧地自稱“君子黨”,結果怎麼樣?還不是不得不拆綁散夥!

  王雱感受到來自韓大佬的關懷,很是感動地說:“您放心,我有分寸的!要是有人彈劾我,我就給他們舉例子,‘你們看看韓相公和文相公他們也一直很好,憑什麼光彈劾我們!’”

  韓琦覺得脾氣再好的人和這小子相處久了都會變成暴脾氣!

  王雱知道韓琦是真的為自己著想才特意提個醒,也沒一直氣韓琦,很收斂地和韓琦談起河道工程的事來。

  歷時將近兩年,他當都水使者時計劃好的河道工程馬上要進入收尾階段,等到明年冰消雪融,洛陽水網會迎來一個全新的面貌,運輸河道將會比原來拓寬兩倍有餘,沿岸防洪工程也比原來有了極大的提升。

  開封這邊的河道其實也面臨著水位降低的窘境,只要河道工程進行地足夠順利,這一問題也會隨之解決——到那時,從開封到洛陽的水路運輸會非常方便!

  遷都之議,可以再一次提上日程了。

  韓琦聽王雱夸下這樣的海口,不由敲打他一句:“先不要說大話,具體如何還是得看到時的通航情況。”

  王雱道:“我只是與您說說而已,又沒跟別人說。您肯定不是那種隨便和人宣揚的人啊!”

  韓琦覺得這小子難得說句人話,便不和他計較太多。

  遷都之事,韓琦沒有提出反對,但也沒有表態支持,態度非常曖昧。王雱對此是有點意見的,覺得韓大佬太狡猾!他還曾經試圖利誘韓琦,試探韓琦有沒有搶先到洛陽一帶圈地的意思,結果被韓琦罵得狗血淋頭。

  這韓大佬不缺錢,不缺地位,還不貪戀美色,王雱著實有點拿不準,只能積極地攤開輿圖再給韓琦講遷都的好處。

  韓琦等王雱再次數完“十大必須遷都的理由”,才鬆了口:“還是需要個水到渠成的機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