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軾想到王雱那個爹,一臉的敬謝不敏。

  王安石那人最不合群,出去聚會吧,別人怎麼勸都不喝酒,倔得很,壓根不給人面子。上回王安石過來搞水泥生產線可沒少和他吵,若不是兩人大部分觀點還算一致,蘇軾懷疑自己會把王安石列為拒絕往來戶!

  蘇軾道:“你爹是壓根沒有這根弦。”蘇軾著實想像不出王安石流連風月場的場景,想想都替人家女伎們尷尬。

  王雱義正辭嚴:“我也沒有。”

  美人什麼的,欣賞欣賞就好,沒必要非去沾染。比起和她們風流一宿,王雱更樂意拉她們入伙搞事情。

  想想,這些女伎們能識字,會歌舞,會來事,怎麼看都是搞文教搞宣傳的好手。就是現在世俗上普遍還對她們有點偏見,往後慢慢把這方面的人才正規化就好。

  蘇軾知曉王雱是個心志堅定之人,也沒再拉他開這方面的玩笑,而是和他邊喝酒邊敘舊。他跟王雱說起他饞哭隔壁小孩的戰果:不到一個月,陳知州一家就繳械投降了。他還意外地和陳希亮的兒子陳慥志趣相投,兩人時常一起外出打獵、下鄉巡遊,過得很是自在。

  王雱晚上還和蘇軾一起去和陳知州用飯。

  飯桌上,王雱覺得陳知州看自己的目光怪怪的。一問之下才曉得蘇軾又把他給賣了,把王雱出主意的事告訴了陳知州。

  陳知州冷哼:“你小子真不是好東西!”想到那段天天聞著蘇軾家飯香的日子,陳知州就覺得這些年輕人果然一肚子壞水!

  王雱也毫不猶豫地坑朋友:“這可不能怪我,我就是在信里提了一句而已。子瞻他要是不想那麼做,我也不能逼他啊!所以,這是歸根結底還是子瞻的錯!”

  陳知州不想理他。

  王雱來時也了解過陳知州其人,這人有個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本領:砍頭!

  你搞封建迷信,砍了!

  你搞鄉紳霸凌,砍了!

  別國使者來訪時作威作福,這個畢竟是來使,不能隨便砍,但,陳知州讓人去威脅負責引路的翻譯說“你敢搞事情就砍了”,再不動聲色地讓人科普一番自己過去砍了多少人。

  酒過三巡,王雱給陳知州戴了不少高帽,直誇他雷厲風行,遊說他把豐富的砍頭經驗寫出來,幫助朝廷打擊各地封建迷信活動與鄉紳霸凌現象。不用擔心文筆不夠用,這不還有蘇軾在嘛!

  蘇軾也喝得有點上頭了,當場拍著胸脯保證自己可以幫忙寫。

  第二天酒醒之後,蘇軾才意識到自己又著了王雱的道:這本《鳳翔經驗》要是寫出來,怕是會有不少人會恨死他,更恨死陳希亮!想想吧,各地有多少野巫惡僧靠著招搖撞騙賺得盆滿缽滿,各地有多少鄉紳占地占田、魚肉鄉里!

  這些人肯定會恨上他!

  蘇軾氣咻咻地去找王雱算帳。

  王雱正樂滋滋地逗蘇軾女兒玩。

  聽蘇軾指責他挖坑讓朋友跳,王雱說道:“你害怕的話,換我來寫也不是不可以。”雖然他沒在鳳翔幹過,但是只要陳知州提供材料,他也可以毫無障礙地進行加工創作!

  蘇軾被王雱一句話堵住了,冷哼道:“你當我是什麼人?我會害怕?寫就寫,我就不信了,這些人還能撕了我不成!”那些狗屁倒灶的爛事,蘇軾也是看不過眼的,他可不怕得罪那種渣滓!

  王雱朝小女娃比了個捏緊拳頭豎起拇指的手勢,又往蘇軾那邊比劃比劃。

  小女娃可喜歡這個小叔父啦,當即心領神會地學著捏緊小拳頭豎起兩個大拇指,奶聲奶氣地夸蘇軾:“爹爹,棒!”

  蘇軾:“……”

  看著女兒才見王雱沒幾天,已經這麼聽王雱話了,蘇軾決定帶王雱出去外面轉悠,堅決不能讓王雱有太多機會接近他的一雙兒女。

  王雱在鳳翔府禍害完朋友,又轉悠去永興軍那邊見老朋友曹立,了解一下西夏近況。

  今年開春西夏那邊吵得挺厲害,種糧的、種棉的爭持不下,酒商希望能種更多糧食來釀酒,種棉的棉農又覺得他們賣棉更賺錢,可以直接買更多糧食!

  為了防止耕地大面積變成棉田,西夏朝廷不得不頒布法令禁止改耕地為棉田,還掃掉了幾個私自買賣棉花的私市,抓了批人、毀了些棉田以儆效尤。

  許多棉農掏錢買糧種不得不種回糧食。可由於地力流失,莊稼長得不大好,如今春去夏來,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西夏百姓都是一臉愁色,憂心今秋糧食產量不好或者遇到天災人禍,一家老小活不下去!

  曹立說完平夏計劃的進展,才與王雱說起新得來的消息:“前幾年西夏國主李諒祚清理了坐大的舅家,奪回王權,兩年前另立一後梁氏。梁氏原是漢人,立後之後引導李諒祚變更制度,去番習漢,廣開耕地。”

  王雱道:“聽著倒不錯,是個聰明人。”

  曹立道:“但梁氏對大宋不友好,時常派人騷擾邊境,搶掠糧食。”這種聰明腦子長在敵人身上可不是好事,尤其是梁氏原本是漢人,很清楚大宋是什麼情況,對付起來怕是比較困難。

  當然,這對曹立來說不算什麼,他琢磨著引梁氏的人來個大動靜,他能順勢把幾年前被西夏占去的屈野河一帶弄回來。

  畢竟,朝廷很講究師出有名,梁氏動靜搞大點他就能直接打過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