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琦揭王雱的底:“聽永叔說,你把人兒子拐跑了?”

  王雱喊冤:“這怎麼能叫拐跑?我們需要人手,王知府的兒子又正好想鍛鍊鍛鍊,雙方一拍即合,能算是拐嗎?”

  富弼也聽說王雱把洛陽大半人才拉走去幹活的事,人家王拱辰好端端一個知府,硬生生給他弄成光杆司令,真是聞者流淚見者傷心。他說道:“順利便好。”

  回去的路上,韓琦與王雱一起走了段路,韓琦問他:“你剛才和晏叔原在說什麼?”

  韓琦與晏殊也不大對付,主要是三觀不一樣,晏殊屬於求和派,只要和平無事,什麼條件都能答應,韓琦對此是堅決反對的,爭議的次數多了,雙方私底下自然不怎麼往來。不過,韓琦還是認得晏幾道的,叔原就是晏幾道的字。

  王雱老實答道:“沒什麼,見他一個人站著怪孤單,就和他說說話。”

  韓琦總覺得王雱沒安好心,他就沒見過王雱去獻沒用的殷勤。

  見韓琦一臉狐疑地看過來,王雱也不瞞著,誇了晏幾道的詩文一番,理所當然地和韓琦討人:“既然他馬上要改官了,不如您讓他改官到洛陽來,到時讓他幫忙寫點詩文多好!”

  韓琦繃著臉訓他:“你當朝堂是什麼地方?你讓改去哪裡就改去哪裡?少動歪心思,好好辦你的事。”

  王雱見韓琦又來這一套,忍不住語重心長地勸說韓琦:“您別老訓了我,回頭又把事情辦掉。這樣多不好,上回您這樣干我就誤會您了,去官家面前告了您的狀!官家聽得直樂,拿著您的摺子看我笑話!”

  這話可把韓琦氣樂了,他都沒和王雱算帳,這小子倒好,還惡人先告狀起來。敢情他去官家面前說人壞話還有理了?!韓琦看到他就煩,索性上馬走了,眼不看為乾淨!

  王雱也上馬得兒得兒地回了家,先去和吳氏說了會話,又回自己院子裡找司馬琰說起韓琦的臭脾氣,很是感慨地說:“這世道,也只有我才這麼實誠。”

  司馬琰每次聽王雱說起他在外面捋虎鬚的事兒,都覺得這些大佬一個兩個心胸都很寬廣,都不是自己兒子,居然能忍下他!

  王雱在開封呆了幾天,又入宮陪官家用了兩次飯。後面那次他順便把趙仲針給討走了,這小孩天天在宮裡拘著,不是讀書就是去陪曹皇后,肯定悶壞了,不如帶出去浪浪。

  官家對王雱十分縱容,王雱提的要求沒有不允的,當天就讓趙仲針收拾好小包袱和王雱一起去洛陽。

  王雱帶走准皇孫,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韓琦和歐陽修等人都是一力要求官家早立儲君的,對被官家留在宮中的趙仲針自然挺關注。

  眼看王雱又帶跑了准皇孫,韓琦隱隱能感受到王拱辰的心情了:這操蛋小子,立儲之事還沒定下來,他又來攪混水!若是讓趙仲針再多陪陪曹皇后,說不定就能從後宮推動立儲了。

  眼看懷柔路線走不通,韓琦只能繼續鍥而不捨地勸官家早立儲君。既然人選大家都已經心裡有數,至少讓他早些到開封來讓大夥了解了解啊!

  韓琦這個准首相起了頭,其他人自然緊隨而上,歐陽修和司馬光是勸說得最勤的人,也最會引經據典。這幾個主力選手天天輪番上陣,分頭圍堵官家擺事實講道理,官家到底沒扛住,下旨讓正在為濮王服喪的趙宗實入京當宗正。

  另一邊,王雱領著趙仲針走水路前往洛陽,沿途全面地考校了趙仲針的功課,準備有針對性地給趙仲針補補短板。趙仲針是個活潑好動的小孩,骨子裡有點小好戰,但也喜歡讀書,算起來還真箇不錯的好苗子。

  這樣的小孩,只要他自己願意學,絕對很好教。當皇帝有這資質,絕對是上上之選了!

  巧的是,他很願意聽王雱的話,一路上王雱考什麼他答什麼,答不上來還很緊張,生怕王雱嫌棄他笨。

  這一次王雱帶趙仲針來洛陽,教他學問還是其次,主要是教他怎麼把適合的人放到適合的位置上去,完成那些看起來很難完成的事情。

  這才是一個上位者最應該掌握的事。

  王雱笑著誇了趙仲針一頓,領著他下船,前往人群熙攘、熱鬧繁榮的洛陽。趙仲針還是兩三年前來過,那會兒的洛陽還沒現在這麼繁華,他眨巴兩下眼睛,好奇地左看右看,覺得什麼都很新奇。

  第一六六章 理直氣壯

  王雱走得瀟灑, 朝中卻又因他而起了一番爭吵。原因很簡單, 他這次回去除了匯報工作進展之外, 還順便考了個制策,今年的制策試考的是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 名字賊長。

  王雱一看,賢良方正, 直言極諫, 這不就是為自己量身定做的嗎?太容易了!他大筆一揮把卷子答完, 覺得自己考得還行, 勉勉強強算是完成了他爹交待的任務。

  王雱琢磨著自己事情還沒幹完,沒必要留在京城等結果, 就和韓琦他們說了一聲,拍拍屁股跑了。

  王雱的文章從來沒有不好的, 題意抓得准, 內容新穎又發人深省,怎麼看都該評為頭名。可, 王雱這才十七歲,又是狀元出身,再給他升官,他怕是會成為朝中年紀最輕的五品官, 哪怕是從五品也夠驚人了。

  評卷諸官起了爭議, 一派覺得王雱有這資質,憑什麼不給頭名;一派覺得王雱是在太年輕了,怎麼能早早給他足以躋身朝官的品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