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蘇軾一聽是王雱給的書,自然期待不已,揣著書回了自己住的僧房迫不及待地開始看。

  此書言語平實,內容卻暗藏機鋒,蘇軾連夜讀了,第二日也沒憋住,拉著王安石一起討論起讀書時出現的疑問來。

  兩人都是愛書如命,有此一書,每日忙碌之餘便是煮茶同讀,相互探討。有人一起讀書,與一個人獨自悶頭讀書,自然是大不相同的,蘇軾一開始還敬著王安石年長,從資歷和輩分來看都算是長輩,後來讀得越深,越有自己的看法,很不服氣地捋起袖子和王安石展開辯論。

  論起辯論來,蘇軾一個能頂十個,他腦筋靈活,善於變通,常把本就不善言辭的王安石堵得沒話說。王安石氣得不輕,回頭給兒子寫信,說他這朋友不好,雄辯滔滔,愛抖機靈,人說一句,他駁十句,太不給人面子!

  兩邊相隔太遠,等王雱那邊寫信回過來,王安石又已經和蘇軾冰釋前嫌,友好地探討別的問題。

  王雱在回信里很政治正確地痛罵蘇軾,細數往昔被蘇軾坑的歲月,表示這人真是太糟糕啦,雖然聰明大方還長得俊,但你還是千萬要小心他。

  王安石看完又寫了封信,訓斥王雱不該在背後詆毀自己的朋友,小蘇這個人還是挺好的,辦事也踏實,不喊苦不喊累,和某些人完全不一樣~

  王雱收到信時,正好回京和韓琦他們匯報進展,順便回家看看他娘和他媳婦兒。他把王安石在兩封信里的說法跟司馬琰說了,很是鄙夷他爹的變幻無常:“男人心啊,海底針!”小別多日,王雱又拉著司馬琰說了好久的話,結果聊著聊著,他從司馬琰口裡知道一個大消息:吳氏懷孕了。

  算算日子,應當是王安石去鳳翔那會兒懷上的,只是還沒顯懷,也沒什麼孕兆,是以一直沒發現。還是前幾日吳氏有些食欲不振,司馬琰給她把脈才發現的。

  王雱馬上不樂意了:“娘剛才怎麼不和我說?”

  司馬琰道:“哪有當娘的和兒子說這事的?而且娘一向覺得三個月以內不要多提。”

  有司馬琰在,王雱本該不用太擔心吳氏,可吳氏年紀也已經三十多,稱得上是高齡產婦了。

  王雱在屋裡轉悠了兩圈,又坐回司馬琰身邊,抓著司馬琰的手嘆著氣說:“這生孩子,就是一腳踩在鬼門關里啊。”

  他也盼著有弟弟妹妹兒子女兒,可,生孩子真的太危險了。

  司馬琰道:“早早做好準備,不會有問題的。”她曉事以後一直在幫張氏調理身體,張氏卻還是一直沒懷上。

  為此張氏還曾想過給司馬光納妾,可惜被司馬光嚴詞拒絕了。後來看張氏和司馬光都看開了,司馬琰也沒再執著此事。張氏身體底子不好,生她時耗損太嚴重,與其拼死拼活生個兒子,還不如好好養著圖個長命百歲。

  眼下吳氏懷上了也不需要太擔心,平日裡注意一些,產前準備得妥帖一些,自然會順順利利。

  王雱也知道這個理,最初的擔憂過去後就只剩下開心了,又興沖沖地跑去找吳氏說話。小妹去找司馬琰說話時正好看到王雱跑遠,進屋後和司馬琰說:“嫂子,你是不是和哥說了娘有喜的事了?”

  司馬琰點頭。

  小妹有些失落:“怪不得哥那麼高興。”她與哥哥嫂嫂感情一向很好,哥哥更是打小就疼愛她。現在要有弟弟妹妹了,大家難免都會更喜歡最小的弟弟妹妹。

  司馬琰看出小妹的情緒,拉著她的手開解一番。不管有多少個兄弟姐妹,從小處出來的感情不是假的,王雱他們也不是那種一味偏心的人。

  小妹的失落來得快去得也快,很快又快快活活地把司馬琰推到妝鏡前,說要給司馬琰梳新學來的髮髻。

  小妹才十二三歲,人小鬼大,懂的很不少,她邊給司馬琰梳理那柔順漂亮的青絲,還邊和司馬琰嘀咕:“聽說洛陽那邊很多漂亮的小娘子天天跑去堵哥哥,嫂子你可得盯著哥哥,別讓他被外頭的小娘子哄走了!”

  司馬琰問道:“誰和你說這些話的?”

  小妹吐吐舌頭:“我偷聽別人和娘說話聽到的。”王安石與王雱雖然不在,各家女眷還是時不時來拜訪,或者邀請吳氏、司馬琰去賞花說話,遇到有興趣的閒談小妹會偷偷聽上幾句。

  司馬琰笑了笑,讓小妹下回別再干偷聽的事,被人撞見了可不好。見小妹把髮髻梳成了,司馬琰讓她坐下,改換她給小妹梳發。

  晚上兩人歇下時,司馬琰翻來覆去沒睡著。

  王雱察覺司馬琰的動靜,睜開眼奇道:“怎麼?秋天天氣太燥,睡不著?”

  司馬琰說:“……沒有。”

  王雱何等敏銳,一下子察覺媳婦兒情緒不對,沒臉沒皮地伸手在被窩裡對司馬琰進行一番嚴刑逼供之後,終於撬開媳婦兒嘴巴,知道有人跑吳氏面前說他在洛陽招蜂引蝶。

  這可就把王雱嚇壞了,天大地大,信任最大,他媳婦兒居然懷疑他的人品,這說明什麼?這說明他這個丈夫的形象不夠偉岸,不夠可靠!

  王雱立刻解釋:“我天天忙著正事,哪有空理會這些!就算有人想湊上來,那也是不可能成功的。也不看看我是誰,我有引以為傲的自制力!瞧瞧吧,美美的媳婦兒在懷,我都當了這麼久的柳下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