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到家時王雱走回夫妻倆住的小院裡,司馬琰正坐在院中的小亭里倚著欄杆看書。

  秋陽西下,伊人獨坐,畫面顯得靜謐而安寧。

  王雱躡手躡腳地走上去,隔著欄杆伸出手從背後捂住司馬琰眼睛,神神秘秘地說:“猜猜我是誰~”

  司馬琰把書擱在膝上,騰出手想要扒拉開王雱不安份的爪子,王雱死死捂住她的眼睛不鬆開,非要逼她猜。

  司馬琰沒脾氣了,只能說:“……王元澤。”

  王雱鬆了手,臉上笑眯眯:“哎喲,我媳婦兒猜得真准,得給我媳婦兒一個獎勵才行!”說完他環抱住司馬琰樂滋滋地往她臉上親了一口。

  夫妻倆鬧騰了一會兒,王安石那邊的人過來說他爹找他過去,好像是親家來了。

  王雱一聽岳父來了,下意識變得規規矩矩,連腰板都挺直了不少,麻利地溜達去王安石書房那邊。

  司馬光過來,自然是因為白天的事。

  白天官家問他王雱有沒有回京已經夠讓他諫院同僚側目了,結果快下衙時外頭又有消息傳來,說王雱與同年們相聚宴飲,不知怎地消息傳了出去,引得休沐中的國子監監生齊齊涌了過去,堵在包間門口嚎啕大哭。

  用老一輩同僚們的話就是:“成何體統!”“像什麼樣!”“有辱斯文!”

  同僚們邊罵還邊用眼梢子看他。

  司馬光對諫院這份差遣是很看重的,他覺得這是非常適合他的地方,很想在諫院闖出一片天,所以很不希望自己和同僚鬧得水火不容。

  所以司馬光過來就是和王雱打商量:你能不能多干實事,少搞事情。

  王雱聽明白了岳父的意思,就覺得自己很冤枉了,這次可不是他搞事情,而是他們自個兒找過來的!難道大家一別三年,難得齊聚京城,還不能一起喝個小酒了?

  替自己辯駁完了,王雱又給他岳父展望諫院未來:諫院,起勸諫作用,最好不要是一言堂,政見越不和越好,互撕越猛烈越好,真理往往是越辨越明的,要是台諫上下一心,指哪打哪,哪還能起到它們應有的作用嗎?不能的!

  王雱很是有理有據:“所以哪,您就不要問‘微斯人,吾誰與歸’,只管做您自己認為對的事就好,孟子是怎麼說的來著!我記得好像是這樣的:如果我覺得這事在理,即使有千萬人阻攔我也會去做!”他還好心地勸導他岳父,“對於那些不理解您的人,您也不要放在心上。孟子還說過,人品道德不是一天兩天養成的,有的人你不要對他有太高的期望,更不能強行要他們一下子明白過來,否則的話就會像揠苗助長一樣,不僅不能讓他們變成有人品有道德的人,還會——”

  司馬光額頭青筋都被氣得一鼓一鼓的:“行了,我讀過《孟子》,你不用給我引經據典!”敢情他這意思是,別人要是指責他,就是沒人品沒道德了?孟子要是泉下有知,怕是要被這巧舌如簧的小子給氣活了!

  第一四七章 真小人也

  王雱研究過了, 嘴炮,是這個時代最安全的事。不管面對誰, 只要你會說, 只要你能占理,你永遠屹立於不倒之地。比方說斷案,那也是誰辨贏、誰讓上頭信服就聽誰的, 畢竟不管什麼時候法律都不可能毫無漏洞。

  了解律法, 你可以辨倒大部分人;了解被封為道德圭臬的經義並靈活運用, 你完全可以辨倒所有人。

  扣大義帽子、搞道德綁架,多簡單的事情啊,他可以一口氣列出十條不帶喘氣的!

  王雱苦讀這時代的經義十幾年, 為的就是活學活用!

  不過看到岳父臉色有點黑,王雱覺著吧, 自己還是乖巧點好, 畢竟是他媳婦兒的爹,他未來孩子的外祖父, 萬一氣壞了他上哪賠她們去?

  王雱鄭重地向司馬光承諾, 除非有人自己找上門, 否則他絕不輕易動用道德武器!

  司馬光感覺總有一天,他可能會親自上書彈劾這個女婿。

  翁婿不和這種事也不是沒有先例的, 比如富弼就是晏殊女婿, 但富弼曾經當著官家的面指著晏殊大罵他是奸佞!想到自己只有一個女兒, 女兒還被王雱這混帳小子哄回家了, 心裡就堵得慌。

  他看向王安石, 意思是“你管管你兒子”。

  王安石手裡拿了本書假裝在看,一臉“這書真好看啊”的投入,仿佛完全沒接收到司馬光的眼神。

  司馬光心裡罵道:這對混帳父子!

  良好的教養讓司馬光憋悶得很,連訓人都訓不痛快。

  王雱見好就收,沒再刺激他岳父。他興致勃勃地拉住司馬光的手說:“岳父你來都來了,不如我們今晚來燒烤吧,正好讓阿琰也見見您。對了,岳母一個人在家不好,我去把她接來!”

  司馬光還沒來得及反對,王雱已經一溜煙地跑了。他先去讓吳氏和司馬琰幫忙準備好木炭和食材,自己出門請張氏去,為了省時他還在附近租了輛馬車,親自趕著去司馬光家接人。

  張氏正在家做著女紅呢,聽到身邊差遣的人說王雱來了,心中訝異,忙放下手裡的活迎了出去。王雱和張氏說了自己的打算:“今兒天氣涼爽,岳父說準備在我們家燒烤,讓我來接您一塊去!”

  張氏哪會聽不出王雱又在瞎鬧,在親家家裡燒烤這種事豈會是她丈夫能做出來的?可張氏最喜愛王雱這個女婿,當下便收拾收拾隨著王雱出了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