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司馬琰對這樣的安排已經非常滿意。

  按照習俗,新婚滿月還得再擺一場大宴。王雱早讓先行回來的周武、馮茂他們幫著張羅,好借這機會司馬琰正式見過范仲淹等一干尊長。

  這回沒人試圖搗亂,也不必來回折騰,可比迎親那日順利多了,王雱領著司馬琰屁顛屁顛地討了一溜大紅包,心裡美得很。

  見過長輩後可以開始搞事情了。

  文化公園和干休所那邊已經營建完畢,周圍連片土地也早被王雱圈起來當校區!他準備領司馬琰去溜達溜達,看看他設計的“洛學城”收尾工作有沒有搞定。

  所謂的“洛學城”,包括幼教班、蒙學這類早教或小教課程,也包括初中高中等等義務教育階段;到義務教育結束之後,學生就要分流了,可以去走科舉路線,可以專治格物學,也可以專門學一門手藝;總之,你想學的東西洛學城裡都有,直通洛陽大半衙門與商鋪,保證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

  這個計劃王雱一早就在籌備著,到說服官家開放西苑之後又正兒八經地和文彥博商量過,刷文彥博的臉動員洛陽全城鄉紳富戶把校區建設承包下去。

  誰家沒個兒孫,誰家不想兒孫享受良好的教育資源呢?邵雍能夠和那麼多人關係密切,就是因為他是搞教育的。王雱的宣傳一打出去,府衙沒花一毛錢便將建校區的規劃給落實下去了,而且各家都高價僱人不停歇地趕工,就為了能儘早能享用眾多名師資源。

  要知道這年頭讀書人地位高,你花再多的錢都很難請到真正有學問、真正負責任的先生,府衙願意牽頭搞基礎教育,他們掏點錢怎麼了?

  這“洛學城”裡頭也是設置了醫學院的,王雱琢磨著到時開個女校區,面向女子招生。他的媳婦兒自然要身先士卒地出面當領頭人,沒毛病!

  王雱堂而皇之地帶著司馬琰招搖過市,直接去了新校區那邊溜達,確定沒什麼豆腐渣工程之後就合計著擬定招生方案了。

  王雱這邊幹得風風火火,他爹也領著個差使離京一段時間了。這差使是給遼國使團當送伴使,他爹年前把馬蹄鐵項目收了個尾,在官家與宰執之中記了個功,據說年後要給他換個新差遣繼續發光發熱,所以讓他當送伴使緩衝緩衝,回來後正好換個差遣做。

  這年頭出使也是有名堂的,每年遼國等等盟國、附屬國都會派使者到開封朝賀,開封這邊要派人將他們送到塞外,這種情況稱之為“送伴使”。

  王雱回洛陽前知曉王安石得了這差使,當場塞了幾個人當王安石的隨從。

  這些人都是王雱手底下的專業人才,跟著他下過鄉搞過測繪,就是不太能打,獨自放出去遇到賊寇什麼的容易出事,既然王安石這個送伴使要跟著使團走到國界線那邊,正巧可以讓他們跟去鍛鍊鍛鍊。

  王安石這人脾氣火辣的,王雱挺擔心他當送伴使不太順利,還貼心地讓方洪給他找了個會說契丹話、機靈會變通的翻譯。

  王安石對王雱這種給使團塞人的行徑不太贊同,王雱卻振振有詞:“只是讓周文他們跟在後頭一起走,又沒說要和您一起當使者,哪裡逾矩了?”

  王安石對送伴使這差使心裡也挺沒底,教訓了王雱幾句後便答應與契丹使團那邊說一聲,不情不願地捎帶上以周文為首的測繪團隊。

  王安石出發之後,就覺出了兒子的安排有多妥帖。因著言語不通,他們出發的頭兩天都是默然無語,契丹使者不愛搭理他,偏他還得和契丹正使並轡而行,一路上沉默得有點尷尬。

  直到有一天,周文他們開始用特製的香料開始烤羊。這羊,肥瘦均勻,肉質鮮嫩,在撒上一把辛香料,味道不要太香。正經使團都沒機會享用這樣的好食物,他們倒好,傍晚紮營時堂而皇之地烤起羊來。

  哪怕已是初春,往北走依然有些冷,有什麼比吃點香噴噴、熱騰騰還帶著點辛辣的烤羊肉更棒的呢?周文還熬了一鍋羊肚湯,加的依然是特製的底料,湯沸騰之後見見變成了濃郁的奶白色,香氣撲鼻,很是勾人。

  契丹使團頻頻往周文那邊張望。

  羊肉,對他們來說並不稀罕,草原上的牛羊老便宜,經常以牛肉羊肉為食。但是,哪怕他們常年吃牛羊肉,還是覺得這香味勾人得很,做起來似乎也很省事!

  怎麼會這麼香啊?

  隨行的“翻譯”見火候差不多了,與王安石商量了一下,跟著王安石上前與契丹使者搭話,問他們要不要喝一碗羊肚湯暖暖肚子。

  饞蟲都被勾起來了,契丹使者怎麼可能說不要?當即跟著王安石去周文那邊喝湯吃烤羊。

  從開封行到塞上,用了差不多二十天,少言寡語的周文作為王雱欽點的“切菜好手”,不管刀工還是廚藝都十分了得,一路上給契丹使者安利了不少東西,什麼火鍋啦底料啦,最適合冬天吃;春天秋天買個深鍋燉湯,滋補身體;可惜使者們沒有夏天來,要不然可以在夏天享受酷暑中的冰爽!

  吃吃喝喝大半個月,臨到邊境榷場時,使團中不少人神使鬼差地採購了一批鍋具和辛香料,還指定要配好的那種獨家辛香料,價錢貴點也沒關係,勝在傻子都能做得很好吃!

  王安石這個送伴使,風塵僕僕送了一路,竟沒消瘦多少,反倒還覺得腰帶有點勒,弄得他每天吃過飯後趕緊照著他兒子的說法散步消食。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