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司馬琰這個當事人因著平日裡性格溫吞平和, 其他人怕她心軟, 反倒不給她發話的機會,自顧自地商量著出什麼題刁難王雱一行人,留司馬琰和好友們坐在妝鏡前做準備。

  王雱一行人行至司馬光家, 到正門便被攔了一道,要他當場作一首應景的詩才讓進。王雱一心惦念著他阿琰妹妹,一聽要作詩,那是根本顧不得什麼平平無奇王小雱,張口就是一首喜氣洋洋的迎親詩,句里句外都是“今天我要成親啦”的喜悅之情,順便大方地散了喜錢,輕輕鬆鬆地過了第一關。

  到院門外,那又是第二關了,張家與司馬家的人又堵在門口不讓進。這回難度增加了,裡頭的姊妹們出一個題,他們這邊寫催妝詩一首,還不能讓王雱專美於前,得讓蘇軾他們輪流派人上,寫好之後還得高聲念出來催妝。

  後頭的樂師樂女們還瞎湊熱鬧,奏起了歡快的催妝樂。好歹是差點包圓了嘉祐二年科舉的進士團,寫起這種命題作文來壓根不是事,蘇軾最先捋起袖子上,而後一行人扯著嗓子往裡頭念催妝詩。

  屋裡的人聽到外面的動靜,都含笑看向司馬琰:“看來他們很快要進來了。”

  兩家女眷拿足了喜錢,也出夠了難題,這才放他們入內。最後一關房門倒是沒人阻擾,不過王雱反倒停了下來,叫人拿筆墨過來,當場寫了一篇“夫妻協議”,裡頭都是丈夫對妻子應盡的義務,他刷刷刷揮筆寫就,文采優美,行文流暢。

  後頭的蘇軾等人看他寫一條,便高聲朝裡頭喊一條,什麼堅決不和媳婦兒吵架媳婦兒說什麼都對啦什麼婚後一心一意不離不棄一生一世一雙人啦!

  反正喊得一干已嫁的未嫁的小娘子們面紅耳赤,心裡既覺得這王小狀元著實不要臉、這都敢寫下來,又覺得司馬琰當真是幸運,能找著個這麼好的夫婿。

  王雱一氣呵成地寫完,還主動簽字畫押,簽下了這不平等條約,叫人送去給司馬琰身邊的婢子收好。

  這下沒人再阻攔他,都笑著讓開一條道,讓他看到冠帔加身,端坐房中的司馬琰。

  司馬琰的蓋頭只是一重紅色輕紗,隔著薄紗依稀可以看到她今日花勝華重、妝容昳麗。她抬眸看向一臉歡快的王雱,平日裡不大愛簪花的狀元郎,今兒罕有地由著別人折騰,往他禮帽上簪了兩支花,一左一右很是對稱。

  這對稱,必然是王雱自己要求的。

  司馬琰心裡想著,臉上免不了染上笑意。

  許是因為千纏萬纏才纏來這婚期,王雱心裡一瞬間湧出莫大的歡喜,腦中竟全無禮數與章程,上前一直抓住了司馬琰的手,只美滋滋地想直接把他媳婦兒給帶回家。

  司馬琰也是頭一回經歷這種事,耳根雖是一紅,卻也乖乖被王雱牽著起了身。兩人就這麼旁若無人地牽起了手,如珠似玉的少年夫妻站在一起極其般配,沒人會覺得他們手牽著手有什麼不對,連旁邊的媒人與克擇官都是一呆,差點忘了報時辰。

  到眾人回過神來,克擇官才依著章程一步一步指引得意忘形的新郎與新娘子出了門。

  王雱親自將司馬琰扶上掛滿彩幔的婚車,又給車夫塞了喜錢,這才屁顛屁顛地上了馬,帶著娶到手的媳婦兒領著迎親隊伍、送嫁隊伍踏上回程。

  一路上,劉高明他們又沿途給他們放喜炮,整條街一段一段地想起熱鬧的炮仗聲,看熱鬧的百姓堵滿了道路兩旁,府衙那邊不得不派了大半差役過來盯著。

  行到王家宅院前,克擇官最先停下來,朝四周拋灑一些銅錢、果子、穀子、豆子等等東西,口裡念著喜詞,四周的小孩們早等著了,都一哄而上,爭相爭搶。這一遭叫“撒谷豆”,據傳是用來鎮殺神的。

  司馬琰下了婚車後,便見路上鋪著青布,有一人捧鏡倒行引她入內。王雱在旁一副躍躍欲試、又要上前牽司馬琰手的模樣,可惜蘇軾他們把他給攔住了,用口型教育他“你急什麼”。

  王雱當然急啊,這可是他媳婦兒哎,好不容易才娶上的!

  可惜雙拳難敵四手,王雱再急也只能乖乖目送司馬琰斯斯文文地跨過地上擺著的、寓意“一世安穩”的馬鞍,被人扶進門。而後新娘子被送進新房坐定,剩下的就全是王雱的活了,送走送嫁隊伍、招待兩家客人,認遍兩家長輩,接受眾人道賀,還被灌了幾杯小酒。

  幸虧那燒刀子還沒走私成風,要不然王雱可就要喝醉了!

  待招待所有賓客都入座喝過三杯後,王雱才得以去新房尋司馬琰,行那牽巾、合髻、交杯之禮。牽巾指的是雙方各出一彩緞綰成同心結,一人執一端行拜禮,一旁的克擇官從開始一直指引到夫妻對拜結束,倒沒出什麼岔子;而後便是由已婚婦人們往床上撒些彩果之類的,送兩人到喜床上分坐左右,一人去了一縷發合在一起,是謂“合髻”。

  此時竇媒人送上兩杯由彩帶合系在一起的酒,提示兩人互飲一杯,將酒杯輕擲於地。

  王雱兩人被折騰到這會兒,心中又難得地有點緊張,已沒了多少自己的想法,一一照辦了。兩杯一落地,正巧一仰一扣,竇媒人歡喜叫道:“大吉!”說罷待眾人道完喜便掩上床帳,讓人將新郎拉去外頭繼續招待客人。

  王雱覺得自己怪可憐的,連和媳婦兒說句話都沒機會!他死賴著不肯出去,結果被蘇軾等人直接連拉帶抱帶走了。身為新郎居然想缺席喜宴,像樣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