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後來他發現那小孩身上有太多讓他驚喜的地方,忍不住什麼都教一教,什麼都帶一帶。

  若說王雱如今為何這般放肆,很大一定程度上是他和王安石慣出來的,只是那樣好的一個孩子,誰忍心拘著他?即便是強塞他到國子監里,也不過是給他以後鋪鋪路而已。

  眨眼間,那小孩都要成親了,他此生也算無憾了。

  龐籍也端了杯酒,喝了一口暖暖肚,聽范仲淹回憶完他才道:“怎麼就無憾了,你還得多盯著他,要不然都不知道他接下來會幹點什麼。你是沒注意到,你來那日寬夫一見到你,簡直都要熱淚盈眶了。”

  范仲淹:“……”

  這話說得在理,那小子要是沒人拴著,還真不知道會幹些什麼!

  西京國子監中,梅堯臣抄錄完一篇文章,下意識地活動一下肩頸。等意識到自己這是被王雱洗腦說“長期伏案工作肩頸容易出毛病”才學的動作,梅堯臣停頓下來,看向桌上擺著的那支梅花。

  那是王雱跑來和他辭行時順手摺來的,壓根沒徵求他的意見就尋了個瓶子擺他桌上,說了一通什麼“梅性高潔,正合先生”之類的肉麻話,然後還塞他一袋子喜糖。

  梅堯臣的目光轉到桌上那紅通通的袋子上。

  送什麼不好,送糖!

  這糖又甜又粘牙,誰要吃!

  ……

  王雱不曉得范仲淹他們在腹誹他什麼,到了城外的驛亭時,他與他的小夥伴們會合了。小夥伴包括曹評、馮茂、李元東等等,反正能請著假的都被他給包圓了,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往京城而去。

  人多了便不會寂寞,一路上打獵吃火鍋,登山尋新梅,熱鬧得不得了。曹評還捎了個劉高明同行,這廝一開始還對王雱有些敵意,後來玩開了也就放下過去那點小恩怨了。

  當然,劉高明對王雱帶著的那把弓還是很有意見,那是他家千辛萬苦尋來獻給官家的好弓,一眨眼就被官家賜給了王雱!

  因此見王雱天天得瑟馬上要娶親,劉高明就忍不住堵一句:“有什麼好得意的,我女兒都兩歲了!”

  王雱瞅了眼劉高明的臉蛋兒,還不錯,是張小白臉。他替劉高明女兒慶幸:“都說女兒隨爹,雖說你沒什麼別的能耐,但是長得還不錯,這大概算是你留給孩子的最大的財富了!”

  什麼叫你沒什麼別的能耐?!

  若不是曹評攔著,怒氣滿槽的劉高明就要拉王雱下馬單挑了。

  王雱還在那兒感慨:“你看看你,都當爹的人了,還這麼不穩重,言傳身教的道理你懂不?要給兒女樹立良好的典範,你想他們孝順,自己首先要孝順;你想他們沉穩,自己首先要沉穩;你自己都這麼毛糙,要是他們學了你可怎麼辦?”

  劉高明覺得自己總有一天會給王雱套個麻袋,把王雱往死里揍。

  鬧鬧騰騰走了數日,一行人終於見著了開封城巍峨高聳的城牆。

  年關將近,開封變得甚為熱鬧。王雱早叫人送了尺碼和銀錢到家中,讓家中幫忙給他龐大的“伴郎團”做一身適合迎親時穿的袍子,到時走街過巷顯得更氣派!

  前些天吳氏那邊來信說都已準備停妥了,過完年就要迎親,若是要改得緊著這幾日改。王雱與曹評他們約定好試衣裳的日子,歡快地跑了。

  人都散了,劉高明酸溜溜地對曹評說:“沒見過成個親就這麼得瑟的。”而且,怎麼說也是一路同行,那麼熱鬧的事怎麼就不叫上他一嘴?雖說叫了他也鐵定不會去幫忙迎親,但,但那小子總該叫的!

  曹評仍是好脾氣地道:“元澤乃至情至性之人,心中高興了,自然想讓所有人都曉得他要娶妻了。”

  劉高明想起王雱拿隱田威脅他時的模樣,頓時覺得自己與曹評認得的王小狀元是兩個不同的人。不過只要王雱不來禍害他們,其實還是挺不錯的。尤其是年底看帳目的時候,他們都覺得王雱這人也不是那麼差勁……

  劉高明決定了,去找狐朋狗友們給王雱送個禮,也甭送什麼黃金白銀的,俗氣!要送,就送陣仗大點的,比如迎親當天沿途給王雱放千響喜炮!

  劉高明他們有什麼打算,王雱自然是不知道的,他溜達回家見了爹娘,又被小妹鬧著去試穿喜服。

  這時代的喜服有規定製式,沒多少變化的餘地。以王雱的眼光來看,男人穿的喜服怎麼做都是那麼地平平無奇,還不如期待一下司馬琰的喜服,那才是要看繡工看設計的!

  雖然心裡在犯嘀咕,王雱還是很樂意滿足小妹的要求,摩拳擦掌地準備去試穿喜服,還叮囑他妹:“試穿可以,你得把我畫下來,畫得俊一點,過兩天尋個機會帶去給你琰姐姐,讓她也看看!”

  小妹也跟著樂了起來,直把王雱往裡推,讓王雱快點換,自己則真的蹬蹬蹬跑回房找畫筆和顏料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王小雱:我要結婚了!!!!!

  *

  第一三二章 迎親隊伍

  王雱忙忙碌碌地和他的伴郎團確定伴郎服是否合身、當日是否能及時趕到, 連過年走親戚的事都掠過不少。為了嫁女兒, 司馬光也買了處宅子, 好在開封城中的宅院都是現成的,沒費多少周折, 收拾收拾就能住人。

  到年前,司馬光一家也搬妥了新宅。這會兒司馬光嚴格按照俗禮來, 不再讓王雱登門, 有事都靠媒人走動。




章節目錄